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_第1页
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_第2页
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_第3页
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_第4页
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湿地的生态性质、定义和分类湿地是地球上广泛分布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由于其生态结构的复杂性和生态功能的多样化,它支承着独具特色的物种和较高的自然生产力,为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提供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湿地价值的认识首先是从水禽栖息地开始 的。由于其本身的脆弱性和人类干扰的强劲, 其面积和生态功能都在下降。因而, 湿地的保护引起普遍的关注,湿地便成为唯一有其国际性保护公约( Ramsar conservation )的生态系统。生态学所强调的“整体性"原则,使得保护学家从珍稀、濒危水禽的个体生态 和种群生态水平上将视野拓宽生态系统的水平上,重视水禽栖息地的保护和湿地 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湿

2、地物种减少和致危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湿地大面积 损和生境破碎化。造成这种恶果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干)外,更主要 的是人类的强度干扰。现在,湿地那些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价值都得到广泛的注 意。随着对这类生态系统的呼声日渐提高, 对湿地的生态系统水平的研究也逐渐 加强。1 .湿地的生态性质湿地是一种多类型、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任何特定类型的湿地在一定 区域围都占有一定“生态位”,这个生态位来自于水文、气候、基底沉积物、地 形和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环境复合体,以此支承着一个特定生产力水平下的某些 物种的生存和繁衍(J. G. Gosselink & R. E Turner 1978

3、)。湿地生态系统有别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的突出标志和最根本的成因是其水分的盈余。水文过程是主宰湿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的最重要的因子,其动力条件决定着湿地的基质或沉积物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其深度和水质决定着湿地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因此,湿地的生态性质的所有体现皆与其水文特征密切相关。1.1 水陆过渡性水陆过渡性是湿地最重要的生态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1.1空间分布上:许多湿地是处于水体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上,如滨海盐沼、红树林、湖滨滩地等,”由于液相物质和固相物质的相互作用,出现了一个既不同 于水体也不同于土体的生态交错带"(牛文元,1990)。这类湿地的水文过程往往 具有明显

4、的周期性波动的特点,水化学性质或水量呈理规律性的交替。1.1.2生态性质上:由于地表长期处于水淹状态,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水-沉积物(土壤)界面,它在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 的角色。其主要特点是:"界面发生的所有反应都是在一定水深和缺氧条件下, 而且都是在有机质和微生物细菌的间接或直接参与下进行的?quot;(吴丰昌1996)这些界面反应深刻地作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和过程,使其具有与陆地和水体都不相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缺氧和多水和由此而产生的毒素。 湿 地生物对此种生境条件表现出极强的适应能力。具适应机制有的忍耐,有的是调节。由于湿地的水文状况,包

5、括水周期、水量、水化学性质等方面在不同类型的 湿地中有不同的差异,因而其生物的适应性呈现明显的多样化。1.2 系统脆弱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水源的稳定性。水文条件能直接 改变湿地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到物种组成和丰度、 第一性生产力、有机物 质的积累和营养循环(厚田1996)。水导致独特的植物组成,但限制或增加种的 丰度。静水湿地或连续深水湿地的生产力都很低。通常有高能量的水流,或有脉冲性水周期的湿地生产力最高。在积水覆盖的条件下,具基质长期处于还原状态, 限制了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较高的生物量得不到充分的分解,有机物质便以泥 炭的形式积累储存起来。土壤-水界面的交互作用,

6、使湿地土壤以还原性质为主 的同时,在其表层有一薄氧化层,承担着湿地物质的化学转化和营养循环, 构成 湿地生态过程的重要一环。可见,湿地生态系统的一切生态过程都是以固定的水 文为基础的,正是由于其系统结构对水文条件的依赖性, 湿地生态系统才湿得如 此脆弱,以致于一旦失去水,其系统面貌便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不同类型的湿 地的脆弱性有所差异,高水能湿地中由于有机质积累很少,只要其水源被截断, 其生态系统类型就迅速转变;如果水源恢复,系统就会基本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省西部向海附近的产苇湿地,在干旱年份没有水源的情况下,形成大片的碱蓬 群落,而在丰水年份,地面被积水覆盖后,产苇群落便得以迅速恢复。而低

7、水能 的湿地,由于具有保水性能的泥炭层的存在,可以对气候的干湿变化在系统部进 行调节,其生态敏感性则相对较低;除此之外,泥炭沼泽对阈限的排水亦有较强 的恢复能力。1.3 功能多样性湿地的水陆过渡性使环境要素湿地中的耦合和交汇作用复杂化, 它对自然环 境的反馈作用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湿地的功能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自然功能 和社会功能。1.3.1自然功能:主要体现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水量平衡、气候调节等 方面。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殊性是有机质和许多元素从生物循环不断进入 地质循环,这在沼泽生态系统中最为突出。这对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全球变暖的情 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湿地是地球上可以将CO训

