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课件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1.gif)
![《中药学》教学课件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2.gif)
![《中药学》教学课件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3.gif)
![《中药学》教学课件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4.gif)
![《中药学》教学课件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5/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e8035fb6-84e0-42ae-98c3-b1d9fb671a3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药学教学课件相关概念?中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相对概念,传统药物的总称,近百余年? 大部分产于中国? 中医学理论为基础,有独特理论体系?本草 :大部分来源于植物? 常用:500 种左右;? 文献:3000 多种;? 目前:12800 种以上;? 其中80%以上来源于植物。?中草药、草药、民族药?本草学?中药学 :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规律等知识的学科。?国外相关:汉方、韩药、 Herbs 、 Botanic原始社会药物的起源?口尝身受,药、食同源?无意误食-有意试验-积累药物经验?“神农尝百草”?长期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结果夏
2、商周时代?酒、汤剂的发明? 酒:“百药之长”? 汤液:方便服用、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促进了复方药剂发展。?口耳相传-文字记载? 钟鼎文“药”字出现,“治病之草,从草,乐音”? 诗经:植物、动物 300 多种? 山海经: 100 余种药:动物、植物? 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基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 五十二病方:药物 240 余种,炮制、制剂、用法、禁忌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本经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不晚于公元二世纪,东汉末年载药数目: 365 种版本情况:原书早佚,现系明清以来学者整理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记述中药基本理论。 “序例”总结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
3、。? “ 三品分类法 ”:上、中、下三品,养身延年与祛邪治病的不同。? 总结了秦汉以前的药学成就。? 所记各药功用历用不衰,教材收载: 204 种。两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成书年代:公元 500 年左右载药数目:730种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补充了药物理论和操作原则。?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方法 :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各类又分三品。? 首创诸病通用药。 80 余种。? 朱书本经,墨书别录,小字作注。? 总结了梁代以前的主要药学成就 ,综合本草模式初步确立的标志。?其他本草著作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戮?300 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第一部药物炮制专著。吴
4、普本草李当之药录名医别录徐之才药对隋唐时期?新修本草( 唐本草 ) ,第一部官修本草(药典)。作者:苏敬、李勃 主持,23人参与。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公元 659 年) 。载药数目: 844 种 。主要特点及学术价值:? 图文并茂 ,增加药物图谱、图经。? 总结了唐代以前的药学成就。? 对中外后世药学发展影响深远。?其他本草著作本草拾遗陈藏器、开元年间(公元731741年)? 增补大量民间药物,辨识品类极审慎。? “十剂”分类法为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食疗本草孟诜? 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学和食治经验,代表性食疗专著。海药本草李珣? 扩充本草学内容:海
5、外输入药物及南药。药性论(药性本草)甄权? 有关药性理论的专著。蜀本草五代韩保昇? 增加新药,撰写图经,绘图精致,常为后人引用。宋金元时期?本草代表作: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 证类本草 )作者: 唐慎微成书年代: 1082 1083 年载药数目: 1558 余种,增加 476 种,附方 3000 余首。学术价值:? 保存了大量的本草学史料。?国家药局的设立 1076 年,熟药所,国家经营修合药所 ( 医药和剂局) 、出场药所 ( 惠民局 ) 。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展。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制定了制剂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官修本草开宝本草,公元973974年。 嘉祐补注本草,
