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心脏大血管CT诊断第一节、技术及解剖一、心脏大血管疾患的CT检查方法1.心脏大血管检查的技术特点:要求用于心脏大血管检查CT机的扫描速度越快越好。2.心脏大血管CT检查方法:需要进行增强扫描。 .单纯增强扫描,从膈肌至主动脉弓上lcm的水平,行无间隔连续扫描,一般仅用于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形态。.回顾性心电图( ECG)门控增强扫描,将患者的ECG信号输入计算机与CT扫描数据整合,ECG的信号确定时相上成像。.体位:患者一般取仰卧位,深吸气后屏气扫描。重症患者也可取侧卧位进行扫描。二、正常心脏大血管的CT解剖1.心脏大血管横断位的CT解剖.胸骨切迹层面前方可见两侧锁骨胸骨端。此层纵隔内应可
2、见3对共6个血管断面分列气管两侧:A.前外方为一对头臂静脉,其内下靠近气管处为一对颈总动脉.。B.最后方靠外为一对锁骨下动脉,有时可见其横行向外走行。.无名动脉层面 即胸锁关节层面。此层纵隔内应可见5个血管断面:A.气管前方为无名动脉,其左侧为左颈总动脉,再向左下为左锁骨下动脉。B.无名动脉前方可见一斜行向右的带状血管影为左无名静脉。纵隔右缘为右无名静脉。稍下层面两者汇合成上腔静脉。.主动脉弓部层面A.前方为胸骨,纵隔左缘可见主动脉弓由气管右上弧形弯至左下,其右方可见上腔静脉,其左下依次为气管及食管。B.上腔静脉后方、气管前方可见一低密度三角区,为气管前腔静脉后间隙,常见小淋巴结,为正常气管支
3、气管淋巴结。C.胸骨两旁可见一对乳内动脉。.主动脉弓下层面 即主一肺动脉层面,已近气管隆突。A.气管右前方为升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为降主动脉。两者间低密度区即主一肺动脉窗。B.升主动脉右后方可见上腔静脉。C.此层可见奇静脉弓由脊柱右前方绕气管右缘向前连于上腔静脉。D.气管与降主动脉间可见食管。.左肺动脉层面 即气管隆突层面。A.可见左、右主支气管横向走行。B.升动脉居纵隔右前部,其左后方、左主支气管左前方可见一弧形向左走行的血管影为左肺动脉。C.升主动脉右后方依次为上腔静脉及右肺动脉前干,后者与右主支气管上缘相邻。D.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其右侧、脊柱前方可见奇静脉。.右肺动脉层面A.升主
4、动脉仍位于右侧,其左前方可见主肺动脉。B.右肺动脉由主肺动脉向后分出,绕升主动脉左后壁由左前向右后走行人右肺门。C.升主动脉右下方由内向外依次可见上腔静脉及右上肺静脉。D.左上肺静脉位于左主支气管左前方,其后方为左肺动脉。降主动脉及奇静脉位置大致同前。.主动脉根部层面A.基本解剖:a.升主动脉已扫描到其根窦部。b.三个主动脉窦按前、左后及右后位置关系分别为右窦、左窦及无窦。c.一般左窦位置较高,而右窦、无窦较低。d.降主动脉仍位于脊柱左前方,奇静脉位置同前。B.相当于左冠状动脉层面:a.升主动脉根部居中,其前方为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后方为左心房及房耳部,右侧为右房(耳)部,右后方为上腔静脉
5、。b.左心房两侧可见肺静脉(多为上肺静脉)引入。c.此层面上可见到升主动脉左窦及由左窦发出的左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对角支及回旋支近段。其中回旋支出现层面较其他三者低。d.左主干一般较粗、短,横行走行于左房(耳)与右室流出道(主肺动脉)间,很快分成左前降支及回旋支。e.左前降支为左主干的直接延续,其近段横行向左前方走行至前室间沟处,在以下层面中可见其沿前室间沟下行的断面影。f.回旋支近段则走行于左房、室间至心左缘左房室沟处,在以下层面中可见其沿左房室沟下行的断面影。g.对角支位于前降支及回旋支之间,走行至心左侧缘。C.相当于右冠状动脉层面:a.较左冠状动脉层面低约69mm。升主动
6、脉根部仍居中。其左侧为左室顶部,前方为右室流出道,后方为左房及肺静脉(多为下肺静脉),右侧为右房,可见上腔静脉汇人。b.此层面上可见到升主动脉右、无窦及由右窦发出的右冠状动脉近段。它走行于右室流出道及右房(耳)间至右冠状沟处,以下层面中可见其沿冠状沟下行的断面影。.左室流出道层面A.即“五腔心”层面。包括左房、左室、右房、右室以及主动脉窦一左室流出道。B.左房、室位于左侧,左室于前,左房于后,两者间为左侧房室瓣(二尖瓣)。C.右房、室位于右侧,右室于前,右房于后,两者间为右侧房室瓣(三尖瓣)。D.一般三尖瓣层面较二尖瓣低,观察不如二尖瓣清晰。E.左、右心室间可见室间隔,左、右心房间为房间隔。F
7、.左室肌壁厚,肌小粱相对纤细,腔内可见乳头肌影。G.而右室则略呈三角形,肌壁薄,肌小粱相对粗大,腔内前部可见到横行的调节束。H.此层于纵隔中央可见到主动脉窦部以及与此相连的左室流出道一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后瓣与二尖瓣前叶相邻。I.前室间沟、左房室沟殁右房室沟处分别可见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断面。J.降主动脉及奇静脉位置同前。K.此层心包显示得十分清晰,呈细线形,约1·2mm厚,右室前部因接近膈中心腱区,心包可较厚达34mm或更厚。.左室体部层面A.纵隔几乎全部由四个心腔组成,即左房、左室、右房、右室。B.特别是左、右心室,占据了心影大部。其后分别为左、右心房。C.其他结构,如冠状动
8、脉、心包、降主动脉、奇静脉等所见均大致同前。D.纵隔右侧可见右膈顶。.左室膈面A.纵隔左侧部可见左室,其心腔明显较以上层面小,略呈长圆形。B.其右侧为右室。右室后方可见少许右房影,并可见与其相连的冠状静脉窦由左后向右前斜行走行。C.降主动脉及奇静脉位置大致同前。心包清晰。2.心脏短轴位的CT解剖 短轴位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显示左室各壁心肌。.升主动脉根部层面A.纵隔中央为升主动脉根窦部。B.与横断位相比,短轴位更易在同一层面上同时观察到三个主动脉窦:前方为右窦,左后方为左窦,右后为无窦。C.有时可见右窦及左窦分别发出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D.与三个主动脉窦对应,可见三个主动脉瓣,分别为右冠瓣、
9、左冠瓣及无冠瓣,在动态显示时可观察其启闭情况。E.主动脉根部左侧为左室上部,前方为右室流出道,右侧为右房,后方为左房。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前方。.二尖瓣层面A.心脏影像主要由四个心腔构成:左侧前部为左室,其后方为左房,两者间可见二尖瓣。B.右侧前部为右室,其后方为右房,两者间可见三尖瓣,但显示一般不如二尖瓣清晰。.左室体部层面A.其特点是左室占据纵隔左缘大部,呈椭圆形,观察左室前间壁、侧壁、侧后壁、后壁及室间隔。B.左室腔内可见类圆型充盈缺损,为前、后组乳头肌影。应注意的是,在心脏短轴位上,左室前缘为前间壁而非心尖部。.左室膈面 A.仍可见左、右心室,但心腔明显较其上层面小,已近心膈面。B.就短
