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燕化天钲-确保浅水位基坑边坡稳定性_第1页
QC小组活动燕化天钲-确保浅水位基坑边坡稳定性_第2页
QC小组活动燕化天钲-确保浅水位基坑边坡稳定性_第3页
QC小组活动燕化天钲-确保浅水位基坑边坡稳定性_第4页
QC小组活动燕化天钲-确保浅水位基坑边坡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确保浅水位软土基坑边坡稳定性边坡支护QC小组北京燕化天铤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确保浅水位软土基坑边坡稳定性北京燕化天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边坡支护QC小组工程概述润滑油系统浮选装置搬迁还建项目位于燕山石化炼油一厂三蒸储装置与第二空压站之间三角地区域。建(构)筑物包括 2个污水池及一个污水提升泵房,平面位置如图1。图1 基坑平面位置图制图人:王会军制图日期:2010年9月20日如图1所示2个污水池及污提泵房相邻位置较近,基坑采用整体开挖方式,基坑等级三级。基坑东侧 为在用污水池及管理用房并承担部分污水处理任务;基坑北侧为污水排放沟,承担着炼油一厂污水排放任 务。本工程中建(构)筑物及基坑概况如表1

2、。工程量概况表表1单体名称污水池1污水池2泵房建(构)筑物规模9长x 6m宽x 6m深19 长 x 6m宽 x 6m/8m深180 m2土质情况新近沉积层粉质黏土层中砂层基坑平囿尺寸基坑面积90 m2基坑面积90 m2基坑面积350 m2基坑深度1.8m/2.8m8m6m基坑等级三级三级三级制表人:于光卫制表日期:2010年9月23日QC小组概况QC小组基本情况课题名称确保浅水位软土基坑边坡稳定性课题类型攻关型成立日期2010.6.15登记日期2010.9.20活动时间2010.9-2010.12活动频率平均1次/周, 每次2小时小组名称边坡支护QC小组注册登记号QC小组不¥奖情况小

3、组人数出勤率100%QC:2010-05-001中国施工企 业管理协会 全国优秀质 量管理小组:获奖年度课题名称所获奖项2008使用大孔轻集料砌块提高隔墙砌筑质量二等奖2009提高坡屋面日本瓦施工观感质量优秀奖2010提高法国木纹石粘贴观感质量二等奖制表人:王会军制表日期:2010年9月25日序号姓名职称职务组内职务学历TQCa 育组内分工1李长坤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顾问研究生64h技术指导2刘松亮工程师项目经理组长本科42h总体策划 组织实施3焦晓晨助理工程师技术经理副组长本科48h方家制7E 技术指导4王会军助理工程师技术贝联络员本科48h技术指导 统计分析5孙建民助理工程师质量检查员组

4、员中专56h质量验收 方案实施6任捍东助理工程师土建工长组员中专48h方案实施7罗守鹏测量技师测量员组员中专36h方案实施8于光卫助理工程师技术贝组员本科27h资料整理小组成员基本情况表3制表人:于光卫制表日期:2010年9月25日选题理由技术储备安全保障深基坑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且本工程地处炼油一厂核心装置区,地下 情况复杂;基坑又紧邻污水沟,地下水位浅,必须保证边坡的绝对安全。项目部在软土地基边坡支护方面施工经验不足,对此课题的研究能够补充相关技 术资料,为今后深基坑施工做好技术储备。成本投入基坑边坡支护工程为临时性设施,建设单位要求其经济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不应 过大,在保证安全可

5、靠的前提下选择支护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其经济性。项目全局本工程是润滑油搬迁还建中最关键一环,是参建各方关注焦点,后期设备搬迁任 务量大,地基与基础施工应尽可能给后期搬迁施工节约工期。选择课题确保浅水位软土基坑边坡稳定性制图人:王会军图2选题理由制图日期:2010年9月27日四、方案选择对于边坡支护方案的选择,QC小组对备选3个方案进行了讨论并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评价,最后确定“预应力锚索网喷混凝土支护方案”做为优选方案,予以采用。方案比选表如表4。方案比选表表4序 号力杀概述评价分值总分合计方 案 选 择评 价 指 标权 重小组成员李 长 坤刘 松 亮隹 晓 晨王 会 军孙 建 民任 捍 东罗 守