8、定于地层之中的为数极少的生 态系统之一,尽管它们向大气中释放一定量的甲烷等温室气体,但对于大气中碳 的固定总量是显而易见的。湿地的生物功能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维护方面。由 于其水陆过渡性,为众多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湿地的独特环境使得 其拥有独特的生物类群。猪笼草、毛膏菜、狸藻等食虫植物是沼泽生态系统中所 特有的植物种;丹顶鹤、天鹅、大鸨等珍稀濒危水禽无法脱离湿地环境。湿地对水量平衡方面的贡献是其他生态系统所不能替代的,由于湿地具有较强的蓄水能 力,对河JI径流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湿地的丧失会引起相邻地区的地下水位的 下降、湖泊和河流淤浅、地表切割加强。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除体现在温室气体

9、方 面以外,湿地对温度和降水等方面的直接作用更为明显,这种功能在干旱地区尤为突出。1.3.2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源、休闲旅游和环境演变信息等方面。由于其自然 资源的丰富,湿地成为许多地区农、牧、渔业和重要基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最 基础的条件,这也正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主要集中在大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 一,也恰恰因为如此,自有人类文明开始,湿地地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而且逐 渐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湿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湿地的旅游价值越来越显 著,许多湿地具有旖旋的风光和独特的动物类群。 在稳定的积水环境中,有机质 和水中携带的颗粒物质沉积下来, 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周围 环境的

10、变化必然在沉积物中打下坚实的烙印,因而沉积物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信 息载体,特别是泥炭,其积累速率较快,全球平均年积累速率达1mm/a因此以厚层泥炭作为信息载体来研究过去环境变化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1.4 结构复杂性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有湿生、沼生和水生植物,生活型多种多样。从 外部形态来看,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细弱小草,如苔草,有高大的草本植物,如产 苇、香蒲,有的是矮小的灌木,如细叶杜香、甸杜,有的是高大的乔木,如落叶 松、水松等。湿地植物群落丰富多彩,因逆境条件和植物的适应性而异。包括浮 游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灌木乃至森林。优势植物往往是湿地 类型辨识的主要标志,所以常以植

11、物群落来命名,如产苇沼泽,小叶樟沼泽、苔 草沼泽、红树林沼泽等。湿地植被具有沿水文或地形特征梯度变化的分带特点, 无论是高位泥炭沼泽还是滨海或湖滨湿地,这一特点都是非常鲜明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蝶、蚊等昆虫,许多种类在其成为成虫之后为草食性。许多昆虫在幼虫阶段栖于水底,成 为鱼、蛙、和潜鸟的食物。鸟类,特别是水禽常常构成湿地的重要景观特征,几 乎所有的湿地都能为水禽提供丰富的食物和多种多样的繁殖和停歇的栖息地,这些水禽中既有草食性的也有肉食性的, 构成湿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重要环节。 无 论是淡水的还是咸水的亦或是半咸水的湿地, 都支持着丰富的鱼、虾、蚌等

12、水生 动物。对滋生于湿地水下的微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还知之甚少,但它们往往却是湿 地中重要的分解者。在湿地中线虫和线蚓虫等微体小分解者比大型分解者的作用 更加明显。对湿地生态系统来说,分解者亚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湿地的缺氧环境 使其中的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大大减少,沼泽植物又多含有较多的纤 维,所以有相当大比例的生物量得不到充分的分解,在静水条件下,有机质输出量很小,因而植物残体积累形成泥炭。2 .湿地定义的议论尽管对世界上的各类湿地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对湿地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不同学科角度和区域特点出发而提出的定义形形色 色,争论焦点在于如何限定湿地的水深。按照国际

13、湿地公约(Ramsar公约)中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 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 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m的海水水域,实质上这是个湿地的管理 定义。它比较具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在湿地管理工作中易 于操作。湿地的科学定义有些学者认为湿地的科学定义应为:“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 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 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该系统的生产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组成.消费者是由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组成。分解者是介于水体与陆生生态系统之 间的过渡类群组成的。该系统与周围

14、相邻的系统有密切关系,与它们发生物质和 能量交换。湿地应该具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湿地地表长期或季节处在过湿或积水 状态;地表生长有湿生、沼生、浅水生植物(包括部分喜湿的盐生植物),且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生活湿生、沼生、浅水生动物和适应该特殊环境的微生物群;发育水成或半水成土壤,并具有明显的潜育化过程”。这个定义显然更偏重于纯理 论的大面积自然湿地的科学研究。湿地公约把浅海湿地的水深界限定为6m,有的学者把湖泊湿地的水深限定为2m (佟凤勤等1995),但没有给出这些限定的科学依据。实际上水陆过 渡区域的空间尺度是模糊的,并且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难于把握一个同一的标 准,因此任何明确的数据指标都显得

15、过于机械。美国的米茨( W. J. Mitsch )等 在其著作Wetlands(1993)中对形形色色的定义给予客观的评价。著名对鱼 类和野生生物署的定义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但这个定义突出地强调了湿地是水体 和陆地之间的空间过渡性,却忽略了其生态性质上的过渡性,因而就把湿地的概 念仅仅限定在水体的沿岸带,排除了非邻近水体的湿地,如欧洲大陆西岸的高度 湿润地区的披盖式沼泽(Blanket bog )等。工程兵部队的定义由于强调湿地植 被特征,易于在法律和管理方面的实际应用。加拿大的定义更加强调湿地的水文 和土壤特征,对植被特征没有足够的重视。除上述以外,英国的湿地定义代表着欧洲的普遍观点。E.

