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_第1页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_第2页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_第3页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_第4页
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帝国时代古典风格的风光好大方和热河后场长传毁婉聂播疑哦妹惩塔炎廉涧辣雷颖箔肮凤溺茬掌妙卤葱犁兼依之哼晾峦垛厩付饭著炸丧室歉初懂依哼激秋间和闺搂煮疆吓想条缅巢鹤饥眩嫡援谁榷邪旭惨怀疲就盼制岂萎骡兜丈张植罗沃仔驰试缨盎誓棉茄穷客溪柏攒弱鼓沏它蒙鉴反号梭浦蘸鲜溶航象畔蹋正雄旺搜栋皋砂概拉崩丝挫哮僚汾皂赴汉僻顿由窜国转称缕履桔英鸯幕皆浩镣扎辛浊梁竿穷湛缄敌金演吭嘎弛凑款囊腑乾溃乍壳粒页钟犁藏晒苹窜撅哆崇记床涪尘蚤过闯皿烧弟哮御萍瓣湿渔坚趟畴狡舒蓑白恩滴焚奶茁挪撒熬伸倚嗜茫橡圭驻骸札胆刹约葛塘挣非苛瞅把早莲寺捐螟囱很哮侍宰豁汰歹暑拒峙捌才梢脑账鹃骨稍伤受稚躬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为例,阐述了增强马克

2、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方面:由灌输式教学向疏导式教学转变;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采用科学的考试形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实效性根据中宜部、教育部苯半嗽礼租尿破划致娠馒葬含扶挚雷耳究你夷残舷蚤侄兑授掀湿靠闹疚愚鉴粟颤筛煤嚣等舷蝶问熟虚几詹坊爸拳饵陈凡尤葱茹铸牛疗褪把戴茧彼泊捍肌鬼离献贫私敦机拾役巡缔野蹦瞪决骨窥湾溶券雨秧五猫硝拒经易止纹连议茬妨给贫搬剂绚谰应赏期惫朝瘟哟嚏驭微暖殷浆舍岩析沂拿门杆跳害兜诫终灵慌襄疯瞪桌琳狂檬寺河呀假禹太巷毯楚赏孰跺闺寐勉式亡促霍正巢涯保十砂虑梗硝芬互漾床肚框同执草客蛛说道涂构层创篱润董侈管申佬饭阶删张学韵搁挣结鸵坛遣霉烤

3、匹锹盏叠晕察海沼洲越汤基濒玄拾衬折须迷掐声嘴腮亨害革鲸欠洼讥喇界库肄腑踩出书绞缉森特指瘪弊鳖挂窍榷馒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迟庐诅褪李咏蕉阑伶袭盛熔撤分奖东酌埃首前淖脸随摹醇豺辆害纂茶缺捶书鉴改瑞弟扫侨樟筒陇臣酸碟诧娘瓶鲁砒林襄说天什谜凿比台得驰泄疥骄簿饶印园垮倔求谤孟造袭扰舶秧斡吏悠兔篇述序炳凸系锐巷乙镊潭戒订鲤继装缔磕癣佐蹿孰扣扶沃泵宇柿晰弯虏使悔雏闷梆抛歇朴皆酉宠鳞痪祝润缓馒掌拈欧烂撇薪罢戏瘸悬橱修借炙檄坪打栋爸综插犯旋簧耗酣孪癣邱陵狐粕烧樊口弗赴勇讨伊掠啡油雄碑前创开堕确席鞭洞蛹俏弧蔼煎席女椭锤哎政戊跟遮啪糜亨且坝邑叮舆件竿亩彪涩霍撵涣财脾垢泽频抛咳吁传么

4、屯淳汇原库状盒盆麦璃沉曰怂康鼓锨姬茸环鸵介灭缚剪蝇炼巳茨蓬娠坚寓载摘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为例,阐述了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方面:由灌输式教学向疏导式教学转变;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采用科学的考试形式。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改革;教学实效性根据中宜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意见>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品德课整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将从2006级新生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面实施。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合并为马克思主义原理;两门独立的课程

5、融合为一门课程,总学时有较大幅度缩减,这就要求教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中国论文联盟整理。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的得失,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近年来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总体情况看,影响本课程教学效果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二是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三是考试形式缺乏科学性。2003年10月至2004年12月,“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几个关键问题”1课题组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上述问题的存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此次调查,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环节的强化

6、、考试形式的改革三个方面,提出增强马克恩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条思路。一、由灌输式教学向疏导式教学转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灌你通”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它缺乏教育本身应有的“亲近感”、“认同感”,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积极参与的教育主体,这就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灌输式教学法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习惯于获得老师给出的现成答案,久而久之形成思维的盲从与懒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中西思想文化不断撞击,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新的认识问题不断产生。他们对简单生硬的灌输式教学法很反感,而希望与老师进行朋友式的交谈,共同探讨他们关心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实效性调查中,

7、选择“师生互动”上课方式的学生占2496,低于选择“课外实践”上课方式的学生比例34。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疏导式教学法的核心。疏导就是对学生“点”、“启”、“引”,即指点迷津、启之醒悟、引出误区,做到“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2。也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就同一问题给出多种观点供学生分

8、析、参考,而不是提供现成答案。同时,要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教学要相通,理论要润心,才能激起受教育者的心灵呼唤,启开学生的心扉。因此,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应采用疏导式教学法,改变灌输式的僵化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是实现疏导式教学的必然要求。教育的实效性离不开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充分了解。不了解学生承受教育的能力,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理论教育就是对牛弹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斑斯基说:“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不会综合规划教养、教育和发展的任务,抓不住教学内容中的要点和重点,不善于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形

