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组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医学院_第1页
江苏大学组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医学院_第2页
江苏大学组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医学院_第3页
江苏大学组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医学院_第4页
江苏大学组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医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提纲该资料仅供参考1. 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2. 嗜酸性、嗜碱性:用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法染色后,能被碱性的苏木精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胞质内的核糖核酸染成蓝紫色,称为嗜碱性;能被酸性的伊红使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称为嗜酸性。3. 上皮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特点:细胞多、间质少细胞附于基膜,有极性(基底面、游离面和侧面)无血管感觉灵敏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生殖上皮4. 被覆上皮的分类单层上皮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5. 名解内皮:指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腔面的

2、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光滑,利于血液、淋巴液流动及物质透过,血管内皮还有内分泌功能。间皮:指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等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其游离面湿润光滑,利于内脏运动。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光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的纹状缘(小肠)或刷状缘(肾上腺);电镜下可见微绒毛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微绒毛显著地扩大了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提高细胞的物质转运和吸收效率。纤毛:是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较长的突起;在电镜下,纤毛表面为细胞膜,内为细胞质,胞质中有纵行排列呈“9+2”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中央为2根单微管;纤毛可定向摆动,在呼吸道具有清洁功能,在输卵管具有

3、运输作用。6. 成纤维细胞功能 其功能为合成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各种纤维和基质。巨噬细胞功能 具有分泌作用和吞噬作用,能趋化性定向运动,并能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7. 浆细胞:形态位于疏松结缔组织中,光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圆、多偏居细胞一侧,染色质沿核膜内面排列似车轮状,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内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功能浆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及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应答8. 肥大细胞的内容物及功能 胞质内充满嗜碱性异染颗粒;颗粒内含组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嗜碱性粒细胞(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

4、生虫)、肝素(抗凝血),胞质内还含有白三烯(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作用为介导I型超敏反应。9. 组织液的概念,来源去路及功能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基质内的液体,生理状态下基质内的组织液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和毛细淋巴管等回流入血液或淋巴液内,始终不断循环更新保持恒定,维持了细胞代谢所需的内环境,当组织液渗入与回流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时,将导致组织水肿或脱水。10. 简述软骨的种类、分布和形态如何?软骨怎样生长?根据软骨基质中所含纤维的不同,可将软骨分为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和弹性软骨三种类型。透明软骨:分布于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等;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原纤维;具有抗压性、弹性和

5、韧性。纤维软骨:分布于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部位;纤维成分为胶原纤维束;韧性大。弹性软骨: 分布于耳廓、咽喉及会厌等处;纤维成分为弹性纤维;具有弹性。软骨的生长有两种方式:附加性生长间质性生长。11.骨组织有哪些细胞?骨组织有骨祖细胞、成骨细胞(产生类骨质)、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溶骨、吞噬、消化)。12. 名词解释:骨单位:又称哈佛系统,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沿骨的长轴排列,呈长筒状,数量多;骨单位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围绕中央管排列,中央管内有血客、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骨单位是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13. 红细胞:形态: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有一

6、定的弹性和可塑性、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功能:携带氧和二氧化碳,具有可塑变形性,血型;14.白细胞的分类及分类依据,各类白细胞的功能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许多细密均匀的中性颗粒 功能:吞噬杀菌、趋化作用。嗜酸性粒细胞: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功能:抑制过敏反应、杀灭寄生虫、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内含肝素和组胺,胞质中含白三烯;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单核细胞:细胞呈球状,内含嗜天青颗粒; 功能:可进入结缔组织或其他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淋巴细胞:形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嗜天青颗粒; 功能:参与免疫应答(T淋巴细胞主要

7、参与细胞免疫应答,B淋巴细胞参与体免疫应答,NK细胞介导非特异性作用)。15.血小板的来源及功能功能:参与凝血与止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 来源: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16.网织红细胞的意义新生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还残留部分核糖体,用蝗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称为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血液中大约经过一天后成熟,核糖体完全消失;在成人,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0.5%1.5%;它是衡量骨髓造血功能的一种指标。17名解肌节: 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肌节由平行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每个肌节由1/2I带+A带+1/2I带组成;肌节是骨骼肌收缩

