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_第1页
最新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_第2页
最新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_第3页
最新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_第4页
最新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高速公路路面试验检测细则xxx 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xxx 高速公路总监理工程师办公室目录1 总则与路面结构设计12 基层 32.1 基层用水泥32.2 基层用集料32.3 基层用水 32.4 基层配合比设计32.5 基层试验段52.6 基层养生 62.7 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62.8 基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73 透层、粘层、稀浆封层83.1 乳化沥青技术标准83.2 透层 83.3 粘层 93.4 稀浆封层 93.5 透层、粘层、稀浆封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103.6 稀浆封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104 沥青面层124.1 沥青面层用沥青124.2 沥青面层用石料134.3

2、沥青面层用矿粉164.4 沥青面层配合比设计164.5 沥青面层试验段214.6 沥青面层拌和控制224.7 沥青面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234.8 沥青面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245 试验监理要点 256 路面试验检测用表 257 路面试验检测准则 258 路面工地试验室建设及管理25附表1:沥青面层施工日报表26附表2:基层施工日报表271 总则与路面结构设计1.1 为确保 x 高速项目群路面工程试验检测顺利开展,同时突出本项目试验检测工作的重点和针对性,并达到对路面施工的指导性作用,特制定本 细则 ,以便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1.2 本细则依据下列设计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指南而编

3、写,限于篇幅有限,未涉及的试验检测其它内容按照下列设计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指南执行。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潜江至江陵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路面工程)监利至江陵高速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路面工程)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4-2000)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JTG E51-2009)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JTG F40-2004)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路

4、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x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路面工程)x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工地试验室建设及管理)xxx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大纲(试行)xxx高速公路监理计划(第二册)1.3 x高速项目群路面工程的典型结构组合与材料设计概述如下(具体以设 计文件为准)x高速项目群路面工程的典型结构组合层次石料主线一般匝道桥面上面层SBS I-D抗滑石料4cmAC-13C4cmAC-13C4cmAC-13C粘层, 一一.一2PCRa性乳化沥青,洒布量 0.30.6L/m中面层SBS I-D石灰岩6cmAC-20C6cmAC-

5、20C6cmAC-20C粘层PCR1H生孚L化沥青,洒布量0.30.6L/m 2-防水粘结层卜面层70#A 级石灰岩8cmAC-25C-稀浆封层6mmES-流浆封层透层PC-2乳化沥青,洒布量1.00.3L/m2上基层4MPazK泥稳定级配碎石下基层4MPazK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1.4 本细则适用范围为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潜江至江陵段(简称潜石高速)和监利至江陵高速公路(简称江北高速), x 高速项目群其它项目可以参照执行。2基层2.1 基层用水泥可采用32.5级复合硅酸盐水泥、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应采用缓凝水泥,初凝时间大于 4h,终凝时间宜大于6h、小于1

6、0h。水泥进场 入罐时,夏季水泥温度不宜高于 50 C;冬季施工时,水泥进入拌缸温度不低于 10CO水泥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标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要求。2.2 基层用集料基层石料厂和储料场的管理与建设参照沥青面层集料 4.2.4沥青面层集料质 量的检查与管理。2.2.1 基层用集料规格:根据x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要求,为了方便加工 和储存基层石料,基层石料统一按下表筛孔进行布置,统一为 4种规格。基层石料规格1#料2#料3#料4幽筛孔尺寸(mm)3321115集料规格(mm)1931.59.5194.759.504.752.2.2基层用集料技术要求基层集料的技术要求压碎值

7、针片状含量塑性指数有机质含量4.75 mm 集料含泥量细集料 0.075mm 含量26%工 20%6%0 2 %1%15%2.3 基层用水基层的拌和用水和养护用水,一般采用人畜能饮用的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沼泽水、酸性水严禁使用。2.4 基层配合比设计2.4.1 设计原则。为减少半刚性基层开裂,在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必须坚持三 个限制原则: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准超过6%。限制细集料和粉料比例。在满足养生和最佳含水量的基础上,限制用水量2.4.2 级配设计。基层和底基层级配范围卜列筛孔(mm)通过质量日分率 %37.531.5199.54.752.360.60.0

