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全”育人 构建大德育课程体系我校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职业高级中学。二十多年来,学校在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具有自己的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手段、办学形式都能做到与时俱进,形成了一整套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特色,在省内外享有盛名,同时学校也为常武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世所公认的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迁移,我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就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式、内容、方法、手段不断充实更新,构建了“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德育特色。实现以特色项目为基础,拓展成鲜明的“三全”育人风格,永葆学校特色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内涵武进职业教育
2、中心校德育是依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健康及法纪意识的教育。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和学校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一)德育概念的理解应是广义的 整体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观点是对德育应作广义的理解。我们对德育概念的界定是: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
3、和心理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德育内容包括“五大要素”,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教育。(二)德育课程的构建应是系统的根据系统论的理论,我们认为学校德育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科学的基本原则是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各教育阶段的德育目标的高低,德育内容的深浅和侧重点,德育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德育管理和评价方式的运用,都要针对学生不同年段的身心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的不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就是要使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
4、德育评价等要素系统横向贯通,环环相扣,形成合力,以保证在整个德育过程中要素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三) 德育的本质应是实践的 实践的观点是德育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兼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只到此并没有完结,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德育活动有多种形式,既有课堂德育活动,又有课外德育活动;既有校内德育活动,又有校外德育活动。其中主题班会、主题团队会是最直接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德育活动。它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
5、彩,形式生动活泼,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主题班会、主题团会形成制度,列入课程表,作为德育活动课的基本形式,增强德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学生的地位应是主体的 现代德育主张“双主体论”,即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受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确定上,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要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在德育途径和方法的运用上,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德育管理和评价上,要激励学生自尊、自爱、
6、自信、自立、自强,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订成长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和自评成长效果,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在德育过程中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对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为重要,是学生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二、“大德育课程体系”的提出与建立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人们面对的是一个高度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人们进入的是一个瞬息万变、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处于这样的现代社会,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所以,我们的的德育工作也应做到与时俱进,持续
7、发展。(一)提出与建立的现实基础以往的德育教育是线性结构、单一内容、凝固模式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从理论到理论,其结果,或者教育对象不适应我们的教育,或者接受了我们教育的对象不适应社会,无法接受21世纪的挑战。两个结果,殊途同归,都无法成为21世纪的有用人才。首先,概念理解偏差。德育是含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的总称,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智育、体育、美育同视为学校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形成的特定概念。理解不全,就会直接导致德育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割裂,乃至出现为德育而德育的工作现象。其次,德育内容空泛、狭窄、无序。德育工作总体上还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强调共性有余,注意
8、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弱化了德育目标的指导与激励功能;未能树立大教育观和大德育观;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第三,德育要求陈旧、偏高。德育工作者往往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价值标尺来教育要求学生,用成人的观念、思维来要求学生,使德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相差太远。第四,“做人教育”不突出。学校对做人教育重视不够,甚至将做人教育与其他教育割裂开来,未能将做人教育作为一根红线贯穿于各种教育之中。因此,面向现代社会,德育工作必须重新整合,形成一个课内外结合,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联的大德育课程体系。(二)提出与建立的理论依据全国教育科学“九
9、五”“十五”规划重点研究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提出的德育工作目标内容体系和实践活动体系,为建立大德育课程体系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1、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作为德育总目标。2、把涵盖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五项要素的教育作为德育内容。这五项要素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思想教育是灵魂,政治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核心,法纪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以五项要素为纬,以各项要素的不同层次为经,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
10、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从而解决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简单的重复、脱离实际的问题。3、实践应是德育课程目标的出发点与终结点。首先,德育目标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知、情、意)和道德行为的统一,落脚点在学生的道德行为上。其次,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德育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仅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第三,道德实践能力是学生品德评价的根本标准。只有在生活情景状态中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行为表现来认识和评定其品德发展水平。三、“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我校的德育要体现时代感,增
11、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以下原则:与时俱进、继承和创新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指导与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爱在长远、严在当前的原则。(一)一以贯之的课程目标体系确定德育课程目标体系既要“一以贯之”德育总目标,又要有相应的具体德育目标,来发挥导向、选择、激励和评价的功能。为此,我校确定了以下德育课程目标体系:一年入轨,两年成人,三年成才。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具有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在社会有一席之地,展示才华,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的遵
12、规守纪,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懂得职业的礼仪规范,努力学习,不懈钻研,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有一定的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具体要求如下:1、高一,通过学校的宣传教育与管理了解学校、专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能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将自己的习惯与行为纳入学校职业的养成教育的轨迹,将个人的意志、目标升华到为学校、为班集体、为专业的发展、为社会服务的高度上来。2、高二,通过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力争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健康的人格,学会诚实守信,学会处理个人、集体、学校三者之间