8、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闰盘: 是心肌纤维连接处特有的结构;光镜下呈着色较深的横纹或阶梯状粗线;电镜下闰盘的横位部分位于Z线水平,在横向连接的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及缝隙连接,在纵向连接的部分有缝隙连接;闰盘增强了心肌纤维的连接,有利于肌纤维间交换化学信息和传递电冲动,有利于心肌纤维同步收缩。18.神经元的结构,尼氏体是什么神经元结构:突触,树突,轴突组成尼氏体:为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内的嗜碱性小体或颗粒;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其作用为合成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19.化学突触定义,结构及功能结构:化学性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与突触后成分彼

9、此相对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二者之间的狭窄缝隙为突触间隙;突触前成分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小泡和少量线粒体,突触前膜有钙离子通道,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后成分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特异性神经递质和调质的受体及耦联钠通道。定义:利用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的突触成为化学性突触功能:维持内外环境稳定20神经胶质细胞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包括施万细胞和卫星细胞。21.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成细胞本人表示不会22. 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功能及分布触觉小体:分布于皮肤的真皮乳头处;触觉小

10、体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触觉。环层小体:分布于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韧带和关节囊等处;环层小体感受应力刺激,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肌梭:分布于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肌梭是调控骨骼肌活动的本体感受器,能感受骨骼肌的收缩状态。23.名解运动终板:又称神经肌连接,是分布于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末梢装置;躯体运动神经元轴突抵达骨骼肌后失去髓鞘,其轴突末端反复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而膨大形成的椭圆型板状隆起称为运动终板;运动终板的作用是将兴奋传递至肌细胞膜,引起肌肉收缩。24.动脉的一般结构,大动脉和中动脉结构的最根本区别一般结构 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外膜3层; 内

11、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内膜下层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纵行平滑肌; 中膜主要由弹性膜构成,此外还有环形平滑肌、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营养血管,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 动脉管壁较厚,具有弹性和收缩性。区别 大动脉、中动脉管壁从内向外分为内膜、中膜、外膜3层,其中以中动脉的三层结构最 为明显;内膜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内弹性膜,内膜下层含少量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少许纵行平滑肌;中膜含弹性膜或平滑肌;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营养血管; 大动脉内膜较厚,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由弹性膜组成,无明显外弹性膜;大动脉为弹性动脉,起辅助泵作用;

12、中动脉内弹性膜明显;中膜较厚,由平滑肌组成;外弹性膜较明显,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可见营养血管和脂肪等;中动脉为肌性动脉,能调节血流量。大动脉内膜较厚中动脉中膜较厚25. 试述毛细血管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各类分布毛细血管分布广泛,管壁薄,由一层内皮细胞、基膜和周细胞组成,外有少许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连续毛细血管:分布于结缔组织、三种肌组织、外分泌腺、中枢神经系统、胸腺、肺; 有孔毛细血管:分布于胃肠黏膜、甲状腺、甲状旁腺、神经垂体、肾血管球; 血窦主要分布于肝、脾、红骨髓、肾上腺、腺垂体26.心脏壁的层次结构,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一心壁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心内膜、心

13、肌膜及心外膜三层;二组成心传导系统的特殊心肌组织有以下3种:起搏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中央部,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移行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部及房室束,起传导冲动的作用;蒲肯野纤维:也称束细胞,为心传导系统的终末分支,组成房室束及其分支,主要分布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蒲肯野纤维比普通心肌纤维短而宽,有12个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周胞质染色浅;电镜下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细胞之间有较发达的缝隙连接;蒲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纤维相连,能将冲动快速传递到心室各处,引发心室肌的同步收缩。27.单核吞噬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物学意义单核吞噬系统: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称为