6、1060 年。 本草图经(图经本草), 1061 年。?其他本草著作: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大观2 年。 政和新修证类备用本草政和 6 年。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绍兴29 年。1302 年)。1330 年? 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 论述养生避忌、妊娠食忌、高营养物的烹调法、营养疗法、食物卫生、食物中毒。? 介绍回、蒙民族的食疗方法。药性理论专著:? 本草衍义寇宗奭。? 汤液本草王好古。? 医学启源、珍珠囊张元素。明代?本草纲目作者: 李时珍成书年代:初稿1578 年,定稿 1592 年,出版 1596 年载药数目: 1892 种,新增 374 种 。主要内容和体例: 52 卷, 200 万字,附
7、图 1100 多幅,附方11000 余首。各论:16 部、 60 类。主要成就和贡献:? 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学成就。? 完善了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法。? 我国医药科技史上的百科全书。 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其他本草:本草品汇精要刘文泰? 收药 1815 种, 1385 幅精美彩色药图和制药图,古代彩绘本之珍品。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炮炙大法缪希雍,炮制专著。救荒本草朱楠,食疗专著,供灾荒时食用之物414种。滇南本草兰茂,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本草原始李中立,偏重生药学研究。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成书年代:1765 年载药数目:921 种
8、,新增716 种。主要成就:? 对本草纲目补充不足、纠正错误。?清代本草研究的特色:补充修订本草纲目不足。节要性本草:撷取本草纲目精粹。重辑神农本草经;对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出现大批草药专著。专题类本草门类齐全,炮制类专著、辨药专书、药理专著、食疗专著。民国时期?建立了中医学校,涌现了一批中药学讲义,充实了对各药功用主治的论述。?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5 年) ,陈存仁,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 200 万字,收录词目 4300 条。?现代研究开始起步。植物学、生物学工作者对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许多药学工作者则致力于中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本草古籍的整理刊行。?中
9、药新著将本草学提高到崭新的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原色中国本草图鉴中华本草:( 1999 年)? 涵盖了当今中药学几乎全部内容。? 载药 8980 种。?三次全国性的药源普查。 12800 余种( 1999 年)。?中药现代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瞩目成就。?中药教育形成了完整体系: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第一节 产地?道地药材 ( 地道药材 )? 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地域性。?道地药材的形成? 生态环境的不同。? 临床疗效的长期总结。?道地药材的确定? 临床疗效? 产地? 品种? 质量?常见道地药材? 四川:黄
10、莲、川芎、附子、川贝母、续断? 江苏:薄荷、苍术 ? 广东:藿香、陈皮、砂仁 ?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 ? 云南:茯苓、三七 ? 河南:地黄、山药、牛膝、菊花 ? 山东:阿胶 ? 浙江: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麦冬、郁金第二节 采集?采集与药效的关系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f-质、量、效的差异采集季节、时间、方法?植物类药材? 全草、茎: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或刚开花时。如:益母草、小蓟、薄荷、桑寄生? 叶: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时。如:枇杷叶特定品种,须深秋或初冬霜后。如:桑叶? 花:含苞待放或初开时。如:菊花、辛夷花粉:盛开时。如:蒲黄? 果实、种子:成熟时。如:枸
11、杞、车前子特殊:未成熟时。如:枳实? 根、根茎:秋末、春初(农历二、八月)。天麻例外:半夏? 树皮:春、夏时节 ( 清明 - 夏至 ) 。如:黄柏? 根皮: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如:牡丹皮?动物类药物的采收? 因品种不同,采收各异。? 具体时间,以保证药效及容易获得为原则。?矿物类药材:随时采收。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炮制: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炙、修治、修制、修事)。?药材(生药)-炮制-饮片?方法的精确运用、程度的精确控制。第一节 炮制目的?降毒:消除或降低毒性、副作用和烈性;?增效:增强药物功能,提高疗效;?改性:改变药物性能,适应病情需要;?便用:便于调剂、
12、制齐、贮藏、煎服;?纯净: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第二节炮制方法修治纯净处理:挑、筛、簸、刷、舌I、挖、撞。粉碎处理:捣、碾、研、磨、镑、锂。切制处理:片、段、丝、块。水制: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火制:炒:清炒:炒黄、炒焦、炒炭。固体辅料拌炒:土炒、款炒、米炒。炙:液体辅料拌炒。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烫:砂石、滑石、蛤粉。煨:直接煨:明煨间接煨:密闭煨或炳煨煨:面裹煨、纸裹煨、直接煨。烘焙水火共制煮蒸:清蒸、辅料蒸。炖潭:淬其他制法制霜:压榨去油、重结晶、熬胶后残余骨骼发酵发芽精制药拌 第四章药性理论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致病因素/脏腑经络机能失常阴阳平衡f 阴阳偏盛偏衰