10、轴位而言,此层最接近心尖部,所以对心尖部的观察,短轴位不如长轴。3.心脏长轴位的CT解剖与心脏短轴位相比,长轴位可以更好地显示瓣膜(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左室流出道及心尖部情况。.升主动脉根部层面上层与升主动脉根部层面下层A.心影中央或偏右为升主动脉根部,在较高层面上可见左窦,而右窦、无窦则需在较低层面上才可见到。B.升主动脉左侧为左室顶部,前方为右室(流出),左后方及右后方分别为左房及右房上部。C.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侧。.左室流出道层面上层与左室流出道层面下层A.左室占据纵隔左缘大部,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根部均显示十分清晰,易于观察。左室腔内可见乳头肌影。B.左房位于左室后方,左房、
11、室间可见二尖瓣,其前叶与主动脉瓣相邻。C.左房两侧可见肺静脉引入。D.在短轴位上,左室前缘为前间壁,而在长轴位上,左室前缘则相当接近心尖部,因此对了解心尖部的病变十分有利。E.左室右前方、纵隔前部为右室。两心室间为室间隔。右室后方可见少许右房影。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左侧。F.在较低层面上,二尖瓣仍可见。G.左室流出道尚余少许,但升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有时已无法观察,可结合其上一层面共同观察。.左室膈面A.纵隔左缘主要为左室,腔内可见乳头肌影。右缘前方为右室,后方为右房。B.降主动脉仍位于脊柱左侧。C.在较低层面上还可见冠状静脉窦及下腔静脉。.左膈层面 A.右室占据纵隔大部,其后可见下腔静脉。B.有
12、时两者间还可见少许右房影。左室仅余少许于右室左侧。第二节 冠状动脉多排探测器螺旋CT (MSCT)扫描技术一、冠状动脉扫描技术(略)二、寇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1心率.心脏搏动所致的冠状动脉运动是影响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使用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延长R-R间期,降低冠脉运动速度和频率,这是改善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的主要手段。A.若采用0.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算法,建议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为宜。B.若采用0.4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算法,建议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以下为宜。C.若采用0.35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和单扇区重建算法,建议将
13、心率控制在75次分以下为宜。2轻度心律不齐或心律失常,对冠状动脉CT图像质量影响不大,一般不影响其影像学评价。3图像重建相位窗在R-R间期的位置 冠状动脉CT扫描基本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的优点是可在心动周期内任意选择图像重建的相位窗。.图像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有利于获得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CT图像。.冠脉在心室舒张中期的运动相对较弱,将图像重建的相位窗置于心室舒张中期时,大多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图像。4其他因素.被检者未屏气。.冠状动脉对比剂浓度较低主要是由于心功能不全、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或CT扫描延迟时间设定不当所致。.伪影:上腔静脉回流的高浓度对比剂可产生伪影。冠状
14、动脉管壁高密度钙化、冠脉搭桥术后金属夹和胸骨的金属缝线等。5.冠状动脉MsCT检查禁忌证.冠状动脉MSCT检查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的心、肝或肾功能衰竭及碘对比剂过敏。.有以下类型的心律失常时,暂不做冠状动脉CTA,待上述心律失常未发作时或纠正后做冠状动脉CT检查。A.心房扑动或心房纤颤;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B.重度窦性心律不齐;C.频发房性早搏和(或)室性早搏(如二联律或三联律等)。三、冠状动脉的解剖1.开口.心脏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主动脉左、右瓦氏窦(简祢左、右窦)分别发出左、右冠状动脉,后瓦氏窦(简称后窦)不发出冠状动脉。.瓦氏窦的上界呈弧形,称主动脉窦上嵴。2.左冠状动脉主干.主
15、动脉左窦发出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可很短,甚或由开口直接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左冠状动脉主干通常在左冠状沟起始处分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心大静脉穿越左回旋支和左前降支时,围成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心大静脉三角。3.左前降支 .解剖:A.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并抵达心尖部,多数绕过心尖至隔面并止于后室间沟的下1/3。B.左前降支为供应左心室前壁心肌包括心尖部心肌的重要血管。.左前降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A.左心室前支:a.又称对角支,为左前降支向左前下方发出的较粗大分支,分布于左心室前壁的中下部。b.多为35支,近侧的I一3支较粗大,沿途又向两侧发出许多细小分支,为左心
16、室前侧壁的主要供血血管。c.有时对角支从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之间由左冠状动脉主干直接发出,又称中间支。B.右心室前支:a.可为l一6支,通常较短,分布于右心室前壁邻近前室间沟的区域。b.第1支又称左漏斗支,在肺动脉瓣水平发出,分布于肺动脉漏斗部。c.若左、右漏斗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环,称vleussens环,是常见的侧支循环。C.室间隔前动脉。偶尔有与左前降支伴行的副前降支,也向左、右心室和室间隔发出分支。4.左回旋支 .解剖:A.自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后,沿左侧房室沟走行,其分布区域与右冠状动脉在膈面的区域相配合。B.左回旋支长短不一,其末端多数止于心脏钝缘或心脏钝缘与房室交界区之间的左心室膈面,