6、鹏于 光 卫1自然 放坡 混凝 土护 壁支 护基坑开挖时 边坡按比例 自然放坡,坡 面做素混凝 土护壁。I0.44433454431 x0.4=12.426.4放 弃n0.23443543430 X 0.2=6m0X 0.1=3.5w0.31232131215 X 0.3=4.52故应 力锚 索网 喷混 凝土 支护坡面倾角成 孔,孔内放置 锚索并施加 顶应力固7E 滑动土体,坡 面做网喷碎 加固。i0.44445334532 X0.4=12.830采 用n0.23343324426 X 0.2=5.2m0X 0.1=2.4w0.3454544

7、3332X 0.3=9.63微型 桩复 合土 钉墙 支护利用基坑外 围钢管微型 桩抗弯保证 边坡稳定,再 随开挖进度 对坡面进行 土钉墙支护。i0.45554543436 X0.4=14.424.1放 弃n0.22231223116X 0.2=3.2m0X 0.1=2.6w0.31121213213X 0.3=3.9注:1、评价指标:I (安全性)、n (经济性)、m (工期)W (适应性)2、评价分值满分为 5分。制表人:王会军制表日期:2010年9月28日五、现状调查本小组就本次课题组织 QC、组成员收集了我公司以往施工的边坡加固资料及其他类似工程案例资料, 同时

8、对本地区在施的深基坑工程进行了现场实际调查记录,最后召开小组会议对工程案例展开讨论共找到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质量问题56条,问题调查表见表 5边坡质量问题调查表表5事故案例图片:AB图3边坡事故图片序号项目频数(点)累计频数(点)频率(为累计频率(%1坡顶位移量超标414073.1%73.1%3坡面渗水84814.3%87.4%3坡向裂缝3525.4%92.8%4支护系统崩塌2543.6%96.4%5其它2563.6%100%6合计56100制表人:孙建民制表日期:2010年10月4日根据调查表,制成排列图:频数(点)N=56累计频率5650403020100量超标崩塌图4边坡质量问题排列图制图

9、人:王会军制图时间:2010年10月4日由排列图中可以看出,坡顶位移量超标占到质量问题的累计频率为73.1%,因此确定坡顶位移量超标是边坡稳定性差的症结所在六、 目标值设定及依据说明1、目标值设定:QC小组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及规范对此类基坑边坡质量的要求,确定本次 QC活动的目标为: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累计值均>45mrm变化速率> 2mm/d2、目标值设定依据说明:三级基坑坡顶位移量坡顶形变量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 )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606坡顶竖向位移报警值606注:当坡顶水平或竖向位移任一指标超标时即为报警需要加 强监测并采取处理措施依据GB504

10、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三级基坑坡顶形变量如下表,小组目标设定能够满足规范强制条文要求。工程名称基坑 土质基坑 深度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累计值变化 速率累计值变化 速率总装工程设 计研究总院 综合楼工程黏土5.2m41mm3mm/d23mm3mm/d总装工程 设计研究总 院6#住宅楼 工程黏土6.6m53mm4mm/d29mm2mm/d燕山综合服 务楼工程强风 化花 岗岩5m43mm4mm/d26mm3 mm/d昌平会议中 心文体楼西 北角岩体加 固工程强风 化花 岗岩7.6m24mm2mm/d36mm3 mm/d综合考虑本工程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并以我公司以往施工的类似