13、的利益关系,具有为他人服务的职业意识,学会宽容,学会忍让,学会顾全大局。知情、知理、知法,懂得设计自己人生的目标,熟练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具有一定的民主观念和遵纪守法的意识,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维护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职业岗位规范,有一定的抗拒挫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做好实习、升学、分流的思想和心理准备。3、高三,通过学校的管理及教育,能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学会合作与竞争,具有健全的人格,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民族团结,立志成人成才,为祖国建设振兴中华而奋斗,做好适应社会、面对竞争、应对挫折、创
14、业发展的准备。(二)切合实际的课程内容体系确定德育课程内容体系必须既根据党和国家规定的德育任务,又根据职校特点和职校学生实际,并努力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校确定了以下德育课程内容体系:1、各年级德育的重点:高一年级:重在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创新思维的教育。高二年级:重在健康人格的培养,创新品格的塑造。高三年级:重在创业发展,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2、全校德育课程内容(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其中突出人生观教育。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追求目标,做一个于国于家于自己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于国,应该做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于家,应该做一个有报
15、答父母养育之恩的孝顺子孙;于自己,应该做一个能自主择业、适应就业、独立创业的劳动者。(2)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其中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敬业爱岗意识、质量效益意识、诚信公平意识、社交公关意识等等,初步形成一定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为将来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3)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其中突出团队精神教育。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鲜明的爱国精神、团队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首先从热爱自己的学校做起;热爱自己的学校,首先从热爱自己的班级做起;热爱自己的班级,首先从团结身边的同学做起。懂得只有好合作的人,才是真正受社会欢迎的人,真正具有竞争实
16、力的人。(4)行为规范和法纪教育,其中行为规范教育是基础,法纪教育是较高要求。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法纪观念和文明意识,做一个遵法守纪和行为文明的人。包括严守法纪、友善待人、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爱护公物、节约钱物等等。(5)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做一个从是、从真、从善、从美的人。帮助学生克服自悲心理,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决心,懂得进得职校来,同样能成才;但是,我才并非天生,全在自身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脆弱心理,锤炼坚忍不拔的意志毅力,做一个同时能承受成功和挫折压力的心理能力的人。(6)就业与创业教育、劳动与实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其
17、中以就业与创业教育为主导,以劳动与实践教育为主体,以艰苦奋斗教育为灵魂。任务是经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择业和独立创业的意识,通过艰苦劳动成就事业的意识,从现在起就要为20岁立学、25岁立身、30岁立业作好各种准备。其他一些教育内容,则穿插在这六个主干教育内容之中。(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体系确定德育课程形式体系既要服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又要利于职校学生乐意接受,收到切实的德育实效。为此,我校确定了以下的德育课程形式体系:(见下表)大德育课程形式体系课程涵 盖 内 容课程目标活动(实践)课程专门课程政治经济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哲学基础知识时事政治邓小平理论概论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促进
18、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进行学科知识教学中,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树立全员德育教育思想。 传统节日活动(3.5学雷锋日、清明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日、元旦等等); 新兴节日活动(3.12植树节、3.15消费者权益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7.1香港回归纪念日、9.10教师节、9月国防教育日等等); 文体活动,日常文体活动及每年的田径运动会、元旦音乐会等; 社团活动,学校组织文联社团活动; 管理活动,学生生活、卫生、纪律、学习、品德、活动等的自
19、我管理; 服务活动,学生生活的自我服务; 实践活动,分为在校实践活动和社会实习实践活动,重要的是开展劳动教育和意志品德训练。 技能竞赛活动,参加技能大赛和各种单项技能比赛。学科课程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之中。根据各科大纲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教育因素管好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隐性课程 教师的影响力; 校园文化。(运动会、音乐会、文联社团、校史室、校歌、校徽、校纪、校报、校刊、校报、广播、橱窗、板报、宿舍、教室、环境文化等) 教师的影响力教师的示范作用。(师德形象,思想品德、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穿着打扮等)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真诚、热爱
20、、接受、理解)。 校园文化富于教育性;富于生命气息;具体直观、蕴含教育深意;布局得体、合理、和谐。咨询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开放“心育室”;建立“心育网站”教育工作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理论与技术,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一种互相探讨、互相信赖、互相理解、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解决认识过程中知与盲、真与伪、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的基本矛盾,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主动、有效适应社会。四、“大德育课程体系”的实际成果我校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摸索中,构建了大德育课程体系,使德育工作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实行网络化管理多少年来,我校一直坚
21、持“德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的德育网络管理体系。对校长目标中的德育目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将其分解到各个中层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并对德育课程实施统筹协调和统一领导,对外,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校外德育辅导员队伍,统筹协调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对内,通过学工处和共青团、学生会,主要落实活动课程、咨询课程,通过教务处主要落实学科课程,通过三处和教育工会,共同落实隐性课程。行政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再把这些课程落实到基层。整个管理工作像一张网,我们是实实在在这样做的。这就确保了每一项德育都有落实的结点。(二)推行责任管理伴随着学校整个岗位责任制的推行,德育课程的岗位责任管理也得到了落实。从校长到每一
22、位教职工,从每学年初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制订,到一学年内工作的实施过程,到学年末的述职和工作考核总结,德育课程的落实情况和实绩,都是重要的内容,都关系到考核的分数和确定的等级,并与奖金挂钩。比如我校的班主任,接受的考核就分三块:一是班主任工作,那几乎全部是考核他的德育工作;二是师德表现,主要考核其对学生的隐性影响;三是教学工作,其中就有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甚至对值班老师的考核,也有管理育人的要求。责任管理强化了教职工全员育人的观念,保证了德育内容和德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三)落实学分管理实行“德育学分制”,旨在变管理为服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打破旧
23、的主观评价学生品德的体系,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成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行为规范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表现全部纳入统一的德育教学中”。德育学分制管理,是融德育内容、德育课程、德育途径和德育评价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学生德育课程管理体系,它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严格奖惩措施。奖惩管理实际是一种激励管理,奖是为了激励,惩也是为了激励。奖惩管理分为两种对象。其一是教师。教师落实德育课程的情况最后要与奖惩挂钩。对教师还独创性地开展争创和评选“德育骨干”的工作。其二是学生。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对那些理论学习和实际表现突出的学生,德育学分可以加分。对高学分的同学,除了可以参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外,还可以根据具体表现,参评单项先进。那些德育学分不及格者,大都是因为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该处分的还是要处分,以示惩诫。但惩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通过惩诫,使其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和犯错误的原因,从而激励他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对于那些德育学分不及格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