17、少数止于房室交点区和延续为后降支(甚至有分支至右心室膈面)。.左回旋支沿途发出三组分支:A.左心室前支:多为23支,主要分布于左心室前壁上部。分布于左心室钝缘的左心室前支一般较粗大,又称钝缘支。B.左心室后支:其支数依左回旋支长短而异,分布于左心室后壁。C.左心房支(见心房动脉和传导系统血液供应)。5.右冠状动脉.解剖:A.主动脉右窦发出右冠状动脉,沿右侧房室沟走行,至膈面的房室交界区附近发出后降支。B.多数右冠状动脉在发出后降支后仍在房室沟内走行,并向左心室膈面发出左心室后支,有学者称其为右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如下:A.右心室前支:多为37支,分布于右心室前壁。第1支通常分布于肺动脉漏
18、斗部,又称右漏斗支。分布于右心室锐缘者一般较粗大,又称锐缘支。除右漏斗支和锐缘支外,其他至右心室前壁的分支统称右心室前支。B.右心室后支:可为l一4支,多细小,分布于右心室后壁。C.左心室后支:多为23支,其走行多数与后降支平行,供应左必室膈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心肌。D.后降支:多数右冠状动脉在心脏膈面的房室交点区发出后降支并与心中静脉伴行,向左、右心室后壁发出许多小分支,供应后室间沟部位的心室壁,并向室间隔后部发出室间隔后支。E.右心房支:见心房动脉和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6.心房动脉和传导系统的血液供应.左、右心房前支多为l一3支。A.左心房前支除个别起自左冠状动脉主干外,均起自左回旋支近端,分
19、布于左心房前壁及左心耳。B.右心房前支起自右冠状动脉开口部或近端,分布于右心房前壁及右心耳。C.心房前支的重要分支有窦房结动脉及Kugel动脉。D.窦房结动脉:a.起自右冠状动脉近端者略多,其次为左回旋支近端。b.右窦房结动脉发出后,在心外膜或浅层心肌下行走,沿心房前壁向内上至前房间沟并继续上行,至上腔静脉根部以顺时针或逆时钟方向围绕上腔静脉根部行走或呈Y形分叉等各种形式止于上腔静脉根部。c.窦房结动脉除供应窦房结区外,在行程中有多数分支分布至左、右心房前壁和房间隔,是左、右冠状动脉之间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它通常是心房最大的动脉支。E.Kufgel动脉:a.一般发自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近端的心
20、房分支,亦可友自窦房结动脉。b.该血管在主动脉根部后方沿心房前壁至前房间沟下部,穿人房间隔内,在卵圆窝下方,冠状窦开口上方,向后行至房室交点区。c.为心脏胸肋面冠状动脉分支与心脏膈面冠状动脉分支之间侧枝循环的重要途径。.左心房回旋支 约半数心脏有此分支,起自左回旋支近段或其分支,多走行于左侧房室沟内,沿途发出分支至左心房壁,止于左心房后壁。.左、右心房中支 A.右心房中支可有O一3支,发自心脏锐缘部位的右冠状动脉并垂直上行,分布于右心房外侧壁和后壁。B.左心房中支少见,发自心脏钝缘部位的左回旋支并直行向上分布于左心房外侧壁。.左、右心房后支A.右心房后支大多发自右冠状动脉,少数发自左冠状动脉。
21、可有0。4支,较细小,多数分布在房室沟上方lOmm范围。B.左心房后支可发自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可有0·3支。.房室结动脉A.多起自右冠脉,少数来自左冠脉,位于心脏膈面房室交点区附近。一般发自冠状动脉主干,偶尔发自左室后支。B.行走于房室交点处深部,沿室间隔上缘向前分支至三尖瓣隔瓣附着缘及房室结区,多数行走于左右房室口的中间位置。7.冠状动脉分布类型分三种:右优势型、左优势型和均衡型,它取决于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的数量和大小。.右优势型后降支和左心室后支来源于右冠状动脉,左心室后、下壁由右冠状动脉供血,左回旋支细小。.左优势型后降支和左心室后文来源于左回旋支,左心室后、下
22、壁由左回旋支供血,右冠状动脉细小。.均衡型在此两型之间可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变异,如左回旋支与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后、下壁心肌大致相等。四、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1.概述.冠状动脉可有变异和畸形,临床上可多见,多数病人无症状和体征,通常在冠状动脉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最多见,其次为冠状动脉瘘。.多数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对心肌供血无明显影响,多为冠状动脉在主动脉上的起源位置异常。.少数冠状动脉变异和畸形(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起源于对侧冠状窦、单一冠状动脉等)影响心肌供血,可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猝死。2.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
23、脉起源于升主动脉 又称冠状动脉高位开口,即冠状动脉开口于主动脉的窦上嵴上方,以右冠状动脉最常见。.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对侧主动脉窦 以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窦常见。A.右冠状动脉自左冠状窦发出后,在右心室圆锥部和升主动脉之间的间隙内走行,可受到两者的挤压而狭窄或闭塞,影响其供应区域的心肌灌注并引起心肌缺血。B.左冠状动脉可开口于右蔻状动脉近端或直接开口于右窦,然后穿过右心室圆锥部与升主动脉之间后分出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该畸形与某些不明原因的死亡有关,可能与穿行于右心室圆锥部与升主动脉之间的左冠状动脉受压而引起急性狭窄或闭塞有关。.左回旋支异位起源于右窦或右冠状动脉 A.左回旋支可单独开口于右窦,也可
24、以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者与右冠状动脉共开口。B.左回旋支发出后,绕过主动脉根部后方进入并沿着左侧房室沟走行。C.左回旋支近段也许会受到升主动脉和左心房的挤压而影响其供应区域的心肌灌注。.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单独开口于左窦 又称前降支与回旋支双开口。.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无(后)寞右冠状动脉起源于无窦;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无窦。.单一冠状动脉A.RI型:只有单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及其发出的后降支及左心室后支正常,其左心室后支沿房室沟上行,分出钝缘支,再沿心脏上前壁到达前室间沟并分出前降支和终端分支。B.LI型:只有单支左冠状动脉,其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分支正常,左回旋支在心脏后十字交叉处继续沿右侧房