11、地质条件工程资料为参考,经QC小组讨论后确定目标值。类似工程数据资料如下表:» 坡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累计值均 45mm变化速率2mm/d制图人:王会军图5目标设定依据说明制图日期:2010年10月5日七、原因分析“坡顶位移量超标”进行小组利用因果图对影响预应力锚索网喷混凝土支护边坡稳定性的主要问题 原因分析,绘制因果图如下:人员1r质量监督不到位张拉机未检测锚固体与土层摩擦力小锚索锁定力不足环境方法无修坡控 制措施管理人员相 关知识匮乏张拉机读 数不准确锚索与锚固 体结合不牢监测数据 误差大未进行专 业培训钢绞线未 除防锈油|工人未按 要求施工坡面平 整度差I未进行详 细交底积水技术要

12、求不明确机具监测仪器 精度低2一I锚固体未到龄期即张拉注浆时未留置试块锚固段注浆不饱满无降排水措施坡 顶 位 移 量 超 标网喷一厚度不均匀注浆管未伸入锚孔底注浆压力过大锚孔内气泡未排出坡顶受压变形堆积荷载车辆荷载影响未设置警戒区域制图人:王会军图6坡顶变形量超标因果图制图日期2010年10月7日从以上因果图可以看出产生坡顶位移量超标的的末端因素有11个,分别是:1、未进行详细交底;2、未进行专业培训;3、监测仪器精度低;4、张拉机未检测;5、钢绞线未除防锈油;6、无修坡控制措施;7、注浆时未留置试块;8、注浆管未伸入锚孔底;9、注浆压力过大;10、无降排水措施11、未设置警戒区域。八、要因确

13、认对于找到的11条末端因素,QC小组会议讨论制定了要因确认计划,如表6:要因确认计划表表6序 号末端 因素确认内容确认方法确认标准确认 人完成时间1未进行 详细交 底现场技术交 底义件,工人 技术水平现场调查:检查交底 文件完整性,100% 核工人操作技能1、技术交底文件签字齐全;2、工人考核合格率80%任 捍 东2010.10.102未进行 专业培 训管理人员专 业知识掌握 情况现场调查:检查培训 档案,考核管理人员 专业知识管理人员考核成绩合格率 100%隹 晓 晨2010.10.113监测仪 器精度 低监测精度是 否满足规范 要求现场验证:采用相应 方法分别验证水平及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规

14、范要求:1、水平位移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w 1.5mm; 2、竖向位移监 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w 0.5mm罗 守 鹏2010.10.124张拉机 未检测张拉机是否 已按要求检 测合格现场调查:检查张拉 机检测报告张拉机检测报告合格, 且在检测有效期内罗 守 鹏2010.10.125钢绞线 未除油钢绞线是否 已除油现场调查:全数检查 钢绞线是否除油已制作成锚索的钢绞线 除油率a90%除油标准 为用手摸擦无油渍任 捍 东2010.10.136无修坡 控制措 施人工修坡工 艺及坡面平 整度现场测量:随机抽查 20处坡面平整度坡面平整度土 2cm,合格点率80%孙 建 民2010.10.147注浆时 未

15、留置 试块注浆试块留 置组数是否 满足要求现场调查:试块留置 情况,试块强度报告1、每次注浆时试块留置>3组;2、试块抗压强度75%于 光 卫2010.10.178注浆管 未伸入 锚孔底注浆管是否 伸入锚孔底现场测量:注浆管伸 入锚孔内长度孔深-50cm w注浆管伸 入长度w孔深-25cm王 会 军2010.10.179注浆压 力过大注浆压力大 小是否影响 注浆饱满度现场验证:调整注浆 压力并记录注浆量, 对比/、同压力时的注 浆量注浆量>1.1倍理论注 浆量王 会 军2010.10.1810未设置 警戒区 域基坑周边施 工荷载布置 情况现场调查:坡顶周边 3m区域内有无堆积 何载

