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文本分析一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1.gif)
![《六国论》文本分析一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2.gif)
![《六国论》文本分析一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bd3437dc-9cff-46ca-97c6-1ae4a3032b8c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本分析六国论是为反对北宋王朝用重赂屈服于外族而写的。当时,契丹、西夏的势力日益强大,经常入侵。北宋统治者面对入侵的契丹、西夏完全采用妥协政策,向他们纳银输绢,以求苟安。宋王朝就这样对外一再妥协,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助长了外族的贪欲,增强了入侵的势力,酿成了无穷的后患。作者写这篇文章,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但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借此讽谏宋王朝以六国为鉴戒,不为外族 “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 ,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全文分五段:第一段,推出总结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文章的标题为“六国论” ,作者落笔便揭题:“六国破灭,非兵
2、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在赂秦”斩钉截铁,由于是在排斥了“兵不利” 、“战不善”的双重因素后突兀而出的,所以特别鲜明触目。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紧接着就从两方面说出这个论点所持的理由:一个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一个是不赂者因失强援,不能独完。第二个理由的提出,是因为六国中真正赂秦的只有韩、魏、楚三国,熟悉历史的人可能发生这样的疑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作者为使论点巩固,无懈可击,便用设问的办法提出这个问题,然后主动地阐明这个问题:“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就是说,由于诸侯中出现了赂秦的国家,不赂秦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支持者, 那就必然不能单独地保全。 对于可能发生的
3、疑问既然作了回答,作者这就可以有理由用肯定的口气,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论点:“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二段, 紧接上文, 阐明为什么诸侯以土地赂秦必然自取灭亡的道路。首先分别拿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作比,拿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作比,两相对照,得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论断。这不仅论证了“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的一面,同时,也为下文集中议论“割城”一事铺平了道路,让“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逐步明朗化,具体化。 “思厥先祖父而秦兵又至矣”四句,述说诸侯想用割地的办法换取和平,而实际上秦国却并没有片刻停止进攻。“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 ,历尽千辛万苦,“以有尺寸之地”
4、 ,后代子孙本当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可是,他们却“视之不甚惜,举予与人,如弃草芥”。诸侯把祖先辛苦得来的土地拱手送给秦国后,是不是就平安无事了呢?“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频繁割地不仅没有换取和平,反而招致了更频繁的侵夺。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秦王的欲望是无穷的。用“有限”之地,填“无厌”之欲,势必“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至于颠覆”而后已。文中用“今日” “明日”极言割地之频;“五城”、“十城”极言献地之多;“一夕”极言苟安时间之短暂; “起视”“又至”极言秦人入侵片刻也不肯停止,在严密的论证中插入这样一些形容描写的词语,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段的结尾作者引用“以地事秦,犹抱薪救
5、火,薪不尽,火不灭”这一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在冷峻的议论中,着上感情的色彩。第二段是就赂秦的国家(韩、魏、楚)灭亡的原因进行论述,论述了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三段是就未尝赂秦的齐、 燕、赵三个国家说的。 开头“齐人未尝赂秦齐亦不免矣”三句,用“与赢而不助五国”作理由,说明没有赂秦的齐国为什么也不免于灭亡。以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六句,先总说燕、赵、义不赂秦,再分说燕灭亡由于派荆轲刺秦王。 赵之灭亡由于赵王听信谗言杀了良将李牧。 作者在这几句话里, 称赞燕国一度收到“用兵之效”,惋惜赵国“用武而不终”,以下“且燕赵处秦草灭殆尽之际,可谓智
6、力弧危, 战胜而亡, 诚不得已” 一句, 说明燕、 赵失去强援, 也就难免亡国。 语意之间,认为燕、赵的灭亡,尚有可原谅的地方。这一段,从开头到“战胜而亡,诚不得已”,分析齐、燕、赵三国之亡是由于失去外援, 直接论证了 “不赂者以赂丧” ,间接论证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以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一句,作者用假设语气,提出了自己的设计韩、魏、楚不割地,齐不与赢,燕不用刺客,赵不杀良将,那么,六国和秦谁胜谁负,还不能轻易地断定。这是反过来对不赂秦则国未必亡加以申说。这一段的论证, 或分或合, 或诘或辩, 用笔有起有伏、 有虚有实, 证明了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的正确。第四段是惋
7、惜六国为秦国的积威所胁制,所吓倒。这篇文章的第二、第三两段,着重论述历史事实,说明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这一段则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作者的主张,申明作者的政见。第一句以“呜呼”的感叹起笔,承上文进一步从反面假设,提出并力抗秦的主张,提出“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向西”,则秦国即使想吞并六国也是难以办到的。第二句承上转折,又回到史实, 抨击六国的政策,以“悲夫”起头,嗟叹六国“有如此之势”,却“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灭亡。这句话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提示“赂秦”的根源在于“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第三句紧承上句作出论断,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这句话一话
8、双关,似乎是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其实是在告诫北宋“为国者”,这就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第五段, 讽谏北宋王朝。 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对比:六国只是踞一方的诸侯力量虽然比秦弱小,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北宋据有一统天下,力量远远强于六国,却“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那就又在六国之下了。这是在论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发出的感慨。从结构方面说,是论点的引申;从内容方面说,是写这篇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一开头先提出中心论点:六国之亡,“弊在赂秦” 。然后就着论点层层深入,反复论证:先论赂秦则国必亡;再论不赂秦则国未必亡,齐燕赵之所以亡,是因为韩、魏、楚赂秦, 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而亡。然后呼吁人们必须吸取六国赂秦灭亡的历史教训,指出堂堂的天下大国没有蹈六国灭亡覆辙的道理。文章结构严谨,中心突出,脉络清晰。在语言方面, 本文除了具有一般论说文用词准确、言简意赅的特点之外,还有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严密的论证中插入了生动的描述(“得一夕安寝” 节),引用了形象的比喻 (“抱薪救火”节) ,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文章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感情,如对以地事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德之星的主要事迹(合集15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支持合同-@-1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混凝土泵送劳务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新能源充电桩网络运营维护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带改造工程变更设计合同
- 2025年度夫妻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权协议书范本
- 班级文化的价值与长期影响
- 2025年健身俱乐部会员卡办理与积分累积合同
- 游戏设计中的光学技术应用探讨
- 2025年度行政合同电子签名应用与安全管理
- 《教育心理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JT-T-496-2018公路地下通信管道高密度聚乙烯硅芯塑料管
- 贵州省铜仁市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DB43-T 2939-2024 酱腌菜咸胚中亚硝酸盐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
-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制度及流程
- 食材配送投标方案技术标
- 护士延续注册体检表
- 《电力系统自动化运维综合实》课件-通信设备接地线接头制作
- 国际标准《风险管理指南》(ISO31000)的中文版
- 再见深海合唱简谱【珠海童年树合唱团】
- 高中物理 选修1 第四章 光(折射反射干涉衍射偏振)(2024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