25、室沟上行,分出锐缘支并终止于右侧房室沟上部。C.LA型:只有单支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分叉部或前降支,绕过右心室圆锥部前方,然后进入并沿着右侧房室沟走行。D.RB型:单支右冠状动脉。如前所述。E.La型:单支左冠状动脉。除了异常的左冠状动脉走行于右心室圆锥部与主动脉之间外,余同LA型。F.Rp型:单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自有冠状动脉近端,在主动脉根部后方走行,在左侧房室沟上方分为前降支与回旋支oG.Lp:单支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动脉分支处或左回旋支近端,在主动脉根部后方走行,然后进入并沿着右侧房室沟走行。H.RA型:只有单支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及其后降支和左
26、心室后支正常。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近端,绕过右心室圆锥前方,于前室间沟交叉处发出前降支,然后继续向下走行至左侧房室沟内形成左回旋支。I.R型:单支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均起自右冠状动脉近端,前者经由右心室圆锥与主动脉之前进入前室间沟,后者经由主动脉根部后方进入左侧房室沟。.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其中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占多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占少数。.其他少见的畸形A.左回旋支缺如;B.冠状动脉在相应的冠状窦内多开口;C.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窦:右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正常,前降支开口于右冠状窦或于右冠状动脉共开口发出,然后行走于右心室圆锥前部,进入前室间沟并
27、同正常前降支一样行走、分支;D.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少见,如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的左心室后支。3. 冠状动脉瘘.冠状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与心腔(多为右心室和右心房)、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或肺动脉直接相通,是冠状动脉异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常见类型。.冠状动脉与右心系统相连导致心脏的左向右分流。多数病人瘘口较小无症状,部分病人因心脏杂音而在心导管检查时被偶然发现。.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右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占5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占42%,多支起源占5%,血管起源不清占3%。.最常见的分流部位由多到少依次为右心室、右心房、肺动脉、冠状静脉窦、左心房、左心室和上腔静脉。.冠状动脉瘘的畸形血管
28、多数较粗大,MSCT通常能较好地显示其形态学特征。A.对于冠状动脉痿的引流血管包括瘘口相对粗大者,可以显示与之相连的心腔、冠状静脉窦、上腔静脉或肺动脉等B.若引流血管或瘘口相对细小时,MSCT有时难以确定其引流部位。4.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近段多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的深面。有时浅层心肌覆盖了上述某一血管段,该部分心肌称为心肌桥,多为心室心肌,被心肌覆盖的血管段称为壁冠状动脉。.心肌桥多见于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60%以上)。.心肌桥多发生在左前降支(以左前降支近、中1/3交界处最常见),也可发生在对角支、钝缘支、左回旋支或后降支等。.病理基础:A.在心
29、室收缩期,心肌桥可导致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狭窄程度可大于50%),影响其供应区域的心肌灌注.B.而在心室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可以恢复正常。C.心肌桥可导致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和(或)心绞痛)、心肌梗死甚或猝死,可能是由于壁冠状动脉在心室收缩期扭曲,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小板聚集和随后的血栓形成所致。.CT表现:A.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血管近段由心肌组织覆盖,即可诊断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B.应该显示心肌桥和壁冠状动脉长度和心肌桥厚度。五、冠状动脉狭窄1.基本知识.冠状动脉狭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改变中最常见和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冠状动脉狭窄的形态学特征A.向心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
30、变以血管腔中心线为中心均匀地向内缩窄。一般是指没有明显偏心的狭窄。B.偏心性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向血管腔中心线不均匀缩窄或在中心线一侧缩窄。.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的范围的不同分为局限性、管状和弥漫性狭窄。A.局限性狭窄:狭窄的长度< lOmm,临床上最常见,包括向心性狭窄和偏心性狭窄。B.管状狭窄:狭窄的长度介于1020mm之间,其发生率仅次子局限性狭窄。C.弥漫性狭窄:狭窄的长度> 20mm,多见于高龄冠心病和(或)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通常有明显钙化。.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采用狭窄直径减少的百分数或狭窄面积减少的百分数表示。a.以紧邻狭窄段近端和