8、7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00688638582238162881505级配碎石底基层10090100738849692954173782007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级配,参照 x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 (路面工程)及工程实际,0.075 mm通过率调整为0%5%, 4.75 mm通过率调整为22%38%,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悬浮密实级配。2.4.3 根据设计文件确定基层技术指标基层和底基层技术指标项目设计强度压实度水泥剂量级配碎石底基层浸水4天的CBR值k00%两7%-水泥稳定碎石基层NMPa冷8%4.0%5.5%2.4.4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按

9、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规格石 料的组成比例,合成级配应符合 2.4.2级配设计中级配碎石底基层的级配范围, 在级配颗粒组成范围内4.75 mm筛孔的通过率调配出粗、中、细三种级配。对每种级配选取5个不同含水率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每种级配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按每种级配的混合料最佳含水率成型CBR 试件,进行浸水4d 的 CBR 试验,在满足CBR 值要求的级配中选取CBR 值最大者作为设计级配。审批程序。施工单位完成配合比报告后,应及时向驻地办提交正式报告,经驻地办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作为试验段铺筑的设计配合比依据。2.4.5 水泥稳定级配碎

10、石配合比设计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采用重型击实方法进行设计按实际使用的集料分别进行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规格石料的组成比例,合成级配应符合2.4.2级配设计中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的级配范围。取已经试验检测合格的水泥,按 4 种不同的水泥剂量( 4.0%、 4.5%、 5.0%、5.5 %、 ) ,分别按不同5个含水率(3.0%、 4.0%、 5.0%、 6.0%、 7.0%)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4 种不同的水泥剂量各自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根据4 种不同的水泥剂量各自的最佳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拌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混合料,按要求的压实度成型试件,每组试件不少于9 个或13个,在标

11、准条件下养护6d, 浸水 1d 后取出, 测定 4 种不同的水泥剂量下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计算每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 代 。选取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 代 符合 2.4.3强度要求的最小水泥剂量作为设计配合比。审批程序。施工单位完成配合比报告后,应及时向驻地办提交正式报告,经驻地办复核,取得正式批复后,方可作为试验段铺筑的设计配合比依据。5.6 基层试验段底基层、基层要进行试验段施工,通过试验路段总结达到以下目的。 确定施工含水量。拌和场给混合料加水时应扣除集料的天然含水量。 确定施工水泥剂量。一般施工水泥剂量应比设计水泥剂量多0.5%,水泥剂量采用EDTA 滴定法测定,事前必须试验

12、标准曲线。 混合料松铺系数的确定。松铺系数随材料、配合比和含水量的变化及摊铺振动压实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松铺系数为1.251.35。混合料级配检验。混合料级配检验在正常生产时停机,在未加水泥之前 的配料皮带上取一定长度的全部材料,四分法后进行水洗筛分试验确定级配。强度检验。以留样的标准养生浸水试验和路面取芯的强度和完整性为准。压实度的检测。压实度的测定以灌砂法为准。确定碾压组合。按不同的组合压实方案进行碾压并检测压实度,以能在 延迟时间内达到规定压实度,且平整度好,无裂纹为可行的压实组合。5.7 基层养生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需要养生,下基层以覆盖洒水养生为主;上基层以透层 油养生方式为主,如不能及时

13、施工透层油也可以采用覆盖洒水养生方式。透层油养生工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铺筑完毕后,立即洒布透层油,利用 透层油的覆盖功能养生。建议采用及时透层油养生工艺,最佳养生方式是洒布 透层油待破乳后再及时施工稀浆封层。覆盖洒水养生工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铺筑完毕后,立即用洒水车喷雾洒 水后覆盖透水土工布再洒水,保证土工布始终湿润,养生期不少于7天;低温施工的养生期要适当延长,应采用薄膜+土工布的养生方法。养生期应封闭交通,严禁大型车辆通行。5.8 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基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项目频率目的及质量标准含水率每种规格材料每天使用前测1个样品控制开工时混合料含水率颗粒分析每2000m3每种规格测1个样

14、品检验每种规格级配液塑限细集料0.5 mm以下,每2000m3测1个样品液限w 28%,塑性指数w 6含泥量每2000m3每种规格测1个样品粗集料w 1% 0.075mm 含量每2000m3测1个样品细集料w 15%针片状含量每2000m3每种规格测1个样品粗集料w 20%相对密度每2000m3每种规格测1个样品计算固体体积率压碎值每2000m3测1个样品%抗压强度每作业段或每 2000m2留9或13个试件上、下基层强度代表值皱计强度弯沉每一双车道评定路段检查 80100点级配碎石底基层符合设计弯沉值厚度平均值每200 m每车道2处底基层-10mm,基层-8mm极值底基层-25mm,基层-10

