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地质重点_第1页
开发地质重点_第2页
开发地质重点_第3页
开发地质重点_第4页
开发地质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敏感性矿物对储层伤害影响一、储层的速敏性 储层因外来流体流动速度的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迁移,堵塞喉道,造成渗透率下降的现象称为储层的速敏性。速敏性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储层的临界流速及渗透率的变化与储层中流体流动速度的关系。二、储层的水敏性 储层的水敏性是指当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矿物水化、膨胀、分散、迁移,从而导致渗透率不同程度地下降的现象。储层水敏程度主要取决于储层内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含量。 大部分粘土矿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膨胀性。储层水敏性与粘土矿物的类型和含量以及流体矿化度有关。储层中蒙皂石(尤其是钠蒙皂石)含量越多及水溶液矿化度愈低,则水敏强度愈大。三、储层的盐敏性 储层盐

2、敏性(salt sensibility)是指储层在系列盐液中,由于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而导致渗透率下降的现象。储层盐敏性实际上是储层耐受低盐度流体的能力的度量,度量指标即为临界盐度。当不同盐度的流体流经含粘土的储层时,在开始阶段,随着盐度的下降,岩样渗透率变化不大,但当盐度减小至某一临界值时,随着盐度的继续下降,渗透率将大幅度减小,此临界点的盐度值称为临界盐度。 粘土膨胀过程可分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由表面水合能引起的,即外表面水化膨胀 ; 第二阶段被称为渗透膨胀阶段,即内表面水化阶段 。四、储层的酸敏性 酸敏性(acid sensibility)是指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发生反

3、应,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出微粒,致使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酸敏性导致地层损害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产生化学沉淀或凝胶, 二是破坏岩石原有结构,产生或加剧速敏性。 酸敏矿物是指储层中与酸液发生化学沉淀或酸化后释放出微粒引起渗透率下降的矿物。五、储层的碱敏性 碱敏性(natron sensibility)是指具有碱性(pH值大于7) 油田工作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岩石或储层流体接触而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并使储层渗流能力下降的现象。 碱性工作液通常为pH值大于的钻井液或完井液,以及化学驱中使用的碱性水。这些流体进入储层,使其产生碱敏性的机理主要为:粘土矿物在碱性工作液中发生离子交换,成为较易水化的型粘

4、土,使粘土矿物的水化膨胀加剧,导致水敏性。2、岩心分析技术内容一、X射线衍射 全岩矿物组分和粘土矿物可用X射线衍射(XRD)迅速而准确地测定。XRD分析借助于X射线衍射仪来实现,它主要由光源、测角仪、X射线检测和记录仪构成。 2X射线衍射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 1)地层微粒分析 2)全岩分析 3)粘土矿物类型鉴定和含量计算 4)间层矿物鉴定和间层比计算 5)无机垢分析 二、扫描电镜 扫描电镜(SEM)分析能提供孔隙内充填物的矿物类型、产状的直观资料,同时也是研究孔隙结构的重要手段。扫描电镜分析具有制样简单、分析快速的特点。2扫描电镜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 1) 油气层中地层微粒的观察 2) 粘土矿

5、物的观测 3) 油气层孔喉的观测4)含铁矿物的检测 5)油气层损害的监测 三、薄片技术 薄片技术是保护油气层的岩相学分析三大常规技术之一,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分析。 2薄片分析技术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 1)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2)骨架颗粒的成分及成岩作用 3)孔隙特征 4)不同产状粘土矿物含量的估计 5)荧光薄片应用 四、压汞法测定岩石毛管压力曲线 由毛管压力曲线可以获得描述孔喉分布及大小的系列特征参数,确定各孔喉区间对渗透率的贡献。 2毛细管压力曲线在保护油气层中的应用 1)储集岩的分类评价 2)油气层损害机理分析 3)钻井完井液设计 4)入井流体悬浮固相控制5)评价和筛选工作液 五、岩心分析技术

6、应用展望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矿物的基团、官能矿物的基团、官能团来识别和量化常见矿物,分析迅速,精度与XRD相似,能定量分析的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钾长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铁矿、黄铁矿、硬石膏、重晶石、绿泥石、高岭石、伊利石和蒙皂石总和,以及粘土总量,对非晶质物、间层粘土矿物的构造特性分析有独到之处,国外已将其用于井场岩石矿物剖面分析图的快速建立,国内亦逐渐成为分析敏感性矿物,尤其是油气层粘土矿物的有力手段,但由于其对鉴定间层粘土矿物的局限性,要完全代替XRD是不可能的。 2.CT扫描技术 将医学上应用的CT扫描技术引人到岩心分析中,主要原理是用X射线照射岩