31、远端的正常血管直径作为100%血管直径减少1/2称为50%狭窄,完全闭塞即为100%狭窄。b.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病人,运动可以诱发心肌缺血;也称为有临床意义的病变。c.尽管< 50%冠状动脉狭窄可无显著血流动力学意义,但其狭窄部位粥样斑块可发生破裂而演变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d.当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80%一85%以上时,静息时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e.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是指管腔血流中断,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伴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所致,可以发生在冠状动脉的任何部位,绝大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近中段。B.临床上一般习惯于将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称为三支血管,按其受累支数分为单支
32、、双支和三支病变。C.对角支和边缘支等分支血管病变归于相应的主支统计。例如,左前降支和对角支均有狭窄时,仍称为单支病变。2.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CT诊断和定量评价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时,大多采用二维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做出二维和三维冠状动脉CT图像,通过目测法对其狭窄程度做出诊断和定量评价并结合CT横断面图像进行分析。B.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的CT表现可以区分向心性狭窄与偏心性狭窄。a.在某一体位的冠状动脉CT重组图像上,偏心性狭窄可能会被漏诊或者低估其狭窄程度。b.冠状动脉狭窄大多偏心性,故在某一体位狭窄程度可能较重,而在另一体位则较轻,故应以几个体位的平均值计算。c.完全
33、闭塞CT表现为病变部位的血管未强化,提示该部位血管未充盈含对比剂的血液,闭塞部位远侧的血管强化程度主要取决于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d.由于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较丰富,闭塞部位远侧的血管通常能够明显强化,故可以测量血管闭塞的长度。e.由于冠状动脉相对细小,MSCT -般不易鉴别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f.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可发生在任何管径的冠状动脉。主干或较粗大的血管闭塞较易发现,但小分支血管闭塞不易发现。g.冠状动脉分支血管开口处闭塞时,若闭塞段远侧的冠状动脉未显影,易被误认为该闭塞血管不存在。C.根据冠状动脉闭塞端的CT表现可大致推测其病因和发病过程。a.闭塞端形态呈“鼠尾”样逐渐变细
34、的征象,多为动脉粥样硬化缓慢发展而导致管腔闭塞;b.闭塞瑞形态呈“截断”征象,多为冠状动脉斑块破裂致使急性血栓形成而引起管腔闭塞。D.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的评价对于介入治疗方案的选择很重要。下列情况应引起注意:a.若局限性狭窄发生在冠状动脉弥漫性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时,也许会低估其狭窄程度;b.冠状动脉在分出较大分支后将自然变细,若病变刚好位于一大分支血管开口之远端时,判断狭窄程度时应同时参考狭窄远侧的血管直径。E.冠状动脉长段弥漫性狭窄可导致管腔判断的偏差:a.若较粗大的冠状动脉发生长段弥漫性的重度狭窄时,可被误认为是不很粗大的冠状动脉发生较轻的狭窄;b.若长段弥漫性狭窄中有较短的正常冠状动脉节段
35、时,后者可被误认为是冠状动脉扩张;c.若长段弥漫性狭窄中有狭窄程度较重的节段,后者的狭窄程度可被低估。.冠状动脉狭窄CT诊断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 A.MSCT显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很高,基本能够满足冠心病初步诊断的需要;B.MSCT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阴性预测值很高,有助于避免冠状动脉正常或不需介入治疗。C.快心率时的心脏搏动、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或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对冠状动脉管腔的影像学评价有一定影响。D.冠状动脉钙化越重,血管腔的影像学评价越困难,冠状动脉广泛重度钙化甚至不能满足管腔的影像学评价。六、冠状动脉斑块1.基本知识.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36、和转归过程中,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有决定意义。.大多数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在破裂前所造成的管腔狭窄仅为轻一中度,及时识别不稳定斑块有助于预防冠心病事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A.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无抬高的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B.病理基础: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或糜烂而继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并出现一组临床综合征。.一般根据冠状动脉斑块的组织学特点将其分为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A.冠状动脉斑块的典型结构为覆盖着胶原纤维帽的细胞外脂核。B.斑块稳定性多取决于斑块内脂质核心(脂核)大小和成分、纤维帽厚度及有
37、无炎症反应或新生血管等,与斑块大小无关。.冠状动脉斑块的组织学特征与稳定性的关系:A.脂核的成分和大小a.斑块的核心富含细胞外脂质,尤其是胆固醇和胆固醇脂。b.脂核在斑块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斑块发生破裂的可能性越大。当脂核占斑块比例> 40%时,斑块有发生破裂危险。c.脂核成分影响斑块的坚固性,以液态胆固醇酯为主的脂核较软,在环状应力作用下更易发生破裂。B.纡维帽的厚度 a.斑块的纤维帽由细胞外富含胶原的基质和平滑肌细胞组成。b.受基质降解蛋白酶的作用,纤维帽变薄,当存在较高环状应力作用于斑块肩部时,可发生斑块破裂。C.局部炎症反应和新生血管 斑块内尤其是斑块肩部的巨噬细胞浸润被认为是斑块
