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_第1页
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_第2页
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_第3页
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_第4页
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名称文档密级北京联通FDD-LTE的CSFB问题核查指导v2一、 前言本文主要是由于北京联通FDD-LTE工程开通前期出现大量的CSFB测试失败问题,涉及4G侧(LTE)、3G侧(WCDMA)和MSC核心网侧三方的配合。以下主要是针对此部分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和说明,后面若有新出现新问题也会进行内容更新。二、 CSFB测试流程CSFB测试过程主要是主叫4G手机、被叫4G手机分别驻留LTE网络中,连接GENEX Probe 测试软件,进行主叫4G手机拨打被叫4G手机,主叫4G手机和被叫4G手机分别回落至WCDMA网络进行通话的过程。 从详细步骤来看,CSFB测试流程主要分为测试准备、测试过程和测

2、数据统计三个部分:步骤工作项目核查结果备注测试准备1、测试手机是否支持FDD-LTE和3G双模;目前使用P1测试手机,支持FDDLTE和WCDMA 2、测试SIM卡是否具备4G和3G属性目前手里测试4G测试都具备;但前期部分老的186的3G卡增加4G属性,3月12日被删除4G属性,会出现“AU鉴权失败,无法驻留4G网络”现象3、测试手机是否连接GENEX Probe 测试软件,并进行记录每个小区都需要记录CSFB测试log3、测试手机是否开启"LTE和WCDMA"双模模式,手机的“网络模式”中4、手机选择双模后,是否稳定驻留4G;5、无线环境是否稳定?(RSRP>-1

3、00dBm,SINR>0dB)6、从空口消息观察TAC配置,检查TAC和LAC的对应关系是否正常;参考3.2节测试过程1、主叫手机和被叫手机是否稳定驻留在4G网络;2、主叫4G手机拨打被叫4G手机,是否拨通?进行重复多次尝试;1、若是未拨通,是否听见回铃音,判断主叫信令是否正常;2、若主叫信令正常,判断被叫寻呼消息和CSFB信令是否正常3、从主被叫的KPI统计中观测CSFB是否统计正常?4、从主被叫的CSFB信令流程来看,主被叫的CSFB信令流程是否正常?一定要查看主被叫的CSFB的起呼、4G网络RRC释放、4G重选至3G、3G的RRCRABAlerting的完整起呼流程。验证完全完整后

4、,才算合格。数据统计1、单站报告中CSFB成功率统计2、CSFB的log记录备份3、若存在测试不成功现象,可初步按照第4节指导进行初步分析原因,待调整后复测分析原因一定要细分类,描述清晰,复测一定要确定故障消除 如上为CSFB测试流程。三、 正常CSFB信令流程3.1 CSFB信令正常过程详细的CSFB主叫信令流程如下(日常测试可对比):注意:第1、2、5、10注释为关键信令端,在CSFB信令过程中必须核查到。其他信令详解:(1) 第1条ExtendedServiceRequest信令详解(CSFB业务NAS消息):分析:此信令需注意服务类型是否为CS Fallback消息;(2) 第3条 R

5、RCConnectionRelease信令详解(LTE网络RRC释放消息):分析:此信令需要注意LTE重选至W网的频点信息;(3) 第11条Extension Type信令详解(W网异网重选消息SIB19):分析:此信令详解WCDMA网络配置的重选回LTE的频点和优先级等消息,需留意;(4) 第13条RRC Connection Release详解(WCDAM网络的RRC释放消息)分析:需要详细了解FastReturn至LTE网络的频点,快速回到LTE网络;(5) 第15条RRC Connection Request详解(LTE网络的RRC起呼消息):分析:此信令详解需要注意主叫为origin

6、atingConversationalCall,不要为注册信令。(6) 第42条Routing Area Update Accept消息详解分析:此消息详解可参看WCDMA网路配置的LAC信息,与核心网配置TACLAC对应分析;被叫终端的信息消息多上一个寻呼Paging消息,可参见附件。3.2 3G、4G联合附着信令,手机双模时驻留4G由于目前LTE网络暂不支持viop业务,CSFB需要从4G回落至3G进行CS域业务,因此手机选择WCDMA和LTE双模情况下,手机需要在CS域LAC和PS域TAC进行联合附着过程。若是LACTAC联合附着成功,手机双模可驻留4G;若是LACTAC联合附着不成功,