14、单核吞噬系统;由单核细胞、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的巨噬细胞、骨组织的破骨细胞、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和肺巨噬细胞等组成;单核吞噬系统具有吞噬杀伤、抗原递呈、合成分泌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28. 试述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淋巴结分布于淋巴循环的通路上,被膜和血管、神经和输出淋巴管构成淋巴结的粗支架。淋巴结实质分为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1)皮质:位于被膜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窦构成。1)浅层皮质:位于皮质浅层,含大量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为B细胞区;体液免疫应答时,浅层皮质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发中心,包括明区和暗区2)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

15、,为胸腺依赖区;此区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为血液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重要通道。3)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淋巴窦和小梁周窦;淋巴窦壁由单层扁平的内皮细胞围成,窦内由网状组织支撑,其间附有许多巨噬细胞;淋巴液在窦内流动缓慢,有利于巨噬细胞行使清除与吞噬功能。 (2)髓质:位于淋巴结中央,由髓索及髓窦组成。1)髓索:淋巴组织聚集成索,并相连成网,主要含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在此分泌抗体。2)髓窦:位于髓索之间的淋巴窦,含巨噬细胞较多,吞噬功能更强。(3)功能:滤过淋巴、参与免疫应答。29. 试述脾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脾位于血循环通路上,无实质髓质之分,由白髓和红髓组成,脾内有大量的血窦。(

16、1)被膜与小梁:脾表面有被膜,伸入实质形成小梁。(2)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构成。1)名词解释:动脉周围淋巴鞘:为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为T淋巴细胞及少量的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为胸腺依赖区;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2)淋巴小结:淋巴小结突出在鞘的一侧又称为脾小体,主要含B淋巴细胞;体液免疫应答时,初级淋巴小结受到抗原刺激后增大,并产生发中心,包括明区和暗区;淋巴小结的一侧有中央动脉。3)边缘区:是位于白髓与红髓间的狭窄区域,内含T细胞、B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中央动脉分支血管开口于此,末端膨大为边缘窦,为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边缘区为脾内首

17、先接触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部位。 (3)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1)脾索:为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索内含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笔毛微动脉末端开口于脾索。2)名词解释:脾血窦:连接成网,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其内皮细胞为长杆状、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脾血窦通透性极大,血细胞可由此出入。 (4)功能:滤血、免疫应答、造血、储血。 30.甲状腺的内分泌细胞及其组要功能。呆小症,甲亢,甲减怎么回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通常为立方形,呈单层围成滤泡,滤泡腔内充满胶质甲状腺球蛋白;在功能活跃时,滤泡呈扁平状,胶质增多,核圆居中,胞质弱嗜碱性;胞质内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

18、复合体等,顶部有分泌颗粒和基质小泡,基底面有完整基膜;其功能为分泌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神经兴奋性。(甲减、甲亢、呆小症)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内有嗜银颗粒;电镜下,位于滤泡上皮中的滤泡旁细胞顶部被相邻的滤泡上皮细胞覆盖;其功能为分泌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活动、骨盐沉积,并抑制胃肠道吸收钙、使血钙降低。31.甲状旁腺主细胞的分泌物及功能甲状旁腺的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并联系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功能32. 试述肾上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肾上腺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随血管神经伸入实质,构成间质;实质来自中胚层,其中位于周边的皮质来自中

19、胚层,由皮质细胞、血窦、少量结缔组织构成;位于中央的髓质来自外胚层。 (1)皮质: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1)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细胞排列成球状;细胞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少含少量脂滴;能分泌盐皮质激素(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保钠排钾,刺激胃黏膜吸收钠。 2)束状带:较厚,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索状;细胞大,呈多边形,核圆,着色浅,胞质含脂滴,切片中呈泡沫状;能分泌糖皮质激素(皮质醇),促使蛋白质脂肪分解转变成糖,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症。 3)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层,细胞排列成网;细胞小,核小,着色深,胞质嗜酸性,内含脂褐素和少量脂滴;能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

