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 正方体是多面体的题根素材 大纲人教版_第1页
高考数学 正方体是多面体的题根素材 大纲人教版_第2页
高考数学 正方体是多面体的题根素材 大纲人教版_第3页
高考数学 正方体是多面体的题根素材 大纲人教版_第4页
高考数学 正方体是多面体的题根素材 大纲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正方体为多面体之根一、正方体高考十年十年来,立体几何的考题一般呈“一小一大”的形式. 分数约占全卷总分的八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立几题的难度一般在0.55左右,属中档考题,是广大考生“上线竞争”时势在必夺的“成败线”或“生死线”.十年的立几高考,考的都是多面体. 其中:(1)直接考正方体的题目占了三分之一;(2)间接考正方体的题目也占了三分之一.因此有人说,十年高考,立体几何部分,一直在围绕着正方体出题.【考题1】 (正方体与其外接球)(1996年)正方体的全面积为a2,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B)A. B. C.2a2 D.3a2【解析】 外接球的表面积,比起内接正方体的全面积来,自然要大一些,

2、但绝不能是它的(C)约6倍或(D)约9倍,否定(C),(D);也不可能与其近似相等,否定(A),正确答案只能是(B).【考题2】 (正方体中的线面关系)(1997年)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CD的中点(1)证明ADD1F;(2)求AE与D1F所成的角;(3)证明面AED 面A1FD1;(4)设AA1=2,求三棱锥F-A1ED1的体积 【说明】 小问题很多,但都不难. 熟悉正方体各棱、各侧面间位置关系的考生,都能迅速作答. 如解答(1),只要知道棱AD与后侧面垂直就够了.【考题3】 (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2001年)右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

3、中,BM与ED平行;CN与BE是异面直线;CN与BM成60°角;DM与BN垂直.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 (B)(C) (D)【解析】 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如果能从展开图(右上)想到立体图(下),则能立即判定命题、为假,而命题、为真,答案是C.【考题4】 (正方体中的垂直面)(2002年)如图,正方形ABCD、ABEF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 点M在AC上移动,点N在BF上移动,若CM=BN=a( )(1)求MN的长;(2)当a为何值时,MN的长最小;(3)当MN的长最小时,求面MNA与面MNB所成二面角的大小.【解析】【考题5】 (正方体中主

4、要线段的关系)(2002年) 在下列四个正方体中,能得出ABCD的是【解析】 射影法:作AB在CD所在平面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知其正确答案为A.平移法:可迅速排除 (B),(C),(D),故选(A).【考题6】 (正方体与正八面体)(2003年) 棱长为a的正方体中,连结相邻面的中心,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A. B. C. D.【解析】 将正八面体一分为二,得2个正四棱锥,正四棱锥的底面积为正方形面积的,再乘得.答案选C.【考题7】 (正方体中的异面直线)(2004年)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AD的中点,那么

5、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A. B. C. D.【解析】【考题8】 (正方体中的线线角)(2005年)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B=2,AD=1,点E、F、G分别是DD1、AB、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1E与GF所成的角是 A.arccos B. C.arccos D.【考题9】 (正方体中的射影问题)(2006年)如图,E、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ADD1A1、面BCC1B1的中心,则四边形BFD1E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要求:把可能的图的序号都填上)【考题10】 (正方体中的三角形)(2006年)在正方体上任选3个顶点连三角形,则所得的三角形是

6、直角非等腰三角青工的概率为A. B. C. D.【解析】 在正方体上任选3个顶点连成三角形可得个三角形,要得直角非等腰三角形,则每个顶点上可得三个(即正方体的一边与过此点的一条面对角线),共有24个,得,所以选C. 二、全国热炒正方体 2006年的各地数学考卷中,直涉正方体的考题有13个,隐涉正方体的考题还有更多.其中,四川卷“一大一小”的立几考题,都是考的正方体. 湖北卷登峰造极,“一小一大”的两个立几考题,都是正方体中的难题.其中,第18题的第2问还是个开放题目.【考题1】 2006年四川卷第13题正方体的一“角” 在三棱锥OABC中,三条棱OA、OB、OC两两互相垂直,且OA=OB=OC