7、心,得到岩心断面上岩石颗粒密度的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转换成岩心剖面图,它可以在不改变岩石形态及内部结构的条件下观察岩石的裂缝和孔隙分布。当固相物侵入岩心时,能够对固相侵入深度及其在孔喉中的状态进行监测,也可以观察岩样与工作液作用后的孔隙空间变化。目前这项技术主要用于高渗透疏松砂岩和裂缝性储层的损害研究中,如出砂机理、稠油蚯蚓孔道的形成、侵入裂缝的固相分布、岩心内泥饼的分布形态等。 3.核磁共振成象技术 简称NMRI,它能够观测孔隙或裂缝中流体分布与流动情况,因此对于流体与流体之间,流体与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润湿性和润湿反转问题的研究有特殊意义,是研究油气损害的最新手段之一。NMRI测井技术发

8、展很快,主要用于剩余油的分布探测,已成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评价技术。 3、剩余油形成机理及识别预测技术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也就是研究并搞清油藏中的油水渗流特征、水驱油规律及剩余油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水驱油物理模拟、及微观水驱油试验研究是实现此目的的重要而必不可少的手段。借助这些研究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储层沉积微相、沉积韵律、垂向渗透率、高渗透段在层内纵向上的位置、润湿性、油水粘度比等因素对水驱油过程与效果的影响控制作用,进而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剩余油研究和预测是一项高难度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但每种方法技术均存在局限性。(1)地质综合分析

9、法:地质综合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方法在综合分析微构造、沉积相、储集体非均质等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剩余油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2)地震和测井综合解释法: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利用这些变化研究和预测剩余油分布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剩余油测井评价是目前剩余油宏观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开发过程中测井响应的演化,分析和研究剩余油在储集体中垂向分布的规律,指导剩余油挖潜。(3)油藏数值模拟法:油藏数值模拟是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该方法以地质模型为基础,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运用流体渗流理论,通过求

10、解差分方程,获得储集体中网格节点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等参数的数值,从而研究和预测开发时期剩余油的空间分布。(4)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利用油藏工程方法主要是从统计规律或工程测试的角度来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1) 利用单层开采、新井投产、补孔改层等资料,研究平面、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2) 用生产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分井组统计采出量,确定不同部位储量动用差异。(3) 结合井网、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分析等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4) 利用吸水剖面、产液剖面、C/O比等测试资料,研究层间、层内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4、储层构型单元划分沉积体内构型单元判断、划分是构型分析的另一重要

11、方面,是相构型分析的重点。它直接控制着非均质性沉积体的规模。在相构型分析时,如果把非常细小的沉积单元(如单个交错层理)作为相构型分析的构型单元,则由于渠化沉积的复杂性而增加解剖过程的难度。且难于从沉积和储集性样式上把握其规律性。但如果相构型分析单元选择过大,也会给河流相构型的解剖带来过于简化的结果。从而难于揭示其非均质性特征。 为了能充分展示不同规模非均质特征,同时又兼顾河流沉积作用的基本成因过程,Miall认为,河流相构型分析应对基本河流沉积过程所造成的各个岩性体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可划分为8种岩性体。这8种岩性体,Allen(1983)称其为 “构型单元”。在河流沉

12、积体系研究过程中,应以这8个构型单元作为相构型分析的基本单元。通过研究,一方面揭示由这些单元所构成的特定地区的河流样式,展示这些元素因空间配置所造成的较大规模的非均质性特点。同时,又应对每个基本单元进行内部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由于8个基本构型单元的大小、规模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河流相构型分析时,应在露头上识别出最小规模的这8个基本构型单元,并分别对之开展研究。这8个基本构型单元是: (1)河道(CH):这类构型单元常以平或上凹的侵蚀性界面为限。在任何河流沉积体系中,河道构型单元可以以多种规模的形式出现,有时较大的河道中常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其它构型单元所组成的复合充填。它可以由任何岩性

13、相组合而成; (2)砾石质底形(GB):这种构型单元是以筒单的纵向或横向砂坝(加积)为成因的板状或槽状交错层砾岩组成; (3)沉积物重力流(SG):这是由碎屑流沉积过程所形成的以砾石沉积为主的岩性体; (4)砂质底形(SB):流动方式以层状为主,岩相类型单元常常位于河道底、砂坝顶、或决口扇上的板状砂席; (5)下游端加积大型沉积(DA):该单元的岩性相类型组成类似于SB单元,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具有上凸的内部或上部边界面。这种单元类型代表了向下游加积增长的复合砂坝沉积(即纵坝); (6)横向加积沉积(LA):这种构型单元即为点坝。点坝与纵坝之间可出现过渡类型,特别是在多河道中。点坝与纵坝的一个主要鉴别特征在于内加积界面(即第3级界面)的倾角,前者角度一段高于后者; (7)纹层状砂席(LS):这种构型单元主要是洪泛时期所形成的。常见于暂时性河流中; (8)漫滩细粒沉积(OF):这种构型单元常形成于洪泛平原和废弃河道中,主要由泥岩、硅质岩、细粉砂岩组成,古土壤、钙结壳、煤、沼泽沉积和蒸发岩是这种构型单元最重要的组成。河流(渠化)沉积体的内部构成特征是非常复杂的。不同地区有其各自的构型样式,对于一个特定的地区,其内部构成单元大小、规模变化也很大。因此在开展具体相构型单元分析时,通过界面级次来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