20、2)髓质:由排列成索或成团的髓质细胞组成,并相互连接成网,其间有血窦和少量结缔组织,髓质中央有中央静脉;用铬盐处理可见褐色颗粒的细胞嗜铬细胞:体积大,多边形,核圆居中,HE染色呈弱嗜碱性,分为两种细胞:肾上腺素细胞、去甲肾上腺素细胞,受交感神经调控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心脏和骨骼肌的血管扩张;去甲肾上腺素使血压增高,心脏、脑和骨骼肌内的血流加速。33. 试述脑垂体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另:腺垂体的毛细血管为窦状毛细血管)(一)腺垂体(1)远侧部: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细胞间有丰富的血窦,按着色性可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1)嗜酸性细胞:数量多

21、,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粗大嗜酸性颗粒,可分为生长激素细胞和催乳激素细胞。 1、生长激素细胞:分泌促生长激素GH,促骨骼生长。(巨人症、侏儒症、肢端肥大症) 2、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PRL,促乳腺发育、乳汁分泌。2)嗜碱性细胞:数量少,呈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含嗜碱性颗粒,可分为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1、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3、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SH,促进卵泡发育(女性)/ 刺激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男性

22、),以促进精子的发生;分泌黄体生成素LH,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女性)/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男性)。3)嫌色细胞:数量多,体积小,胞质少,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可能是未分化细胞或脱颗粒的分泌细胞,起支持作用。(2)中间部:有嗜碱性细胞和滤泡,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SH,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3)结节部:含丰富纵形毛细血管,腺细胞呈条索状排列,有嫌色细胞、少量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二)神经垂体结构: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含有较丰富的血窦;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也是神经部

23、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名词解释: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在轴突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聚集成团,称为赫令体。功能: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液浓缩;若分泌超过生理剂量,可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促进乳腺分泌。34.名解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在轴突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聚集成团,称为赫令体35试述下丘脑与脑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一) 下丘脑与腺垂体的关系 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所产

24、生的激素通过这些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端,以分泌颗粒的形式释放入第一级毛细血管网,继而随血流经垂体门微静脉到达远侧部的第二级毛细血管网,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的分泌活动; 下丘脑弓状核分泌的6种释放激素和3种抑制释放激素调节腺垂体内的各种细胞的分泌活动;而腺垂体的嗜碱性细胞产生的各种促激素又可以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的内分泌活动。 这样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便统一起来,完成对机体的多种物质代谢及功能的调节。(二) 下丘脑与神经垂体的关系 结构: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含有较丰富的血窦;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组成下丘脑神经垂体束,也

25、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名词解释: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在轴突的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聚集成团,称为赫令体。功能: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主要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液浓缩;若分泌超过生理剂量,可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催产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还可促进乳腺分泌。可见,神经垂体只是储存和释放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激素的场所,两者是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神经垂体是下丘脑的一部分。36. 试述消化管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或比较食管、胃、小肠和大肠腔面上皮类型。 从食管到肛管的消化管管壁

26、自内向外分4层: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 黏膜自内向外又分为3层: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上皮在食管和肛管处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和孤立淋巴小结,在回肠可见集合淋巴小结;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黏膜下层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肌层一般为内环外纵的两层平滑肌,但胃为内斜中环外纵的三层平滑肌,食管上段和肛管下端则为骨骼肌; 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为薄层结缔组织,分布于食管、十二指肠后壁和大肠末端;后者为薄层结缔组织覆以间皮,分布于胃、大部分小肠及大肠。下面重点阐述四者黏膜的异同: 食管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胃体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27、,小肠上皮也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大肠黏膜无绒毛,上皮与小肠相似,但杯状细胞增多;固有层中肠腺稠密而长,无潘氏细胞。37. 试述胃底腺的细胞组成及各种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名词解释:胃底腺:又称泌酸腺,主要分布于胃底和胃体的黏膜固有层,为分支管状腺,可分为颈、体、底三部。由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1)名词解释: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多分布于腺底和腺体;细胞呈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呈强嗜碱性,基部较深;电镜下,粗面内质网与高尔基复合体发达,顶部有较多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后可分解蛋白质。(2)名词解释:壁细胞

