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_第1页
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_第2页
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_第3页
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近十年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述评 【摘 要】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文献的分析,文章概括出根本研究框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特征、意义、现状和保护方法、措施等五大方面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总结国内各科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一定根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一、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概况 通过对国内权威知识文献库的搜索,检索到近十年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文章约39634篇,并且随着时间推进而逐年增多。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法的分类和统计可看出,在保存和

2、传承方法上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教育政策措施研究较多,而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展是遗产开展研究的趋势和重点,研究的学科涉及较广的是民族学、社会学、艺术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建筑学和法学等。 二、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法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发现多数学者均采用了资料搜集和文献综合分析法。局部采用了比拟和综合分析法,如陈华文和普丽春等学者从不同时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理论、方法进行比照研究。也有王冉、柏贵喜、黄文等众多学者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从不同民族遗产保护的个性到共性进行分析探究。 三、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研究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研究 非物质文

3、化遗产的概念根源于联合国2003年制定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其定义和内涵的界定。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内涵是总体上针对的是整个国际社会,要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站在本国的角度从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挖掘。而连冕、刘玉清等认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包括两个大类:一类是形态文化;另一类是行为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及价值研究 国务院从2006年起,设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可看到我国日益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温家宝总理也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结晶。王宁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不同难度,保护过程中要注意

4、其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民族性等特点。张世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研究 田阡认为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我国建立科学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机制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上依法保护的道路。乔晓光认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自觉,民俗流变冲击大。且政府文化部门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整体价值的评估,缺乏文化规划。汪立珍认为取得一定成绩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创立了第一批六个口头传统研究基地。同时,建设全国首个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资料库,将有关文字、音像、图片和实物资料运用数

5、码技术、光盘等现代手段加以保存,经验值得借鉴。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措施的研究 1、不同部门承当保存研究 政府立法研究 我国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并探寻民间法规中有效的保护规那么。黎明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法律制度的渊源:?宪法?,?民族区城自治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门法律和法规,部门法中关于少数民族非遗保护的法体标准,国际条约。马洪雨,姚艳等探讨了民间规那么和公众参与对保护非遗的可能性,提出应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法立法并应挖掘和研究民间规那么以弥补法律。何星亮,李宗辉等认为知识产权法使拥有遗产的团体或个人获得一定的权益,并适当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

6、显现非物质遗产的经济价值,从而防止遗产的灭失。姚艳,郭璠那么对该问题做出了实例研究。 政府做好普查、建档和名录申报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要是做好普查、建档然后才是进行不同级别的名录申报工作。金文杰认为档案工作:一方面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化利于其保护保存,一方面也利用了档案本身的特质表达民族文化在开展演变过程中的规律。彭梅玉,徐开芳等认为做好普查,建立各级保护名录,有助于查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并对不同分类的遗产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商业利益的驱使,使许多“申遗工程在保护措施健全之前便受到损害。覃美娟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整理等一系列程序以及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都应以?档案

7、法?为行为准那么。 2、政府及民间做好教育传承 教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张卫民,黄文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分为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同时我国非遗教育工作主要内容有:构建非遗教育目标、教育课程、教材内容体系、教育活动组织形式和师资队伍五方面。而孙露晞,张血玲那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发做了初步阐述和尝试28。普丽春认为个人、家庭、社会和学校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四种不同形式,各形式又互补,构成完整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教育渠道。 3、在开展中保护 宣传保护 媒体宣传促使人们内心深处产生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是我

8、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政府要在宣传方面起主导作用。蔡群,任荣喜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越来越先进,数字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保存记录,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广泛宣传。 产业化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介入较多的产业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李昕提出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可经营性与非经营性遗产,可经营的非遗通过产业化运作模式进行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产出效益化。 徐赣丽认为旅游业具有使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可能性,旅游有义务有条件保护资源。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好的地方,旅游开展越成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与民俗旅游开发等产业经济形式结合起来,调动各方积极性及争取

9、资金,降低保护本钱。 四、结语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正在广泛深入展开。从研究趋势看,采用的研究方法更多样化,研究内容更实证化。未来应该增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保护开展的思考。 缺乏之处是研究的学者多为民族学,社会学或教育学专家,其他领域学者介入较少,不同学科角度下保护措施研究缺失或不够深入。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的理论分析不够,很多措施没有标准的理论指导,就很难对其现状归纳总结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评价体系较少。定量分析做得不够。 参考文献 【1】 陈华文.关于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32:1720. 【2】 普丽春.少数民族非

10、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综述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21,36:6469. 【3】 王冉,郑扬.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应用价值以邯郸歌舞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例J.河北学刊,2021,33:206208. 【4】 柏贵喜,杨征.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基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 【5】 黄文,杨艺.灾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开展的共生研究对阿坝州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实践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129133. 【6】 倪通.基于JSP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郑州大学,202

11、1. 【7】 刘斌.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21. 【8】 卢松,陈思屹,潘蕙.古村落旅游可持续性评估的初步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为例J.旅游学刊,2021,25: 1725. 【9】 时吉光,喻学才.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911. 10 连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悖论与新路径J.艺术设计论坛,2005,:1920. 11 刘玉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休闲市场J.价格与市场,2003,:2425. 12 王宁.非物质遗产的界定及其价值J.学术界,2003,: 5154. 13 张世均

12、.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37140. 14 田阡.论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出发点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21,39:95101. 15 乔晓光.关于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20:8386. 16 汪立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6166. 17 黎明.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J.民族研究,2007,:1119. 18 姚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8083. 19 马洪

13、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制度构建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153157. 20 何星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现代化J.今日民族,2005,:5557. 21 李宗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以知识产权法为中心的思考J.知识产权,2005,:5457. 22 甘开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以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6770. 23 姚艳,郭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阿细跳月非法音像制品的个案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 148151. 24 金文杰.档案工作参与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21:45. 25 彭梅玉.靖西魁圩-渠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笔记摘录J.歌海,2006,:2628. 26 覃美娟.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式保护J.档案管理,2007,:3031. 27 张卫民.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路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探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5,. 28 孙露晞,张血玲.“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幼儿教育地方课程开发J.学前课程研究,2007,. 29 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主体及其作用J.民族教育研究,2021,23. 30 蔡群,任荣喜,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