13、(正常机体)(疾病状态)药物偏性/祛邪扶正协调脏腑经络机能纠正阴阳偏盛偏衰?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第一节 四气?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倾向)?四气的确定?依据:用药反应?基准:病证寒热?功用:寒凉:、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 阳证、热证 :实热烦渴、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火毒疮疡、热结便秘、热淋涩 痛、黄疸水肿、痰热喘咳、高热神昏、热极生风。温热:?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阴证、寒证 :中寒腹痛、寒疝作痛、阳萎不举、宫冷不孕、阴寒水肿、风寒痹
14、证、血寒经闭、虚阳上越、亡阳虚脱。?临床意义:? 基本原则: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 药对病证,正确使用。反用则加重病情。? 程度恰当。?病证:寒热错杂-用药:寒热并用? 区别寒热真假 。注意季节。第二节五味?含义: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淡附于甘、涩附于酸?确定:口尝味f功效味?功用:辛:散、行、润,发散、行气、活血、滋润。表证、气滞、血瘀、燥证。甘:补、和、缓,补益、和中、和药、缓急虚证、痛证、中毒淡:渗、利,附于甘 ,渗湿利水水湿内停酸:收、涩,收敛、固涩、生津涩:收、涩 ,收敛,固涩, 附于酸滑脱不禁证苦:泄、燥、坚,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腑实、上逆、实热、寒湿、湿
15、热、阴虚火旺咸:下、软,泻下、软坚大便燥结、痰核凄痈、疱痞块?性味合参角度不同、性味合参、认识药性气味相同,功效相近气味相异,功效相异:味同气异、气同味异结合具体功效,全面认识药物。第三节升降浮沉?含义: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趋向趋 向作用病位病 势阴 阳气昧质地升上发汗解表、升阳、催吐、开窍、表下阳温辛甘轻浮外透疹上陷热淡讥下利尿、潜阳、收敛、1青热、泻里上阴寒酸苦重降内下、止咳平喘下逆凉咸同病位、逆病势?特殊: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苍耳子、蔓荆子独升?趋向的改变:炮制、配伍第四节归经?含义: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确定:理论基础:脏腑经络学说确定依据:所治具体病证?临床
16、意义:辨证用药区别功效相似药物,精准用药第五节毒性?概念:广义:毒药:一切药物的总称毒性一偏性。“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亦毒。狭义:不良反应毒性: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副作用:治疗目的以外的反应。?临床意义:药不对证:产生毒、副作用。控制毒性:药证相符、控制剂量、加工炮制、合理配伍正确对待古籍论述借鉴古代经验,重视现代研究注意临床报道一.配伍的概念根据病情、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二 . 配伍的意义增效减毒适应复杂病情扩大药物使用范围三 . 配伍的内容配伍七情:单味药应用、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单行:单味药治疗疾病。相须:性能相似的两药合用,增强原有疗效。相使:主、辅
17、药合用,部分性能相似,辅药增强主药疗效。相畏:一药毒副作用被另一药抑制。相杀:一药消除另一药毒副作用。相恶:一药降低、破坏另一药功效。相反:两药同用产生毒副作用。临床意义协同:相须、相使。常用降毒:相畏、相杀。选用拮抗:相恶。避免产毒:相反。禁忌第六章 中药的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内容:配伍禁忌证候禁忌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一 . 配伍禁忌含义:药物合用产生毒副作用、降低和破坏药效,应避免。内容: “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甘戟、大遂、芫花藜芦反人参、沙参、玄参、苦参、丹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一朴硝,水银一砒霜,狼毒一密陀僧,巴豆一牵牛,丁香一郁金, 牙硝
18、京三棱,川乌、草乌犀角,人参五灵脂,官桂赤石脂。 “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正确对待“十八反”、“十九畏”历代遵信居多,亦持不同意见。决定取舍为时尚早,有待深入研究。无充分根据和经验,不应使用。二 . 证候禁忌药性各异,适应不同证候。注意各药的“使用注意”。三 . 妊娠用药禁忌含义: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对母体不利对胎儿不利对产程不利分类:慎用:尽量避免。活血祛瘀药、行气药、攻下药、温里药中部分药、性质滑利之品。禁用:绝对禁止。剧毒药,药性作用峻猛,堕胎作用较强。不能用于堕胎应从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不可靠,不安全。四 . 服药饮食禁忌又称食忌、忌口病证食忌:根据病情,忌食某些食物,以
19、利早愈。一般:生冷、辛热、油腻、腥膻、刺激。服药食忌:服某些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甚或毒性反应。第一节 剂量含义:用量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方剂中每味药间的相对剂量。计量单位:历代各异明清-59年:十六两制,1 斤=16两=160 钱现在中药计量:公制,1kg = 1000g剂量依据:药物:质量、质地、性味、有毒无毒剂型、配伍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地区、季节、居处一般:5-10g,大剂量:15-30,鲜品:30-60g。第二节 用法煎煮法器具、用水、水量、浸泡煎煮火力、时间、次数特殊煎法先煎:质地坚硬、成分不易煎出,毒性药物后下:气味芳香、成分受热易破坏包煎