28、:又称泌酸细胞,多分布于腺颈和腺体;细胞大,呈圆锥形或三角形,核圆居中,偶见双核;胞质强嗜酸性;电镜下,可见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管沟系统;壁细胞合成和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变为胃蛋白酶,还有杀菌作用;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促进回肠对维生素B12的吸收。(3)颈黏液细胞:位于胃底腺颈部,数量少;胞体呈烧瓶状夹在其他细胞之间,核扁平、位于基底,胞质充满黏原颗粒,其分泌黏液内含酸性糖蛋白。(4)干细胞:位于从胃底腺颈部;核细胞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可分化为表面黏液细胞及骨底腺其他细胞。(5)内分泌细胞:主要有ECL细胞和D细胞, 分别分泌组胺和生长抑素。38. 小肠有哪些

29、突起结构,如何组成? 上皮和固有层突向肠腔形成绒毛;黏膜与黏膜下层向肠腔突起形成皱襞;吸收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纹状缘)。39. 试述胰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胰腺表面覆以薄层结缔组织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腺内,将实质分隔成许多小叶。(1) 外分泌部:为纯浆液性复管泡状腺,由腺泡和导管组成。1、腺泡:为浆液性腺细胞,胞体呈锥形,核圆、位于基底部,胞质呈嗜碱性,顶部胞质含有嗜酸性酶原颗粒;电镜下胞质内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腺细胞与基膜之间无肌上皮细胞;在腺泡腔内可见数个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泡心细胞, 它是延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细胞。2、导管:为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无纺状管;闰管一端伸入腺泡腔形成

30、泡心细胞,;另一端逐渐汇合形成小叶内导管,小叶内导管逐渐汇合成小叶间导管,最后汇集成一条主导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从小叶内导管至主导管,上皮逐渐由单层立方上皮变为单层柱状上皮,主导管内可见杯状细胞。3、功能: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有碳酸氢盐,能中和胃酸;分泌胰蛋白酶原、胰糜蛋白酶原、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等参与消化;分泌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可防止胰蛋白酶原在胰腺内激活。(2)内分泌部:名词解释:胰岛:是胰的内分泌腺,由内分泌细胞团组成,散在分布于胰腺小叶内;胰岛大小不一,内分泌细胞多围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分别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

31、抑素和胰多肽,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有的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1、A细胞:细胞体积较大,多分布于胰岛周边;电镜下可见A细胞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分泌颗粒;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使血糖升高。2、B细胞:主要位于胰岛的中央部; B细胞内的分泌颗粒大小不一;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使血糖降低。3、D细胞:散在于A、B细胞之间;电镜下可见D细胞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分泌颗粒;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的分泌活动。4、PP细胞:除分布于胰胰岛外,还可见于外分泌部导管上皮内及腺泡细胞间,胞质内也有分泌颗粒。PP细胞分泌胰多肽,有抑制胃肠运动和胰液分泌以及胆囊收缩的作用。40. 肝小叶的微细结

32、构,门管区的部位,组成,及肝脏功能肝小叶:呈六角形的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及窦周隙组成,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门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此外还有淋巴管的神经纤维;只有含有这三种伴行管道的结缔组织才是门管区,只含有小叶下静脉的结缔组织区域不属于门管区。( 3 )功能:合成蛋白质、分泌胆汁、贮存代谢物、代谢功能、解毒与灭活、防御、造血潜能。41.名解胰岛:是胰的内分泌腺,由内分泌细胞团组成,散在分布于胰腺小叶内;胰岛大小不一,内分泌细胞多围成团索状,其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胰岛主

33、要有A、B、D、PP四种细胞,分别产生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和胰多肽,经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有的细胞还具有内分泌功能。肝小叶:六角形的棱柱体,由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及窦周隙组成,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门管区: 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形或椭圆形的结缔组织小区称门管区;其中可见三种伴行的管道,即小叶门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此外还有淋巴管的神经纤维;只有含有这三种伴行管道的结缔组织才是门管区,只含有小叶下静脉的结缔组织区域不属于门管区。42.气管壁的分层,腔面上皮类型气管壁结构大致分三层,由内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 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

