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索施工方案_第1页
锚索施工方案_第2页
锚索施工方案_第3页
锚索施工方案_第4页
锚索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深圳地铁龙岗线西延段3152标福田站可回收锚索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二OO九年三月 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3152标段 福田站可回收锚索施工专项方案目 录一、编制依据1二、围护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1三、工程概况13.1工程环境及规模13.2工程地质2四、可回收锚索施工工艺54.1锚索回收原理54.2锚索的施工6五、3号线北段车站施工顺序13六、施工组织与工期安排156.1 劳动力准备156.2 工程进度计划166.3 施工材料与设备16七、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177.1测量原则177.2人员组织机构177.3主要测量仪器配置17八、施工试验17九、工程施工技术

2、保证措施189.1施工技术管理措施189.2对工期保证措施20十、安全文明施工管理2010.1安全组织机构2010.2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2122福田站可回收锚索施工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要求(2006年10月)3.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组成与深度 (2006年10月)4.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地铁3号线西延段初步 设计文件 及初步设计审查5.栢诚(亚洲)+上海院联合体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初步设计 文件审查意见 (2007年8月)二、围护结构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

3、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版)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9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CB/T5524-2003)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三、工程概况3.1工程环境及规模深圳市地铁龙岗线西延段福田站站位于深圳市深南大道与民田路交叉路口地下,呈一字形沿民田路南、北走向,3号线福田站为地下三层侧式

4、站台车站。该站与2号线、11号线车站换乘,换乘节点设置为地下三层。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6+077.000,起讫里程: YDK6+006.800YDK6+207.000,车站全长200.2m,标准段宽24.8m。车站外包总高22.42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顶板覆土厚度为3.2m.车站北端设盾构吊出井和盾构始发井,南侧接矿山法区间。车站采用地下三层两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框架结构,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5.7726.97m,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3号线北段设置5道锚索;第一道锚索长38m,锚固长度20.5m,自由长度17.5m ,每束8根15.24;第二道锚索长33m,锚固长度18.5m,自

5、由长度14.5m,每束8根15.24;第三道锚索长30.5m,锚固长度17.5m,自由长度13m,每束8根15.24;第四道锚索长28m,锚固长度16.5m,自由长度11.5m,每束8根15.24; 第五道锚索长23.5m,锚固长度13.5m,自由长度10m,每束8根15.24。3.2工程地质车站范围上覆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土(Q4ml)、冲洪积(Q4al+pl)粗砂、中砂、细砂、粉砂层及砂(砾)质粘性土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53)花岗岩,局部为震旦纪云开组变质砂岩(Sky)及断层角砾岩(Fbr)。具体分层如下:素填土(Qml)灰色、灰黄、棕红色,红褐色,软塑硬塑状,松散稍

6、压密状,岩芯呈土柱状,局部为杂填土。成份主要为粉质粘土、砾质粘土,局部夹中风化花岗岩碎块石,表层0.10.7m为砼路面。场地内广泛分布于表层,厚1.2m6.7m。粉(细)砂(Q4al+pl)黄灰色、棕黄色、灰白色,稍密中密状,饱和,分选性差,主要为粉砂、细纱,余为粘粒充填,粘粒含量约10%。该层车站范围内分布较广,但分布不均匀,呈透镜状分布,厚0.62.7m,埋深5.010.8m。中(粗)砂(Q4al+pl)黄色、棕黄色、乳白色、棕红色,松散密实状,饱和,分选性差,圆棱状,成份以石英为主,其中粗砂约占55%,中砂约占1525%,余为粉细砂、石英质砾砂及粘粒充填。车站范围大致呈层状广泛分布,厚0