20、:粘性、粉末、带绒毛另煎:另炖,贵重药洋化:溶化,胶类、粘性大泡服:塌服,成分易溶于水、久煎易破坏药效冲服:贵重药、提高药效、高温易破坏、成分不溶水、入水即化、液体药煎汤代水:易混浊、质轻量大服药法: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冷热第八章解表药含义: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适应证: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痛、喷嚏、鼻塞、流涕、咽痛、微咳、气喘、舌淡、苔薄、脉 浮。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兼表证。性能功效:辛、轻扬入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兼: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配伍方法:寒热不同,药性须合。季节不同,相应配伍。正虚邪实,宜祛邪兼扶正,配补虚药。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配清
21、热解毒药。使用注意:不宜过量、不宜久用,以免耗气伤津。自汗、盗汗忌用,失血、淋证、疮疡日久慎用。因时因地而宜。不宜久煎。分类: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第一节发散风寒药性能特点:辛,温。发散风寒适应证:风寒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兼:风湿痹证麻黄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尤宜兼喘咳者。常配桂枝。宣肺平喘:喘咳证。辛散苦降风寒咳嗽:杏仁、甘草寒痰咳喘:干姜肺热咳嗽:石膏利水消肿:风水水肿。桂枝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解肌:风寒表证。发汗之力较缓,善温通卫阳。表实证:麻黄表虚证:白芍阳虚外感:附子、细辛
2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痛证。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枳实心阳不振、心悸。炙甘草阴寒内盛、寒水上冲,奔豚气。肉桂中焦虚寒,皖腹冷痛。白芍、饴糖经寒血滞,月经不调。当归疱积聚,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茯苓麻黄、桂枝共同点:发汗解表:风寒表证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表实证宣肺平喘:咳嗽气喘利水消肿:水肿桂枝:发汗力缓,表实、表虚皆可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助阳化气 :痰饮、蓄水证紫苏、生姜紫苏:辛,温。归肺、脾经。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共同点:发汗解表:风寒表证。力缓宜轻证。止呕:呕吐。解鱼蟹毒:鱼蟹中毒,腹痛吐泻。不同点:紫苏:兼行气,宜风寒表证兼气滞胸闷兼化痰:咳喘痰多行
23、气宽中、安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气滞、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痰凝气滞,梅核气证生姜:温中止呕:。脾胃寒证,腕腹冷痛。多种呕吐,“呕家圣药”,尤宜胃寒呕吐温肺止咳:肺寒咳嗽。解半夏、天南星毒性。香耨、麻黄香辛,微温。归肺、脾、胃经。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共同点:发汗解表:风寒表证。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不同点:香化湿和中,发汗、散寒力缓: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湿,腹痛吐 泻。“夏月麻黄”。麻黄:发汗力强、散寒力大:表实证宣肺平喘:喘咳证利水消肿:风水证 荆芥、防风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共同点: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
24、、风热均可。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透疹:麻疹不透。消疮: 疮疡初起兼表证。止血:吐衄下血。防风:祛风之力较强,“风药润剂”、“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均治。兼祛湿:风寒挟湿表证胜湿止痛:风寒湿痹。止痉:破伤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细辛:辛 , 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共同点: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风寒表证、风寒挟湿表证,头身痛。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白芷、细辛:宣通鼻窍:鼻渊不同点:羌活:作用较强,宜上半身风湿痹痛。白芷:善治阳明经诸痛: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燥湿止带:带下,
25、寒湿、湿热消肿排脓:疮疡肿毒,初起、脓成细辛:善治少阴头痛;散寒力较强,表寒、里寒均可。阳虚外感,牙痛温肺化饮:外感、肺寒、寒饮喘咳,痰多稀白注:O “细辛不过钱",煎服,13g;散剂0.51g。反藜芦藁本:性味俱升,上达巅顶,善治太阳经巅顶头痛。苍耳子、辛夷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共同点:发散风寒、宣通鼻窍:鼻渊,头痛、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风寒表证不同点:苍耳子:鼻渊良药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风疹瘙痒。辛夷:上行头面,善通鼻窍,鼻渊要药注:包煎。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桎柳葱白:辛,温。归肺、胃经。鹅不食草:辛,温。归肺、肝经。胡荽:辛
