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_第1页
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_第2页
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_第3页
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_第4页
白通汤、半夏泻心汤以及柴胡桂枝干姜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xx:附子启下焦之阳上呈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葱白辛滑通利,以 宣能上下,以解阴阳格拒,因葱白能通阳气故为白通汤。白通汤主治少阴病,下利。也就是说,凡阴盛阳虚之腹泻者,都可考虑使 用白通汤。在临床上多用于久泻,或素体阳虚之体。此方对许多西药治疗无效的久 泻,有显著效果。经方之七-半夏泻心汤:六经有少阳小柴胡枢机之剂,三焦则有泻心类方枢机之剂。半夏泻心汤则 是三焦枢机之剂中的要剂。半夏泻心汤由半夏,二黄(黄连。黄苓)人参,干姜,灸草,大枣七味药 组成。方中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二黄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 热并用,辛开苦降,佐参草枣补益脾胃,共达到调和中焦脾胃升降之功。因

2、其 配伍精当,效专力宏,临床上多用于各种消化系统等疾病的治疗。在应用其方时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点上。1、虚。脾气虚,胃阳弱,见乏力,便溃,泄泻。2、实。气机升降失常见胃脱痞满,腹胀。3、寒。胃阳不足见恶食生冷,脱腹痛冷痛。4、热。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见口舌生疮,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数等。凡见以上四点即可大胆使用半夏泻心汤。用药加减情况。1、先辨寒热,伤寒论上以规定了剂量,在具体应用时,不必拘泥,加临床 病例的寒热多少是不同的。如果是热多寒少,则苓连用量宜大,而姜夏参草用 量要适当减少,反之,则后者加量,前者减量。2、关于幽门螺旋菌。如果不是热过重,则不要因螺杆菌而加重苓连用量。 因为过

3、用苦寒可能损伤脾胃之气,不唯于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苦寒 之物的抑菌作用效显著,在确有此菌的前题下,适当加重苓连,或另外加入公 英,银翘,等清热解毒之品也有必要。但皮时在适当加重姜夏的等用量,温而 制之。3、关于痞。半夏泻心汤对胃动力是双相调节作用。不足者,增强之,张力过高,它又 可缓和之。如腹胀较重者,可适量加一点辛香行气,醒脾胃气的药物,如丁 香,木香,厚朴,砂仁。4、关于甘草,大枣的作用。甘草,大枣,般认为甘味入脾胃,能补虚和胃。有雍滞之弊,似于心下痞 不宜,所以用量偏小,这是错误的。草枣在半夏泻心汤中除了能发挥补脾和胃 的作用,还有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那就是 和诸药”即调和药剂,

4、减弱药汤的 苦味,使胃能受药,使患者能受药。故草枣用量不可太小。半夏泻心汤是一剂作用于中焦,疏通上下两焦之枢机之剂。消化系疾病日 久,寒热错杂者十之八九,虽药味简单,但效宏。不可小视。xxxx 干 xx当代伤寒名医说过一句话,你能应用此方,那你也是半个伤寒通了。此话 说得一点也不假,搞懂此方,就要先搞懂桂枝汤,小柴胡汤,白虎汤,半夏泻 心汤,乌梅丸。此方历史争论最多。各方面总结如下。从方药组成看,本方证属半表半里 的上热下寒证。从病位分析,本方属半表半里阴症,从六经提纲看从临床治验 看,本方皆属厥阴病范畴,因此此方多归属为厥阴病类方中,临床应用以条文所述症状运用本方,广泛应用于胃肠道,感冒,肝

5、炎,冠心病,内分泌,妇科 病,慢性肾病,前列腺炎等等。应用指征1、本方属于治疗柴胡体质的寒热错杂剂,这时的 "热”是指肝胆郁热,寒 是指脾脏的虚寒。所以临床即可见口苦,口干,口中粘腻或口臭等热象,又可见肠鸣或便秘 或便溃或腹胀等太阴脾虚的寒象。便溃,见于大便次数增多,食冷物时更甚。 便秘需与阳明病的便秘相区别,虽大便多日末解,但腹中无所苦,舌苔末见黄 厚或燥干之象,腹胀需与用厚朴的半夏厚朴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相区 别,虽胀却觉饥而不影响进食,胀而有失气,腹胀并不因失气而明显缓解。2、腹诊,腹软,心下部有振水音,脐旁或脐下或脐上有悸动。3、与半夏泻心汤同属于寒热错杂剂,半夏泻心汤

