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_第1页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_第2页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_第3页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_第4页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Physiological Psychology课程编码:16203109 学分:3.0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计划学时:52 其中讲课:44 实验或实践:8 上机:0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推荐教材:沈政与林庶芝著,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考书目:1、邵郊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2、匡培梓著,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8年。3、李新旺著,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4、(美)卡尔森(Carlson,N.R.) 著,苏彦捷 等译,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理解掌

2、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实质,理解掌握心理活动过程的生理机制、规律以及个性心理的生物学机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心理观;将生理心理学知识与心理学科其它课程相结合,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增强整个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了解当前生理心理学较新的研究,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挥独立思考、多向思维的潜能,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将基础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去分析、解决新问题。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生理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2、理解掌握各种心理现象的种种生理机制。3、在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向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要求学生以

3、小组和个人形式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包括课堂上小组讨论发言、课堂随机提问发言等。针对感兴趣的话题去进行简单的课程研究工作(查阅资料,选题,收集组织材料,提出自己观点,撰写论文等)并能互相交流。在作业和考试等环节,要求真诚守信。在实验课中,尽量要求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既能做主试又能做被试,将实验操作与各种心理现象的有关理论知识相结合。4、适当了解当前生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较新的研究。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手段;了解学习生理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理心理学学科性质

4、;生理心理学研究技术。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研究内容二、科学的生理心理观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学问题一、研究途径二、具体方法(一)行为测量法(二)神经化学技术第二章:生理心理学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重要神经结构的部位及主要功能;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作用机制;了解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为后面各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涵义及原理;突触传递的原理;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过程及特点;高级皮层功能紊乱;抽搐性疾病。授

5、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神经解剖的术语(一)解剖姿势(二)方位术语(三)关系平面二、神经系统概貌(一)组成(二)基本结构三、中枢神经系统(一)脑(二)脊髓四、周围神经系统(一)脑神经(二)脊神经(三)自主神经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二)神经元的功能(三)神经元的类型二、静息电位(一)含义(二)形成机制三、动作电位(一)含义(二)形成机制四、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一)神经冲动传导及其特点(二)突触传递第三节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一、概述二、常见脑部疾病三、高级皮层功能紊乱第

6、三章:注意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注意的生理指标及有关研究;理解掌握注意的几种神经模型;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事件相关电位;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有意注意的实验研究;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注意的生理指标及其变化一、无意注意的生理指标(一)基本指标变化(二)无意注意的脑电变化二、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一)平均诱发电位(二)事件相关电位(三)有意注意与ERP第二节 注意的神经模型与理论一、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一)特异传导系统与非特异传导系统(二)内侧丘脑额叶系统

7、,中脑网状结构,丘脑网状核(三)理论内容二、神经匹配模型三、注意的神经网络第三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一、定义与表现二、病理三、治疗第四章: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几种感知觉的神经传导通路以及脑机制;掌握主要的感知觉理论;理解掌握常见的感知觉障碍及其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 视觉信息的传导;听觉信息的传导;颜色感知机制;视野与感受野;高级知觉通路;痛觉闸门学说。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视觉的生理机制一、眼睛的构造与功能二、视感觉神经通路三、视感觉缺陷四、颜色觉(一)颜色的属性(一)颜色觉的机制五、物体知觉

8、(一)视野与感受野(二)功能柱理论(三)超柱(四)多模式感知(五)信息流六、面孔知觉七、失认症(一)含义(二)种类及病变部位第二节 听觉的生理机制一、耳的结构与功能二、听觉信息的传导(一)声感受器(二)声波的传导路径三、声音信息的神经编码(一)音高(二)音强(三)音色(四)声音定位四、听觉障碍第三节 痛觉的生理机制一、痛觉信息的传导二、痛觉学说(一)强度理论(二)模式理论(三)专一性理论(四)闸门控制理论第五章:学习与记忆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有关研究;理解掌握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解剖基础、神经化学机制、突触机制;了解几种主要的记忆障碍。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和记忆

9、的神经解剖基础、神经化学机制、突触机制。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学习和记忆的一般问题一、概念二、学习的类型三、记忆的类型四、记忆形成的巩固假说第二节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解剖基础一、初级动物实验研究二、联络皮层(一)前额叶皮层(二)颞顶枕联络区皮层三、颞叶皮层四、海马五、其它结构第三节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化学基础一、蛋白质与学习和记忆二、乙酰胆碱与学习和记忆三、儿茶酚胺与学习和记忆第四节 记忆的神经突触机制一、突触结构与记忆二、突触传递效能与记忆(一)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增强 LTP(二)突触传递效能的长时程压抑 LTD(三)生化