7、手机双模时会回落至3G。目前手机双模LACTAC联合附着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1)TAU过程中进行LACTAC联合附着;(2)Attach过程中进行联合附着;任通过以上之一联合附着成功,手机双模就可以驻留4G;如下信令详解:1、TAU过程联合附着信令过程:TrackingAreaUpdateAccept信令详解:分析:如上需要重点分析“TrackingAreaUpdateAccept”信令中联合附着是否成功,是否combined-TA相关消息;若是有no-combined字节为联合附着失败;另外需要核查现网TACLAC的实际配置; 一般手机双模进行CSFB业务在WCDMA网络挂机后,手机Fa

8、stReturn回LTE网络马上进行TAU,并进行TACLAC的联合附着。2、Attach过程联合附着信令;AttachAccept详解分析:部分场景下,手机双模情况下需要进行TACLAC的联合附着,如上为正常信令,combined-EPS-attach为联合附着成功,若是有no-combined字节为联合附着失败;另外需要核查现网TACLAC的实际配置;四、 异常CSFB问题分析和分类从目前的CSFB的异常故障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基站未配置CSFB脚本、基站TAC配置错误、MME与MSC配置的TACLAC对应表不一致。以下就此三类分析:4.1 基站未配置CSFB脚本,终端从LTE网络未

9、释放直接重选至3G起呼;1、手机表现:终端拨打电话的呼叫时延特别长,一般在10秒以上,但能够呼叫成功;2、异常信令表现:如下图示:分析:此类问题在信令中的反映为出现ExtendServiceRequest后,没有进行LTE向WCDMA的重定向RRC释放信令,而是直接重选至WCDMA,而且会缺失大约10S左右的信令。注意:由于目前路测软件GENEX的统计bug(它的CSFB成功率直接统计ExtendServiceRequest至Alerting,它会把此类异常统计为CSFB成功;但CSFB的时延特别长,为10秒以上)4.2 基站TAC配置错误,LTE和WCDMA双模无法驻留4G 由于目前LTE网

10、络不支持CS域,所以需要CSFB业务,因此当终端选择“LTE和WCDMA双模”时候,终端需要在W网络的CS域LAC和LTE网络的PS域TAC进行联合附着。核心网会配置TACLAC的一一对应表。若是LTE基站配置TAC和W网络的LAC与核心网的TACLAC表不一致,会出现联合附着失败,终端就会回滚至WCDMA网络。1、 手机表现:终端单选“LTE网络”,能够稳定驻留LTE网络,并能进行PS域的下载、上传业务;但终端选择“LTE和WCDMA双模”,无法稳定驻留在LTE网络;2、 异常信令表现:如下图示:AU信令消息详解:分析:如上终端在频繁进行Attach Accept和Deattach信令过程,

11、AU鉴权消息中为“MSC不可达”4.3 MME POLL和MSC对应关系配置不一致导致主叫CSFB业务可成功,被叫CSFB不成功MME POLL配置的TACLAC表与MSC配置的TACLAC表不一致,造成主叫联合附着成功和CSFB成功,但是由于MSC配置TAC对应的LAC与MME配置TAC对应的LAC不一致,造成被叫在4G网络中无法被寻呼Paging。形成主叫CSFB成功,被叫CSFB不成功。1、 手机表现:主叫CSFB成功,被叫CSFB不成功;2、 异常信令:无(主叫为正常的CSFB信令,只是没有振铃Aerlting消息,而是智能网的回铃音)分析:需要细致核查网管配置的LAC、MME的TACLAC表与MSC配置的TACLAC表是否一致。例外:由于目前CSFB的LTE至WCDMA网络为盲切策略,会造成每次盲切目标WCDMA小区不一致,在WCDMA网络的LAC边界区域,会出现被叫盲切换到正确的TAC对应的LAC时,寻呼消息能正确下发,被叫CSFB成功;若盲切换到另一个TAC不对应的LAC时,寻呼消息不能正确下发,被叫CSFB就不成功。主叫也会出现盲切换后,需要做位置区LAC更新,造成CSFB接入时延偏大。这种情况会出现主叫成功,被叫几率性失败,在目前网络配置中会不可避免概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