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五风沙问题学案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二部分微专题微专题五风沙问题学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专题五风沙问题核心知识必备1.风沙活动成因(1)沙源1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至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2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动力1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2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 强对流发展。3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 气活动频繁。(3)植被

2、: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V2.风沙活动的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WI(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3.风沙活动的防治(1)工程措施: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2)生物措施: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育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3)组织管理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

3、牧业生产规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2实例应用提升(2014全国卷I,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 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从风力沉积作用和风沙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两个角度分析对铁路及车辆安全的影响。防治风沙的危害主要从固

4、沙、设立保护装置阻止风沙入侵两个角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 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分)解析 第(1)题,分析沙源主要从河流带来泥沙、(6分)河湖底部裸露两个角度分析

5、,注意从图中A .分析河流数量、河流输沙量和沉积量、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对湖泊水位的影响。第冬春季起沙的原因是风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解答的实质是分析该湖泊冬春季节多大风的原 因。可以从地形、下垫面的摩擦力大小、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第题,(3)题,风沙的危害主要第题,(因河口外湖区水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亟山地3(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4专题提升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岛屿简图, 该岛

6、是其所在国的“育种天堂”、“天然温室”、“种子基地”,尤其是南部更是南繁基地的核心区。图中虚线为某自然要素年均等值线,且abcd。读图,完成13题。B日照时数C.正午太阳高度2.农业科研人员选择在该岛育种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条件好,可缩短育种周期B.土壤肥沃,作物产量高C.自然灾害少,作物生长环境好D.劳动力丰富、廉价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建设航天基地的有利条件为纬度低和海运便利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决定该岛山地基带植被类型的因素为水分A.B.C.D.解析 第1题,图示等值线分布特征大致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中部山区数值较大, 据此可判断该自然要素为降水量。第2题,海南岛纬度较低,热

7、量条件较好,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选择在该岛育种的主要原因。第3题,海南岛现代工业基础较薄弱,决定该岛山地基带植被 类型的因素为热量。1.根据图示等值线分布特征可判断该自然要素为A.降水量D.热量图示盐场的形成与气候条件有关()5答案1.A2.A3.D(2018广东惠州模拟)读世界某两区域分布简图,回答46题。64.关于图中E海域和F海域洋流特征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E海域洋流为寒流B.两个海域洋流流向均自南向北|C. E海域洋流使该海域西侧等温线向北弯曲D. F海域洋流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作用c丿5.下列关于图中两个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 G岛屿西侧气候类型与H半岛不

8、同B. G岛屿东侧降水比西侧少C. M区域东侧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降水较多D. P、Q两地均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6.关于G W两岛地理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两岛按成因均属大陆岛B. G岛西侧建设港口条件比东侧好C. W岛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D.两岛所在国家海运便利、经济发达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E海域为莫桑比克海峡,有莫桑比克暖流自北向南流过,使该海 域等温线向南凸出。F海域属于大西洋,附近有墨西哥暖流经过,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第5题,G岛为马达加斯加岛,其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H半岛为尤卡坦半岛,属于热带草原气候。P、Q两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

9、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第6题,G岛所在国家是马达加斯加,W岛所在国家是古巴,经济较为落jrjk后。答案4.D5.C6.D绿道是具有生态、休闲、 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据此完成78题。77.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A.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B.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C.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D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8.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B.滨江堤岸

10、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C.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D.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解析 第7题,题干中有限定词“近年来”,属于小尺度时间段,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A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调水后对南京江心洲面积没有影响,B错。长江三峡水库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缩小的趋势,C错。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没有使江心洲衰落,D错。第8题,绿道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不需要对码头、船坞等工业 遗址进行彻底清理,A错。东侧要与市区加强联通,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C错。西侧破碎的湿地是江心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利用绿道连接,有利于保护生态,D错。滨江堤岸原来主要是用于防洪,从发