16、及车辆柿载坡顶周边3m区域内无施 上柿载任 捍 东2010.10.1811无降排 水措施基坑内明水 水量是否需 要降排水现场测量:坑内积水 深度及水流量坑底无积水任 捍 东2010.10.18制表人:王会军制表日期:2010年10月9日根据以上要因确认计划,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分别对11个末端因素按计划中的确认标准逐一进行了要6人成绩合格,考核成绩如下,合格率表786%因确认,确认过程如下:末端因素一:未进行详细交底验证情况:1、2010年10月9日,由任捍东检查分包队伍技交底资料。首先收集现场操作工人名册,在册人员共7人,逐一比对技术交底签字栏人员签名,证实技术交底签字齐全(图7)。2、2010

17、年10月10日上午,对现场 7人进行技术要求考核,技能考核成绩单姓名章正贵范文斌刘国栋刘国宏张峰刘一丁成绩85638071577082展交底文件齐全有效,操作工人技能熟练,未进行详细交底不是主要原因末端因素二:未进行专业培训验证情况:1、2010年10月10日,焦晓晨于档案管理员处检查项目部管理人员培训记录,本工程涉及相关管理人员共9人,均有培训记录。2、2010年10月11日,由公司技术部及 QC小组组长刘松亮共同命题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共9人进行专业知识考核,考核成绩如下,合格率100%姓名焦晓晨王会军任捍东孙建民于光卫罗守鹏刘大利计超李晓虎职务负责人技术贝土建工长质检员资料员测量员实验员技术

18、贝见习工长成绩908880958279708782专业知识考核成绩单表8理人员考核成绩合格率100%未进行专业培训不是主要原因10末端因素三:监测仪器精度低验证情况:1、2010年10月11日,罗守鹏检查测量台账,证实拓普康 GTS-102N 全站仪检测日期为 2010年4月25日,精密水准仪检测日期为 2010年1月 28日,均在检测有效期内(图 8)。2、2010年10月12日,罗守鹏运用极坐标法测得水平位移监测点坐标 中误差为1mm运用几何水准法测得竖向位移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 0.5mm,测量精度均满足 GB50497-2009的要求。测仪器精度低不是主要原因末端因素四:张拉机未检测

19、验证情况:2010年7月20日,尚在2010年10月12日,罗守鹏检查分包队伍用于锚索张拉的张拉机检测时间为检测有效期内,检测报告合格有效。为长拉机未检测不是主要原因19(图末端因素五:钢绞线未除油验证情况:钢绞线未除油会降低其与注浆锚固体的粘接力而导致钢绞线被 拉出。2010年10月13日,任捍东及孙建民检查已制作完成的锚索根,乡710肝忖绞线,检查记录如下,除油标准为用手摸擦无油渍9)。钢绞线除油检查记录表9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除油VVVVVVVVVV7V7V7XVVVVVV检查记录显示全部19跟锚索,已除油18根,除油不彻底1根,除油率95%不合

20、格的1根锚索已在管理 人员旁站下拆开后除油直至用手摸擦无油渍。绞线未除油不是主要原因11末端因素六:无修坡控制措施验证情况:2010年10月14日,孙建民采用2m靠尺在现场共检查 20处坡面平整度。数据统计显示,平整度合格点占70% 超标1cm点比例占25%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合格点率80% (图10)。1.5-32-223.2-154.51.52-3-21-1.51-21.52.52平整度数据(cm) 10巡检中发现由于坡面平整度差直接造成网喷混凝土厚度不均匀。凹处网 喷碎过厚,凸处网喷碎过薄现象会导致。 松软土层位移量增加而影响边坡稳定性(图 11)rf-图1011口台塔W Str it 3