38、破裂的危险因素。.未来“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而不是斑块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2.MSCT评价.MSCT能够显示冠状动脉主干以及较粗大的分支血管近段有一定体积的斑块。A.在CT横断面图像和二维曲面重组图像上a.冠状动脉斑块表现为血管壁上的充盈缺损影,斑块突向血管腔内可导致血管狭窄。b.同时也可向血管外膨突而使血管外径粗大,斑块的密度可以均匀,也可以不均匀。c.横断面图像上可直接测量斑块的CT密度值。通过斑块的CT密度值可以大致评价其组织构成,初步确定其类型。B.垂直于冠状动脉长轴的断面图像a.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结构以及管腔的变化。b.根据斑块的CT密
39、度和管腔直径,有助于斑块类型的评价和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C.根据冠状动脉斑块CT密度值的不同,MSCT能较可靠地鉴别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富含纤维组织的斑块。D.由于有破裂倾向的不稳定斑块大多为非钙化含脂质丰富的斑块,故MSCT对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有一定帮助。.MSCT对脂肪和钙化等组织的显示有其独特的敏感性,有助于斑块的脂核以及钙化的观察。. MSCT对纤维帽的结构及厚度的评价有限度,且对于相对较小的斑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斑块CT密度测量的准确性。3.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二大类:A.心绞痛,伴轻微的或非永久性心肌损害。常易诊断并可通过药物治疗,PTCA或冠
40、状动脉搭桥术缓解症状。B.冠心病事件。预后较差,倍受临床关注。对于无症状性心肌梗塞患者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ACA)无疑具有重要价值。.寻求一种无创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与否及其病变范围有重要意义。A.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的人群,有危险因素者,虽无症状,亦应早期发现其ACA,以便尽早发现及治疗冠状动脉病变。B.各种治疗后,可通过ACA定量评价ACA的进展或可能发生的消退、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变化。C.通过CT检查证实无ACA以助临床排除冠心病。4. CAC的积分方法.该软件将病灶密度130Hu,面积10mm2者确认为钙化灶,钙化积分由CT峰值记分系数与钙化面积之乘积得出。.CT峰值记
41、分系数规定如下,l=130199Hu,2=200299Hu,3=30099Hu,4400Hu。.操作者逐层圈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病灶,由计算机自动得出钙化面积。.各支钙化灶积分之和得出该支血管的钙化积分,诸支血管钙化积分之和则为该患者CAC总积分。.将冠状动脉分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及右冠4个部分进行计算,对角支的钙化归入前降支;钝缘支钙归人左回旋支。5.CAC的临床评价.发现CAC即表明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但并不一定等于有冠状动脉50%狭窄的冠心病存在】。.如果未发现CAC存在,仅5%病例有冠心病的可能性。尤其是对50岁年龄组以上的患者。.CAC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范围呈正相关。.CA
42、C积分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年龄组有关,50岁以下组敏感性低,特异性高。50岁以上相反。.CAC积分与冠心病事件密切相关,尤其是CAC积分明显高于所在年龄组CAC积分切点以上者。.CAC的检出对具体病例应具体分析,包括病人临床症状,心电图,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及性别等。七、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1.基本知识.冠状动脉扩张部位的直径超过病变近侧和远侧正常或相对正常的血管直径平均值1.5倍时,诊断为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的发生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病因破坏了血管中膜并导致血管异常扩张。.病因:A.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的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可不伴有血管狭窄,也可与狭窄并存而呈串珠
43、样改变。B.某些疾病常见为川崎病,少见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红斑狼疮、硬皮病、梅毒、马方综合征、大动脉炎或外伤等。.临床:A.男性相对多见,发生在右冠状动脉约占半数,发生在左前降支占30%40%,发生在左冠状动脉主干占10%。B.单纯冠状动脉瘤的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和体征,冠状动脉瘤破裂为猝死的原因之一。2.MSCT诊断.冠状动脉瘤CT表现为A.冠状动脉局限或弥漫性扩张,形态为囊状、梭形或不规则形,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冠状动脉瘤的瘤壁可有钙化。B.冠状动脉瘤伴有附璧血栓形成少见。C.CT应观察瘤体大小、形态、范围、瘤壁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关系。 .当冠状动脉瘤与狭窄并存时,应在正确评价冠状动脉扩张和狭窄
44、的程度。.弥漫性或长段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的MSCT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A.长段轻度扩张的冠状动脉易被认为是正常管径的血管;B.长段扩张的冠状动脉中存在短的正常冠状动脉时,易被认为是血管狭窄;C.长段扩张的冠状动脉中存在狭窄时,其狭窄程度易被高估。八、冠状动脉夹层1.基本知识.冠状动脉夹层是指血管壁中层分离,内膜片和真、假腔是其基本病理学特征。病因不明。.冠状动脉典型夹层(内膜有撕裂口)多见,可自发产生,其病因不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冠状动脉不典型夹层(内膜无撕裂口)又称壁内血肿,罕见。A.病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侵蚀以及溃疡形成)有关,也可能与动脉中膜囊性坏死有关,B.其发病机制