34、皮,由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基细胞构成 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外膜由1620个“C”字形的透明软骨环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上皮中的细胞有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小颗粒细胞和基细胞,43. 肺呼吸部的组成 肺的呼吸部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44. 试述2种肺泡功能。1)名词解释:I型肺泡细胞:细胞扁平,覆盖肺泡表面积的95%左右,无核部分胞质极薄;电镜下,细胞器少,胞质内有吞饮小泡;I型肺泡细胞参与构成气血屏障,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2)名词解释:II型肺泡细胞位于I型肺泡细胞之间,细胞较小、呈立方形或圆形,胞质着色浅;电镜下,细胞游离核有短小的微绒毛,

35、胞质有较多嗜锇性板层小体;II型肺泡细胞的作用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直径的重要作用。45.名解气血屏障:是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皮构成,有的部位无结缔组织,有利于气体的迅速交换。46.表皮的上皮类型,分层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为五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化层上皮类型:47. 试述肾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 肾表面附有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肾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48. 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球旁复合体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36、,大致呈三角形。名词解释:球旁细胞:是入球微动脉行至近肾小体处的管壁平滑肌转化而成的上皮样细胞;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胞质弱嗜碱性,内含分泌颗粒;电镜下,细胞有发达的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颗粒呈均质状,内含肾素;肾素能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变成血管紧张素I,升高血压;还促使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保钠排钾,进一步重吸收水。名词解释:致密斑:是远端小管靠近血管极一侧的上皮转化而成的椭圆形结构;细胞高柱状,排列紧密,核随圆形,位于细胞顶部。致密斑与邻近的球旁细胞和球外系膜细胞连接;致密斑是一种离子感受器,可感受远端小管内滤液中Na+浓度的变化,继而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球外

37、系膜细胞:位于入球微动脉、出球微动脉和致密斑之间三角形区内,与前两者之间有缝隙连接,可能起信息传递的作用。49. 泌尿道主要结构腔面的上皮类型: 变移上皮50.名解滤过屏障:是位于肾血管球毛细血管管腔与肾小囊之间的屏障,由肾血管球毛细血管有孔内皮、基膜和足细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滤入肾小囊腔的滤液称原尿,原尿除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成分与血浆相似。51.生精小管的结构(生精上皮的细胞组成)及精子的发生过程,何为精子的形成?1、精原细胞 2、初级精母细胞 3、次级精母细胞 4、精子细胞 5、精子精子发生:是生精细胞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约占64天,经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

38、精子细胞和精子等5个阶段。精子形成:精子细胞是单倍体,染色体核型为23,X或23,Y;细胞不再分裂,它经过复杂的形态变化,由圆形变为蝌蚪形的精子,这一过程称精子形成。52. 睾丸间质细胞:形态:位于生精小管之间,细胞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嗜酸性,核圆居中,染色较淡;电镜下,胞质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管泡状线粒体和较多的脂滴;功能:其作用为合成和分泌雄激素,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发生,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和性功能。53.卵泡的分级,尤其是次级卵泡的情况卵泡:由一个卵母细胞和包绕在其周围的许多个卵泡细胞构成,其生长发育过程分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孰卵泡四个阶段(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又合

39、称生长卵泡)原始卵泡: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体积小,数量多。卵泡的中央是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周围是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圆,核大而圆,染色质稀疏,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嗜酸性。胞核周围可见成层排列的滑面内质网。卵泡细胞呈扁平形,胞体小,核扁圆,着色深。在卵泡刺激素(FSH)的作用下,原始卵泡体积增大,形成初级卵泡。初级卵泡:位于原始卵泡的深层,初级卵母细胞体积增大,核也变大,呈泡状,核仁深染,胞质内高尔基复合体、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等均增多。卵泡细胞由单层扁平变成立方形或柱状,进而增殖成多层。在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形成了一层透明带。次级卵泡:卵泡腔内充满了卵泡液。卵母细胞与其周围的卵泡细