21、,=平整度差松软土层坡面平整度差,无修坡控制措施是主要原因!末端因素七:注浆时未留置试验证情况:注浆试块供锚索张拉作业前检查注浆锚固体强度,当达到设计强度75%寸方可进行锚索张拉作业。1、2010年10月17日于光卫现场检查第五排锚索注浆 时共留置试块3组,并置于现场做同条件养护。 试块留置数 量能够满足锚索张拉前强度检查需要(图12)。2、同时全数查验前四排锚索注浆试块抗压强度报告,证实强度值均已达到设计强度75%查验数据见表11。注浆时未留置试块,不是主要原因锚索A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达到设 计强度 百分比89%78%77%81%试块强度与设计值百分比检查表表1112末端因素八:注浆管未伸

22、入锚孔底验证情况:1、2010年10月16日,于光卫随机抽查测量 7个锚孔深度并对 锚孔做好编号标识。2、2010年10月17日跟踪检查注浆时注浆管伸入锚孔长度。检查时发现注浆管可从锚索支架中间空隙(图13)穿入锚索,放置锚索时,注浆管随锚索一并放入锚孔,伸入孔底,采用孔底返浆方式注浆。现场测量锚孔深度与注浆管伸入长度对比检查表见表12, 7个锚孔中仅4号锚孔未能满足“孔深-0.5mw注浆管伸入长度w孔深 -0.25m”的要求。发现问题后于光卫及时监督整改,后经复查4号锚孔差值为0.4m, 满足要求。锚孔深度与注浆管伸入长度对比检查表表12锚孔编号1234567孔深12.23m10.3m10.

23、15m12.52m12.1m12.34m10.3m注浆管长度11.81m9.95m9.77m12.3m11.79m11.87m10.02m差值0.42m0.35m0.38m0.22m0.31m0.47m0.28m合格VVv7xVv7v7浆管伸入锚孔长度满足要求,注浆管未伸入锚孔底不是主要原因飞端因素九:注浆压力过大一验证情况:注浆压力0.3Mpa1 Mpa2Mpa锚孔注浆量179220188达到理论注浆量96.7%108%101%注浆量检查表表13现场巡检发现操作工人注浆时压力值设定较随意,为 加快注浆速度往往选择较高压力注浆。极易致使孔口漏浆,造成注满浆的假象。2010年10月18日,王会军

24、在现场注浆时选取三个压力值分别计量了注浆量,统计显示不同注浆压力能够达到计数据见表13。的理论注浆量的比例也不同,需要确定最佳注浆压力。统13末端因素十:未设置警戒区域验证情况:2010年10月18日,任捍东现场检查支护范围内基坑周边无车辆通行条件, 3m范围内搭设有护栏脚手架等较小施工荷载,无施工堆积荷载。设置警戒区域不是主要原因故无车辆荷载;基坑周边末端因素十一:无降排水措施、验证情况:2010年10月18日,与本工程距离约 22m处另一工程深度 3m基坑开挖完成,该基坑距离污水排放沟最近距离为5m,污水排放沟内水深1.7m且不可停用。任捍东现场检查该基坑时发现其基坑底部积水深度约15cm

25、 (图14),积水系基坑北侧污水排放沟内部分 污水直接流入基坑。因本工程距离污水排放沟仅为2.5m,故此判定当本基坑开挖至3m深度时同样会出现积水,又因本工程基坑尺寸小,基坑四周无法 开挖排水明沟,为保证本工程基坑边坡稳定性需制定专项降排水措施。商i积水较多,无降排水措施是主要原因!一总结:经Q。、组成员对末端因素逐一确认,共找到3条末端因素,即:14九、制订对策对策评价:针对以上三条主要原因,Q。、组召开会议讨论,分别提出了对策,并从有效性、可实施性、可靠性及经济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评价,具体对策评价表(表 14)如下:对策评价表表14制表人:王会军制表日期:2010年10月19日要因“注浆压力