7、.34.2m,埋深4.413m。粉质粘土(Q4al+pl)棕红色、棕黄色、灰白色,硬塑状,主要由粘粒及少量粉粒组成,粘塑性较好,局部夹含10%20石英颗粒。车站范围内呈层状分布,厚0.59.3m,埋深3.511.5m。粉质粘土(Q4al+pl)棕红色、灰白色,可塑状,主要由粘粒及少量粉细砂粒组成,土质较均一,车站范围内零星分布,仅Z3-SFT-03-1号孔和Z3-SFT-10号孔揭示该层,厚0.83.1m,埋深5.29.0m。砂(砾)质粘土(Qel)棕红色、棕黄色,可塑,粘性较好,含535%的石英砾、砂。在车站范围内仅Z3-TGF-20,Z3-SFT-16,Z3-SFT-18号孔揭示该地层,厚

8、1.44.9m,埋深811.9m。砂(砾)质粘土(Qel)灰黄色、褐黄色,灰白色,硬塑状,质地不均匀,含5%30%石英砾,由下伏花岗岩残积而成,岩芯呈土柱状。主要呈层状伏于之下,覆于之上,厚度变化较大,厚1.58.2m,埋深12.420m。微风化变质砂岩(Zyk)灰绿色,岩质较坚硬,节理、裂隙较发育至发育,节理多呈微张至密闭状,铁质浸染严重,闭合裂隙多有钙质胶结,岩芯多呈碎块及短柱状;埋深大于35.8m,厚度未完全揭示。全风化花岗岩(53)褐黄色、灰褐色、灰白色、肉红色,岩石风化强烈,组织结构可辨析,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软化。矿物成分除石英质残留外,其他已基本风化呈土状。场地内层状分布于残积

9、土之下,厚度变化大,厚0.813.5m,埋深14.929m。强风化花岗岩(53)褐黄、灰褐、黄褐等色,岩石风化强烈,岩心呈砂土状为主,风化不均匀,夹约5%角砾状强风化碎石,手可折断,遇水软化崩解。场地内层状分布于之下,厚度及埋深变化大,厚0.616.6 m,埋深19.634.0m。 强风化花岗岩(53)褐红、褐黄等色,岩石风化呈半岩半土状及碎块状,岩芯呈坚硬土夹碎块状,碎块用手难折断,遇水易软化。场地内分布无规律性,厚度及埋深变化大,局部缺失,厚0.418.2 m,埋深21.635.0m。中等风化花岗岩(53)肉红、红褐色夹铁锈等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岩石节理

10、裂隙较发育至发育,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块状及柱状。岩石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属硬岩类。厚度及埋深变化大,埋深22.437.6m。微风化花岗岩(53)肉红色,灰白色,灰黑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岩体裂不发育至发育,多呈密闭状,裂隙面呈锈色,岩体较完整,岩心多呈柱状,岩石致密、坚硬,锤击声脆。强风化断层角砾岩(Fbr)褐黄色夹锈黄色,岩质较软,敲击易散成角砾状,岩芯呈碎块及土柱状。由Z3-TGF-20号孔揭示该层伏于之上,厚5.9m,埋深19.4m。中风化断层角砾岩(Fbr)灰绿色夹咖啡色,肉红夹灰白色,岩质较硬,节理、裂隙很发育,呈张开型,无充填,岩芯多呈碎块及短

11、柱状,部分岩芯断面显示断层擦痕,擦痕面倾角为6080,部分手掰易断,岩芯呈碎块及角砾状。28.5-32.5m角砾化明显,胶结好。由Z3-TGF-20号孔揭示该层覆于之上,厚5.2m,埋深25.3m。3.3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及赋存车站范围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沿线残积砂(砾)质粘土层中。地下水埋深1.07.7m,残积层透水性和富水性都较弱。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水质易被污染。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动态特征地表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相互间的水力联系较为密切,相互补给,二者同基岩裂隙水联系较弱,同时还受大气降水、蒸发、植物蒸腾的影响。通常降水

12、充沛的丰水期,一般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相反,在降水稀少的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地表水。3、水化学特征车站范围内地表水不发育,取地下水作水质分析,水质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钢结构均具弱中等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侵蚀等级为H1。4、岩土的富水性及渗透系数本站地层在垂直剖面上,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砂层,残积层,基岩全、强风化及中等风化。、人工素填土 本站内广泛分布,厚1.2m6.7m,平均厚度3.8m,富水性弱,渗透系数差异较大,渗透系数K=0.05m/d,为弱透水层。、冲(洪)积砂层场地内分布较广,多由粉细、中、粗砂组成,含较多粘性土,富水性中等,层平均厚度1.5m,渗透系数K=5m/d

