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_第1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_第2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_第3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_第4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标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彭模慧 【关键词】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反馈  教学情境  决策 【指导老师】王玉平 【专业】教育技术学 【正文】1 绪论1.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概述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仅渗透了各行各业及百姓家庭,也已经向教育提出了挑战。信息时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已经步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使当代的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同时,通信与信息技术也为传统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网络教育也许就是这一变化的直接产物。随着网络教育在我国日益普及,网络教育的优越性日

2、益显现,逐渐成为我国各级教育所关注的教学手段1。近年来,我国的网络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基于不同网络的网络教育系统争奇斗艳,网络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为我国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网络系统的理论、方法、规律和开展网络教育所必需的相关技术,进而推动网络教育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教学形式发展的一个方向,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可以实现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在线答疑,远程互助讨论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分析总结网络下的教学策略,对提高教学效

3、果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应用越来越多,但总的来说都比较倾向于单一方面的应用。怎样全面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教学模式的相互配合应用,更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非常重视教育,特别是以网络为切入点的教育。正是上述思考促使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提出了包括理论、结构、过程、策略、技术等较为完整的网络教育体系。既然如此,那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1.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内容及意义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以因特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现代教育,是知识经济

4、时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和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基石,它带来的不仅是全新的技术和媒体,而且将成为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第三座里程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教育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它将改变原来的教育体系,为学习者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环境,为人们随时地获取信息,更新知识乃至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和技术支撑。通过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操作,让我们能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更好的为我们服务。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灵活、快捷、高效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与网络课程互动的过中,通过对学习过程、内容、步调等多种学习因素的控制,主动建构知识,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能力。随着网络

5、试点课程及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推动,及其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网络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的手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2.网络教学设计的研究2.1教学目标的设计网络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引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之后,教学(学习)策略、教学(学习)媒体、教学(学习)过程和教学(学习)评价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模式不同,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关注向个性化教学方向倾斜。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发展中应注意一些重点内容:应包含的学科内容;教材最佳的组织顺序;呈现教材的最佳媒体;应采用的教学策略;最适宜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进展的反馈;教材制作应用的方法。网络教学设计应注意把握“学习者为中心

6、”的原则,从传统教学设计到网络教学设计存在着“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范式迁移2。2.2学习情景的设计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在设计学习情景时,我们应注意:明确学习类型与情境创设的关系:学习可分为三个不同类型,适用于初学者的导论式学习、高级知识的获得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导论式学习属于学习中的低级阶段这是一种具有还原倾向的过于简单化的学习。学生通过导论式学习掌握的概念与事实只能在相同的情景中再现。高级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比较高

7、级的学习类型,它要求学习者通过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掌握概念的复杂性与跨越案例的变化性。使学生具有适应不同的真实情境的弹性与灵活性。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这是最高级的学习类型几乎不需要教学的支持。显然,建构主义学习情境最适于第二种类型,即高级知识的获得。不同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一种是学科内容有严谨结构的情况(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内容皆具有这种结构),这时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情况(语文、外语、历史等文科内容一般具有这种结构),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

8、习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在这两种环境中均应有自包含的“help”系统,以便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与帮助。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意义建构。学习情境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明确这一点对研究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非常有意义。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情景必须相融合,

9、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情景中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2.3学习资源的设计可利用自适应技术中的自适应展示,即依据学生的当前知识、目标及进度和其他特性调整学习内容,如:给熟练者以详尽深刻信息,给初学者浅显、附加解释的信息。充分利用超媒体自身的结构信息,实现自适应导航,在网络平台上利用结构计算的方法将内容查询与结构查询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个人化信息空间。教学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教、学的资源,即支撑教学过程的各类软件资源和硬件系统。我们知道,学习资源可分为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两大类。学习材料的设计主要分析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的设计。对于CAI课件来说设计思路较为固

