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LVDS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64d5a4b5-01ba-429b-ac2e-477f439bc6e7/64d5a4b5-01ba-429b-ac2e-477f439bc6e71.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种基于lvds的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设计在某型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中,要求由上位机(一般pc)实时监控雷达系统状态并采集信号处理机的关键变量,这就要求在处理机与上位机之间建立实时牢靠的衔接。同时,上位机也能对信号处理板举行控制,完成诸如处理机复位、程序动态加载等功能。试验中,处理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距离不小于8m。在这种前提下,计算机上现有的串口、并口明显不能满足要求,而20接口工作在高速模式时传输距离惟独3m,其它诸如以太网传输的实时性难于满足要求,光纤通道传输的构建成本又太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纳lvds高速串行技术的传输计划。数据传输系统计划因为系统要求传输距离大于8m,需采纳平
2、衡电缆。对于两端lvds接口,可以采纳asic和两种方式实现。因为公司生产的virtex-ii系列fpga挺直支持lvds电平标准,本系统采纳xc2v250实现,这不仅省去了专用lvds电平转换芯片,节约了成本,而且可以将系统中其它控制规律集成在单个fpga芯片内,从而降低了设计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牢靠性。另外,收发接口规律采纳fpga,可以在用法过程中按照需要重新配置传输方向,以动态地转变收发通道的数目,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可重构能力。囫囵数据传输系统框图1所示。因为数据传输是双向的,信号处理板和pci板都有并串转换发送模块和串并转换接收模块(均在fpga内实现),两块板卡通过平衡电缆衔
3、接。此外,在信号处理板上,dsp处理机通过外部总线向fpga发送缓存区内写入数据,fpga通过dsp的主机口完成与dsp存储空间的数据交换。在pci板上,fpga通过pci控制器和主机举行数据交换。系统工作原理可表述如下:dsp处理机将处理结果通过外部总线输出到fpga缓冲存储器内,在fpga内完成数据的并串转换,并通过lvds串行接口发送出去。数据通过平衡电缆传输至上位机接收卡。在上位机接收卡内,数据经串并转换后,送至pci接口控制。上位机输出数据到dsp处理板的过程则相反。因为系统要求数据传输上行数据率小于下行数据率,设计中上行数据传输通道数为1,下行数据通道数是4。在传输距离大于8m的状
4、况下,实际单通道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64mbps。lvds并串转换实现因为fpga是通过dsp处理机的外部总线获得数据的,其数据形式是并行的,所以发送前应将其转换为串行比特流。fpga内实现并串转换和串行发送功能的模块hstx的原理框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该模块有3个输入信号。分离为时钟输入clk、帧同步信号tfr和并行数据tch17:0。其中,clk频率为33mhz,经过数字时钟管理器(dcm)锁相倍频后得到串行模块内部时钟clk1x(33mhz)、clk4xr(33×4=132mhz)和clk4xf(33×4=132mhz),其中clk4xr与clk4xf反相,与cl
5、k1x同相。输出为三组差分信号,分离为串行数据tch1p:n、串行时钟tclkp:n和串行帧同步信号tfrp:n。输入时钟clk信号升高沿有效,时钟升高沿时,若帧同步信号为高电平,则锁存输入数据tch17:o,延时一个时钟周期开头发送。输出的发送时钟tclkp:n为132mhz,双沿有效。输出串行数据采纳小终端模式,数据低位lsb在前,帧同步信号tfrp:n输出比特序列11110000,用于供接收端同步。2所示,串行发送模块主要由load_gen、out_data、out_fr、out_clk4个模块组成。load_gen模块用来产生并串转换时加载数据的选通脉冲。out_data模块采纳移位寄
6、存器实现数据并串转换。而out_fr和out_clk模块分离用来产生串行帧同步信号和串行时钟信号。这些模块均用法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完成。lvds传输电路设计因为lvds总线的传输速率达到264mbps,对pcb布线等方面要求特殊高。本文利用高速电路分析工具 graphics公司的hyperlynx,对lvds传输电路举行了仿真设计,包含传输线阻抗设计、端接匹配、差分信号布线。同时考虑了接插件和传输电缆的挑选对数据传输的影响。lvds信号的摆幅惟独350mv,为驱动的差分信号工作方式,最长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m以上。为了确保信号在传输线中传扬时,不受反射信号的影响,lvds信号要求传输线阻抗受控
7、,差分阻抗为100。本系统应用中,利用高速电路仿真分析工具,通过合理的设置层叠厚度和介质参数,调节走线的线宽和线间距,计算出单线和差分阻抗结果,来达到阻抗控制的目的。 lvds信号的拓扑可以是点到点单向,点到点双向或总线型(multidrop)。无论哪种应用,都需要在接收端举行端接匹配。匹配阻抗值等于差分阻抗,典型值为100。匹配在这里主要起到汲取负载反射信号的作用,因此,要求距离接收端尽量逼近。在本系统中,利用fpga片内的数控阻抗(digitally controlled impedance),挺直配置fpga内部端接阻抗值,在fpga内部实现端接匹配。这样做不仅可以便利修改端接阻抗值大小
8、,使端接电阻很好地匹配,而且端接电阻与接收端十分逼近。差分信号的布线是囫囵传输电路设计的难点。普通来说,根据阻抗设计规章举行差分信号布线,就可以确保lvds信号质量。在实际布线当中,lvds差分信号布线应遵循以下原则:1、差分对应当尽可能地短、走直线、削减布线中的过孔数,差分对内的信号线间距必需保持全都,避开差分对布线太长,浮现太多的拐弯。2、差分对与差分对之间应当保证10倍以上的差分对间距,削减线间串扰。须要时,在差分对之间放置隔离用的接地过孔。3、lvds差分信号不行以跨平面分割。尽管两根差分信号互为回流路径,跨分割不会割断信号的回流,但由于缺少参考平面而导致阻抗的不延续。4、尽量避开用法
9、层间差分信号。在pcb板的实际加工过程中,因为层叠之间的层压对准精度大大低于同层蚀刻精度,以及层压过程中的介质流失,层间差分信号不能保证差分线之间间距等于介质厚度,因此会造成层间差分对的差分阻抗变幻。因此建议尽量用法同层内的差分。5在设计阻抗时,尽量设计成紧耦合方式,即差分对线间距小于或等于线宽。此外,在lvds传输电路设计当中应该选用适合差分信号的高速接插件,一方面,接插件的特征参数能够与lvds信号阻抗匹配,通过接插件的信号畸变很小;另一方面,能够提供足够的布线空间,设计pcb走线宽度和间距。例如amp公司的zpack hs3系列接插件,在电气性能方面,比较适合高速lvds信号互连。本系统采纳平衡电缆实现长距离传输,然而,因为lvds特别的阻抗匹配要求和极低的时序偏置要求,传统的电缆不能用于lvds数据传输。实验证明双绞线电缆性能最优。短距离(大约05m)应用时cat3平衡双绞线电缆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牙釉质粘结剂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塑料用群青紫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健康饮食膳食计划应用程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大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螯合锌钾硼尿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化学镀化学品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危险区域轨道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磁性长度和角度测量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食用菌灭菌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军用航空平视显示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心尖球形综合征
- DBJT 13-460-2024 既有多层住宅建筑增设电梯工程技术标准
- 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监控系统证券公司接口规范
- 2025届天津市部分学校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