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二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二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二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二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七编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水浒传与xx传奇的演化1 、宋末元初人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录了36 人的姓名和绰号。2、明末金圣叹将120 回本 “腰斩 ”成 70 回本,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而以卢俊义一梦作结,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现存较早而完整的简本是双峰堂刊水浒志传评林。3、杨家府演义是根据南宋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加工而成的。4、明代英雄传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还有熊大木编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英烈传等。5、xx传奇:指宋元小说话本中的“说公案 ”、 “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或 “说铁骑儿 ”之类发展而来,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故事虚多

2、于实,甚至主要出于的一类小说。6、简述水浒传的忠义观。举例:课本 P41 42( 1)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作者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成一曲忠义的悲歌。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就是宋江,宋江可谓小说中忠义的化身。( 2)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忠仗义 ”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并揭示了 “奸逼民反 ”的道理,很有意义。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这样一个悲剧:1/ 4“全

3、忠仗义 ”的英雄不能“在朝廷 ”“ 在君侧 ”“ 在干城心腹”,而反倒在“水浒传 ”; “替天行道 ”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的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不忠不义 ”的社会做吞噬。“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作者在以 “忠义 ”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 ”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迷惘。(3)“忠 ”与 “义 ”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在社会上特别流行。全传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八百人。 ”显然, “忠义 ”中有 “为君 ”而

4、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难怪“士大夫亦不见黜 ”,但在 “忠 ”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 ”“ 杀尽贪官 ”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 “义 ”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转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十分重视维护宗法关系的基本规范“孝 ”。 “孝 ”在水浒传中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对于那些离开土地的市民、商人等“三教九流 ”的人来说,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范 “义 ”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 ”,而且更深刻的反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总之,“忠义 ”的内涵

5、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7、论述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色。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超伦绝群而又神态各异的英雄形象。作者注意多层次地刻画人物性格,能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通过行动来刻画人物,注重细节描写,善于在比照中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但整体来看,水浒人物性格的流动性多数并不能贯穿始终,特别是大聚义后。人物大多失去原有的个性色彩。但这种性格描写的流动性和层次性,还是体现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

6、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举例:课本P44 452/ 4第三章明代前期的诗文1 、 xxxx:xx、 xx、 xx、 xx。2、 xx:抒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字季迪,长洲(江苏苏州)人。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吴中四杰之一。其诗内容或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精神境界,或是表现自由精神被压制、摧残及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痛苦。风格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缗丽的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

7、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高启也写词,大多内容平泛,情调低沉,逊于他的诗作。他的散文,独创性不多。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3、xx 体:指以馆阁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诗文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流连光景,歌咏太平,雅正平和而雍容冲淡,表现出陶醉悠然的满足心态,体现了上层官僚的精神面貌和审美趣味,艺术上追求平正典丽。4、茶陵派:以李东阳为首,更多地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等有细致的研究。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台阁体 ”及其末流浅弱的诗风。而在散文创作上,则与台阁体没有太大的差别。八股制义文:3/ 4明代的科举制度,以八股文作为考试规定的文体,造成了明代八股文的流行。八股文体裁特征是对偶性。八股文作为一种特殊文体而存在,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的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过深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