11、展的角度看,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答案7.A8.B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黑、吉、辽、内蒙古)、北方(京、津、冀、晋、鲁、豫、陕、甘、青、宁、 新)、西南(川、滇、藏、渝)和南方(沪、苏、浙、皖、闽、赣、鄂、湘、粤、桂、琼、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完成911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经济产值甲林区1 598.793.81乙林区1 287.84399.19OH区8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

12、2 163.7789.429注 港、澳、台缺少资料,暂未统计。A.水土流失量少B.枯枝落叶层厚C.叶片总面积大D.生物种类多样10.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9.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11.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C.禁止采伐森林解析 第9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林地的叶片总面积大,所以光合作用强, 碳吸收能力强。第io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且南方林区主 要为经济林,经济产值最高。由此确定乙林区为南方林区。第ii题,丙林区固碳价值最低,原因可能是气

13、候较干旱,森林面积小。故丙林区为北方林区。华北地区耕地面积广大,育林 的空间较小,所以提高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营造护田林网。西北地区土地辽阔,但非常缺水,增加林地空间小。B.采林育林结合D.营造护田林网答案9.C10.B11.D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公*山脉年积兰期(日)mu运河 主竖城丽 = 工业区核 代业区舸矿A帙矿煤矿也 鋁土矿材料二 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團例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R河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1)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比较X Y两地年积雪

14、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6分)(3)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4)分析R河所在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6分)1011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MN段位于河流上游,汇水面积较小,水量小。MN段的纬度高,结冰期较长。EF段位于河流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水量较大。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时间较长。第(2)题,读图可知,X地距离大西洋较近,受来自大 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这里位于东欧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冬季寒冷期较短;Y地距大西洋远,位于乌拉尔山区,地势较高,冬季寒冷时期长,积雪期长。所以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 第(3)题,农作物生长的自然

15、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甲平原南部 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 作、收割;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越冬;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冬季寒冷,害 虫不易过冬,病虫害少。第(4)题,根据图中的城市和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分析,该国城市分 布集中地区,资源分布很少,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河流流速较慢,河道间有运 河相连,发展内河航运投资较少,效益高。答案 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水量较MN段大;EF段纬度较MN段低,结冰期较MN段短;EF段汛期

16、出现较早,汛期较长。(2) 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原因:与Y地相比,X地距离大西洋较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 影响较大;地势较低;冬季(或寒冷期)较短。(3)平原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越冬;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病虫害少。(4)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货物运输量大; 水运运价低、 运量大, 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且有运河相连;河流流速较慢。13.(2018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材料一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对周 边生态环

17、境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目前在湖区建立了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 美洲黑杨因原产 于美洲而得名,为高大乔木,适应性强,耐水湿,需水量大,又能耐程度不同的碱土,且生 长迅速、用途广。材料二2000年至2005年期间,国家粮价不断下跌, 洞庭湖周边一批造纸企业大力推行“林 纸一体化”的模式, 地方政府为促进农民增收, 采用免土地租赁费、 低利息贷款等方式鼓励 栽种美洲黑杨。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材料三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在督察反馈意见中指出,美洲黑杨在洞庭潮湿地自然保 护区大面积种植,损害洞庭湖的自然生态。截至2017年12月6日,保护区核心区里的197万株黑杨,已全部“清零”。

18、材料四 图1为洞庭湖地区位置示意图,图2为一名工作人员在清理美洲黑杨的照片。12(1)试分析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区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原因。(6分)(2)评价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地区大量种植的影响。(8分)(3)请你为洞庭湖地区如何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提出合理的建议。解析 第(1)题,外来物种在引入地生长迅猛往往与其适应性及区域的需求、政策有关。美 洲黑杨为外来物种,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引种时,是为了调动农民积极性,黑杨市场需求 大,利润高;政府政策扶持;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薄弱。第(2)题,评价美洲黑杨在洞庭湖地区大量种植的影响应包括有利与不利两方面。有利方面强调黑杨的经济效益及作为树木所起到的环保功能。不利方面则强调物种对原有生态的破坏,其根系的强大加快了泥沙淤积, 使洞庭湖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周边地区发生洪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