26、,温。归肺、胃经。桎柳:辛,平。归肺、胃、心经。共同点:发散风寒:风寒表证。发表力弱。不同点:葱白:散寒通阳:阴盛格阳鹅不食草:通鼻窍:鼻塞化痰止咳:寒痰咳喘解毒消肿:疮痈肿毒胡荽: 透疹:麻疹不透 开胃消食:饮食不消,纳食不佳桎柳: 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祛风湿:风湿痹痛第二节发散风热药性能特点:辛,凉。发散风热,发散力缓兼: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止咳适应证: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邪在卫分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无汗目赤咽干,口渴,苔薄黄脉浮数兼:头昏、咽痛、麻疹、风疹、肺热咳嗽 薄荷、牛茅子、蝉蜕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牛茅子:辛、苦,寒。归肺、胃经。蝉蜕:甘,寒。归肺、肝经。共同点
27、: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银花、连翘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利咽:风热上攻,咽喉肿痛。不同点:薄荷:发汗力较强,宜风热无汗者。 清利头目:头痛、目赤。 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月经不调 注:后下。牛茅子:兼宣肺祛痰,宜风热咳痰咽痛者。 宣肺祛痰:肺热咳嗽、咯痰不畅。 解毒消肿:痈肿疮毒,丹毒,瘴腮喉痹。 性寒滑利,宜兼热结便秘者。 注:气虚便清慎用。蝉蜕:发汗不如薄荷,清热不及牛茅子,善利咽开音:咽痛音哑。 明目退翳: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息风止痉:急慢惊风,破伤风。桑叶、菊花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共同点: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
28、平抑肝阳:肝阳上亢,头晕目眩。清肝明目:目赤昏花风热上攻肝经上炎肝肾不足不同点:桑叶:疏散风热较强。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凉血止血:血热吐J®。菊花:平肝、清肝较强。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蔓荆子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风热表证,头昏头痛 风热上攻,目赤肿痛 清阳不升,耳鸣耳聋柴胡、升麻、葛根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共同点:发表:表证,风寒、风热均可。升阳:清阳不升。柴胡、升麻:升阳举陷-气虚下陷,食少便清、久泻脱肛、脏器脱垂。葛根:升阳止泻-湿热泻痢
29、,脾虚泄泻。升麻、葛根:透疹f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不同点:柴胡:善清半表半里之邪,寒热往来,少阳证要药。常配黄苓 退热、截疟。高热、疟疾寒热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胁肋胀痛,月经不调。升麻: 清热解毒:善清胃热,齿痛口疮,咽痛瘴腮,温毒发斑。葛根:解肌:表证兼项背强痛。 生津止渴:热病烦渴,阴虚消渴淡豆豉淡豆豉:苦、辛、凉。归肺、胃经。功效应用:解表:表证。力较缓,风寒、风热皆可宣发郁热,除烦:热病烦闷。品种: 桑叶、青蒿发酵:性寒,风热、热病烦闷 麻黄、紫苏发酵:性温,风寒 浮萍浮萍:辛,寒。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解表风热表证,无汗。风寒表证,恶寒无汗。透疹止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利尿消肿
30、:水肿、小便不利。发汗透邪、通调水道木贼木贼:甘、苦,平。归肺、肝经。功效应用: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风热上攻,目赤翳障肝热目赤止血:出血证。力弱。第九章清热药一、含义: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二、性能功效:苦,寒、凉清解里热:泻火、燥湿、解毒、凉血、清虚热三、适应证:里热证:表邪已解、里热炽盛,内无积滞八纲辩证:实热证、虚热证病性辩证:火热证、湿热证、热毒证温病辩证:气分实热证、营血分热证脏腑辩证:各脏腑热证一般症状:身热、面红、烦燥、口渴、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四、配伍应用:热易伤阴、苦寒伤阴:常配养阴生津药内有积滞、火热上炎:配泻下药热极生风:配息风止痉药高热神昏:配开窍药口渴气短:
31、配益气生津药表邪未解:配解表药脾虚便清:配健脾益胃药五、使用注意:药证相符药性寒凉,易伤脾胃药性苦寒,易化燥伤阴六、分类: 清热泻火药:气分实热证一高热烦渴 清热燥湿药:湿热证一泻痢、黄疸 清热解毒药:热毒证一痈肿疮疡 清热凉血药:营血分热证一热入营血,神昏、出血 清虚热药:虚热证一热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第一节清热泻火药性能特点:苦、甘,寒清热泻火适应证:温热病气分实热证、阳明经证: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神昏澹语、舌红苔黄、脉洪数脏腑火热证: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石膏、知母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相同点:清热泻火,除烦:气分实热证,常相