45、可能是冠状动脉管壁中层的滋养血管破裂出血,中层分离并形成血肿。2. MSCT诊断.冠状动脉典型夹层CT表现A.为血管内中等密度线条影(内膜片),真、假腔因对比剂进入而呈高密度,真腔变形或变细。B.医源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内膜片多起始于血管开口部或主动脉窦。.冠状动脉壁内血肿是夹层的特殊类型,A.冠状动脉相对细小及对比剂首次通过时未进入假腔(血肿)内,CT难以显示内膜片。B. 冠状动脉壁内血肿CT表现:冠状动脉管壁充盈缺损影沿血管长轴延伸并呈螺旋状走行,范围较长。C.此时应与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的冠状动脉斑块鉴别。九、冠状动脉内支架1.基本知识.理想的支架应具备下列特性:柔韧性良好、X线下可见度适当、
46、具有抗血栓作用、生物相容性好、具备可靠的扩张度、径向支撑力强以及金属覆盖表面积适度。.冠状动脉内支架有很多种分类方法。A.按支架的释放方式分为自膨胀型支架和球囊扩张型支架,目前临床上以球囊膨胀型支架最为常用。B.按支架的制作材料分为不锈钢支架、镍支架、钽支架和高分子聚合物做成的生物降解型支架等。C.按支架的基本设计分为网状支架、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和环状支架等,现临床以管状支架最为常用。D.此外还有特殊用途支架,例如,适合分叉病变支架、适合分支病变支架以及针对冠状动脉瘤或穿孔的带膜支架等。.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后可以发生再狭窄。普通支架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发生率约为20%左右(15%40%)。.
47、再狭窄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血管壁深度损伤导致过度愈合反应而引起的内膜过度增生。2.MSCT评价.影响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CT评价因素:A.早年制造的支架或某些类型支架可产生伪影,影响支架管腔的观察。B.快心率时的心脏搏动可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的CT图像质量,表现为支架边缘模糊或运动伪影。C.心律不齐或早搏等心律失常可使支架不连续或呈阶梯样表现。D.支架部位的冠状动脉管壁钙化也影响支架管腔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A.冠状动脉内支架基本为金属材料,其CT值高于管腔内含对比剂的血液,根据支架腔密度变化,有助于支架内血管内膜增生和狭窄程度的分析。B.若在高密度的支架腔内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软组织充盈缺
48、损影,提示支架内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根据软组织充盈缺损影所占支架腔直径的比例可初步评价其支架再狭窄的程度。C.若支架腔内无对比剂充盈,或者支架近端管腔充盈而远端管腔未充盈,提示支架管腔完全闭塞。D.由于支架的金属成分、直径的不同以及心脏运动的影响,部分支架尤其管径相对细小的支架管腔CT评价有一定困难。.冠状动脉内支架近侧和远侧的血管狭窄 在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后的病人,这种狭窄较为常见。.MSCT显示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偏低,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十、冠心病与心肌梗死1.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一梗阻,致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发生心肌梗死称为冠心病。2.心肌梗死.冠脉粥样硬化
49、狭窄达50%以上时,冠脉血供和心肌耗氧之间失去平衡,产生供血不足,临床出现心绞痛等症状。A.轻度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出现变性、肿胀,但随着侧枝循环的代偿,此时是可逆的。B.缺血进一步加重,则心肌细胞可缺血性坏死。坏死由心内膜下内侧几层心肌细胞开始,逐渐向中层及外膜侧扩展。C.如坏死仅限于心内膜下,称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如超过心壁的1/2以上,则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血供分布有一定规律性、节段性,因此,心肌梗死发生部位与冠状动脉梗阻支基本一致。A.前降支供血给左室前壁,前侧壁,室间隔上2/3;B.左回旋支供给左室侧后壁,左优势型者尚供给左室后壁及室间隔下1/3;C.右冠状动脉供血给右心右
50、室,右优势型尚负责左室后壁及室间隔下1/3。.CT表现-增强A.梗死8h后,梗死区发生明显强化,而正常心肌则呈普遍轻度强化,两者彼此分界清楚。B.在无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收缩期增厚率减低。C.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室壁形成纤维瘢痕,增强扫描无强化,呈较低密度。D.心肌梗死CT诊断主要征象为:a.局部心肌变薄;b.节段心肌收缩增厚率减低;c.室壁运动功能异常(包括运动减弱、消失、矛盾运动或不协调;d.整体及节段射血分数减低。E. CT平描,由于心肌运动,室壁的边缘略模糊,室壁显得略厚,而坏死的心肌运动减弱或消失,室壁边缘反而清晰。. 室壁瘤与附壁血栓A.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时,局限性室壁变薄、
51、向心腔外膨凸,室壁呈矛盾运动,正常心肌的收缩期增厚率代偿性增高。B.合并附壁血栓时,血栓呈心室腔内对比剂较低密度的充盈缺损,容易与室壁区分。十一、冠状动脉桥血管1.基本知识.分型:血管桥主要采用自体血管材料分型:A.分为动脉桥(最常用乳内动脉,其次为挠动脉和胃网膜动脉)和静脉桥(最常用大隐静脉,其次为小隐静脉)。B.大多数心脏外科中心将左侧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的联合使用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标准方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多采用以下术式:A.升主动脉与冠状动脉以大隐静脉搭桥(静脉桥)或以挠动脉搭桥(动脉桥):升主动脉与钝缘支、回旋支、对角支和(或)前降支搭桥,升主动脉与后降支搭桥(多采用大隐静脉);B.
