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1页
角的度量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2页
角的度量关键问题分析说明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历角的度量过程积累度量活动经验“角的度量一关键问题分析说明课前,我进行了学生调研,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已经会使用量角器了,但是在寻找度量角的标准时却显得十分茫然。尽管他们以前经历过长度和面积的度量,现在还是不能主动建构起度量体系,因此如何借助角的度量活动,积累度量活动经验,那么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些核心活动,具体说明如下:的感觉,自然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三个滑梯的情境图,孩子们很感兴趣,同时也引发了思考:从讨论玩滑梯活动生1我用三角尺上最小的锐角去比,发现 / 1比这个锐角小一些,/ 2比这个锐角大一些,/ 3比这个锐角更大一些。如下列图如下列图生3:我是用三角尺上的

2、直角作标准,发现这三个角都比直角小。1和小锐角比,它会比小生5:我总觉得这个方法有点不对劲,这样比有点乱,还是都跟同一个角比好一些!师:看来统一标准很重要,否那么就会越说越乱了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6:我想用这些垂线段来描述角的大小,这样量出张口的大小,也就知道角的大小了。如右图孩子们纷纷点头,比拟认可这个方法。师:她说得好似很有道理,老师也想用她的方法来试试!如右图生7:老师,您画得太靠里了! /1和12的张口宽度都成1.8厘米了,可是/ 2本来就比/ 1大啊,现在怎么都相等了?这样不行,必须规定一个点,都从这个点画垂线段才可以!生8:我觉得这个方法量的并不是角的大小,而是线段的长度,感觉还是

3、有些不对劲!师: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生6:我是受刚刚滑梯的启发,感觉那个梯子就像一条垂线段,因为角的大小就是看张口的大小,所以我想量量那条垂线段。再说,以前量东西不都是拿尺子量的吗?师:虽然我们对这个量张口的方法还有一些疑虑,但我能看出,她是想借助以前量长度的经验来量角。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我们都是怎样量的?课件演示,唤醒学生以往的度量经验,启发思考:小线段可以量大线段,小面积可以量大面积,角呢?该用1cm1cm2什么作标准?学生很快意识到:小角量大角。活动二:貝一貝,体会标准越小越准确1cm师:这三个角,你会选择哪个角作标准,来度量其他的角呢

4、生1用/ 1作标准,因为它最小!同桌两人分工合作,一人量/ 2, 一人量/ 3,然后展示学生的度量结果如右图。师:用/ 1作标准,/ 2是两个/ 1多一些,/ 3是三个/ 1多一些,你觉得这样的描述准确吗?生2:不准确!总是多一些,那多的一些到底是多少呢??生4:生3:我还不知道/ 1是多少呢? 师:看来大家对/ 1作标准还是不太满意,那到底用什么样的标准去量,结果会更准确呢比/ 1更小的角! 师:你们愿意试试吗?生齐答:愿意!随着课件一步步地演示,孩子们也越来越冲动, 他们充满期待地看着大屏幕,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奇 迹发生!生2:标准变小了,可还是有剩余啊!生4:虽然有剩余,但剩余的已经越来越

5、少了,快没了!师:如果再让你们选一次,你们想选择什么样的角作标准?生齐答:再小一点!师:小到什么程度?生5:小到一条缝!师: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个角?生齐答:想!师:闭上眼睛,3、2、1! 出示1°角,展示在黑板上,生睁开眼睛后,惊叹不已师:有什么感觉? 生5:快成一条线了!师:这个角叫1度,可以记作1°。关于这个1°角,还有个小故事呢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了,课件动态演示如下列图:师: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发现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一年有多少天?生七嘴八舌地说:1365 天、366 天、 365天!4师:哎呀,好精确啊!可是那个时候科技还不够兴旺,人们把一年大

6、约定为 360 天,这个发现已经很不容易了吧!所以规定: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的角叫做 1 度记作 1°课末,当学生回忆反思整个度量角的探究过程时,孩子们已经能认识到:度量一个东西,首先要 选一个小的 东西做标准,而且越小越准确,可以把这个标准设为“1。【反思】这节课一直在研究角的度量,为什么会让学生对整个度量领域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呢?孩子们又是 如何获得这 样的度量活动经验的?我想,这源于以下几点:、情境,引领学生走向问题的最前沿。本课用孩子们最熟悉的滑梯引入,从现实情境中自然抽象出数学中的角,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 接着,

7、学生就提出了 “这三个角的大小究竟是多少、“怎么度量角的大小等等一系列和角的大小有关的问题。 在情境的引领下,学生已不知不觉地走向 了问题的最前沿,探究的欲望 便油然而生。可见,关于角的度量问题并不是由教师直接给出, 而是学生自己从生活情境中主动提出的。 心 理学研究说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 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 的生活情境, 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发现 并提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 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 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二、探究,需要教师用智慧去捕捉生成、

8、唤醒经验。有了探究的动力,更需要探究的方向。寻找角的度量标准,一直是萦绕着本节课的“谜题。探究的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教师最好也不要做过多地干预, 更不要代替学生思考。 我们要相信孩子,智慧地退与进, 能有效地捕捉生成、唤醒经验。关于角的大小,学生一开始只是盲目地尝试,他们会借助三角尺上的一个角去描述,虽然未能得 到一个准确的度量结果,但我已欣喜地发现:他们开始寻找度量标准,并逐渐感悟到统一度量标准的必要性。此时,我退到了一旁,认真地倾听、适时地点拨。而当一个孩子用垂线段量角的张口时,教室里掀起了小小的风波,我只是微笑着说:“你们的补充和质疑都很有价值,但我更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这样的追

9、问,唤醒了学生已往用尺子量长度的经验,将新旧知识主动建立联系,用以往度量长度和面积的经验来研究角的度量,从而发现了小角量大角的方法,使得探究的方向越来越清晰。在用/ 1作标准量/ 2和/3时,孩子们对度量的结果表示不满。这时,我巧妙地利用课件将标准角不断变小,学生慢慢感悟到“标准越小越准确!进而再次引发思考:“如果再让你们选一次,你们想选择什么样的角作标准?孩子们已经能意识到要小到一条缝。当他们第一次看到1度角时,按 捺不住的欣喜与好奇,已油然而生;听完1度角的故事后,更是感慨它的来之不易!我想,此时数学的魅力正在感染着每一个人整个活动中,老师总是和孩子们一起思考, 组织多向交流,一次次发现、一声声质疑,时而困 惑,时而明朗, 就在这跌宕起伏中享受着数学学习的快乐。三、反思,帮助学生积累度量活动经验、构建度量体系。回忆与反思,应该是一节课的灵魂所在。学生经历了角的度量活动,当再次寻找新旧知识间的共性时,就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度量的本质, 对度量标准的认识也将更加准确, 他们会自觉地沟通长度、 面积乃至整个度量领域, 从而把度量的相关知识构建体系。当我最后问学生:“以后你们再遇到度量的事,该怎么办? 孩子们已经能认识到:度量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