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_第1页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_第2页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_第3页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_第4页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02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S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知识梳理自测巩固一、实验目的1 .练习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2 .会计算纸带上各点的瞬时速度3 .会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4 .会用图象法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 .打点计时器:(1)作用:计时仪器,当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f= 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2)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电源;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3)处理纸带数据时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5个点取

2、一个计数点”与“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点方法是一样的,时间间隔均为Q。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 X1、X2、X3、X4,若Ax=X2 X1= X3X2= X4X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Ax=aT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t图象。若v t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 .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Xn-b Xn+ 1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xT。4 .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

3、方法X5 X2X6 X3a2= 3T2,a3= 3T2 'X4 X1(1) “逐差法”,若为偶数段,如6段,则a1 = W3 Ia1+ a2+ a3然后取平均值 a =3口 rX4+X5+X6 X1+X2+X3即"9T2若为奇数段,则最小段往往不用,如5段,可不用第1段,转换为偶数段。则 a =X4 + X5 X2 + X34T2(2)图象法,先求出n个点的瞬时速度(一般要5点以上),然后作出v t图象,用vt 图象的斜率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卜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复写纸。四、实验步骤

4、1 .按照课本实验原理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 好电源;2 .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适量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固定在小车后面;3 .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 .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 .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五、注意事项1 .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也2 .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 .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与滑轮相撞。4 .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

5、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25 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 67个计数点为宜。HE XIN KAO DIAN ZHONG DIAN TU PO核心考点重点突破* 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 例1 (2020天津七校联考)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小车的一端通过跨过滑轮的细线与重锤相连,另一端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1)为准确完成本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DoA.保持木板水平B .把长木板的右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以平衡摩擦力C.重锤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D.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2)某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及

6、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A、B、C、D、E每两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则本次实验中(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B点到。点的距离OB为27.0 cm。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115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2。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1)本实验是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只需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可,因此,需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不需要保持木板水平, 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不需要重锤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选项D正确,选项A、B、C错误。(2)由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相等得,OD OC (OC OB)=OC-OB- (OB O

7、A),解得 OB= 1(3OC + OAOD) = 1x (3X 38.0 cm+17.0 cm -50.0 cm) = 27.0 cm。 33一一一.,,1. . 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 f=0.02 s,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T = 0.1 s,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知,打下 C点时小车小、土OD OB的速度大小VC= 2t0500 m 0.270 m2 0.1 s= 1.15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 CE - AC2t 2=1.0 m/s2。0630 m 0380 m 0380 m 0.170 m 2X 0.1 s2方法总结

8、:(1)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解。(2)加速度的计算方法:若纸带上给出的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为偶数段,则可将位移分为两部分,根据逐差法求解;若纸带上给出两段不连续的位移,则根据Xn xm=(n m)aT2求解;若纸带上给出的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为奇数段,一般去掉最短的一段,再用"逐差法"求解;若X2 X1= X3X2= X4X3=,则直接用 Ax= aT2求解。类题演练1(2019云南曲靖第一中学月考)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 律。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

9、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四个点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 A、B、C、D、E、F所示。乙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 A、B、C、D、E五点时小车的速度,以速度 v为纵轴、 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丙所示。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A和C(填选项前的字母)。A .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祛码)(2)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可知,计数点 O对应的小车速度为 01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为 16 m/s

10、2。(3)纸带中只标出了 O、A两计数点的距离为 1.80 cm,计算可得A、B两计数点的距离 为 3.40 cm。解析本题考查纸带的使用,利用v-t图象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本实验中使用的有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和刻度尺,不需要直流电源、停表和天平,故选A、Co,一一八 ,一、,、,_、,Av(2)由图象可知,计数点 O对应的小车速度为 0.1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为a=0.90.122m/s=1.6 m/s。(3)根据 Ax=aT2可知 A、B 两计数点的距离为 1.80 cm+1.6x 0.12x 102 cm = 3.40 cm。* 考点二实验拓展创新从原理迁移和数据

11、处理技巧上进行创新1 .复习启示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夯实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2 .情景拓展电叫林及打点计时期密It3 .数据处理(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一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d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一测定遮光片的宽度 挡光时间At,由v=求速度。(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一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例2 (2019河北衡水中学调研)图甲是一种测量重力加

12、速度的仪器结构图,条形重物块(如图乙)通过挂孔挂在夹物装置上,释放后穿过光电门下落到接物斗里,光电门与数字毫秒计相连,可记录光电门被遮光的时间。物块中间有可以遮盖的窗口,如图乙,测出挂孔下边距物块下端的距离为 Li,窗口下边距物块下端的距离为L2。实验步骤如下:夹物装置甲己关闭物块中间的窗口,释放物块,使其自由下落,记录光电门的遮光时间ti;将物块从接物斗中取出,打开物块中间的窗口, 重复步骤,记录光电门第一次被遮 光的时间t2;重复上述实验,多次记录 ti和t2,测出g的值。完成下列填空:物块在时间ti内的平均速度为L1(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该速度大L(填“大 于” “小于”或“等于