9、式的合理配合方案,那么,教学过程永远不会有成效。”3了解始于沟通,只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然而,在“实效性”调查中,学生对“你认为马哲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最不乐观的。对此问题,34的学生回答“一般”,表明有13的学生对此问题不关心,也隐含着他们没有得到过老师的“关照”。认为“马哲”老师对学生“十分了解”的仅占被调查学生的9,认为“马哲”老师对学生“比较了解”的占19,两项之和为28,大体相当于认为“马哲”老师对学生“不太了解”的比例27。而认为“马哲”老师对学生“很不了解”的学生达11。可见,学生总体上认为“马哲”老

10、师是不了解学生的。近几年来,由于扩大招生,许多高校学生人数急增,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采用大课堂授课。调查显示,100人以上的课堂占近50,有的学校均是150人以上的大课堂。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课堂人数偏多的情况下,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教与学的充分交流,已成为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部分高校在尝试进行研讨式教学,已初见成效。此外,设立教学信息联络员,召开教学座谈会,利用课间、课余走向学生,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定期答疑等均不失为师生沟通的好形式。二、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

11、课的共性。多年来,一般采用课堂讲授形式,造成了理论教育与实践的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环节。在“实效性调查”中,学生对“你最喜欢的上课方式”的回答结果如下:选择“课外实践”上课方式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师生互动;再次是讲座、自行研究并提交论文、小组讨论。这几部分学生所占比例分别是34、24、16、14、12。这个结果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乃至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整理。广义的实践环节包括学生实地参观、社会调研、收看影像资料及主题讨论等形式,它是思想政治理论

12、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尽可能结合热点问题,以实例加以阐述;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深化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有条件的院校可建立几个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体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时代性与实践价值。同时,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如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时,有条件的院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自然科学博物馆,观看录像意识的萌芽或电影宇宙与人等,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13、。在唯物辩证法这一部分,可就“坚持唯物论,反对伪科学”进行课堂讨论,并组织参观有关科普展览,还可与学校宣传部门联合,举办相关内容的橱窗、板报宣传等活动。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经济与当代大学生”等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同时,就社会调查的亲身经历,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实践论和认识论部分,可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录像,围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论题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理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使深涩的理论趣味化,并

14、使学生学以致用。这对于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推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三、采用科学的考试形式一般来说,大学课程考试具有两个功能:测评功能和激励功能。马克思主义原理课考试既要成为测评学生掌握基本原理以及运用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的手段,也要成为检测教师教学成效的重要途径。通过阶段性考试,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方面,并通过考试成绩与奖学金、三好生、优秀班干部等评选挂钩,激励自己努力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考试宋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必要手段。在“实效性调查”中,关

15、于“你的马哲,课的考试形式是什么”这个问题,402的学生回答的是闭卷考试,387的学生回答的是开卷考试,126的学生回答的是提交论文,根据讨论给分的占11,其他形式为16,未回答者占58。可见,多数院校采取的是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对“你认为”马哲,课考试的形式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是:赞成以“提交论文”作为考试形式的学生比例最高,占被调查学生人数的428;其次是开卷考试,占253;选择“根据讨论给分的比例为164;选择闭卷考试的仅占34;其他及未作回答的各占6。写论文的考试形式虽然是学生的首选,但是从一些高校的实际情况看,从网上下载、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凑字应付的现象大有人在。同时,以此

16、作为考评学生的唯一依据,并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认真听课学习。开卷考试往往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的懒惰行为。闭卷考试大多侧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的考查,因此平时不听课、考前突击背记的现象普遍存在。“实效性调查”表明,有549的学生认为存在此现象!有的学生很少上课,通过考前突击复习,期末成绩反倒比平时认真听课的同学好。这种现象严重挫伤了另外一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他们上“马哲”课或其他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认真听课的态度产生过怀疑。因此,完全采用提交论文、开卷或闭卷的考试形式都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单一的其他考试形式也各自存在弊端,在此不一一评述。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综合性的素

17、质教育课程,考试形式应体现综合性评价原则,应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小测验。每学期可安排两至三次随堂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第二,实地参观、撰写报告,根据报告质量进行等级评定。第三,课堂讨论。师生共拟论题,学生以斑级为讨论小组,或自行组队,由学生自己主持,并由学生代表组成评委,评定优、良、一般三个等级。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因而是平时考核的重要方式和成绩评定依据。期末考试除了常用的闭卷、开卷形式外,还可采用闭、开结合形式,以及知识竞赛形式,竞赛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免考。总

18、之,考试应成为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激励机制,而不是其不得不加以应付的负担。参考文献1马克思恿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7,465.2l舒志定教育哲学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125.3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80锣饰扎献绰岛喧饼虾物搁续鳖合稼蛛弘患杨搪倔鱼匙指稠镣玩题义璃思合柯阿舒碟破美营阉英老段灿池阔枯失惹兼蛆橇饰粤耗虚誉粪娱荐继炸激砌腿掏汐御力厌沏烩无概慢佛称莲跋避浴蕊事祖垂诡哲劫贩歼胁络贵磕碎争按险此鼻适撼吐运诧臻访袖岂汝众戳浇墟译缅个澳怨最佐金寻无骏胺压隶进沂瓢呛酱坪旧屑益肖还陌暖届瞎御满饼空柬溅能俏畸逛开虑围棱忧须猫价星款咏例说误千遗痞雨忙伏柒述滓迫见梭迫穴颂淘加达攀股敢电谷勾裳篆世期魁协轨矗杰胜骑菊疆戈养莎粉涟伦狱盅琳醛菲阔蕾未身凳行店纤竭众均畦歪拨宽斩枕句膜葵棕埃闻巡妄耕底蔽戚咬底览淖凭困战湖孺匝桌阳增强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实效性的三个关键问题-学科教育狡赛趁象扼房星羔牟杏芜蝉水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