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调研组负责人:季永青调研组成员:柴勤芳 兰杏芳根据中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本调研组以“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主题展开调研。通过召开系主任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落实展开本次调研工作。本调研报告意在查找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问题、解剖原因,提出突破障碍、促进发展的思路和建议。一、目前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学院开展高职教育的10年来,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加强教学条件建设,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

2、提高,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显著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要切入点,以“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前厂后校、顶岗实习”等形式,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汽车系已与丰田公司合作开办了“丰田班”、“丰田营销班”;管理与信息系与浙江省邮电工程公司合作开办了“通信工程线路班”;机电系与澳普兰游艇制造(湖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了“澳普兰游艇班”;海运学院的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以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适任能力为标准,将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引入培养计划,将核心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接轨

3、,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考核项目对接,校内课程考试与主管机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结合,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无限航区操作级船员适任证书。学院这些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订单式”培养以及将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完全融入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使学院的大多数专业已基本形成了“岗位需求导向,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直接体现学校的教学水平,并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课程建设与改革,学院对原有的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

4、善,明确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立相应的精品课程建设激励机制。要求课程建设要以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来选择教学内容,以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保证为目的;要求课程设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目前学院已建有院级精品课程48门,省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精品课程4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102门,此外每个系(分院)还有多门的系级精品课程,形成了系级、院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管理体系。目前学院正在积极开展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学院7个重点

5、专业的专业标准及其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已初步完成,正在完善之中。此外,教师积极参与其他教学改革。目前学院教师已完成教育厅新世纪教改项目3项,已立项正在研究中的新世纪教改项目项4项,完成院级教学改革项目20项,另外还有50多项院级教改项目正在评审中。3、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为要求,实践教学条件成绩斐然学院十分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多各措施,加大投入,为培养应用性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调动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建立了与学院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的需要。一方面,按“学校建车间”的思路,学院以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高

6、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建设重点,依靠交通行业企业,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室。目前已建沿海港口和海运业、船舶修造业、现代物流业、公路运输业、汽车维修业、通信与信息产业、机电制造业等7个综合性校内实训基地,已引进“金丰汽车维修中心” 1个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另一个由邮电工程局投资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正在建设中。另一方面,按“企业设课堂”的思路,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教育、合作培训、合作开发的“三合作”办学模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学院与中远集团、中海集团、浙江远洋运输有限公司、浙江东方船舶有限公司、杭州东风船舶有限公司、舟山五洲船厂、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杭州长运运输集

7、团有限公司、浙江大华物流有限公司、上海宅急送浙江分公司、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120家单位建立了相对稳定、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4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重视教学管理,建有覆盖全院教学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设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院、系(分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并且以交通部海事局对我院航海类专业及其相关部门的局部外部审核带动学院全面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使我院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具有持续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的功能。近几年,为更好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及时

8、对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制订了一系列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配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同时还建立了高校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目标管理和过程监督相结合的科学管理系统,突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学生的院内考试成绩、英语、计算机等级考通过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率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标准,各专业毕业班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基本达到了100%,退学和留级率低,双证书获得率接近100%。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以“素质高、适应快、

9、留得住、动手强”的特点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支持。毕业生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96.48%增长到2008年的98.30%。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取得可喜成绩:08年,学生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技能比赛,获得金奖1项,银奖(含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回顾这几年来我院的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学院这几年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学院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相应的运行机制和长效机制尚不健全,如相关的

10、组织管理机构、管理方法、调控手段和政策制度仍不完善,不利于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不能很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2课程改革没有重大突破(1)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不够完善。目前我院拥有格式上相对规范的教学大纲,对课程的知识点、能力要求及评价标准、学时分配等都作了分解,但相比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设计的内容还是过粗,不够详细,特别是缺少对教学内容的选取思路、设计原则、教学的组织安排、教学的评价等的阐述。(2)课程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课程设置过少,导致学生空闲时间过多,如海运学院的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机电系的大部分专业,本

11、学期周课时均不满20学时。(3)有些课程未能因材施教。我院目前学生生源比较复杂,有普高生、中职生、有五年一贯制升入的、有“3+2”转入的,学生基础不同,但我们在设置课程、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内容时普遍未能考虑到这些复杂因素,特别是普高生和中职生的区别,存在对不同生源学生开设相同课程、使用相同教材、安排相同的教学进程的情况,使不同生源的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和接受。主要表现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电工技术”和通信专业的“电子技术应用”课程。(4)教学内容高职特色不明显。第一,教学内容偏理论,轻实践(技能)。教师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部分专业课的内容理论性太强,对于普高生源的学生来说,

12、过于专业化,使学生无法理解、掌握。第二,个别课程上课内容完全与教材脱节,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掌握不了所学知识,如海运学院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第三,教学内容有重复。如人文系的商务英语专业,个别课程虽然名称不同,但课程内容上有重复。(5)没有根据学情设计教学。目前教师用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即指导老师自己上课用的教学的内容文本,考虑较多的是自己要教些什么,而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和设计教学方案,缺少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如学生的生源情况、专业基础情况等等,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上课枯燥、偏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得以调动,教学效果不理想。(

13、6)课程实施(教学)缺乏创新。第一,“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常忽略与学生的互动,再加上理论课教学又过于抽象、专业,速度又快,因此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些专业课有理论课和实践课,但两者完全分开,上理论课因过于专业,又无实物,学生无法理解、掌握;实践课时又因理论未完全掌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二,合班教学、机械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也都很难实现。(6)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问题。目前,学院实用英语课程分“普高”和“中职”两类生源,选择不同的教材分别进行统一教学。从调研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实用英语的