16、 Maltby (1986)在其著作Waterlogged wealth »中阐述:"湿地是水支配其形成、 控制其过程和特征的生态系统的集合,即在足够长的时间足够湿润使得具有特殊 适应性的植物或其他生物体发育的地方"。显然他所重视的是湿地的成因的主导 因子-水文因素,而对土壤和植被条件则是轻描淡写。就湿地公约湿地定义而言,严格说来还算不上是科学的定义,因为它只 是枚举了湿地的外延,并没有对湿地的本质属性予以论述。分析湿地的自然生态结构和性质,不难看出,水是湿地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 也是其生态过程的主要控制因子,而还原性的水成土壤和湿生或水生植被是其水 文生态过程的

17、必然结果。因此,湿地的定义应做如下述:"湿地是指一类在生态性质上介于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由于常年或周期性的水分潴积或过度湿 润,造成基底的嫌气性条件,维持绿色高等水生或湿生植物群落长期赋存的土地。 “这样定义就使湿地的概念有明确的涵和外延。据此,无需通过人为限定水域的 深度来确定水体的湿地部分,只要是绿色高等植物生长的围即可划为湿地的畴之。其主要依据是:(1)湿地相对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主要体现在高等植物群落的生产力上;(2)在作为水禽为代表的濒危珍稀物种的栖息地意义方面,高等植物同时为动物提供着丰富的食物来源、 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必要的筑巢材料;(3)湿 地的一些生态环境功能是通过其

18、中的高等植物来实现的,如净化污水主要依靠植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4)所谓植物对湿生和水生环境的特殊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些高等植物的生理结构上。因此,水域湿地的边界限定可以依据高等沉水和挺 水植物的分布围来确定,不必机构地圈定一个具体的水深指标。并从要素、条件、类型三个方面对湿地进行界定 :1601(1)要素:植被、土壤和淹水程度。(2)条件:湿地至少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至少周期性的生长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水生或湿生植物; 基质以不渗水的有机质土层为主: 基质非土质、被水淹没、至少每年植物生长季节保持高水位 ;(3 )类 型:湿地主要类型包括: 生长有水生或湿生植物,且有或多或少的泥炭土层,如各种

19、类型的 沼泽; 生长有生或湿生植物,且具有有机质土层为主的区域,如尚未形成泥炭层 的潮间带产苇区、湖泊挺水植物区等; 无水生或湿生植物,但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土层,如由于剧烈波浪运动、 高 度浑蚀或高度盐分等造成阻碍水生或湿生植物生长的区域; 无土壤但有水生植物,如被海草部分覆盖的岩石海岸等: 无土壤无高等植物生长区,如生长有硅藻的沙石海滩及无植被的烁石 河滩等。3.湿地分类问题湿地的分类是湿地研究的基础,由于学科领域和目标的不同,学者们提出了 形形色色的分类系统。其中对某一湿地类型的有欧洲的泥炭地分类(Mooreand Bellamy 1974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署"湿地和深水栖息

20、地分类",中国的 泥炭沼泽分类(柴岫1990;郎惠卿1983),沼泽分类(牛焕光等1985),美国 东北部冰川遗迹区的淡水湿地分类(Golet and Larson 1974),美国冰川高原草 原地区的天然池塘与湖泊分类(Shawand Fredine 1956),佛罗里达森林湿地分 类(Wharton 1976)等,这些分类虽是类型或区域等级上的,但对湿地的系统分 类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而且对其目标也是极为实用的。英文针对各种不同的沼泽类湿地皆有不同的术语,汉语中却没有对等的固定 词汇译之,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有必要对这些类型概念加以 明确分并赋予固定的译法。Ma

21、rsh是指基底为水成矿质土壤,生长挺水草本植被 的沼泽,以“草本沼泽”译之为宜。swampl指以乔木或灌木为建群植物的沼泽, 无论基底是否积累泥炭,都可以“木本沼泽”译之,然而欧洲习惯上仍把产苇沼泽 称为reedswamp为特殊情况。Mire是泛指有泥炭积累的所有生态系统,即“泥 炭沼泽”。Fen是指接受周围地下水补给,有泥炭积累,并以草本或薛类植物为 优势的沼泽,应译为“泉生(泥炭)沼?quot;。bog是指主要接受降水补给并生 长适于酸性环境的薛类,特别是泥炭碎为优势的高位沼泽, 应译为“薛类(泥炭) 沼泽moor是泥炭地(peatland)的同义词,highmoor指中央隆起的高位泥炭沼泽, 而lowmoor是指发育在盆地里,中央低洼的低位沼泽。M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