7、,M是AB边的中点,则O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是 (用反三角函数表示).【考题2】 2006年四川卷第19题两正方体的“并”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P分别是BC、A1D1的中点,M、N分别是AE、CD1的中点,AD=AA1=a,AB=2a.(1)求证:MN面ADD1A1;(2)求二面角PAED的大小;(3)求三棱锥PDEN的体积.【考题3】 (2006年湖北卷第18题) 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是侧棱CC1上的一点,CP=m.()试确定m,使得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3;()在线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

8、的m,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并证明你的结论.【分析】 熟悉正方体对角面和对角线的考生,对第()问,可心算出结果为m=1/3;对第()问,可猜出这个Q点在O1点.可是由于对正方体熟悉不多,因此第()小题成了大题,第()小题成了大难题.【考题4】 (2006年安徽卷第16题)多面体上,位于同一条棱两端的顶点称为相邻的,如图,正方体的一个顶点A在平面,其余顶点在的同侧,正方体上与顶点A相邻的三个顶点到的距离分别为1,2和4,P是正方体的其余四个顶点中的一个,则P到平面的距离可能是:3; 4; 5; 6; 7以上结论正确的为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三、正四面体与正方体从“正方体

9、高考十年”和“全国热炒正方体”中,我们看到正方体在立体几何中的特殊地位. 在实践中,正方体是最常见的多面体;在理论上,所有的多面体都可看作是由正方体演变而来.我们认定了正方体是多面体的“根基”. 我们在思考:(1)正方体如何演变出正四面体?(2)正方体如何演变出正八面体?(3)正方体如何演变出正三棱锥?(4)正方体如何演变出斜三棱锥?【考题1】 (正四面体化作正方体解)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A.3 B.4 C.3 D.6【说明】 本题如果就正四面体解正四面体,则问题就不是一个小题目了,而是有相当计算量的大题. 此时的解法也就沦为拙解.【拙解】 正四

10、面体棱长为底面ABC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ABC的高线BD =·=(斜高VD=)ABC的边心距HD=·=正四面体VABC的高正四面体外接球的半径为高的,即R=·故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3. 答案是A.【联想】 、的关系正四面体的棱长为,这个正四面体岂不是由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6条“面对角线”围成?为此,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BD1中,(1)过同一顶点B作3条面对角线BA1、BC1、BD;(2)将顶点A1,C1,D依次首尾连结.则三棱锥BA1C1D是棱长为的正四面体.于是正四面体问题可化归为对应的正方体解决.【妙解】 从正方体中变出正四面体以长为面对角线,可得边长为1的正方体AB

11、CDA1B1C1D1,这个正方体的体对角线长为,则其外接球的半径为,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4R2=4 ()23以为棱长的正四方体BA1C1D以1为棱长的正方体有共同的外接球,故其外接球的表面积也为S=3.【寻根】 正方体割出三棱锥在正方体中割出一个内接正四面体后,还“余下”4个正三棱锥.每个正三棱锥的体积均为1/6,故内接正四面体的体积为1/3 .这5个四面体都与正方体“内接”而“共球”.事实上,正方体的内接四面体(即三棱锥)共有=58个.至此可以想通,正方体为何成为多面体的题根.四、正方体成为十年大难题按理说,立体几何考题属中档考题,难度值追求在0.4到0.7之间. 所以,十年来立几考题哪

12、怕是解答题也没有出现在压轴题中. 从题序上看,立几大题在6个大题的中间部分,立几小题也安排在小题的中间部分.然而,不知是因为是考生疏忽,还是命题人粗心,竟然在立几考题中弄出了大难题,其难度超过了压轴题的难度,从而成为近十年高考难题的高难之最!【命题】 将正方体一分为二2003年全国卷第18题,天津卷第18题,河南卷第19题等,是当年数学卷的大难题. 其难度,超过了当年的压轴题.在命题人看来,其载体是将正方体沿着对角面一分为二,得到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直三棱柱.图中的点E正是正方体的中心.【考题】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侧棱AA1=2,