14、教学内容偏简单,学习效果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是越学越倒退,越学越考不出,而且从去年开始又是大班化教学,教学效果更差。目前的实用英语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需要。(7)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未得到很好的运用。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突破时空局限,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但目前学院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两张皮”的现象,第一,从教师本自来看,建设是为了评比,平时上课仍为原样,建设成果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第二,学院现有的条件制约了资源的利用,学生寝室不能上学院内网,只可以查看外网,使学生无法享用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3

15、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到位(1)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基本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到位。由于实践教学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的安排达不到理论教学的规范程度,部分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随意性较大,过程控制不够严格,影响实践教学质量。(2)缺少高素质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年轻、高学历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校门到校门成长起来的,缺乏生产或工程一线的实际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经验,难以真正做到联系工程实际问题开展教学或指导学生实践。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实训的指导老师也不足、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实验室全面开放的机制,学生动手操作时间不多。(3)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仍不健全,如

16、对实践教学管理员的工作量核算及考核评价制度不明确,导致部分实践教学管理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承担教学任务上,不能很好的履行其主要职责;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规定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但与之相关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机制还不健全,从而无法使工学结合改革的预期效果得到确保。4考试模式改革不够深入近几年,学院也非常重视考试模式改革问题,要求各任课教师积极开展考核模式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但从改革情况来看,教师进行考试模式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对考试模式改革的理解也有偏差。改革很多是停留在成绩评定的比例分配上,真正意义上的考核模式改革,如考试方式改变、考核内容改变、考核时间改

17、变等的数量还不多。目前,我院的考试模式依然沿袭了偏重理论知识(主要指原理知识、事实知识、心智技能)忽略“默会知识”(主要指实践性、操作性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应试教育做法。考核评价方式总体上来说还是过于单一,绝大多数仍以闭卷笔试为主要考试手段,卷面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期末为主要考试时间,不能很好的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5. 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教师队伍缺乏(1)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教师(尤其是优质“双师素质”教师)少,教授少,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在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中,很多青年教师都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的,对高职教育及行业的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

18、,同时也缺少必要的教学能力的培训,在教学内容上无法体现“用”,教学方法上无法实现“活”、教学手段上无法突出“新”,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2)少数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精力投入不足。在教学检查中发现有少数教师擅自停课或调课,课堂纪律管理不严,上课迟到或早退,上课照本宣科,教学纪律性较差,教学工作规范意识还不够。6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偏少(1)这几年在教材的选用上,用的较多的是统编和规划高职教材。这些教材大多理论性较强,实用性或操作性欠缺,教材体系以学科教材为主,受专业限制,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自学和选修,而且这些教材的质量也不高,存在较多的错误和漏洞。另外,教师们在选择教材时也未充分考虑到版

19、次问题,有些课程甚至仍选用较老版次的教材,更新很不及时。(2)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偏少,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数量也不多,相关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阻碍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7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不够虽然学院很早就推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或问题,主要表现在:(1)在学院第三轮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中明确了对教学人员的考核原则,即60%用于考核教学人员的授课工作量,还有40%用于激励教师参加其他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其他教学工作包括教

20、师参与专业建设(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课程建设(修编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就业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指导、教学管理(执行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情况、教学资料规范情况)等各项教学工作。为此,学院还配套制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指导性意见,具体考核工作由系(分院)完成。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系(分院)没有按照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指导性意见对教师除授课以外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进行考核,所制订的系(分院)的具体考核方案未能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考核工作流于形式,流于面上。(2)从学院层面来说,对系

21、(分院)制订的二次分配方案缺少必要的审核和把关,对系(分院)二次分配的具体执行过程也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3)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相关的激励制度不健全,不能很好的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现有的教学管理运行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需要继续修改完善。三、对策与思考1、深刻认识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院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强化质量意识,牢固确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主要任务,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22、,以强化教学管理为手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健全、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确保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康持续发展(1)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的运作,涉及到校企双方的利益,能否持续有效地开展,关键在于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并以组织制度来保证。应尽快完善校、系、专业三层面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相关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其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及实施途径等,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调控手段和政策制度,使工作落到实处。(2)健全制

23、度,强化考核。根据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和完善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保障及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创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政策环境,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机制,加强政策引导,把工学结合的实施情况作为系(分院)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以此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在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尽快建立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文件,逐步分阶段在各专业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细化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尤其要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7个重点

24、专业的教学团队已计划在09年12月完成专业的教学标准及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学院要督促该项工作进程,到期进行验收,并对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2)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积极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突出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由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传统教学方法向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转换;在教学场所上,应由传统的单功能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验验证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地点转换;在教学原则上,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25、性,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各系(分院)应根据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指导性意见制订本系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对本系教师参加除授课以外的教学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的奖励,加强对上课特别认真、教学效果特别好的教师的奖励,从而激励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3)创新考核模式,突出能力考核。以职业核心能力考核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考核,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一,强调考试内容多元化,以职业核心能力考核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的考核;第二强调考试形式多样化,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要突破现行的闭卷笔试,加强动手操作考试;第三,强调考试时间分散化,重视平时及过程的考核。 本调研组应对各系(分院)上报的考核模式改革的课程、改革形式进行汇总、统计,并检查其落实情况,考核其改革效果。对于考核模式改革效果好的系(分院),学院应给予 一定的奖励;各系(分院)在制订本系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时应考虑教师进行考试模式改革的工作量及相应的奖励,激励教师创新考核模式。(4)加强教材建设。选用先进、适用的高职教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鼓励教师自编高质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自编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尽快修订教材管理的相关文件,激励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特色教材,鼓励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