26、过大”的两个对策综合得分接近,均可行。QC小组对这两个对策进行再一次的分析研究:151、更换压力区间小的注浆设备:设备更换后,注浆时同样存在压力值的设定问题,仍需确定固定的压力值或压力区间进行注浆作业,不能有效的保证注浆饱满度。2、试验确定最佳注浆压力:需要处理较为繁琐的试验数据,找出最佳注浆压力,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注浆饱满度不足的问题,也是对QC小组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考验。“试验确定最佳注浆压力”是可以通过小组努力,能够实施的对策,因此QC小组决定选定“试验确定最佳注浆压力”作为“注浆压力过大”的对策。针对对策评价中确定的对策,小组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后制定如下目标及细化措施,具体见对策表:对策

27、表表15序 号要因目标措施负责人地点完成时间1无修坡 控制措 施制定人工 修坡措施 并交底1、坡面平整度土2cm2、平整度超标1cm以上点比例工 15%3、平整度合格点率80%1、制定挂线修坡、限厚喷 碎等措施2、进行专项技术交底,明 确细节技术要求。任捍东 孙建民施工 现场10.10.252注浆压 力过大试验确定 最佳注浆 压力,保 证注浆饱 满度1、确定最佳注浆 压力2、注浆量大于理 论注浆量1.1倍 的锚孔比例不少于85%1、选择单个锚孔,对/、同 注浆压力进行注浆量试 验。2、以最佳注浆压力进行注 浆作业。王会军 十光卫 罗守鹏施工 现场10.11.23无降排 水措施制定明沟 排水专项

28、 措施1、保证基底周边 安全,2、基底无 明水1、基底以上 2m范围内边 坡以钢排桩,及花管注浆 加固。2、坡面排水管排水。3、坑底明沟排水。焦晓晨 王会军施工 现场10.11.10制表人:王会军制表日期:2010年10月20日十、对策实施小组针对对策表的内容,进行合理分工,认真组织并实施对策,情况如下:实施一:制定可行的人工修坡控制措施,并详细交底1、召开小组会议讨论并确定了两项修坡措施:实施措施:(1)沿坡面长度方向每 5m挂线修坡;(2)坡面修整后,间距1m梅花布置、垂直坡 面楔限厚钢筋土钉。2、召开专项技术交底会,各班组长及相关管理人员参加。由技术经理焦晓晨主持,阐述土钉墙 护壁厚度与

29、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关系,并明确修坡的1616)。质量标准为± 2cm,交底会内容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各与会人员(图3、每步坡面修整完毕后,由质检员孙建民对坡面平整度进行检查,平整度不达标的不允许进行网喷混凝土作业。实施效果:措施实施后,小组对基坑后续3步坡面平整度进行了跟踪检查,共检查坡面平整度60个点,检查统计表如下:坡面平整度检查统计表表16第2步平整度检查数据第3步平整度检查数据第4步平整度检查数据2.2-2-1.7-2-0.8-1-0.83-2.5-1-2-1-2-1-0.510P 1.94-1.51-1-211.5-11.531.721.72-2.5121.720-31-1.5

30、1.7-1122-111.522.51.72-2123.51.51.5-1.5合格点率85%合格点率80%合格点率90%超标1cm以上点比例5%超标1cm以上点比例10%超标1cm以上点比例10%制表人:孙建民制表时间:2010年10月30日对活动中共检查的4步修坡平整度的合格点率制成折线图如下:图17平整度合格点率折线图制图人:王会军制图时间:2010年10月30日从折线图可以看出措施实施后坡面的平整度合格点率由实施前的70%h升到了 85%达到了小组设定的平整度合格点率80%的目标;超标1cm点所占比例由25%下降到8.3%,也达到了小组目 标|判定;此项实施措施有效!实施二:试验注浆压力

31、,使注浆量达到规范要求实施措施:1、确定试验方案:选取不同锚孔采用不同注浆压力值通过孔底返浆方式分别进行注浆试验。注浆压力区间选择0.1Mpa-2.5Mpa ,每0.1Mpa记录一次注浆量。2、在注浆料筒上标记容量刻度,以计量每一锚孔注浆量,刻度精确至10L。3、2010年11月1日,共采集注浆试验样本数据25组,试验结果统计如下:17压力值Mpa0.1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4注浆量(L)170182188186192206202204216224226234224230占理论注浆 量比例0.850.910.940.930.961.031.