13、,为中等透水层;层平均厚度2.4m,渗透系数K=10m/d,为强透水层。、冲(洪)积粘性土层分布较广,度变化较大,一般厚0.59.3m,平均厚度4.9m,根据试验和地区经验确定,渗透系数K=0.002m/d,为微透水层,隔水性好。、残积粘性土层广泛分布于基岩顶面,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1.48.2m,多为砂质粘土,含530%的石英砾,可塑硬塑状,富水性弱,平均厚度3.1m,层渗透系数K=0.25m/d,为弱透水层。层平均厚度4.3m,渗透系数K=0.5m/d,为弱透水层。、基岩全风化层位于残积层下,广泛分布,含水性能与残积层相似,富水性弱,平均厚度7.1m,渗透系数K=0.5m/d,为弱透水层。

14、、基岩强风化连续稳定分布,裂隙发育,富水性弱至中等,土状强风化层渗透系数K=0.75m/d,为弱透水层,半岩半土状强风化层渗透系数K=3m/d。、基岩中等风化层连续稳定分布,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弱,渗透系数K=2.0m/d,为中等透水层。四、可回收锚索施工工艺4.1锚索回收原理可回收锚索属于压力型锚索,其构造与普通锚索基本相同,分为锚固段、张拉段和锚头三部分,各束以圆心为对称点均匀分布,其回收原理是把回收关键锚索抽出后,在固定座的中心处产生空隙,使其它钢绞线可拔出回收。锚索根据工程设计计算需要可选择 f 12.74 f 15.247,根据其截面面积的不同,其容许荷载为357.61017.3kN,

15、钻孔孔径为150mm。钢绞线回收后可重复用于下一工程。安全点检对地锚材进行检收和机能点检架设脚手架作业钻孔机械移动组装钻孔用设备设备安装钻孔机械架设削孔洗净搅拌给水设备验收和测定插入地锚材局部提升套管用水泥浆套管加压注入回收套管养护试验张拉锚固撤去移动施工资料整理制作试体一轴压缩强度回收拉伸材施工整理搬入机材搬入机材4.2锚索的施工图二 锚索施工流程图所使用的JCE回收式地锚的规格(根据责方设计要求,使用张拉力为48t的回收式地锚)钻孔孔径:180mm钻杆套管的外径:168mm钻孔长:设计长度38m+0.5m:地锚材:由8根15.24mm的PC钢绞线组成(中心的钢绞线的长度比周边的钢绞线的长度

16、长0.1m)施工根数:8根钻孔 在两钻孔灌注桩之间距微风化岩面处均需设置桩脚腰梁及可回收锁脚锚索,施工时我们利用潜孔钻,以水平15的夹角斜向下向围护结构钻孔,孔径为外径为168mm,内径为145mm,深度为38m+0.5m,钻孔施工需使用清水,不能使用泥浆,清孔时需用压缩空气排泥屑后用清水重复清洗。 潜孔钻就位,准备钻孔施工插入锚索体并注浆 完成钻孔后,插入锚索体并进行注浆施工,在注浆过程中加入防漏填充剂,防漏填充剂到塑料管面为止。如果孔内有地下水,将会导致水泥浆的强度不足,因此必须用水泥浆把地下水置换出来。注浆用管必须绑扎在套管上,插入到孔底,直到水泥浆上屏到地面为止。必须有效地用水泥浆把地