32、须为用。肺热咳嗽。不同点:石膏:泻火力强。气血两燔。热病伤津 重清肺胃实火:。肺热咳嗽。配麻黄、杏仁、甘草。胃火上炎,头痛、牙痛、消渴 生肌敛疮(煨用):溃疡不敛、水火烫伤。 注:先煎。知母:滋阴润燥力强 重滋润肺胃:肺燥咳嗽多用。配贝母 生津润燥:消渴,肠燥便秘 滋肾降火: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黄柏 芦根、天花粉芦根:甘,寒。归肺、胃经。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相同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肺热咳嗽不同点:芦根:清热力强 清肺祛痰排脓:肺痈吐脓,常配意四仁、冬瓜仁 清胃止呕:胃热呕吐、呃逆 利尿:热淋涩痛、小便短赤天花粉:生津为优,阴虚内热、消渴多用 清
33、肺润燥:燥热咳嗽 消肿排脓:痈肿疮疡 注:反乌头竹叶、淡竹叶竹叶: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相同点:清热泻火、除烦: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利尿:心热下移小肠,小便短赤、热淋涩痛不同点:竹叶:清心除烦力强,兼生津,热病烦渴、小儿惊热多用竹叶卷心:清心火力更强。淡竹叶:长于清热利尿,小便短赤涩痛、湿热水肿、黄疸尿赤多用。桅子桅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应用:清热力强,善泄心肺胃三焦之火既清气分热,又清血分热泻火除烦:热病心烦肝火上攻:目赤肿痛清热解毒:火毒疮疡清热利湿:湿热黄疸湿热淋证、血淋凉血止血:血热吐消肿止痛:外伤肿痛(
34、外敷)夏枯草、决明子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决明子: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相同点:清肝明目: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眼科常用。平抑肝阳:肝阳上亢。不同点:夏枯草:清肝力强。散结消肿:。痰火郁结,凄痈、瘤瘤。配贝母、昆布。乳痈肿痛。配蒲公英决明子:明目力强,兼益肝阴,虚、实均可,明目佳品。风热上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肾阴虚,目暗昏花。润肠通便: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寒水石、鸭跖草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鸭跖草: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相同点:清热泻火:热病烦渴。解毒消肿:热毒证。不同点:寒水石:清热力强鸭跖草:亦治风热表证利水消肿:水肿。谷精草、密蒙花
35、、青箱子 谷精草:辛、甘,平。归肝、肺经。密蒙花:甘,微寒。归肝、胆经。青箱子:苦,微寒。归肝、脾经。相同点:明目退翳:目赤翳障、羞明多泪。不同点:谷精草:疏散风热:。风热上攻,目赤翳障。火热上炎,头痛、牙痛、喉痹咽痛密蒙花:清肝、养肝,虚、实均可,宜肝虚有热、目昏翳障青箱子:清泄肝火力强 平抑肝阳:肝阳化火,头痛眩晕 注:扩瞳,青光眼忌用。第二节清热燥湿药一、性能功效 苦,寒。 清热燥湿 清热泻火二、适应证 湿热证: 湿温、暑温夹湿f湿热蕴结,气机不畅:身热不扬、胸膈痞闷、小便短赤、舌苔 黄腻 蕴结脾胃f升降失常:皖腹胀满、呕吐、泻痢 壅滞大肠-传导失职:泄泻、痢疾、痔漏肿痛 蕴蒸肝胆-黄疸
36、尿赤、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流注关节-关节红肿热痛 浸淫肌肤-湿疹、湿疮 火热证:脏腑火热证三、使用注意 苦寒败胃,性燥伤阴,不宜过量。 脾胃虚寒,津伤阴亏慎用,或配健胃、养阴药。 治火热证、热毒证,配清热泻火、清热解毒药。黄苓、黄连、黄柏黄苓: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共同点:常相须为用清热燥湿:湿热证,泄泻、痢疾、黄疸、带下、湿疹、湿疮泻火解毒:热毒证,疮疡肿毒注:苦寒败胃,脾胃虚寒忌用不同点:黄苓:善清上焦湿热、肺火。湿温、暑湿初起多用。肺热咳嗽,痰黄质稠。中上焦郁热,热病烦渴、面赤唇焦、苔
37、黄脉数。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配柴胡。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吐血、血、便血、崩漏 除热安胎:怀胎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炮制:生用清热,炒用安胎,炒炭止血,酒炒清上焦热 商品:枯苓善清肺火;条苓(子苓)善清大肠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湿阻中焦,皖腹痞满。配苏叶。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湿热泻痢要药。常配木香。耳痛流脓、目赤肿痛、疔毒。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配黄苓、阿胶。火热炽盛,高热烦躁,神昏澹语,配黄苓、黄柏、桅子。胃火炽盛,牙痛、呕吐。配竹茹、橘皮。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配吴茱萸。血热吐J®。配黄苓、大黄 炮制:
38、酒炙善清上焦火热,姜炙善清胃和胃止呕,吴萸炙善舒肝和胃止呕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配白果、车前子、灰实。足膝肿痛、痿软无力。配苍术、牛膝退热除蒸: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配知母、地黄龙胆龙胆:苦,寒。归肝、胆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善清下焦湿热肝胆湿热,黄疸、胁痛口苦、尿赤。配苦参,桅子、大黄湿热下注,阴肿阴痒、带下黄臭、阴囊肿痛。配泽泻、车前子浸淫肌肤,湿疹瘙痒泻肝胆火: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配柴胡、桅子肝经热盛,惊风抽搐苦参、白鲜皮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白鲜皮:苦,寒。归脾、胃、膀胱经。共同点: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湿热证阴肿阴痒、