32、011.021.081.121.131.171.121.15压力值Mpa1.51.61.71.81.92.02.12.22.32.42.5注浆量(L)223212196188178185176166171162157占理论注浆 量比例1.111.060.980.940.890.920.870.830.850.810.78注浆量统计表表17制表人:任捍东制表日期:2010年11月1日依据以上数据绘制散布图,横轴为注浆压力,纵轴为实际注浆量占理论注浆量的比值。图18注浆压力与注浆量散布图制图人:王会军制图日期:2010年11月1日绘出散布图后,小组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注浆压力与注

33、浆量为非直线相关关系,注浆时不可任意增加或减小注浆压力;2)将各数据点相连得到注浆量随注浆压力变化趋势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注浆量随注浆压力变化并存在峰值;3) 1.0Mpa-1.5Mpa峰值区间内实际注浆量能满足理论注浆量1.1倍的要求,小组讨论后决定取其平均值1.3Mpa为最佳注浆压力值。对操作工人进行交底,严格按照1.3Mpa注浆压力进行注浆作业。实施效果:措施实施后,小组随机抽取20个后续施工的锚孔计量其注浆量,统计数据如下:18锚孔编号12345678910注浆量(L)229225235243242236213245221232不合格铺 为10%占理论注浆1.11.11.11.21.2

34、1.11.01.21.11.1量比例4271086205台格落孔a锚孔编号11121314151617181920注浆量(L)232222221187229241262237221227占理论注浆 量比例1.161.101.100.931.141.211.301.181.101.13注浆量统计表表18制表人:任捍东制表日期:2010年11月10日从统计表可以看出随机抽取的锚孔中90%勺锚孔注浆量符合要求,达到小组设定的85%勺目标,实施三:制定哪轴£腿腺岬睡有四护措施保证边坡安全实施措施:1、小组成员讨论确定了 6项降排水措施:(1)采用坑内集水明排方式降排水,以保证基底土层表面无积

35、水。(2)在坑内按米字型设置排水明沟(图19)(3)基底标高较高处排水沟尺寸设置为400m根*600mm深,较低处为300m根*300mm深,沟内填粒径 10cm-20cmfi卵石;排水沟与坡面相接处在坡面上设置排 水管,填鹅卵石时将排水管埋入沟内。(4)在基底标高较低处开挖集水井,井内放置 0.6m*0.6m*1m。12螺纹钢焊接钢筋笼,钢筋笼网眼大小为 10cm*10cm;钢筋笼安放前先在集水井底部铺一层20cmlI鹅卵石,待固定后四周再填鹅卵石虑水,钢筋笼示意图见图19及图20。(5)钢筋笼内放置一台扬程 30m水泵,排水管采 用DN74W管沿基底敷设至基础外边线后再接水龙带排水。(6)

36、集水井内水泵与钢筋笼牢固固定;在底板混凝 土浇注时,先浇注距离集水井较远处的混凝土,并在浇注 过程中保持水泵工作状态;集水井处底板采用速凝型混凝土最后浇注并将水泵直接浇入底板下不予取出,以防取泵过程中出现涌水。192、针对基底以上2mg围内支护问题,小组讨论后采取3项措施进行加固:(1)基坑四周采用4m218#槽钢插入基底2m故为钢排桩,见图21。(2)基底以上2m范围内设置一排1.5m长短土钉及一排1.5m长花管,花管与短土钉间距 0.5m布置,花 管内注1:0.5素水泥浆。(3)钢排桩、短土钉及花管采用螺纹14钢筋串联,外做网喷混凝土护坡。实施效果:措施实施后,现场检查基坑底面积共440 m2,坑底无积水、明水,基坑四周安全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