40、胞居于卵泡腔的一侧,形成一个圆形隆起突入卵泡腔,即卵丘。初级卵母细胞周围有一层透明带,紧贴透明带的是一层高柱状的卵泡细胞呈放射状排列的放射冠。分布于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排列密集,构成了卵泡壁。卵泡膜分化成内、外两层:内膜层含有较多的血管和多边形的膜细胞,外膜层含有较多纤维及少量平滑肌。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透过基膜进入颗粒细胞,在芳香化酶第的作用下转变为雌激素。合成的雌激素大部分释放入血,调节子宫内膜等靶器官的生理活动,小部分进入卵泡腔。成熟卵泡:卵泡体积很大,占据皮质全层并突向卵巢表面。卵泡腔变得很大,颗粒层的卵泡细胞停止增殖,颗粒层相应变薄。阶段形态特点原始卵泡数量多,体积小,由一个初级卵母细

41、胞和周围一层单层扁平的卵泡细胞构成。卵泡细胞具有支持和营养卵母细胞的作用。初级卵泡细胞增大,核渐呈泡状,卵泡细胞增生,由单层变成多层,形态由扁平变成立方或柱状。在初级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了透明带,且出现了卵泡膜。次级卵泡由初级卵泡进一步发育,卵泡细胞增厚,其中分散的间隙形成了卵泡腔,内充满卵泡液,含雌激素等。逐渐扩大的卵泡腔将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及部分卵泡细胞推向卵泡腔一侧形成卵丘。紧贴透明带的一层乱跑细胞发育呈高柱状,称放射冠。卵泡腔周围的数层卵泡细胞形成卵泡壁,称颗粒层。其中,卵泡膜含较多的膜细胞。成熟卵泡体积显著增大,直径可超过2厘米,卵泡液急剧增多,向卵巢表面突出,具有内分泌功能

42、。54排卵时间和排出物排卵: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连同外周的透明带、放射冠与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到腹膜腔的过程。55.名解黄体:排卵后,残留于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壁上的血管一起向卵泡腔塌陷,在LH的作用下逐渐发育成一个体积较大又富有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即黄体;黄体由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构成,前者主要分泌孕激素和松驰素,后者主要分泌雌激素。56.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的关系(1)月经期:指周期的第14天;由于卵巢黄体退化,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骤然下降,螺旋动脉收缩,内膜缺血、坏死;而后螺旋动脉又短暂扩张,导致功能层的血管破裂,血液涌入内膜功能层,内膜表层崩溃

43、,血液及坏死组织块一起进入子宫腔并经阴道排出。(2)增生期:指周期的第514天;在生长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剥脱的子宫骨膜由基底层增生修补,基质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使内膜增厚;增生早期,子宫腺少,短而细:增生后期,子宫腺增多伸长,同时螺旋动脉也开始弯曲。(3)分泌期:指周期的第1528天;在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和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生变厚;基质细胞继续增殖肥大,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改称前蜕膜细胞;子宫腺进一步增长、弯曲、腺腔扩大,开始分泌含有糖原的黏稠液体;螺旋动脉增长弯曲并伸入内膜浅层。关系: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是为胚胎植入做准备,胚泡植入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中期,松软而富含营养,为

44、胚泡的植入和生长准备好了一切必备条件,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是保证正常植入的重要条件57.角膜的分层角膜占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不含血管。从前向后分为5层:角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5-6层细胞构成,基底部平坦,基底细胞有再生能力;神经末梢丰富;前界层:含基质和胶原原纤维;角膜基质:由角膜细胞和胶原原纤维板层构成;后界层:含胶原原纤维和基质;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具有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形态的作用。58. 试述视网膜的分层及各层的微细结构。色盲与夜盲机制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色素细胞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色素细胞层:单层立方上皮;视细胞层:主要由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构成;双极细胞层;节细胞层:有神经胶质细胞、黄斑与中央凹、视盘。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细胞数量多,杆状外突,内突呈小球状;其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能感受弱光,缺乏会导致夜盲症。视锥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细胞数量少,锥状外突,内突呈足状;其感光物质为红、绿、蓝三种视色素,能感受强光和颜色,缺乏会导致色盲。59. 简述房水的产生和流动通路。房水由睫状体的血液渗出和睫状上皮细胞分泌产生后,由后房经瞳孔到前房,继而在前房角小梁网进入巩膜静脉窦,最后由睫状前静脉导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