15、mm平整度3m直尺:每200m检查2处X10尺底基层 W12mm 基层50%55%方0%60%25 c针入度(0.1mm)5015045150408040100软化点(环球法)-55 C53 C延度(5cm/min)15c延度240cm15c延度N0cm5c延度或0cm5 c延度或0cm溶解度(三氯乙烯) 9.5%与矿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2/3-常温储存稳定性,1d1%常温储存稳定性,5d5%注:乳化沥青与改性乳化沥青应根据施工需要随制、随检、随用;如须短期 储存或采用商品改性乳化沥青,则必须按改性沥青的储存方法和使用前的有关 规定执行。凡离析、有粗颗粒的改性乳化沥青严禁使用,必须废弃。

16、3.2 透层透层油采用PC-2乳化沥青,其洒布量通过试洒确定,一般为1.0 0.3kg/m2, 宜在基层施工完毕稍干后喷洒,透层油渗透入基层深度应不小于 5mm并与基层 联结成一体。3.3 粘层各沥青结构层间的粘层采用PCR改性乳化沥青,其洒布量通过试洒确定, 般为 0.3 0.6kg/m 2。3.4 稀浆封层3.4.1 稀浆封层用集料稀浆封层集料同沥青面层集料4.2沥青面层用石料。3.4.2 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采用BCR改性乳化沥青或BC-1乳化沥青3.4.3 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根据设计文件稀浆封层集料级配采用ES-2型级配。稀浆生层ES-2型级配范围筛孔(mm)9.54.

17、752.361.180.60.30.150.075级配(%10095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确定拌合用水量。根据经验选初始乳化沥青用量一般为 12%14%或沥青用 量为6.5%7%变化用水量进行稠度试验,确定合适的用水量。确定沥青用量范围。以满足湿轮磨耗试验磨耗值确定最小沥青用量,以满 足负荷轮碾压试验黏附砂量确定最大沥青用量。试验可拌和时间、初凝时间、固化时间。通过手工拌和确定可拌和时间, 通过滤纸表面没有褐色斑点判断初凝时间,通过黏聚力试验检查初凝时的黏聚 力以及固化时间和固化时的黏聚力。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稀浆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试验项目单位BCRm生乳化沥

18、青稀浆封层BC-1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可拌和时间(25 C)s*20*20稠度cm2323初凝时的黏聚力N m斗2斗2固化时的黏聚力/二 g/m皮.0皮.0负荷轮碾压试验黏附砂量/二 g/m450-湿轮磨耗试验磨耗值(浸水1h)/二 g/m5408003.5 透层、粘层、稀浆封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透层、粘层、稀浆封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集料颗粒分析、表观相对密度、砂当量每500T测1个样品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蒸发残留物含量、蒸发残留物试验每批测1个样品粒子电荷、破乳速度、恩格拉粘度计巳5、道路标准粘度计G5.3、常温储存稳定性、与矿料的粘 附性裹覆面积、蒸发残留物溶解度必要时改性乳化

19、沥青筛上剩余量、蒸发残留物含量、蒸发残留物试验每批测1个样品粒子电荷、破乳速度、恩格拉粘度计E25、道路标准粘度计G5.3、常温储存稳定性、与矿料的粘 附性裹覆面积、蒸发残留物溶解度必要时3.6 稀浆封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稀浆封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外观表囿平整,均匀一致,无拖痕,无显著离析,接缝顺畅随时,目测级配在级配范围内每作业日1次WWMS设计沥青用量的土 0.3%每作业日1次厚度6mn 0.6mm半幅每1km不少于5处渗水系数20 cm15 c 延度 100cm5 c 延度 20 cm软化点(环球法) 6 c齐5 c闪点(COC)

20、263 20 c溶解度(三氯乙烯) 99.5% 99%含蜡量(蒸播法)2.0%-动力粘度(60 C)*80Pa.s-运动粘度(135 C)-3Pa.s储存稳定T离析(48h软化点差)-75%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质量损失,不大于由8%1.0%针入度比(25 C )61%65%延度10c延度 6cm5 c 延度 15cm4.1.2沥青质量的检查与管理监理工程师驻沥青厂监督到货沥青:每个沥青供应厂都必须设置x专用沥青罐,每批基质沥青到厂进专用罐前,供应商必须在第一时间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和驻厂监理取样,同时提供本批沥青的数量、到达时间、采购合同、出厂检测报告、中国口岸商检报告(如是进口基质沥