10、机制三、突触结构与突触效能的关系第五节 记忆障碍一、含义二、种类第六节 环境、教育与脑一、环境、教育对脑结构方面的影响二、环境、教育对脑化学的影响第六章:思维和语言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类大脑不对称性的基本表现以及相关研究;理解掌握大脑功能一侧化与语言和思维活动的关系;理解掌握失语症的表现及其病理;了解思维生理机制的几种假说;了解思维障碍的生理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以及相应的研究技术;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及失语症。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一、两半球结构的差异二、两

11、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研究技术及方法(一)速示法(二)双耳分听实验(三)眼球转动法(四)电刺激(五)开颅手术(六)Wada实验(七)裂脑术三、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一)认知方面(二)情绪方面四、功能不对称性与性别差异五、功能不对称性与个体发展六、功能不对称性与利手第二节 失语症一、概念二、种类及病变部位三、机制第三节 思维障碍一、阳性精神分裂症二、阴性精神分裂症三、综合型第七章:情绪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情绪机制的理论假说;了解情绪的生理反应;理解掌握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及神经化学基础;了解几种变态情绪的生理基础;了解药瘾、行为瘾的生理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 与情绪有关的中

12、枢神经结构和神经递质。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情绪理论一、詹姆士朗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三、林利斯理论四、帕佩兹理论五、认知理论第二节 情绪的反应一、植物神经系统变化二、激素与神经递质的变化(一)激素(二)神经递质三、脑电四、情绪反应与测谎第三节 情绪的有关中枢神经结构一、额叶与颞叶二、丘脑三、下丘脑四、边缘系统第四节 恐惧、愤怒、愉快的机制一、恐惧(一)杏仁核(二)大脑皮层二、愤怒与攻击(一)脑机制(二)生化机制三、愉快与奖赏/脑内自我刺激行为(一)实验研究(二)有关部位(三)有关神经递质(四)推广运用第五节 情感性精神病

13、的机制一、单胺假说二、神经内分泌理论第六节 药瘾与行为瘾一、社会性物质嗜好二、毒品三、行为瘾第八章:运动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掌握运动尤其是与意志密切相关的随意运动的生理机制;了解几种精神运动机能在临床上的常见类型。教学重点与难点 随意运动的神经机制;锥体运动系统与锥体外运动系统的功能、通路等。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概述一、肌肉二、运动单位三、运动终板四、感受器第二节 运动的有关神经结构一、脊髓二、网状结构三、基底神经节四、大脑皮层五、小脑六、锥体系统与锥体外系统(一)锥体系统(二)锥体外系统第三节

14、运动障碍一、动物模型二、(人)精神运动障碍(一)概念(二)类型及表现第九章:本能与动机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6教学目的与要求 理解掌握睡眠时相及其特点;理解掌握睡眠和觉醒的神经机制;了解睡眠的功能以及睡眠障碍;掌握与饮水、摄食有关的脑机制与化学机制;了解人类肥胖问题以及神经厌食症;了解性行为的生理机制。教学重点与难点 睡眠的过程、类型及表现;睡眠的神经解剖与化学机制;摄食的脑机制与化学机制。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为主,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一、人类睡眠的情况(一)两种睡眠类型(二)成人整夜的睡眠过程及特点(三)人类睡眠的个体发展(

15、四)睡眠的个体差异二、睡眠的神经解剖、化学机制(一)解剖机制(二)化学机制三、睡眠功能(一)睡眠剥夺(二)睡眠的功能四、睡眠障碍(一)失眠(二)睡眠过多第二节 摄食行为的生理机制一、摄食行为的脑机制(一)有关实验研究(二)饱中枢与进食中枢(三)其它脑区二、摄食行为的神经化学机制(一)多巴胺(二)肾上腺素(三)5羟色胺(四)乙酰胆碱(五)内腓肽三、摄食行为的周缘机制(一)消化器官(二)化学物质四、肥胖症与神经厌食症(一)肥胖症(二)神经性厌食症第三节 饮水行为与渴的生理机制一、原发性饮水二、次发性饮水三、解渴感第四节 性行为的生理机制一、性行为的神经中枢二、性行为的神经-体液调节三、性行为的心理因素第十章:人格的生理机制 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人格生理机制的有关理论。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格生理机制几种理论的比较。授 课 方 法 多媒体系统教学。以课堂讨论为主,课堂讲授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个性与气质的经典假说第二节 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与变态人格第二节 两性人格差异的E-S理论第十一章:实验教学 建议学时:8教学目的与要求 开设实验课程,增加学生对生理心理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亲自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