13、D、E分别是CC1与A1B的中点,点E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是ABD的重心G.()求A1B与平面ABD所成角的大小(结果用反三角函数值表示);()求点A1到平面AED的距离.【解析】 ()连结BG,则BG是BE在面ABD的射影,即EBG是A1B与平面ABD所成的角.设F为AB中点,连结EF、FC,D、E分别是CC1、A1B的中点,又DC平面ABC,CDEF为矩形. 连结DF,G是ADB的重心,GDF. 在直角三角形EFD中,EF2=FG·FD=FD2,EF=1,FD=.于是ED=,EG=.FC=ED=,AB=2,A1B=2,EB=.sinEBG=·=.A1B与平面ABD所成的

14、角是arcsin.()连结A1D,有.EDAB,EDEF,又EFAB=F,ED平面A1AB,设A1到平面AED的距离为h,则SAED·h=·ED.又=·AB=,SAED=AE·ED=. h=.即A1到平面AED的距离为.本题难在哪里?从正方体内切出的直三棱柱的画法不标准!难点突破:斜二测改图法,把问题转到正方体中.EFCD为矩形 EF=1(已知) FD=3FG(重心定理) FD=(射影定理)EG=() ED=(勾股定理) FC=(正方体!)FB=EB=() sinEBG=.难题(0318)的题图探究正方体立体图常见的画法有两种:(1)斜二测法(图(1)此

15、法的缺点:A1、B、C 三点“共线”导致“三线”重合(2)正等测法(图(2)此法的缺点:A、C、C1、A1“共线”导致“五线”重合难题的图近乎第二种画法(图(3):将正方体的对角面置于正前面.五、解正方体正方体既然这么重要,我们就不能把这个“简单的正方体”看得太简单. 像数学中其他板块的基础内容一样,越简单的东西,其基础性就越深刻,其内涵和外延的东西就越多.我们既然认定了正方体是多面体的根基,那我们就得趁着正方体很“简单”的时候,把它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的关系,都弄个清楚明白!关于正方体 你已经知道了多少?正方体,( )个面, 线面距转( )面距,( )个顶点( )棱。 寻找( )要

16、根据。顶点连线( )条, 异面直线求距离,一顶( )线来相交。 确定( )是难题。三顶确定三角形, 正方体,是个宝,要求三顶不共( )。 各种关系藏得巧。四顶确定四面体, 正四面体( )条棱,要求四顶不共( )。 选自6面( )线;三种线段结数缘, 正八面体( )个顶,根1、根2和( )。 6面( )对得准。 答案:6 8 12 28 7 线 面 点 射影 垂足 6 对角 6 中心关于正方体 还有许多许多!例如,8个顶点中,4顶共面的有( )个,4顶异面的( )个。正是4顶异面的个数,决定了正方体中三棱锥的个数。六、解正四面体统计十年的高考立几题,除直接考“解正方体”的题目比重最大以外,接下来

17、的就是“解正四面体”的题目了. 其实,正四面体并不能与正方体平起平坐,正四面体本质上是正方体的“演生体”,通俗地说:正四面体是正方体的儿子!如果把正方体弄清楚了,正四面体就随之清楚了.在十年的高考“正四面体”中,凡是就“儿子解儿子”的解法,都是拙法;凡是由“老子解儿子”的办法都是妙法!正四面体棱长设作1,则对应的正方体棱长为底面正三角形高为( ); 底面正三角形的外半径为( );正三角形的内半径为( ); 正四面体的斜高为( );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为( ); 斜面与底面成角余弦值( );正四面体高为( ); 外接球半径为( );内切球半径为( ).答案: 一句话小结:正四面体与正方体的对应量只

18、相差一个系数:(或)【考题1】 (2006年湘卷理9) 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图,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A. B. C. D.【妙解】 (找老子解儿子)【答案】 C【拙解】 (就儿子解儿子)如图所示:即求三角形PCD的面积.因为CD=2,四面体A-BCD是正三棱锥,则PD=PC,三角形PCD是等腰三角形. 过P作CD的中线交CD于Q,则球心在PQ上. 连BQ,AQ,则AQ=BQ,因为O在PQ上,则PQ是线段AB的中垂线.即Q是AB的中点. 因为,则PQ=S=×CD×PQ=×2×探索 正四面体中心何在正四面体的中心在哪里? 答:中心在正四面体高线的第1个四等分点上;或者说,正四面体的外半径与内半径之比为31.(图(1)理解记忆 可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