21、青)。驻厂监理在查阅各种文 件齐全且合格后,该批沥青泵入x专用沥青罐,并取若干份样,一部分封存留样, 一部分送外委检测全套指标,合格后方能使用。监理工程师驻沥青厂监督生产:包括专用罐沥青是否掺配或混杂了其它沥 青,改性生产过程中的SBS掺量、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等。监理工程师驻沥青厂监督发货:向x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发送的每车沥青, 必须经检验合格并有驻厂监理工程师签字。如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通知 指挥部。施工单位自检:到达工地的每车沥青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后方能入罐:一是 有驻厂监理签字、出厂检测报告、运输车牌号和司机签字;二是司机代表沥青 供应商取样并签字,一份供检测,若干份封存留样;三

22、是软化点、针入度、延 度检测合格后方能卸车。不合格的沥青除清退外,还要通知业主和其它各标段 不得使用,同时追究驻厂监理责任。每种沥青至少进行一次全套检测。施工单 位必须建立沥青检测和使用台帐,主要包括到货时间,检测结果,使用日期, 使用桩号和层次等。驻地办和指挥部抽检:驻地办按照频率定期抽检和指挥部不定期抽检。 如果指挥部质检人员发现正在使用的沥青存在质量问题,一方面将该沥青铺筑 的路面全部铳刨,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另一方面对沥青厂家进行索赔,对驻 地办进行处罚。中心试验室每月提出沥青的评价报告。4.2 沥青面层用石料4.2.1 沥青面层用石料规格根据x省建设标准化指南要求,沥青面层石料厂集料

23、的规格和筛孔尺寸统一 如表所示。上面层石料规格1#料2#料3#料4幽筛孔尺寸(mm)171163.5集料规格(mm)9.5164.759.52.364.7502.36中、下面层石料规格1#料2幽3#料4#料5#料AC-20C筛孔尺寸(mm)-24 (22)1563.5集料规格(mm)-13.226.54.7513.22.364.7502.36AC-25C筛孔尺寸(mm)34 (32)24 (22)1563.5集料规格(mm)26.531.513.226.54.7513.22.364.7502.364.2.2 沥青面层用粗集料技术要求粗集料的技术要求项目单位技术指标中、卜面层上向层石料压碎值%2

24、826洛杉矶磨耗损失%302.50250吸水率%3.02.0与沥青的粘附性N级(70号沥青),5级(SBS改性沥青)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和料%司8 9.5mm 料司512 9.5mm 料2018软石含量%53水洗法v 0.075mm含量%2.5坚固性( 0.3mm部分)%0 12水洗法0.075mm含量%60亚甲曲值g/kg304.2.4沥青面层集料质量的检查与管理路面用地材应严把进场(准入)关,须经自检和驻地办、中心试验室抽 检合格后方可启运。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按规范要求的频度 取样检验其质量,经评定合格、并经驻地办和中心试验室抽检签认后方可使用。路面用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

25、源调查、试验,确保集料的品质、 规格符合使用要求。还须考察其塘口的岩石性状(有无强风化或软石类层)、 开采加工集料时,应注意保护环境,防止破坏生态平衡。路面施工单位应充分重视原材料的储备工作,在开工前,要储备足够的 原材料(一般不低于合同段设计总量的30%),以满足大规模连续施工的需要。沥青面层碎石厂石料岩性。根据岩性、储量、开采量、运输条件等因素, 尽量选择覆盖层薄、岩体稳定、杂质较少的料源。石料压碎值、磨耗值、粘附 性、上面层石料磨光值等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且母岩均匀、杂岩含量较少。沥青面层碎石厂矿山开采要求。首先清理矿山表层泥土和软弱风化层, 在矿山开采前,采用机械或人工全面清理母岩表层

26、的泥土与软弱风化层,严防 泥土和杂质混入母岩。主要生产设备标准。一级破碎机采用颗式破碎机,规格不小于600X900型; 二级破碎采用反击式(或冲击式)破碎机,规格不小于1214型;产量 150t/h石料进颗式破碎机前设置振动预筛喂料装置(俗称除渣),并将筛出的泥块、 泥渣通过除渣运输皮带排除,以减少石料的含泥量,保证石料洁净。预筛筛网 长度不小于2米,筛孔尺寸不小于5cm。同时,沥青面层石料厂必须设置布袋除 尘器,除尘器必须将振动筛整体罩住,且不得在破碎机上采用淋雨压尘措施。 上面层石料厂必须配备整形机,中、下面层石料厂宜配备整形机,以降低针片 状含量。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破碎加工时,应