6、以呕,痞为主症,柴胡桂 枝干姜汤主证中一般没有呕证。4、方中有瓜篓牡蛎散。其方证的界定是 渴不差者”所以有的患者渴感明 显,饮不解渴,甚则喜冷饮,渴饮无度。临床上有时易与石膏证相混淆,鉴在 于本方之渴,唇舌多不干,口中不呼热气。5、有人与乌梅丸比较,皆是厥阴剂。寒热错杂使用。6、小柴胡汤解半表半里之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半表半里之寒。此方为 小柴胡汤加括篓汤的变剂。摘自伤寒论坛上一例子。这些病可否综合施治?本人母亲,女,53岁,有高血压病史。上月查出肝血管瘤,其中一个有 12X6公分,还有一个疑似小肝癌,后确认为厚壁血管瘤;输尿管隐性结石;轻 度肾积水;右肩疼痛手臂不便活动。看西医跑了多个科室

7、,分别建议如下:肝血管瘤可手术也可不手术,后未作手术;隐性结石,无法用超声波碎 石,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肾积水是轻度的,开排石冲剂一包。右肩疑似肩周 炎,只嘱多运动锻炼,未作治疗。于是,带着一身的病,又回家了。现患者右肋下疼痛,心情不畅,口干。另外,五月份时,头痛高烧卧床不起,中西医都以感冒视之,但吃药均不 太见效。反复三次,一个月后才渐渐好转。当时有中医说她湿气重。七月,就 查出这一身的病了,不知二者是否有关联。其实,我相信中医,觉得若以中医观点视之,上述病症皆有共同病因,若 以中医手段治疗,可标本兼治,还免去手术之苦。只惜不是医道中人,自己不 敢乱开方。特向各位方家求教! 一位会员回答用,

8、柴胡桂枝干姜汤。后患者用 后,自我感觉各方面都有好转。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 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苦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发热曷能 康? ”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 麻黄发表散寒,附子温肾强心,细辛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3味,配伍精当,功专效宏,临床运用机会颇多,远远超出了原 书的适应范围,而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目前临 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的医者畏惧麻辛附而不敢使用;有的即使遇到适应证,亦不愿单独或仅

9、稍事加味使用(仅加一二味),而必加减得面目全非,或喧宾夺主。若此者疗效自 然降低,其至无效。适至反思之时,不咎思维方法之误,反怨经方难用。俗语 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兹结合若干病例,谈谈运用本方的几种思维 方法,以期抛砖引玉。1、方证对应法方证对应,又称方证相应、方剂辨证、汤证辨证等,乃张仲景著作的一大 特色。按照方证对应原则,只要临床特征性症侯与仲景书中的描述相符合,就 可将经方信手拈来,而不必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直而言之,这 实际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临床实践,堪称运用经方的一条捷径。如1992年3月曾治我院某男,62岁。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 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

10、历3日。其人形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失。但 3年 来每年均发病34次,每次症状均以恶寒思睡为主,且必须住院0.51个月,叠经输液(药用抗生素、维生素、肌甘等)、输血方能渐渐缓 解。西医每次诊断均为 肺气肿”、重感冒”。这次本应住院,但患者一想起历次 输液时手背肿胀难忍,便心有余悸,故欲先服中药一试,如不效再住院。刻 诊:体温36. 8C,精神萎靡,困倦思睡,纳尚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证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今患者发病伊始, 便周身恶寒,困倦思睡,脉沉细,显系寒邪直中少阴,而与提纲证基本符合。