10、定,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课件内容组织、控制结构、教学讯息和界面。而网络课件的设计是一新兴技术尚有诸多难题有待解决,如教学内容的组织,网络课件一般采用自主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需嵌入大量信息资源,有用资源的查寻及组织是设计者需解决的难题。教学环境是指用于教学的各种媒体及配套软件。这里所说的教学环境与前面所讲教学情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教学环境中并不包含统一、固定的教学设计思想,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比如多媒体教室即可以适用抛锚教学情景又可适用支架式教学。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教学受到环境的设计是国内远程教育研究的热点课题,设计过程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信息传

11、播通道(这包括教学信息的传递、学习者行为信息的反馈、教学系统再次反馈评价信息)的通畅。使用多种搜索引擎,必要时嵌入导航策略,防止“迷航”。利用HMC方式学员可与网上教学软件与信息资源库进行交互活动,又可通过各种CMC工具如Email、语音信箱、视频会议系统等与教师和远程教育专家会话,或者通过“群件”(Groupware)与同学进行网上信息交流4。提供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是指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和动画等)以及通过www从Internet上获取各种有关资源。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是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所以必须在学习情景中嵌入大量的信息。问题的关键在于

12、怎样才能从大量信息中找寻有用信息避免信息污染。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搜索引擎这是目前做的主要工作。2.4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起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局限。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学校教学突破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提供了可能。传统教学,教学内容完全依靠课本知识,而有了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之后,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则得到了很大的拓展。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按自己所需,在自己方便的时间登录到网络,寻找自己所需要资料。学生不再受时间、经济等限制,能够“免费”与他人实现资

13、源共享;对教师而言,他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图像、声音甚至可以是动画的信息,这样突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限,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学习。除了在课堂学习以外,学生在课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辅之以图书馆、阅览室和其它影视媒体,进行学习,这样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以课堂为中心的不足,增强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而且完成了师生角色的转换,真正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客体,从前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前的“灌输式”教学转变

14、为自主求学,将从前的为了考试分数而学,转变为为了自身素质而学。正是这种观念的改变、角色的转换大大地激发了教师教学和学生求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教学这个外因通过学生求学这个内因而起作用,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最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2。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必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网络环境下,教学可以提供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可以自由地通过网络等与其它在线学生或老师平等、轻松地探讨各种问题,他的观点和疑问都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和响应,他不是在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而是自觉地、主动地按照自己的兴趣点去探索和寻求知识。在学生与这样一个

15、充满无限宝藏、充满巨大活力的系统进行交互学习的时候,他们不再觉得学习枯燥无味,任务艰巨繁重,而是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轻松地去学习。此外,网络环境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消除了现实的环境中人与人交流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人与人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人人都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在这样的交流氛围下,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尊、自强、自爱的人格品质5。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熏陶、感染、启迪,逐渐积淀成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特定的人格要素,这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5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协作学习的基本概念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

16、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的一种策略。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协作活动中的个体(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此外,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

17、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协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学习模式,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和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协作学习模式是指采用协作学习组织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通常由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即协作小组、成员、辅导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小组。协和小组是协作学习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小组划分方式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协和学习的效果。通常情况下,协作小组中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以24人为宜。成员。成员是指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分派到各协作小组中。人员的分派依据许多因素,如学习者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认知方式等,一般采用互补

18、的形式有利于提高协作学习的效果。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搭配,可有利于差生的转化,并促进优生在辅导差生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认知方式不同的学生互相搭配,有利于发挥不同认知类型学生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认知风格的“相互强化”。协作学习成员不限于学生,也可能是由计算机扮演的学习伙伴。辅导教师。辅导教师在协作学习模式中并非可有可无,因为有辅导教师的存在,协作学习的组织、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效率、协作学习的效果等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保证。协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辅导教师具有新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到以“学”为中心,同时还要实现二者最优结合。协

19、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主要包括协作学习的组织环境、空间环境、硬件环境和资源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成员的组织结构,包括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功能的分配等;空间环境是指协作学习的场所,如班级课堂、互联网环境等;硬件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使用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协作学习等;资源环境是指协作学习所利用的资源,如虚拟图书馆、互联网等。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竞争。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协作者参与学习过程,并有辅导教师参加。辅导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由不同的学习