13、”)物块在时间t2内的平均速度。Li L2 2 ti t2-(2)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为g= -j(用所测物理重的将万表不)ti - t2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光电门测量重力加速度g。Li(i)物块长为Li,物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i,则物块在时间ti内的平均速度 vi = %;物块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于ti>t2,故物块在ti秒末的速度大于在 t2秒末的一», i速度,由v=2v知,物体在时间ti内的平均速度大于在时间t2内的平均速度。(2)在步骤中,光电门第二次被遮光的时间约为tit2,物块在t2秒末的速度为V2=2vLi L22 一 一2= %,物块在ti秒末的速度

14、为 vi = 2 v i = ,重力加速度 g=。t2titi t2ti 12类题演练2(2020河北邢台月考)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的直线运动,用自制的“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让小车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一段时间,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乙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知滴水计时器从滴出第 i个水滴开始计时,到滴出 第26个水滴共用了 10 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水1牌包u小车 甲"1 9333IT*4*跄 100 II -1 升15© g乙(1)水滴从滴到位置 1至滴到位

15、置6用时 20 so(2)小车运动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0.10 m/s2;水滴滴到位置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0.35m/s。解析本题考查利用水滴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滴水计时器从滴出第1个水滴开始计时,到滴出第26个水滴共用时10 s,则滴水周10期为T = s=0.4 s,所以水滴从滴到位置1至滴到位置6用时为t' =5X0.4 s= 2.0 s。(2)根据 Ax=aT2可求得 a=150 + J3310083x 10 3 m/s2= 0.10 m/s2,根据匀变速直线 6X 0.4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求得水滴滴到位置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V5 =13Vn1;

16、0 X 10 3 m/s= 0.35 m/s。2 X 0.4二2 NIAN GAO KAO MO NI2年高考模拟训练1 . (2019全国卷I , 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 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 A、B、C、D、E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工点。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0.233m/s(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0 I 2456789105111 1Abe口E

17、I解析物块加速下滑,因此打点间距逐渐增大,故先打 A点。一、xbd 4.65X 10 2C 点 的速度 VC = 2T= -2. 0 1 m/s= 0.233 m/s由图知xab = 1.20 cmxbc = xac xab = 1.95 cmxcd = xad xac = 2.70 cmxde = xae xad = 3.45 cm得 Ax= xbc xab = xcd xbc = xde xcd = aT2解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a= 0.75 m/s22 .(2019全国卷出)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

18、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 s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Ao (填正确答案标号)A.米尺B,秒表C.光电门D.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 a、b和c得到ab= 24.5 cm、ac= 58.7 cm ,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9.7 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1)利用频闪照片测重力加速度时需要测量小球下落的距离,因此实验时必须使用米尺。(2)将米尺竖直放置,小球靠近米尺下落,从照片上直接读出小球下落的距离

19、。(3)根据As= gT2得重力加速度大小bc ab ac ab abg=T2=58.7 24.524.5 X 10 201m/s2= 9.7 m/s2。3. (2018北京理综,21)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 = 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 2中A、B、C、D、E、F所示。Cd4acTte1 *» f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i、V2

20、、 V3、 V4、 V53所示。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A和C(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祛码)(2)在图3中已标出计数点 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 的坐标点,并画出 v-t图象。答案如图所示liE!EE!Hm «9 "iiEISliiEtiSn(3)观察v-t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小车的谏度随时间均匀变化=v-t图象斜率的物理意

21、义是加速度。. &(4)描绘v-t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表布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A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A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J(选填“有关”或“无关”)。(5)早在16世纪末,伽利略就猜想落体运动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当时只能靠滴水计时,为此他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斜面实验”, 反复做了上百次,验证了他的猜想。请你 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 分析说明如何利用伽利略“斜面实验”检验小球的速度是随时 间均匀变化的。答案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其速度V8W那么它通过的位移 X8t2。因

22、此,只要测 量小球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检验小球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选 A,不选B;相邻打点间的时间是已知 的,故不选D;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 C;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 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祛码),故不选E。(2)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可以依据v -t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x. ,一一 .一一. Ax. ,一 .(4)严格地讲,表小的是 At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At趋近于。时,才表不瞬时速度,因此若用 耆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At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Ax越小,用 第t算得到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但Ax过小,测量误差增大,因此选取的 Ax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5)如果小球的初速度为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