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接线标准_第1页
二次接线标准_第2页
二次接线标准_第3页
二次接线标准_第4页
二次接线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次接线标准作者:日期:电缆二次接线相关知识培训讲义、 一、适用范围本工艺示范卡规定了全厂控制、信号电缆二次接线的施工工艺要求,适用于控制室、电子间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各配电室配电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就地控制箱、端子箱、接线盒、事故按钮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等,其他接线施工作业的工艺要求可以参照执行。3. 3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3.3. 2盘前电缆整理a)电缆头制作前,进盘前电缆 (桥架水平段与盘之(的垂直段位置 )由该盘接线人员负责整理所有电缆进行合理的编扎,要求端子排布置的位置,以“从上到下、从内到外” 为电缆编排原则,且符合盘内线束走向,并绑扎牢固。如图3. 1所图 3.1

2、 进盘前电缆绑扎(b)当盘内电缆较多时,电缆固定可采用分层方式,第一层固定在柜体上,下一层固定在第一层的电缆上,以此类推。 要求接较近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外层,接较远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内层,如图3. 2所示。(c)盘内每层电缆要求每间隔 200mm绑扎一 次,并使用统一颜色的塑料绑线,分层固定时必须保证不同层次的电缆绑扎线 在同一截面上,绑扎线笔直、整齐、美观,如 图3. 2所示。3. 3 . 3,电缆头制作、固定和标识 (a)电缆破割(1)电缆破割应考虑电缆的预留量,并与盘内的电缆预留量保持一致。电缆破 割点必须高于盘底的,电缆封堵层,同时又不能离端广排过近而影响芯线的正常 走向。(2)电缆破割时

3、,应先将切割刀围着电缆破割点的一周进行切割,切割深度为电缆 外层(绝缘层)剥离,不能伤及内绝缘层和芯线。(b)电缆头的制作和固定(1)电缆头制作前,应根据电缆的规格、型号选择相应规格的热缩套管,同一工 程的热缩套管颜色应统一,热缩套管规格选择可参考表3.2。2)热缩套管下料长度要求为6 0 mm套入电缆的位置应以电缆破割点为基准线, 基准线上方(芯线处)为25mm基准线另一端为3 5 m m(以下简称大小头),如 图3. 3所示。图3. 3热缩管接线3)对热缩套管应采用电吹风均匀加热,加热时要注意热缩套管不要移位。不得 有过烤、欠烤现象,为防止积存空气,要求由中间向两端烤。4)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4、,也可以使用冷缩管工艺。5)电缆头的高度应尽量保持一致,且高于防火封堵层表面,同时要求电 缆头低于盘内最低端子,如二者有矛盾,则应首先满足前者,盘柜内电缆屏蔽层要求从电缆头下部背后引出,屏蔽电缆的总屏及对屏线 的引出方式按照控制系统要求确定。电缆内有屏蔽铜线时,可穿入适当型号的同 色塑料管引出;电缆内无屏蔽铜线时,在套热缩管前应用屏蔽铜线与屏蔽层焊接 牢固,并选择适当型号的同色护套软线引出,压线鼻子后接于盘柜内屏蔽层专用 接线柱上,如图3. 7所示。图3.6 电缆屏蔽线引接8)接线盒内的电缆屏蔽层要求从电缆头上部背后引出,电缆屏蔽层接接线盒内空端子上。3.3.4 电缆标识牌的制作及挂设标牌要求

5、统一使用白色的PVC电缆标识牌,规格为70*2 5 mm,并用专用打 印机进行打印,要求字迹清晰、不易脱落,字体统一为黑色。每根电缆个标 牌,使用尼龙扎带固定,同一排高度要求一致,一般固定高度为缆头剥切位置 向下10mm,如图3. 7所示。图3 .7电缆标识牌3.3.5 线号、分线、理线和绑扎 (a)线号套制作(1)线号套尺寸应根据芯线截面选择(2 )线号套上应标明电缆编号、端子号、;芯线号和电气回路号。线号套正面打印电缆编号,并打印端子号和芯线号(3)线号套规定长度为25mm。线号套打印时应注意两端的对称性,打印的字应迹图大小 宜,字 晰。如 所示。图3.8 线号套示范b)芯线上线号套的套入

6、方向,应根据端子排安装的方向确定,当端子排垂直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左向右水平排列;当端子排水平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下而上排列,(c)分线和理线1)电缆线芯必须完全松散,并进行拉直,但不能损伤绝缘或线芯。2)同一盘内的线芯束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排列,排列整齐美观,主线束与小线束分线处必须圆滑过渡,小线束与主线束绑扎后应保持90*直角。外观保持整齐。如图3. 1 0所示。主、小束分图 3.1 0线排列d)线束绑扎材料要求为(1)线速绑扎的塑料扎带,而且同一盘内的绑扎材料颜色应保图3 .11所小。持统一。如图3.11 线束绑扎12) 盘柜内同一走向电缆线芯应绑扎成一圆把,在每根电

7、缆的电缆头上部40mm处进行第一道绑扎,以后主线束绑扎间距为1 00mm;分线束绑扎间距为50mm:分支处的两端、每芯分线处均应绑扎;对同一位置的多线束布置绑扎点 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 理,保持整齐、美观。图3. 12线束绑扎2(3)备用芯要求统一放置在端子排的终端,如图 3.1 3所示图3 . 1 3端子排终端的备用芯e)线芯弯圈(鼻子压接) 1 )芯线弧圈制作芯线弧圈制作门可视盘内线槽布置情况而定。线槽与端子过近的叫采用直接插 入的接线法;线槽与端子较远或者盘内没有设计线槽的必须采用弧圈接线法,具 体要求参见图3. 14 “芯线弧圈制作示意图”。芯线弧圈制作示图圈制作尺寸:弧圈长度芯线弧为4 0 mm;弧圈宽度为30图3.14芯线弧圈制作示意图f)接线鼻子压接1)多股软线芯要求采用接线鼻子方式。2)线鼻子压接应使用专用压接工具,应将裸露线芯穿出压接区前端1mm,并不得将绝缘层压住。压接好的线鼻子外不得出现松散的线芯。线鼻子压接前不要忘 记套上线号套,同时还要注意线号套的方向。g) 接线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 得接在同一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的端子,当压接两根导线时,中间要加平垫。线芯与端子的固定必须牢固,接线应接触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