17、下水置换出来,灌浆用管插入至孔底直到水泥浆面上升至地面为止。在孔口进行封堵后准备进行注浆。注浆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入早强减水剂水泥的重量为1%,水泥流动性为22,一次注浆采用水灰比1:0.51的水泥砂浆,注浆体强度不低于30Mpa;二次高压灌浆采用水灰比1:0.450.5的纯水泥浆,并掺加补偿收缩微膨胀剂,搅拌均匀并过筛,随拌随用,初凝前用完,在一次灌浆后4h后进行。施工过程中,插入锚索体时应对套管加以保护,以免受损而造成水泥浆液渗入套管内,导致锚索不能回收。为确保锚索可回收及重复使用,在套管内须注入特定的防护液体,防漏填充剂是按特定的配合比及混合方法制作,注入直至达到塑料管面高度

18、。封孔施工浆压注至孔口,并补浆35次,直至浆液面不再下降为止。 插入锚索体锚索注浆锚索的张拉和锚固 锚索张拉是实现锚索满足设计要求的关键工艺,应在水泥浆试块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值后方可进行,采用单纯加载,达到规定荷载后进行锚固。张拉方法与常规锚杆相同,只是中心的钢绞线不能加力,处于自由状态。通过适应性试验及确认试验,确认锚索的弹性延伸量、塑性延伸量、松弛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同时考虑夹片的松弛削弱张拉力的影响因素,根据规定的有效张拉力进行张拉和锚固。锚杆头部用夹片锚固时,随着荷重的增大,夹片将嵌入锚头内。张拉前进行试拔检验,试拔最大拉力为设计轴向拉力的1.1倍,按拉力的10%逐级加荷,卸荷时按轴向拉

19、力的1 5 %逐级卸荷;张拉至设计拉力的1.01.1倍时,保持1015min,观察其变化趋于稳定后卸荷至锁定荷载进行锁定。锁定后,如有明显的应力损失,应进行补偿张拉。在锚固状态良好的前提下,才能对其他的地锚进行张拉与锚固。锚固荷载是设计地锚力的100%。千斤顶安放锚索的保护 虽然在套管内注入特定的防护液体,但露出部分如锚头及锚索在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锈蚀或现象,一旦形成则不但影响锚索的回收,还会影响锚索的重复使用,不利于项目成本控制,而且在基坑开挖中如缺乏对锚索的保护,则会造成锚索损伤,同时由于施工中质量控制不足,造成部分套管外露,雨水易从锚头与套管间的空隙渗透入套管内。为确保锚索的防腐蚀性能,

20、锚索外露部分应涂刷油漆加以保护。锚索张拉锚索的回收先把中心的钢绞线用千斤顶拔出,然后用千斤顶相继对周围的钢绞线进行加载,使之脱离固定台座,即可回收。步骤一:装上支架、穿心式油压千斤顶、回收夹具及夹片等,中心处回收关键锚索不安装夹片; 步骤二:完成安装后开启千斤顶加载,使锚头有松动及约有23mm的浮起,然后卸载;步骤三:在支架上安装锚头夹片的回收垫片,重复步骤一后开启千斤顶加载,使锚头处的夹片脱落,千斤顶卸载,取走锚头;步骤四:将支架取走,安装千斤顶及对中心关键回收锚索安装夹具及夹片,启动千斤顶加载,将中心关键回收锚索拔出;步骤五:中心关键回收锚索拔出后,安装千斤顶及对周边对称的2根锚索安装夹具

21、及夹片,千斤顶加载,将其拔出;步骤六:重复步骤五,直至将所有锚索拔出;步骤七:对拔出的锚索进行详细检查,如再利用的则须妥善保管,便于下次施工中使用。 回收的时候需要使用15T的千斤顶或者吊车。回收的顺序是:回收中心钢绞线回收周边第一根钢绞线回收周边第二根钢绞线回收周边第三根钢绞线依次回收周边其他钢绞线。三 锚索回收设备及安装示意图(夹片可以根据情况选用不同孔数) 锚索的施工参数表一 锚索施工参数表锚固位置设计荷载(T)传载体周长粘结强度(Kg/m2)摩擦系数(KPa)孔径(cm)根据摩擦反力计算锚固长度(m)根据传载体计算锚固长度(m)应取锚固长度(m)实际提供传载体的长度(m)第一道47.9