20、者“单独”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是好。辅导教师对学习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论,其他学习者也可以对其发表意见。各自任务完成后,就意味着总任务的完成。竞争性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易造成因竞争而导致协作难以进行的结果。因此让学习者明确各自任务完成对保证总目标实现的意义非常重大,即学习者是在竞争与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的。竞争可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辩论。协作者之间围绕给定主题,首先确定自己的观点。在一定的时间内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资料,以运动自己的观点。辅导教师(或中立组)对他们的观点进行甄别,选出正方与反方,然后双主围绕主题展开辩论。辩论的进行可以由对立的双方各自论

21、述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异方的观点进行辩驳。最后由中立者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裁决,观点论证充分的一方获胜。也可以不确定正反双方,而是由不同小组或成员叙述自己的观点,然后相互之间展开辩论,最终能说服各方的小组或成员获胜。辩论可在组内进行,也可在组间进行。辩论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问题解决。该种模式需要首先确定问题。问题的种类多种多样,其来源也不相同。一般根据学生所学学科与其

22、兴趣确定。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竞争、合作、辩论等。问题解决过程中,协作者需要借助虚拟图书馆或互联网查阅资料,为问题解决提供材料和依据。问题解决的最终成果可以是报告、展示或论文,也可以通过汇报。问题解决是协作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学习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高级认知活动和问题解决与处理的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伙伴。指协作者之间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结成的伙伴关系。伙伴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协商,并从对方那里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与灵感。学习伙伴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融洽,但也可能会为某个问题的解决产生争论,并在争论中达成共识,进而促进问题解决。协作学习伙伴可以是学生,但也可以由计算机

23、充当。由计算机充当的学习伙伴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即根据一定的策略,由计算机模拟的学习伙伴对学习者的学习状态进行判断,对学习者提出问题或为问题提供答案。智能化程序高的协作学习系统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虚拟学习伙伴,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或由计算机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动态确定学习伙伴。设计。它是基于学习者综合能力培养和面向过程的协作学习模式。由辅导教师给定设计主题,该主题强调学习者对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如问题解决过程设计、科学实验设计、基于知识的创新设计等。在设计主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相互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主题。要求辅导教师及时发现并总结学习者的新思想和新思路,以利于

24、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角色扮演。该种模式是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指导者和学习者的角色,由学习者解答问题,拨款得对学习者的解答进行判别和分析。如果学习者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则由指导者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相转换。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将会有新的体会。角色扮演的成功将会增加学习者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可以激发学习者掌握知识的兴趣与积极性。2.6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信息海洋的导航者由于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教师需要根据学习主题,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传递学习资源,担负网络知识海洋中的“导航者”的责任。情境观察的指导者教师通过

25、交代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具体观察的要求;通过语言和动作指导观察的重点、特征部位等;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和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对观察结果评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教师要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根据不同进度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将讨论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设计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边界的提问性问题,引导作更深入的讨论。协作活动的辅导者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适时地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协作过程,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7。2.7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设计测

26、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即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做出价值性的判断。学习评价是以客观资料为基础的,因此要设计好各种评价手段,以便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进而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在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中,主要有两种方法:设计形成性练习。形成性练习,是按照教学目标而编制的一组练习题,它是以各种形式考核学生课程中基本概念和要素的掌握程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采用这种方法来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设计总结性测验。总结性测验主要用来检查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检查原定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性测验主要适用于单

27、元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等,由于各单元的教材重点不同,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区别。综合上述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的各项内容,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供各学科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2.8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情报单位业务发展的根本基础。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IT技术的巨大进步已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服务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经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流和趋势。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指各类图书情报单位根据用户对社会信息的需求,通过网络工具,利用计

28、算机、通信、电子、多媒体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高度理想化地对各类信息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协作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具体的讲,就是将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描述、整合与数字化处理,并最终通过网络载体给用户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服务。随着信息量的剧增,任何一个情报单位都已无能力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尽包尽容,各情报单位孤立起来为用户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已显得力不从心,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网络的发展正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伴随着Internet网、中国教育科研网以及中国信息网的开通与互联,特别是Internet网的广泛应用,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

