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1)(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马 (本课例系葛维春主持的安徽省科学规划课题“优秀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个案与机制研 究”成果,获阜阳市多媒体大赛一等奖。课例作者冷兴龙,系该课题组核心成员,阜阳市中 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学习目标 1 1、反复诵读,积累词句,体会文章的精美之处。 2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和拟人化的描写方法。 3 3、体会作者对野生马的赞美和对家养马的同情。 重点:理解作者对待两种不同状态的马的态度。 难点:抓住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能力。 教学思路 :布丰的这篇散文简直可以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为对于马,我认为,不可 能有第二个人比布丰写得更好。 (梁晓声语)这

2、篇写马的文章, 无论是语言还是写法无不体 现出这篇文章的精美。所以,围绕着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人文美,作了这样的思路安排: 朗读整体把握;跳读把握情感;品读欣赏美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具体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1 展示一组马的图片。教师结合 PPTPPT 演示相机介绍马的历史演变 2 2、说说有关马的成语或诗句。 今天我们走近布丰笔下的马。板书 马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1、自由读课文。 2 2、积累字词。 剽悍(p pi e h i e h n 羁(j j i)绊 窥伺(ku ku i s s 1) 疮痍(chu mgchu mg y y 1) 庇荫(b b 1 y i

3、ny in) 遒劲(qi qi u j ingj ing) 犷(gu diggu dig)野妍(y y 岔)丽 妒忌(d du j j i) 相得益彰(zh mgzh mg) 面面相觑(q q u) 2 3 3、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明确:家马和野马 三、跳读课文,把握情感 1 1 作者写了两种不同生存状态下的马,可以说是各有特色。那么,你欣赏哪一种?并 说说理由。 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我欣赏或我喜欢 _ 家马/ /野马)因为 _ 示例:我欣赏野马,因为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一一既不受到拘束,有没有节制;因不 受羁勒而感到自豪;不屑于受人照顾。 同学自由发言。 2 2、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

4、发言可以看出,这两种马都各有有优点。家马具有勇毅善良的 品质,野马具有美质、美貌和美德的特性。 然而,除了赞美,老师却读出另一种感觉来,大家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体现了作者 什么样的感情呢?大家说说看。(悲哀、同情等) 家马和野马无所谓优劣,为什么作者更倾向于赞美野马,同情被奴役的家马呢? 明确:追求自由,崇尚自然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情感呢? 这和布丰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 3 3、 介绍布丰。 布丰(170717071788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的主要著作 自然史头三册出版以后, 由于它用进化论和唯物主义解释了世界的起源, 清除了宗教迷信和无知妄说。 被巴黎大学神 学院斥责为“

5、离经叛道”,险遭“宗教制裁”。 布丰是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的继承者,宣扬着。在他的所描绘的世界图景里,上 帝不是主人,主人是人;一切不决定于上帝,而是决定于人的双手。他的自然史中对动 物的描绘,不是用完全客观的态度去介绍这些动物,而是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 替它们画像。布丰赞美马,不仅赞美其自然美、灵性美,还要赞美其“人格美”。布丰将人 类的美德赋予笔下的马,然而绝不给它们加上人类的陋习和恶念。 所以布丰同情驯马的品格,3 然而却赞美野马的精神。 布丰通过人性化的眼光,将动物拟人化,反映了他的社会政治观 点,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主义的不满,对人文自由的渴望。 4 4、小结:西方有一句著名

6、的话“不自由,毋宁死”。是对自由权利的捍卫。 5 5、插入美文 如果对生命形式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 野马。 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 自由!我知道野马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了。 在我享受了野马那一种自由之后,我认野马不幸落入狮口的哪一种命。 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 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梁晓声如果我为 马 四、品读课文,体味美文 1 1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小品文,也是篇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你感受到文章的美了吗? 请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并说说理由。 示例: 它

7、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 而感觉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顾,它们能够自己寻找适当的食料; 它们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游荡、蹦跳,采食着四季皆春的气候不断提供的新鲜产品;它 们 用排比的句式描写了自然状态下的马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2 2、 学生交流讨论 3 3、 自由发言或从修辞或从语言或从情感方面来说,教师都要给以肯定。 发言后,教师让学生着重讨论几个重点句子: (1)(1) 如何理解“他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明确:“教育”一词用的是拟人化的手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其次,“以丧失自由 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

8、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寻找食物; “以接受束 缚而告终”包含4 两层含义: a a、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钉上铁钉; b b、指马从思想上接 受服从的观念, 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 表达了作者对马的 深刻同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 这句话很容易让学生们联想到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制度,诚然,生活中确实有些学 生被僵化的知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束缚住了头脑,一切按书本、 教条行事, 不知道根据具 体情况灵活变通,也有些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空有理论,没有实际本领, 教育好像也成了 奴役人、扼杀人的个性的工具了。不可否认, 我们的教育确实存在着

9、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 是那是教育的一时偏差, 和对马的奴役“教育”不同,我们的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素质为目的。教育目的从应试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转变,就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 (2 2) 、 第二段“这一切之侮辱马性, 较之他们脚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中“这 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对于马的侮辱,要超过铁蹄? “这一切”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的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棉毡等一 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铁蹄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 这一切 , , 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 , , 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 , , 马之为马的特性丧失殆尽 , , 精神 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 , , 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 . (3 3) 、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使用的对比有:家马与野马的对比,野马的形貌与其他动物的形貌对比,作者对 家马和野马的感情对比,。通过对比,文章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另外注意的是,作者在将马的外形和其他动物进行对比时,态度不是很客观,因为动 物的外形是他们在漫长的进化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 无所谓优劣。 教师要引导 学生恰当地运用这种对比描写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