39、湿疹湿疮、疥癣瘙痒黄疸尿赤不同点:苦参:力较强,燥湿止痢。湿热蕴结肠胃,腹痛泄泻、下痢脓血 。湿热便血、痔疮出血。湿热带下利尿: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注:反藜芦白鲜皮:清热解毒,宜湿热疮毒祛风通痹:风湿热痹秦皮秦皮: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湿热泻痢。收涩止带:湿热带下清肝明目:肝火上攻,目赤翳障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苦豆子:苦、寒。有毒。归胃、大肠经。三棵针:苦、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马尾连:苦,寒。归心、肺、肝、胆、大肠经。共同点:清热燥湿:湿热证泻火解毒:热毒证不同点:苦豆子:止痛,杀虫。胃院痛,吞酸。顽癣三棵针:。跌打损伤马尾连:。热病烦躁。肺热咳
40、嗽第三节清热解毒药一、性能功效寒、凉清热泻火,长于解毒二、适应证: 热毒证:痈肿疔疮、丹毒、瘟毒发斑、瘴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 其他急性热病三、配伍 药证相符 热毒在血分:配清热凉血药 火热炽盛:配清热泻火药 挟湿:配利湿、燥湿、化湿药 疮痈、咽喉肿痛:配外用药 热毒血痢、里急后重:配活血行气药 疮疡体虚:配补气养血托疮药四、使用注意 药性寒凉,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金银花、连翘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共同点:常相须为用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均可清热、解毒:热毒壅盛,痈肿疔疮,内、外痈均可,疮疡要药。配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
41、花热入气分,高热烦渴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初起。常配薄荷、荆芥、牛落子 不同点:金银花:疏散力强,亦治暑温烦渴凉血止痢:热毒血痢,下痢脓血、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连翘:消肿散结力强,“疮家圣药”。痰火郁结,凄痈痰核。清心利尿:热淋涩痛。连翘心:清心泻火:热入心包,高热神昏谵语穿心莲穿心莲: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咽喉肿痛凉血、消肿: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燥湿: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大青叶:苦、寒。归心、胃经。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青黛:咸,寒。归肝、肺经。共同点:清热解毒,
42、凉血消斑:热入营血,血热毒盛,身热发斑,吐血衄血痄腮喉痹,痈肿疮毒,丹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大青叶、板蓝根: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温病初起不同点: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板蓝根:长于解毒利咽散结青黛:长于清肝泻火,息风定惊:。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搐注:入丸散,1.53g贯众 贯众: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功效应用:清热解毒:风热感冒瘴腮、疮痈、烧烫伤温毒发斑、发疹凉血止血:血热出血,尤宜崩漏杀虫:肠道寄生虫:蛔、蟒、钩、绦蒲公英、紫花地丁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共同点: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外痈、内痈、虫蛇咬伤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
43、痛不同点:蒲公英:兼疏郁通乳,善治乳痈肿痛,乳痈要药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注:用量过大可致腹泻紫花地丁:功专解毒,尤治疔毒野菊花、重楼野菊花:苦、辛,微寒。归肝、心经。重楼: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共同点:清热解毒:痈肿疔疮,咽喉肿痛。不同点:野菊花:清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眩晕除湿止痒:湿疹、湿疮、风疹痒痛重楼:毒蛇咬伤要药。凉肝息风定惊:惊风抽搐消肿止痛:跌打损伤土茯苓土茯苓:甘、淡,平。归肝、胃经。功效应用:解毒、除湿、通利关节、解汞毒:梅毒要药,杨梅毒疮、梅毒服汞剂中毒,肢体拘挛。淋浊带下,湿疹瘙痒。痈肿疮毒。鱼腥草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内痈、
44、外痈,善治肺痈吐脓,肺痈要药善清肺热:肺热咳嗽利尿通淋:热淋涩痛。清热止痢:湿热泻痢。注:不宜久煎,肌注存在过敏反应。大血藤、败酱草大血藤:苦,平。归大肠、肝经。败酱草: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共同点:清热解毒、消痈:内痈、外痈均治,善治肠痈腹痛,肠痈要药。活血止痛:瘀滞疼痛不同点:大血藤:善散肠中瘀滞。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祛风止痛:风湿痹痛。败酱草:消痈排脓力强,肠痈首选,亦治肺痈吐脓。产后瘀阻腹痛。射干、山豆根 射干:苦,寒。归肺经。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共同点:清热解毒、清肺泻火、利咽:咽喉肿痛,喉科常用不同点:射干:兼祛痰,宜痰热壅盛者降气消痰:痰盛咳喘,热痰、寒痰咳
