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昌乐及第中学高一生物组 编制:赵华勋 李 雪 滕立军 审核: 审批:第五单元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NO.XA016第五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一节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4-5-15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二、生态系统类型:l 自然生态系统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l 人工生态系统:可分为农业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城
2、市生态系统等。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1)概念: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2)范围: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和大气圈下层。三、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 等。(人教版: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把光能等转化为有机物中能量。 生物成分 消费者 类型:主要是各种动物 分类: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等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 类型: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地位:生态
3、系统的必备成分。作用:把动植物遗体、排遗物等中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特别提示】(1)一个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2)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腐食性动物蚯蚓、蜣螂等属于分解者。(3)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l 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由于营养关系而形成的结构。如: 草 虫 食虫鸟 肉食性鸟生产者 一(初)级消费者 二(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l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更为复
4、杂的网状食物关系。(2)功能: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四、有关食物网的解题注意点1、食物网中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止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2、同一中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即捕食与竞争,因为在同一条食物链上为捕食关系,在不同食物链两者还可能同时另一种生物,则为竞争。4、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由于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或增加时,对其他生物的影响分析如下:(1)在一条链中:按“捕食”关系依次分析。(2
5、)在不同链中:按“三角”关系分析。(见笔记)注意:当用不同“三角”分析结果不同时,以最小三角的分析为依据。当有多种食物来源的高营养级生物突然缺少一种食物来源时,对其数量影响不大。例1、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猫头鹰是第三、四五营养级,二、三、四级消费者。 (3)该食物网各种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绿色植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4)该食物网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5)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了该生态系的营养结构。例2、右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回答。(1)
6、该食物网含7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是第三、四、五、六营养级,属于二、三、四、五级消费者。(2)兔与鼠的是竞争关系。蟾蜍与蜘蛛是捕食和竞争关系。(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大量减少,蛇的数量将下降,蟾蜍的数量将下降。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二)过程:见右图。分析:1、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3、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4、能量流动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热能(最终散失)5、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7、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1)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各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2)能量去路每个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每个营养级生物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中(注意:最高营养级无此途径)。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未被利用的能量(现存量:最终去路是上述三个途径)【特别提示】 消费者摄食的能量不
8、是上一营养级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流入该消费者的能量(同化量)=消费者摄食的能量粪便中所含能量,粪便中所含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三)特点:1、特点l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l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原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每个营养级中
9、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特别提示】(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如某食物链中,生物A到生物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若在食物网中,则A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4-5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2、能量金字塔(1)概念:各个营养级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2)意义: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
10、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补充:其他金字塔(1)数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个体数。一般呈金字塔形。(2)生物量金字塔:每一层表示各个营养级生物的质量。一般呈金字塔形。【特别提示】 用数量金字塔或生物量金字塔来表示能量关系时,有时会出现倒置的情况(如右图):(四)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田生态系统中,必须清除杂草、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例1、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1)将A、B、C、D各营养级的名称
11、依次写在图中:A B C D (2)图中a1代表 (3)图中a2代表 (4)a3a2的原因是 答案:(1)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2)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从第一营养级流动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4)初级消费者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部分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次级消费者。例2、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问题。(1)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最多为_千焦,狼要获得该能量,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至少为_千焦。(2)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被消耗,通B_利用,而B又通过C_被消耗。答案:(1)1.6 200 (2)呼吸作用 分解者
12、 呼吸作用例3、如右图,假如鹰的食物有2/5 来自兔, 2/5 来自鼠, 1/5 来自蛇,那么,鹰若增重20g:(1)最多消耗_g植物;(2)最少消耗_g植物。答案:(1)5600 (2) 900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一)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二)特点1、全球性: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所以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物质循环不像能量流动那样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是可以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循环流动。(三)
13、实例:碳循环1、过程: 小结:(1)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还有少量是化能合成作用);(2)碳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2、碳的存在形式: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3、碳的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 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传递形式为有机物。4、温室效应l 成因: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CO2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平衡。l 结果:导致气温升高,从而加快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l 对策
14、:保护和增加植被;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水能、核能等),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例:右图是碳循环的图解,请回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A、B、C、D分别属于A _、 B _、 C _、 D _。(2)碳分别以_形式进入和离开生物群落。(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 _。(4)大气中的CO2的来源有_(填序号),图中表示_,表示微生物的_,表示_,表示_。(5)限制我国西北地区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_。(6)过程的加剧将产生_现象。(7)在生物群落中,碳元素是沿着_和 _流动的。答案:(1)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 (2)CO2(3) 光合作用 (4) 呼吸作用 分
15、解作用 捕食 燃烧 (5)水 (6)温室效应 (7) 食物链 食物网(四)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五)生物富集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物理过程为传递形式的信息。包括声、光、
16、热、电、磁等。(2)化学信息:生态系统中以代谢产物等化学物质传递的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素等。(3)行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以生物的表现或动作传递的信息。包括舞蹈、运动等。2、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如莴苣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如由昆虫体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其捕食者猞猁的生存,猞猁数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天敌的减少,由促进雪兔数量的回升。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7、: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传粉动物提高果树的传粉率和结实率。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特别提示】 生态系统中三个基本功能的地位及特点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功能,它们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三者密不可分,但各有不同。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动力,是单向的。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循环的。 信息传递: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往往是双向的。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8、理解:结构上:各种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功能上: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处于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状态。2、生态系统稳态的类型:l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l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3、生态系统维持稳态的原因:(1)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2)判断: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苏教版)4、调节机制: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在
19、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如: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数量就会受到抑制。5、生态系统稳态的相对性:(1)原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2)表现: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6、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五、
20、【实验】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观察其稳定性1、实验目的:设计一个生态瓶,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3、注意事项:生态瓶必须是透明的,以便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也便于观察。生态瓶要放在光线良好,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水温过高导致生物死亡。生态瓶必须是密封的。生态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它们之间要构成营养关系,数量比例要合理。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以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研究结束前不要再随意移动生态瓶。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如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二节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生物多样性1、概念: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2、三个层次: 遗传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