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南冬天的树林中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审美的艺术,对神奇瑰丽的自然美的描摹和对幽微灵秀的心灵美的探求一直是文学的两大审美方向。然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在“比德”和“移情”的影响下,自然落寞地站在人群之外却又固执的展示着沧海桑田。在人们锲而不舍的慨叹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早已错过了多少花开花落的美丽瞬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皆是也”(清?叶燮),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自然审美意识,亦即对自我情感和传统意象超越后的全身心的融入自然。于坚,便是这样一个真正追寻着“诗意的栖居”的歌者。由于诗歌在于坚的创作中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大多数读者和研究者都将目光聚焦在于坚的诗歌作品上,解读着其诗歌中“隐喻的
2、缺席和文化的消解”及其“原生态特征”。其实,相对于诗歌而言,于坚的散文以更通俗、更轻松、更令人愉悦的方式阐释着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云南冬天的树林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对自我情感的超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景物的描画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1与其
3、说是乱红秋千和杜鹃斜阳的美景让人们赏之不尽,不如说是附着 在自然之景之上的诗人们的凄美风情让我们陶醉了千年。如果作家总是囿 于自己狭小的情感圈子之中,那么飞过秋千的乱红和杜鹃声里的斜阳抑或 是斜阳辉下的杜鹃将会成为我们头脑中一个永远的刻板的符号,一点永远 的凄凉的印记,我们又当错失多少自然的本真之美呢。对此,于坚在云 南冬天的树林一文中采用了 “躺下”的观赏姿势:“进入林子深处,在 松树叶或者老按树叶的大床上躺下”。“躺下”是对归家的心情的寻找, 是对自然全身心的融入,仿佛“和那声音是一个内部”,仿佛深深融入了 黑暗中的土层,“和根周围的土、水、昆虫在一起”。作者的目光时而捋 着那根纤细而黏弱
4、的蛛丝从牛菊花的刺毛上看到了棒树的树皮缝中,由衷 地感叹如伞兵一样的黑蜘蛛的奇妙;时而随着一团簌簌抖动的绒毛从蹬起 后颤悠着的树枝看到蔚蓝渺远的天空再回到原处,欣赏着来自一只鸟的鲜 活与自在;时而在冥想中加入一群蚂蚁的行列,享受着爬行的快感。作者 早已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而只是客观的存在着。在这种忘我的境界中, 人的意识仿佛一股气流般冲破胸腔,再浓烈也在无边的自然世界中稀释的 无形无踪。也只有达到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能发现自然最本真、最细微的 美,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所言:“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 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柳宗元语) 你就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
5、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 丰富了文化。” 2最让人震撼的是光,这个早已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在于坚的笔下交 织成了一个奇幻无穷的世界。“躺在那儿,看光”,从尖刺般在我们皮肤 上跳过的正午的阳光,到被磨得光秃圆滑如绒球般滚过我们皮肤的昏黄的 阳光,仿佛无数个精灵在我们的眼上、身上、心上跳跃着舞蹈,让我们前 所未有的轻松舒畅。从天上或明或暗的星子到满地童话般的月光再到明灭 闪烁的萤火虫,所有的光在这个立体的世界里相互交错着、呼应着,随意 地改造着事物的原型,仿佛小孩子在沙地上作画,勾勒完了便手掌一拢, 恢复平面再进行新的创作。我们尽情地感受着作者为我们发掘出的这奇丽 的自然美景,忘记了叙
6、述者的存在,也忘记了自己的存在。对传统意象的超越然而在自然的美景面前,超越了自我情感还远远没有打破束缚我们心 灵的枷锁。经过千百年的吟咏和积淀,一些自然景物之上已经叠加了太重 的情感,成为人们传达情感的载体,营造意境的附庸,成为了今天相对固 定的意象。对此,于坚在棕皮手记中写道:一个声音,它指一棵树。这个声音就是这棵树。shu!(树)这个声音说的是,这棵树在,这个声音并没有“高大、 雄伟、成长、茂盛、笔直” 之类的隐喻。在我们的时代,一个诗人,要说出树是极为困难的。shu已经被隐喻遮蔽。他说“大树”,第一个接受者理解他是隐喻男性生殖器, 第二个接受者以为他暗示的是庇护,第三个接受者以为他的意思
7、是栖息之 地第X个接受者,则根据他时代的工业化的程度,把树作为自然的象 征能指和所指已经分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3因此,于坚所谓的“躺下”不仅是一种视角的转变、心情的转变,更 是一种对文化优越感的超越。如果看到树叶的飘落,作者立刻想起的是杜 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是孔绍安的“翻飞未肯下,尤言惜故林”,是温庭筠的“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 明”,那么这片树叶仍然只能是文化艺术长廊里的一片凝固的标本。“这 不是一块石头或一只蜂鸟的落下,不是另一片叶子的落下”。在属于自己 的时间内,“经过风的厚处和薄处, 越过空间的某几层,在阳光的粉末中, 它并不一直向下,而是漂浮着,
8、它在没有水的地方创造了漂浮这种动作, 进入高处,又沉到低处,在进入大地之前,它有一阵绵延,那不是来自某 种心情、某种伤心或依恋,而是它对自身的把握。4为了让人们超越这些传统意象对人们的情感牵引,于坚一次次的强调 树叶的飘落永远是“单个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实际上,死亡并不存在,生命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一片叶子,或 者由“叶子”这个词所指示的那一事物,它脱离了树和天空的时间,进入 了另一种时间。在那儿具有叶子这种外形的事物不呈现为绿色,并不需要 水分,阳光和鸟群。它是令一个时间中的另一种事物。5值的注意的是,作者这里提到的死亡和生命并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 死亡和生命,而是指人们赋予叶子之上
9、的人的生命意识,对于拥有高贵的 情感和理性的人来说,生命和死亡本就是一道不可逆回的大门,人们永远 无法完全超脱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处于一片树梢上的绿色的叶子并不等 同于人的生,处于泥土之上的枯黄的叶子也不等同于人的死亡,所以,叶 子本无情,何用感慨多?作者正是从根源上跳出了束缚人们的思维模式, 放下了自身的文化优越感,才在一片树叶飘落的万芳仪态中看到了无形的 风的厚薄,看到了透明的空间的层次,看到了金蝶一般的漂浮。一片树叶 的飘落,一个在几米或十几米的高度间完成的动作,一个瞬间可以完成的动作,一个几乎每时每刻在身边完成的动作,只有到了于坚的笔下才达到 了生动的极致,才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落下。作者敏锐的感觉如章鱼般将柔 软无骨而又伸缩自如的触角伸到了大自然的每一个细孔之中,尽力地发掘 着长时间被人们所忽略的自然本真的美。其实,自然本真之美和人类情感之美本没有境界高低之分,只是中国 文学千百年来的传统使文学的创作和欣赏走进了越来越偏狭的小道上,而 于坚的探索使我们豁然开朗,他的诗文中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审美意识拓展 了文学的审美疆域。希望以上资料对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影视制作公司演员与工作人员劳动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术品线上拍卖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企业宣传手册定制与印刷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职业教育院校教师兼职合同范本:技能提升工程2篇
- 2025年度宠物墓地租赁与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橙子产品标准制定与执行合同4篇
- 2025年城市供水管网维护合同
- 2025合同模板电梯货物购销合同书范本
- 2025公司司机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专利转让与技术引进合同
-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物象的作用(含练习题及答案)
- 老年外科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 子宫畸形的超声诊断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数学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EPC项目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复旦大学》课件
- 针灸与按摩综合疗法
- 四川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参考答案(通用版)
- 《我的家族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