29、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知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以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已被人们所共识和接受。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开始于1957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图书协调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此方案没有贯彻下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Internet的开通才真正使得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享工程进入了资源层面的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新时期。1999年,全国100多家图书情报单位在“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上通过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倡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原则,建立以国家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主导、

30、地区级文献信息资源网络为基础的全国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由此,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8。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特点:全球性服务。1999年2月,美国总统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PITAC)提出的信息技术:投资我们的未来的报告中将数字图书馆的研发列入美国十项“国家级挑战”之一,2001年2月该委员会再次向布什总统提交了名为数字图书馆: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访问的报告。据此也说明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和广泛性,它具有全球性的服务特点。信息资源的海量性。信息资源种类繁多,其分布、创建、存储、异构都不同。包括有政府机构和学术组织发布的公共信息资源、电子期刊、研究报告

31、、网络数据库、自行开发的信息资源等很多内容,因此,海量信息资源的存储与收藏具有多样化与分散性的特点。多层次描述和相互关联。信息资源具有多层次描述和相互关联的特点,仅文献信息而言就有书目、篇名、目次、题录、文摘、引文等,而同一母体文献信息又具有很多的衍生信息,且不同母体文献信息的衍生信息可能相同或相近。资源共建共享的全球化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是通过元数据或目录体系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全文、图像、音视频等对象信息通过开放链接(动态链接)技术获取,版权保护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授权服务资源,通过个性化、知识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上的弊端。长

32、期以来,我国图书情报单位在体制上逐步形成了条块分割、多元化的结构模式,“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意识浓厚,不重视纵横结合、协调发展,缺乏统筹规划,这些体制上的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一步发展。经费投入不足,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困难。 目前,我国各级财政作为投资主体,对知识产业和信息服务业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的投入不够,造成共享资源匮乏、共建困难,同时人才也大量流失。我国图书情报部门的自动化发展还很不均衡,计算机管理,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由于各单位采用的机型和系统软件不尽相同,缺乏公用的网络平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导致了各单位之间的数据资源不能共享。另外,通讯费用、共

33、享费用等各种费用较高也是网络环境下资源共建共享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数据库建设重复,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数据库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也不利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不考虑后果的盲目建设也无法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质量的能够进入国际市场的数据库。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急待提高。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作后盾。图书情报部门工作人员中,高素质、专业人才少,尤其是掌握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外语知识的人才少,因此,开展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存在很多技术人员配备上的问题。其他制约条件。诸如网络环境下信息的安全与否、正当的知识产权能否得到有

34、效的保护、部分信息霸权主义能否消除等因素都制约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解决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本对策:在共享中加快自身的发展。更新观念,摒弃小而全、自给自足的狭隘意识,突破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束缚,走联合、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政策指导和宏观管理的关键作用,坚持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保障各成员单位主体地位平等,将利益与作用相挂钩,提高能动性。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必要的经费支持是推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保证,除了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外,如何利用本身资源获得经费支持是个大课题。各图书情报部门应重点挖掘自身潜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多渠道筹措经费,尤其要树立市场意识和

35、产业化意识,利用本身信息资源的优势,不断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推向市场,使信息产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标准规范建设。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对于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建设至关重要,要积极采用和推进国际标准,研制建立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中国标准,克服网络环境下“信息孤岛”的窘境,加强多种内容、各类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建设,建立多种各具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并从宏观上对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调控。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律保障体系。中国自2001年入世以后,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问题尤其显得突出和重要,遵守著作权法,实现自我版权保护,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传递、链接,责任的声明,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都

36、急需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必须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社会地位、经费保障、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总体布局等做出明确规定;必须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版权保护、文献复制、传递、编目、检索、互借等,制定统一运作的标准规范。保证广大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公共信息,以能够承受的价格及时、平等、公平地分享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益处。规范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上的保障措施。合理的体制应该是多元化的、立体的、综合的。必须建立起一个统一协调、布局合理的能确保进行宏观调控的管理体系。最好是要建立一个全国性信息资源管理职能机构,负责全国信息资源的建设、布局、共享及优势互补的