22、39.516416.57.230.877.232.5第二道49.289.516616.54.960.894.962.5第三道48.749.516616.54.840.874.642.5第四道449.516616.53.320.83.322.5第五道36.669.516616.52.760.672.762表二 锚索荷载与长度表锚索编号计算值(KN)设计拉力值(KN)自由段(m)锚固段(m)锚索总长第一道463479.217.520.538第二道476492.814.518.533第三道465481.413.017.530.5第四道425440.011.516.528第五道356168.010.0

23、13.523.5表三 地质报告表土层标号摩擦阻力(KN)CK12201010103640241430336003320364024141032600321533800332032600322012180352654122120302880五、3号线北段车站施工顺序序号图 示说 明1第一步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1、施工准备。2、施作基坑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中间桩、桩顶冠梁与深交所桩顶冠梁用连接板相连。2第二步 开挖基坑施工1、采用明挖法进行基坑开挖。2、设置第一、二、三、四、五道锚索,设置第一、二道支撑。3第三步:底板至地下侧墙的施工。1、施作接地网、底板下垫层。2、浇注底板、底梁、地下三层部分侧墙

24、、立柱。3、拆除第二道支撑,浇注地下二层中板。4第四步:地下一层中板施工。1、浇注地下二层部分侧墙、立柱及地下一层中板、西侧锚索及东西侧钢支撑处预留,暂不浇注5第五步:顶板施工。1、待地下一层中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浇注东侧地下一层侧墙混凝土、立柱及顶板、西侧锚索处预留,暂不浇注。6第六步:侧墙施工及锚头拆除。1、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时,拆除第一道钢支撑、拆除锚头。2、施作顶板防水层。回填顶板以上土,恢复交通。3、深交所主体结构顶板施工完成形成对围护结构有利支撑后,才能拆除锚索及钢支撑。4、进行内部结构及附属结构施工。六、施工组织与工期安排6.1 劳动力准备项目部

25、实行项目经理宏观管理领导,工区经理具体组织实施,技术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和现场技术工作,其他人员各负其责、层层把关的生产管理体系。施工人员组织安排见下表5-1:表四 施工人员组织安排表名称岗位人数备注项目部项目经理1工区经理1工区副经理1工区总工1工程技术部现场技术员2安质部安全质检员2其他钻机工10每台钻机分两班泥浆工5张拉工5锚固工5试验工56.2 工程进度计划根据业主要求3号线北段于2009年8月25日盾构下井,于2009年10月完成3号线北段主体结构(二区)封顶,根据以上要求编制3号线北段施工工期如下:6.3 施工材料与设备 在本地锚工法中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合府规格(形状,尺寸,强度以及

26、耐久性)或与使用要求相对应,保证质量的材料。材料的规格以J I S和土木工程工学会基准等为标准,使用的主要构件资材机材如表五所述表五 构件资材机材表编号12345678材料PC钢材固定夹具挤压头传力体套管灌注套管水泥套管材 PC钢绞线 在回收地锚中所使用的PC钢绞线,原则上是在使用生产管理下的制品。而且PC钢绞线必需满足J I S G35361988的要求。规格如表二所示表六 PC钢绞线的规格记号名称拉伸荷载屈服荷载设计荷载断面积(mm2)重量(kg/m)SWPR7B8股组合15.24mm183KN156KN110Kn98.710.774七、施工测量及施工监测7.1测量原则参照设计单位提供锚索

27、施工图对测量有关规定。本着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实行集团公司精测队、分公司测量队、项目部测量队三级测量复核制度,配备熟练技术人员和先进精密的仪器。对业主测量队所交桩点进行复测,结果符合要求后严加保护。然后针对所施工的工程特点进行地面点加密以便于施工使用。本着先整体后局部依局部控制碎部的原则进行测量7.2人员组织机构项目部测量队配置有经验的测量人员,由专业工程师担任测量队队长;测量技术员负责熟悉图纸,测量技术交底控制测量精度。 测量队队长:贾中奎 测量技术员:孟祥峰 陶森 潘文涛 李广7.3主要测量仪器配置 索佳SET220K 一台 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 一台 苏州一光光学水准仪 一台以