11、 故笔者不受本医历次的同一诊断与治疗的任何束缚,而拟使用方证对应法,投 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但虑其年老体虚,且发病已3日,恐汗多伤正,故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再加炙甘草以匡扶正气。处方:炙麻黄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6g,炙甘草6g。服1齐L并 无汗出,但周身恶寒,困倦欲眠等症渐渐消失,精神转佳。随访1年未复发。可见方证对应法,实为准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一条捷径。2、病机推求法内经要求医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而 谨守病机”的前提是准确地推求病机,即在尽可能详尽地审疾察 症,完整地占有四诊资料的基础 一匕,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概括, 分析综合

12、,最后作出病机诊断,以利于遣选高效方药。如前所述,在(伤寒论)中,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这是就 外感时病而言。若系内伤杂病,其基本病机则为阳虚寒凝。实践证明,临证时 只要细心体察,准确地推求出这样的病机并不困难。然而在四诊资料不全时(病人函诊时经常遇到),就比较麻烦了。如中国乡村医生1993年第7期刊出拙文(左小腿剧痛25天)之后,于9 月初收到江苏省张家港市化肥厂卫生所范医生来信称:其妻右膝关节疼痛多年(有右膝外伤史10余年),经X光摄片,诊断为 右副 韧带损伤伴胫骨上端轻度骨质增生该市一医院曾动员其手术治疗,但患者已 44岁,估计手术效果欠佳,便予以封闭

13、治疗。因经常复发,特函诊求服中药。笔者读信数遍,茫然无从下手,连拟数方,皆不中意。不得已勉力从俗, 寄去习用治疗久痹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活血通络药物;并告以四诊资料不全, 无法推求病机以明确中医诊断,希望补充云云。范氏于 10月13日来信说:眼药6剂乏效。患者双下肢酸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肌肉轻度萎 缩,近2天因参加田间劳动,顿觉行走不便中医四诊:面色少华,舌淡红,根部有少量白苔,脉濡缓,痛处喜温怕冷。笔者据此 推求其病机可能属于阳虚寒凝,遂寄去重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黄30g,熟附片50g(先煎1小时),北细辛20g,熟地60g。嘱服6剂, 范氏于12月30日来信说,您寄给我的处方,

14、我爱人服后效果很好!共服6剂,右膝疼痛全部消失,同原来一样。经剧烈的体力活动,或劳动亦无任何不 适”。又说 经多次病例验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治疗腰腿痛病例有特效所谓特效”,故为偏激的美誉,但功;足以说明推求病机法对于遣选高效方药的重 要性。而遣方不谙病机,犹如盲子夜行。3、体质辨证法 人之体质,禀于先天,成于后天。而人禀五行,各有偏 重。早在内经.上就记载着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 阴阳和平之人以及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的心 理、生理、病理特征与治疗宜忌等内容。伤寒论上提到的酒客“、淋家”、疮家"、触家"、亡血家”等,亦属于体质辨证

15、的范畴。历代医家大多重视体质辨证,如近代名医张锡纯关于体质辨证的论说更为 确切具体,且经得起临床验证。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 外感之著 人,恒视人体之禀赋为转移,有如时气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时,而其病之 偏凉偏热,或迥有不同。盖人脏腑素有积热者,外感触动之则其热益甚;其素 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益甚也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体质病理便是素 体阳虚。故笔者治疗风寒外感,常存一 素体阳虚”之念于胸中,使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有用武之地。如1991年冬治一男患,47岁。其人反复感冒1个月余,曾 用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桂枝汤合玉屏风散等,均无显效。刻诊:眠食尚可,能坚持工作。惟下午及晚上背心发冷,头面畏风,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脉稍弱。似 无明显阳虚之象,缘何以上方药无显效呢 ?细询之,方知其人经常腰痛绵绵,脾 胃素畏寒凉,夏季也不敢吃生冷之物,属于阳虚体质无疑。乃投以麻黄附子细 辛汤:生麻黄15g,熟附片30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15g。仅服1齐L诸恙霍 然。回忆30年前,笔者在成都读书时,我校刘教授颇善医道,惟自身常年失眠 一证,遍用诸方,疗效平平,深以为苦。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 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尔门庭若市,门 诊人次逾百,且经年不衰,于是 火神菩萨”声名鹊起,便往一试之。既至,老 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