37、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全国各系统、各地区情报单位合理配置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对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与发展等进行统一规划和指导。横向上,在省一级加强各省学会、省图书馆、省高校等功能,以便协调和统一各类情报单位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投资与建设。纵向上,各系统加强领导,科学合理地配置信息资源,并达到共有、共建、共享的目的。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是电子信息共享的基础设施,是传递、分配信息资源的物理通道。开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进入国家的宽带高速网,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创造网络设施条件。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功能齐全的、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这也是

38、图书情报等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方向。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坚强后盾。一方面要加强信息服务单位在岗人员的再教育,另一方面应建立良好的人才吸收机制,不仅要引进图书情报专业人才,也要适当增加相关学科人才,更应该把具有计算机技术、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吸收进来。2.9本章小结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几种教学设计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的研究3.1网络环境下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策略”最早见于军事领域,后应用于教育。一般讲,

39、教学策略是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在此意义上,教学策略同义于教学方法。但从广义上讲,教学策略不仅用来表示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而且还用来指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在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它的内涵较为广泛。教学方法这一概念就侧重在指教学过程的横向结构,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材等教学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组合方式,它的实质就是具体处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教学策略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成绩的评定等等。所以,从系统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

40、现教学目标而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教学策略的特征:目的性和适用性。目的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实现教学目的的适合与有效程度;适用性是指教学策略对于教学内容、教学主体、教学过程及其规律的契合与适宜程度。共性化与个性化。教学策略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教学的共性。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环境都会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所以,我们难以发现完全一模一样的教学实践过程。每个教师都能在学习、借鉴、加工、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所处环境,发展和创造出带有鲜明个性化色彩的教学策略。

41、例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借鉴外语情境教学的同时,结合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吸收中国古典论文中的“境界”学说进行的创造性的改造、加工,从而形成的自己“独特”风格的教学策略。稳定性与灵活性。教学策略一旦制定,即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的多变因素需要教学策略的不断调节来适应其变化,以求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思想性与技巧性。教学策略首先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转化为方式、程序、手段等具体行为来体现的。所以说,教学观念是教学策略的前提和方向,而教学技巧是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和“推进器”。只有教学技巧的设计没有教学理念的指导,教学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教

42、学理念的支撑没有教学技巧的配合,教学就会剩下空洞的躯干,成为一具“僵尸”9。3.2网络环境下教学情景营造策略通过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的研究,使我们初步形成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媒体观和教学观,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加强学习,提高科研的理论素养。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触角较多,教师只有深入学习,切实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才能真正在研究中有所重点,有一定的目标。加强课题网站的管理,规范课题研究。课题网站的建设,也需要教师同心协力,并且需要可贵的主动性。能积极主动地、经常性地关注这一个课题网

43、站,因为课题网站是动态管理的,所以每一位实验教师可以进行适当地添加,发现网站的不合理处,及时向课题组长提出,作适当地调整。更重要的是,对于在研究中产生的资料要及时上传,充分发挥课题网站的管理功能。3.3网络环境下教学对话组织策略在网络环境下,对话组织策略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知道,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话的手段也日益丰富起来。而网络环境中,对话的途径之一就是在线讨论。在线讨论更多是基于文字传递信息,目标是使参与者真正达到“对话”的效果。在线讨论,按照对话的进展阶段可以分为:社交阶段、会话阶段和共享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社交阶段主要是促进参与者相互关心,彼此之间建立起密切而

44、信任的关系。往往在这种团结友好的氛围中,更能使参与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实现更高水平的交互,这也是对话开展的前提之一。会话阶段最富有逻辑性,它是参与者相互分析或阐述观点。共享阶段,对话者不再为自己的观念辩护,能够意识到群体中他人以及自己的思维假定,将这些思维假定搁置起来,共同思考。每个人都参与并共享群体所有人的全部意义,这也就实现了真正的对话,整个过程是一个集体创造的过程2。目前在线讨论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从对话的前提来看,存在师生地位的不平等的现象。对话理论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的价值预设。它的控制性体现在对话双方对世界的控制,而不是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控制。在线讨论中,教师、学生也必须保持平等

