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五首》学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7. 古诗五首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背诵诗篇。2.概述诗歌表达的感情。3.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结合注释,理解内容,合作探究,概述诗情。 自主学习1.文体链接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古体诗产生较早,唐以前无此诗名,唐代出现律诗,始称律诗为近体诗,非律诗为古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

2、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王维的杂诗);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2.写作背景杂诗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忽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所以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怀他的妻子王氏之作。也有人说是写给友人的。淮上与友人别该首诗是诗

3、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当时,诗人是在长安供职,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

4、,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3.注音。 绮窗( ) 著花未( ) 潇湘( ) 城阙( )宦游( ) 歧路( ) 侧畔( )长精神( )4.文学常识填空。(1)杂诗作者是 代诗人。字 。(2)夜雨寄北作者是 代诗人。字义山,号 ,与“ ”合称为“小李杜”。“寄北”意思是 。(3)淮上与友人别作者是 , 代诗人。字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是 , 代著名诗人。字子安。诗题中“之”的意思是 。 唐朝时“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 。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是, 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乐天”就是 。“酬”的意思是 。5.解释下列字词。来日: 却话: 无为:

5、 翻似:6.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d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7.默写。(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挚情谊,具有豁达超脱的思想境界。(2)古代文人墨客借“酒”抒情言志,借“酒”振奋精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 , 。”一句,表现了自己的坚定乐观。(3)杂诗中含蓄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4)夜雨寄北中作者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句子是: , 。(5) 淮上与友人别中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离别时情景的

6、诗句是: , 。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杂诗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为什么“故乡”一词在诗开头的两句两次出现? 2.如何理解“寒梅”这个意象?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探究二:夜雨寄北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的两个“期”字,写出来什么?“涨”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探究三:淮上与友人别1.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2.这首诗通过那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主题)? 第二课时探究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淮上与友人别这两首诗都写了

7、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比较一下,它们在表达方式与格调上有什么不同。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探究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蕴涵的哲理。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我的收获人生总会遇到种种离别,小至迁居、升学与旧友分离,大至生离死别,天各一方。但是不管怎样,人都会成长,会从离别中得到成长的教益。学了这些诗歌,你懂得了些什么? 17.古诗五首自主学习3. q zhuó xio què huàn qí p

8、24;n zhng 4.(1)唐 王维 摩诘(2)李商隐 唐 玉谿生 杜牧 寄给北方的友人。(3)郑谷 唐 守愚(4)王勃 唐 往 骆宾王(5)刘禹锡 唐 白居易 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5.来的时候 再,还 不要做 倒好像 6.b7.(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杂诗1.用反复表达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和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2.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

9、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3. 思乡之情探究二:夜雨寄北1.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写出了诗人思念妻子(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秋”字点明了季节。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归期未知的无法抑制的愁苦之情。“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2.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探究三:淮上与友人别1.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2.通过“扬花”“风笛”“离亭”的描写,抒发了诗人与友人依

10、依惜别之情。第二课时探究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淮上与友人别两首诗虽然都是表达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但从表达方式和格调上看,却有很大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大处落笔,气势雄浑,对将要离别的友人是宽慰和劝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诗的格调比较昂扬。淮上与友人别就近写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诗风比较细腻、哀婉。3.通过对离别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勉励,表达了对友情的豁达态度。探究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2.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驶过,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树木欣欣向荣。哲理: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