28、上测量仪器由专人保管定期检校。保证测量仪器精度满足施工要求。八、施工试验车站锚索试验主要有如下几项:1、试验设备 加荷设备油压千斤顶,油,油压机等的加荷设备必须使用具有设计最大荷重的120%以上容量的设备。这些设备必须与设计要求相对应能增减荷重和在规定的时间内持荷。 承载装置具有承受最大设计试验荷重的刚度,选用对试验的变形和变位几乎不产生影响的结构和强度装置。 测量装置(a)荷重选用能确保精度、能正常运作和具有足够的容量装置。使用油压计或者荷重计对荷载进行测量。如果使用荷重计的话,由于安装时容易产生偏心荷载;因此安装时应加以注意。(b)延伸量采用读数精度在1/100mm以上的千分计来测定延伸量

29、。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时容易产生误差,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使用。 标准装置对标准装置进行安装的时候,选择固定点是非常重要的。应该使用对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材料作为千分计的支承材料。如使用单管等作为支承材料的话,应该在温度变化较少的时间内进行试验。2、加载的方法和测试项目加载的方法和测试项目按基本试验的要求进行。由于希望所施加的荷载尽可能大。因此原计划的最大荷载为拉伸材的屈服荷载的0.9倍。但是由于这个荷载抑制了地锚头部的变形。与在使用设计地锚力相比较使用较大面积的拉伸材的时候,必须决定设计荷载的最大上限值。同时在不进行基本试验的时候,由于适应性试验的数根地锚体的拉伸材的断面积,在地锚的诸元不变的范围

30、内增加其断面积施加极限荷载来检验其设计的合理性。3、试验结果的整理和判定对于试验的结果按照基本实验的要求的那样对荷载变位曲线、荷载弹性变位曲线、荷载塑性曲线进行整理。拉伸材的自由长度、拉伸材的自由长度部分的摩擦损失与基本试验的求取方法一致。并根据它是否在设计的容许范围内去判断其施工性能。九、工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9.1施工技术管理措施锚索施工管理机构如下:项目经理:高宪民常务副经理兼党工委书记:杨公正工区长:李辉副工区长:胡伟工区总工:罗太祥主体结构技术负责人:刘锐 李晓亮锚索施工技术员:孔宏 王建友 刘小玉 程凯华 唐文周 王辉 刘国峰 李美干 试验室主任:徐泽斌测量(监测)主管:贾中奎1、技

31、术交底制度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编制“施工手册”,内容包括工程分布、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施工范围、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施工阶段由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工程结构、工艺标准、技术标准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作业层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交底资料必须详细准确、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2、测量制度工

32、程现场控制桩,由项目部测量队负责接收、使用、保管。交接孔双方要逐一现场查看、双方应在交接记录上详细注明控制桩的当前情况及存在问题处理意见,并进行签认。交接孔后,由工程师组织技术力量对桩位进行复测,复测精度须符合有关规定,如误差超过允许值范围,及时与业主联系落实。施工过程中,经理部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放样、定位、控制孔点测量和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中线、高程贯通测量,确保中线标高达到设计要求。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二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测量仪器按计量部门规定

33、,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并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3、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工程师负责收集、整理、分类保管,并建立管理工作制度,以明确管理责任。指定专人填写工程日志,要求内容详细、真实、字迹清楚。施工过程中,随时收集、记录和整理各项施工资料,计算机归档整理。工程完工时,竣工文件也应编写完成。4、文明施工管理根据施组安排,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和临时设施,做出具体方案和安排,在有关行政部门配合下,按项目部要求,在工地实行文明施工,把对环境的干扰、污染、噪音等减少到最低程度。9.2对工期保证措施为保证工程按合同工期提前或按期完成,我方将从组织、技术力量、设备、物资等方面,在项目部的统一指挥下,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网络计划科学组织施工。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确保工程项目所需的工程人员、设备、物资。建立健全施工组织指挥系统和对外协调系统,做到权威、灵活、高效,并保持人员的稳定,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