45、喘均可山豆根:泻火解毒消肿力强,咽喉肿痛要药。宜肺胃火毒炽盛 。牙痛口疮,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白头翁白头翁:苦,寒。归胃、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善清胃肠湿热、血分热毒热毒血痢、湿热泻痢,热毒血痢要药血热出血热毒疮疡疟疾阴痒带下白花蛇舌草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共同点:清热解毒:痈肿疮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肠痈腹痛利湿通淋:热淋涩痛、湿热黄疸熊胆熊胆:苦,寒。归肝、胆、心经。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痈肿疮毒。息风止痉:热极生风,惊痫抽搐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注:0.250. 5g,入丸、散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拳参、马齿览、鸦
46、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 草、漏芦、金养麦、半边莲、山慈菇、千里光、白颈、四季青、绿豆药名主要功用次要功用备注共同点不同点勃H牛母利咽: 因喉月中痛宣散风热:风热袭肺止血:血热出血、外 伤出血包即青果偏生津化痰:咽干口燥, 烦渴音哑解毒醒酒:鱼蟹中 毒、饮酒过度卜丁笼化痰:痰热咳嗽、咽痛音 哑利尿通淋:小便/、 利,热淋,果榄止痛:胃院热痛、泻 痢腹痛木蝴蝶兼清肺热疏肝和胃:肝胃气痛,经马齿览青热解毒、 "血止痢: k毒血痢、 显热泻痢; .热出血; k毒疮疡热淋血淋镇肝息风:小儿惊痫 抽搐“胆子截疟,腐蚀赘疣:赘 疣地锦草兼散瘀利湿退黄:湿热黄疸:委陵菜风湿痹证“白草消泄肺热:肺
47、热咳喘、肺 痈漏a"热解毒: 席月中疮毒。消痈散结:腺疡怒疮通经下乳,舒筋通脉1消痈排脓:肺痈、痕疡、 咽喉月中痛1边莲毒蛇咬伤利水消月中:水月中、湿 疮湿疹慈菇消痈散结:痕疡怒疮、 疱痞块千里光清肝明目,清热利湿1消痈散结、生肌止痛:水 火烫伤反乌头四季青凉血解毒收湿:水火烫 伤、湿疹湿疮、淋证、泻 痢、咽喉月中痛、肺热咳嗽收敛止血:外伤出血 (外用)录豆解毒:药食中毒消暑:暑热烦渴 利水:水月中,小便/、 利第四节清热凉血药一、性能功效 甘、苦、咸,寒。咸能入血。归心、肝经。 清解营分、血分热邪。二、适应证 营分、血分实热证: 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绛、脉细数。 邪陷心
48、包:神昏澹语、舌蹇足厥、舌质红绛。 热入血分:身热夜甚、澹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贬、舌深绛、脉细 数。 血热出血证。兼滋养阴液,标本兼顾:热病伤阴。三、配伍方法气血两燔:配清热泻火药,气血两清生地黄、玄参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共同点: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热入营血。配牡丹皮、赤芍、水牛角。 热病伤阴、口渴多饮。 热盛伤阴劫液,肠燥便秘。配麦冬。 阴虚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注:脾虚便清不宜。不同点: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力强,凉血滋阴要药。常治血热出血。玄参:长于泻火解毒,散结消痈:。目赤咽痛、痈肿疮毒、痰火凄痈。注:反藜芦。牡丹皮、赤芍牡丹皮: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赤芍:苦、微寒。归肝经。共同点:常相须为用。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血热、血瘀均可,尤宜血热瘀滞者。热入营血。血热出血。血瘀证。疮疡肿毒。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力强,善透血分伏热。配青蒿、鳖甲。热病伤阴、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无汗骨蒸要药。阴虚潮热,盗汗遗精。 消内痈:肠痈腹痛。配大黄。赤芍:活血散瘀止痛力强,尤宜血滞诸证。 清泻肝火:肝火上炎,目赤翳障。 注:反藜芦。紫草、水牛角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水牛角:苦,寒。归心、肝经。共同点:清热凉血解毒:血热毒盛、斑疹紫黑。不同点:紫草:偏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索赔流程及赔偿标准规范文本
- 2025年度电子工程师研发项目合作合同
- 2025年度酒店物业管理合同规范文本
- 辽宁2024年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招聘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菏泽2025年山东菏泽医专附属医院招聘精神科住院医师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湖南2025年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所属事业单位选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温州2024年浙江温州苍南县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招聘食品检测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学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宫灯罩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半自动内圆切片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版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内容解读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运动与力》 教学设计
- 加气站安全管理(最新)精选PPT课件
- 47《心经》图解PPT课件(50页PPT)
- 污水管线铺设施工工艺方法
- 维修保运车间岗位职责
- 液碱生产工序及生产流程叙述
- 三年级学生《成长记录》模板
- 好书推荐——《三毛流浪记》
- 方菱F2100B中文系统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