27、根据路面各结构层的混合 料类型将其按规格为档。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应严格分开堆放、分开 运输,不得混杂。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粒径大于2.36mm。下面层和中面层采用石灰岩,上面层采用玄武岩、辉绿岩等 抗滑石料。粗集料的技术性质应符合规定。细集料。面层用细集料也可以采用面层二级破碎石料厂加工且经过除尘, 符合质量要求的石屑,但掺量不宜超于机制砂的掺量。面层机制砂。面层用机制砂宜采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灰 岩经过制砂机加工的机制砂,石灰岩和玄武岩、辉绿岩母岩标准与面层石料相 同。禁用采石场的下脚料加工机制砂,制砂机采用850型以上(产量6

28、5110t/h), 制砂机必须配置布袋除尘装置。4.3 沥青面层用矿粉应采用憎水性、强基性石灰岩经磨细加工得到,并将泥土杂质消除干净,不得采用石料厂除尘的下脚料加工。可以采用12%勺水泥取代同质量的矿粉。矿粉的技术指标见下表。矿粉的技术指标视密度(g/cm3)含水率(%粒度范围(通过率为外观亲水系数塑性指数0.6mm0.15mm0.075mm2.500 110090 10075 100无团粒结块18流值(0.1mm)155015501540空隙率(%)363636沥青饱和度(%)657565756070矿料间隙率()141 312浸水马歇尔稳定度()858580动稳定度(次/mm)300030

29、001000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808075试件渗水系数(ml/min )& 100 5s 25s 30s 45s改性沥青AC结构 5s 30s 35s 50s1.6.3 拌和楼配合比检验。 生产配合比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如果出现 轻微的溢料、等料现象,则可以调整冷料配比,但绝对不能调整生产配合比。如果出现严重的溢料、等料现象,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级配设计。拌好的沥青混 合料应跟踪抽检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配合比。1.6.4 拌和质量目测。对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随时进行检查,沥青混合料以无 花白石子、无沥青团块、乌黑发亮为宜。如果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 予以改进。其原

30、因大致如下:搅拌时间不够、细集料比例增大,细集料粉尘含 量高、沥青用量不够、矿料或沥青加热温度不够。可能是其中一项原因,也可 能是几项原因。如果混合料颜色枯黄灰暗,可能的原因有:拌和温度过高、沥 青用量不够、粉料过多、石料不干、柴油燃烧不透等。对出现花白、枯黄灰暗 的混合料必须废弃不用,监理跟踪监督废弃地点,并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1.6.5 沥青拌和楼配比打印管理。利用电脑采集拌和楼每盘的材料掺量,并打 印后留档,同时利用EXCEL绘成当天配比波动图,重点包括油石比、各热料仓 比例等,供分析质量波动用。1.7 沥青面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沥青面层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材料检查项目检查频率粗集料针片状含量

31、、颗粒分析、压碎值、含泥量、表观相对密度每4000T每种规格测1个样品磨耗值、磨光值、粘附性必要时细集料颗粒分析、表观相对密度、砂当量每2000T测1个样品坚固性、棱角性必要时矿粉外观、颗粒分析、相对密度、塑性指数、含水率每200T测1个样品杀水系数、加热安定性必要时基质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老化试验每批或每150 T测1个样品针入度指数、溶解度、闪点、含蜡量、动力粘度必要时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弹性恢复、老化试验每批或每150 T测1个样品闪点、储存稳定性(48h软化点差)、针入度指数、溶解度、运动粘度必要时1.8 沥青面层混合料及现场检测的质量管理检查项目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外观观察混合料均匀性、离析、色泽、冒 烟、有无花白料、油团等现象,观察 压实后路面是否平整密实,有无明显 轮迹、裂缝、推挤、油包、离析随时,目测温度符合混合料温度规定每车级配在级配范围内每作业日2次设计沥青用量的土 0.3%每作业日2次马歇尔试验符合规定每台拌合机每作业日1组浸水马歇尔试验符合规定必要时车辙试验符合规定必要时压实度代表值9 7%极值95%采用试验室标准马歇尔密度,半幅每公里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