45、的地位,充分尊重个体,才能保证对话的发生。从维护对话展开所需条件来看,对话的规则不明确。规则能确保对话顺利开展。但是,很多的在线讨论却没有首先明确的提出规则,比如:对某一主题的讨论,截止时间是什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如何等等,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松散以及管理上的混乱。相反,一开始就向学生明确规则,使学生在规则的指导下讨论,会便于教师的管理,也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围绕主题开展学习讨论。从对话的主题来看,对话主题不明确、不集中,内容不能深入下去,较为肤浅。对话的关键要素是理解,理解的内容就是对话的主题,因此主题的明确、集中也是在线讨论达到“超越自我”理想状态的必要条件。学生参与在线活动的一个障碍

46、就是“不能发现话题和没有话要说”,因此,明确主题很重要,这可以将学生引入到某一主题而不至于学生不知所措。主题的集中,可以增加内容的聚合度保证内容深入下去。此外,对话还缺少批判性、创新性。对话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取胜,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参与对话的每一种观点都代表着一种独特的存在,同时对话本身也拒绝陈腐与雷同,否定权威话语,倡导求同存异的思维观。因此不断追求与力图创新是对话理论对在线讨论的基本要求。从对话的主体来看,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不合理参与的现象。克林伯格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对话理论追求的是一种双方互为主体的关系。有的

47、学生善于表现自己,充当了“主角”的角色,有的学生则甘愿“配角”的角色。角色的差异来自他们自身的思维假定,这往往会干扰对话的进行。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大部分讨论区中积极发表观点的学生相对较为固定,很多学生处于一种“观望”状态14。虽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指出,通过观察他人也可以学习。但是远程教育中学生有其特殊性,一般的学习者要承担家庭、工作等多方面压力,能全心投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考虑到这一点,观察学习在讨论区中的作用性的大小值得我们去考虑。另外,通过观察学习,情感获得远远低于本人亲自参与其中的所获。对远程学生来说,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在线讨论的机会,那将是一种损失。为此,教师可以考虑利用一些方法

48、,将“旁观者”充分调动起来,帮助所有的学生充分地利用在线讨论机会。在线讨论,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对话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讨论进行到哪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应以什么身份给予学生反馈,这些都影响着讨论的质量。从讨论区的发言情况看,教师一旦评价性的回复某篇文章,就很少有同学继续回复下去。尽管在网络交流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但是我们还是习惯些的把教师的评论当作结论性的结果,这样会阻碍进一步交互的形成。3.4网络环境下课堂管理策略网络的开放与互动,把课堂活动置于虚实结合的情境中,课堂既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也可以存在于虚拟世界里。然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堂管理

49、仍然是网络课程实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研究在网络课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课堂管理,应该成为我国开展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网络教学的实践也证明了,只创建一个网络课堂环境,而没有好的课堂环境,没有科学管理课堂,就会使网络课程中的教学流于形式。如设计个别学习环境的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但如果放任自流,教师不进行适当的调控,通过一些教学活动形成一定的学习压力,就可能使学习活动收获甚微。因此,在网络课程的学习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管理对实现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能随时调控教学策略,选择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更理性的反应,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教学活动中去。网络课程课堂管理

50、存在的问题。网络引入课程后,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手段和目标等方面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了许多的不同,其主要表现为:重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轻师生间、学生间的交互。尽管网络课堂减少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重述”和“重新解释”,但很多的网络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进行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在担任指定发言人的职责,教师指定学生、学生回答,缺少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结果是虽有大量人机交互,却往往形同虚设,从而使实际的教学交互的质量大大降低。 重教学内容呈现,轻课堂环境的设计。传统课堂学习环境往往是以学科内容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认知需