52、乳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动脉桥):多为乳内动脉与前降支搭桥。.桥血管病变特点:与时间密切相关,A.术后早期(数天)发生心肌缺血原因主要与吻合技术有关,如吻合口狭窄,桥血管扭曲或选择的自体血管过细致使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B.术后1年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狭窄;C.术后l3年发生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或自体血管发生新病变;D.术后3年以后主要为静脉桥粥样硬化,静脉桥多处或弥漫性狭窄甚或闭塞。E.老静脉桥的病变与新静脉桥不同,前者的管壁有较多松软的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F.动脉桥的长期通畅率普遍优于静脉桥,原位的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的10年通畅率达90%以上。 2.MSCT评价.桥血管
53、开通性:桥血管全程包括两端的吻合口,桥血管腔的密度与同层面的升主动脉基本一致,提示桥血管开通。.桥血管狭窄:A.显示桥血管开通时,根据桥血管腔的显示情况判断是否有狭窄。B.桥血管狭窄程度评价根据狭窄两侧相对正常的桥血管直径为基准对其狭窄程度进行评价(参照冠状动脉狭窄)。.桥血管完全闭塞: 桥血管未显影,或者桥血管近端吻合口处显影呈残根样,桥血管其余部分未显影,提示完全闭塞。.部分冠状动脉搭桥术使用金属夹以及胸骨的金属缝线可产生伪影,影响桥血管的评价。.MSC还能显示病人的冠状动脉,可观察心室壁在对比剂首次通道时的灌注情况,也可对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心脏各个房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以便了解心室
54、壁变薄的情况以及有无室壁瘤形成等并发症。第三节 常见心脏疾病一、心肌病的CT诊断1.基本知识.心肌疾病是指一大组性质不同的累及心肌的疾病,以往曾概括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两大类。.WHO将原发性心肌病分为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胍病、限制性心肌病和致心律不齐性右室发育不良。2.扩张性心肌病.心腔结构改变 A.各层面显示心脏舒张末期心室腔扩大,多以左心室为著;B.两心房可有增大,多提示有相对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存在或心功能不全。C.各部心肌厚度大致正常或偏厚。.心肌及心室功能改变A.各部心肌呈均匀性普遍性运动减弱,以收缩期功能受损为主,心肌收缩性及心肌增厚率降低,曲线低平。B.心功能分析提示心室舒
55、张末容积)明显增大,每搏输出量降低或正常(约7090ml),射血分数明显降低。C.心肌病主要是采取排除诊断法,除外其他累及左心疾患后诊断方可成立。3.肥厚性心肌病. 心腔结构改变A.肥厚性心肌病以累及室间隔及其相邻左室前、侧壁及乳头肌为常见,较少累及左室后侧及下壁。B.病变部位心肌显著异常肥厚,绝对值超过15MM为有诊断意义。C.各层心室心肌均增厚可称为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D.以室间隔肥厚为主者可造成左室流出道下狭窄为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E.局限性肥厚性心肌病,常见心部肥厚,于左室长轴位可以清楚显示。.心肌及心室功能改变:A.肥厚的心室壁心肌顺应性下降,舒张期功能受损,心肌收缩增厚率降低(常
56、常< 30%),左室心肌重量增加(>130克)。B.动态观察心肌运动功能降低,二尖瓣前叶于舒张早期向室间隔方向摆动,是构成左室流出道狭窄的因素。C.心室整体功能降低或正常。4.限制性心肌病 . 心腔结构改变A.心室腔不规则,流入道受累显著,心内膜增厚,可有附壁血栓而使心尖部闭塞。右室多见,其次左室,亦可双室受累。B.两心房增大,提示房室瓣关闭不全;C.以右心房增大为著时,提示病变累及右心为主,上下腔静脉扩张,偶可见心包或(和)胸腔积液。D.心包结构正常,无心包增厚、钙化、粘连等征象,以利于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心肌及心室功能:A.心肌运动顺应性下降,舒张功能明显受限制,心肌运动明显减弱。B.心室舒张末容积,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排血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全国公开课《机械效率》课件
- 《牛人基金销售话术》课件
- 灭菌程序课件
- 课件 bpmf教学课件
- 全面营销定义培训课件
- 《个性相框模板》课件
- 锁骨骨折术后护理课件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期末测试卷(二)
- 《开国大典课件》课件
- 《地图基础知识》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微风发电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大学生创业基础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湖北工业大学
- 24《司马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课件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佳木斯大学
- 2024年全国营养师技能大赛河南省赛考试题库(附答案)
- 少数民族黎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
-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
- 2024年羽毛球行业商业计划书
- 危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的监测与预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