51、求。在这种理念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意义交互变成了类似于阅读普通书籍时的翻页,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认知之间只具有传统教育形式下书本知识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一种泛联系,网络课程成了完全靠学生的兴趣自觉学习的电子教科书。学习者在学习时,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或最多只是去讨论组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完全没有体现网络应带给课堂学习环境的鲜活与生动。重课堂中操作程序的引导,轻“因材施教”问题的解决。网络课程的实施容易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操作程序的引导,以技术为中心,忽视了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由于师生都处在一个非常强调非线性、超媒体、交互性等媒体的“优势”的大环境中,也容

52、易忽略学生对现实课堂中的问题解决。创造网络课程,以适应新的课堂管理方式已刻不容缓。传统的课堂管理更多地倾向于行为控制和程式化的问题解决,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注重课堂秩序。在网络课程广泛实施之下的课堂,传统课堂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实施,创建一个新的、鲜活的课堂管理方式成为网络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营造更宽松和谐的网络课堂环境。课堂环境包含多种因素,这些不同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课堂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相反,不良的课堂环境必然会耽误课堂活动时间,导致学生的行为问题。在网络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效地达成课堂目标,就必须

53、创造一种适于更新和发展的环境,使课堂焕发活力。 网络课程的课堂环境的营造应该强调课堂文化的渲染和师生间情感的融合与沟通,从而使课堂纪律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自律。教师在课堂中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能与学生达成有效的课堂交流与沟通: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设计能启发深化讨论的后续问题;要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提问来引导讨论;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要代替学生思维;对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老师应注意适时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这样,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沟通就成了一种建设性的问题解决方法,它把师生的精力引导到分歧的问题上,而不是个人冲突上,进而有效地形

54、成良好的课堂秩序,而且还能激励行动,保持良好的社会心理气氛,使课堂充满互动与活力。激励是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核心。传统的课堂激励常常是高度控制性的,教师尽力让学生更加努力地准确完成教师的日程计划,但在今天,课堂激励手段和方式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在网络课程实施中更是如此。教师不仅可以用传统的情感方式激励学生,而且还可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因此,在网络课堂中,教师不应让过多的网络资源和信息堵塞了与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通道,而应该向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的进步表示欢喜,对学生的失败表示鼓励,这些甚至可以通

55、过实时的网络教学过程来进行。 网络课程给传统课堂教学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今天网络课程的实施在相当大程度上还要依赖课堂。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新的课堂管理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网络课程的有效实施。相信具有明确的课堂管理目标、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以及科学激励的网络课堂集体,将会在网络课程中呈现出其魅力与效率,同时它们也可以成为衡量网络课程实施和科学课堂管理的一些标准9。3.5本章小结网络课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整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它融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创设了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提供了保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

56、体作用,真正的达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的目的,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无限的希望。4.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自主学习4.1网络教室环境下的研究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研究目标:构建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该模式的研究,为社会培养一批“实践性”、“研究性”的教师骨干队伍。研制开发

57、具有本校特色的易于被学生掌握、易于推广使用的网络教学软件。4.2确定学习模式的一般性操作流程创设情境,呈现主题。教师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前提,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应用情境,构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网络化学习环境。其中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适应学生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类型、不同观点来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网上探索、自主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网页上首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构成,如自学中心,包括背景介绍、知识铺垫等相关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自己看书,查阅帮助课件或其它网上资源,必要时教师加以引导,提供线索,

58、做学优生的顾问,中等生的导师,学困生的引路人。网上协作,释难明理。教师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在线调阅等功能,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将话题引向主题或深入到后续问题或引发新问题。如果意见不一致,教师要精于分析,长于引导,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既促进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又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造思维和合作学习习惯的形成,真正达到构建的目的。在线测试,实时评价。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形式,注意不能对评价者有压力,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思。学生汇报、总结学习成果,教师要适当加以建议和分析,同时引导学生回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包括怎样发现规律、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是怎样学会的,以及怎样查找信息、学习伙伴有哪些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等8。4.3本章小结以网络教室为学习环境进行教学,使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可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实现学生思维的自主放飞。5.校园网环境下的自主学习5.1建立自主性学习的信息资源以千兆校园网为基础,建立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的数字资源社区。大致内容有:数字图书馆,包括报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