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8eacc5d2-985e-43d7-a845-3d6b21926139/8eacc5d2-985e-43d7-a845-3d6b219261391.gif)
![2018高考化学大一轮学考复习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8讲盐类水解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3/8eacc5d2-985e-43d7-a845-3d6b21926139/8eacc5d2-985e-43d7-a845-3d6b219261392.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 28 讲 盐类水解 【考纲要求】1.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2. 了解影响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 了解盐类水解的应 用。 考点一盐类水解及规律 1 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 或 0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 ”、 弱酸的阴离子结合 H、 盐电离j 弱碱的阳离子 - 结合 OHI 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一 T水的电离程度增大一 TC(H + )丰C(OH_)溶液呈碱性、酸性或中性 3 .特点 可逆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 吸热 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微弱水解反应程度很微弱 4 .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
2、性。 盐的类型 实例 是否水解 水解的离子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 pH 强酸强碱盐 NaCI、KNO 否 X 中性 pH= 7 强酸弱碱盐 NHCI、 Cu(NQ) 2 是 NHT、CiJ+ 酸性 pHv 7 知识梳理 2 弱酸强碱盐 CHCOON、 是 CHCOO、 碱性 pH7 NazCO CO- 【深度思考】 1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 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 ) (2) 酸式盐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 ) (3) 某盐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 ( ) 常温下,pH 10 的 CK3C00N 溶液与 pH= 4 的 NHCI 溶液,
3、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 常温下,pH= 11 的 CHCOON 溶液与 pH= 3 的 CH3C00I溶液,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 ) (6) 向 NaAIQ 溶液中滴加 NaHCO 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 ) 答案 (1) X (2) V (3) X (4) V (5) X (6) X 2 (1)现有 0.1 mol J- 1的纯碱溶液,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其正确的操作是 你认为该溶液 pH 的范围一定介于 _ 之间。 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 C&-引起的,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3)为探究盐类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 请用 NazCO 溶液和其他必要试剂, 设计
4、一个简单的实验 答案(1)把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洁净的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在 试纸的中部,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 pH 713 (2) 向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显红色;若再向该溶液中滴入过量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 色沉淀,且溶液的红色褪去。则可以说明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 cO-引起的 (3) 取 NQCO 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然后分成两份,加热其中一份,若红色变深,则盐 类水解吸热 解题探究 题组一 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 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1) AlCl 3溶液呈酸性 Al 3+ + 丸1心皿3+ 3H+O 3 (2) Na 2
5、CO 溶液呈碱性 c6+ HkQ IIf:Ch + OH、 HCO + 2CO+ OH。 将 NaHCO 溶液与 AICI 3溶液混合 3丰 一 AI + 3HCO=AI(OH)3 J+ 3CO f。 实验室制备 Fe(OH)3胶体 Fe3+ + 3HaO=Fe(OH)3(胶体)+ 3 屮。 (5)NaHS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HS + 2S+ OH。 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 MRm溶液,若 pH7,其原因是 _ (用 离子方程式说明,下同); 若 pHv 乙其原因是 _ 。 答案 口一 + HbO FnT 一+ OH MT+ mu. I mH 解析 pH 大于 7 是由于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 pH
6、 小于 7 是由于弱碱阳离子水解呈酸性。 练后归纳 - 1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 (1) 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 应该用可逆号;j !.!表示。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 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和“V表示水解产物。 (2)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表示。 (3) 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成一步完成。 (4) 水解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的离子组由于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 =、 “f” “J”等 题组二对盐类水解实质及规律的考查 2 . (2016 大连质检)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八种溶液,其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如图所示, 图中代表的物质可能分别为 (
7、 ) NHiHSO* WaNO.NM5 I I I;I I J J A. NHCI (NH4)2SC4 CHCOONa NaHCO NaOH B. (NH)2SQ NHCI CHCOONa NaHCO NaOH C. (NH)2SQ NHCI NaOH CHCOONa NaHCO D CHCOOH NHCI (NH4) 2SQ NaHCO NaOH 答案 B 4 解析 酸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电离呈酸性 水解呈酸性 中性水解呈碱性 电离呈碱性。 3 .用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 AC BD AD BC 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 molL 一1。在 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 pH =7,第三种溶液的 pH
8、7,最后一种溶液 pHv 7,则正确的是( ) A B C D 碱性 AO BOH AO BOH AOK BOH 酸性 HO HD HO HD H HD H HD 答案 A 解析 根据 AD 溶液 pH7, 一定水解;根据 BC 溶液 pHBO,H 酸性:HCHD 4为了证明 NaHCO 溶液中 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 ) 测定溶液的 pH 加入 Ba(OH)2溶液 加入盐酸 加入酚酞溶液 A. B. C. D. 答案 C 厂规律方迭 - ! 盐类水解的规律及拓展应用 (1) “谁弱谁水解,越弱越水解”。如酸性:HCNc CHCOOH 则相同条件下碱性:NaCN
9、C3COONa 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溶液显酸性。女口 NaHSO 在水溶液中:NaHSG=Na + H + sO o (3)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 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 溶液呈碱性。如 NaHCO 溶液中:HCO + CO(次要),HCO + HbO H2CQ+ OH(主要) 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溶液显酸性。如 NaHSO 溶液中:HSO 11+ sO(主要),HSO + H2SO+ OH(次要) (4) 相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 正盐相应酸式盐,如COHCO 水解相互促进的盐 单独水解的盐 水解相互抑制的盐。如 NH;的水
10、解: (NH4) 2CO(NH) 2SQ(NH) 2Fe(SO)2 考点二多角度攻克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5 EI知识梳理 - i. 内因:酸或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 6 性越强。 2 外因 因素 水解平衡 水解程度 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 温度 升高 右移 增大 增大 浓度 增大 右移 减小 增大 减小(即稀释) 右移 增大 减小 外加 酸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酸碱 碱 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例如: 以 FeCb 水解为例Fe3+ 3H:.i 任心H) 3+ 3,填写外界条件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条件 移动方向 屮数 pH 现象 升温 向右 增
11、多 减小 颜色变深 通 HCI 向左 增多 减小 颜色变浅 加 HO 向右 增多 增大 颜色变浅 力口 NaHCO 向右 减小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深度思考 3 1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 水解平衡右移,盐离子的水解程度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2) 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其溶液酸性 3 + c FA 关于 FeCl3溶液,加水稀释时, - c LI 答案 V (2) X (3) V X 2 .有人认为,向 CHCOON 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会与 CHCOON 溶液水解产生的 OH 反应,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不对,原
12、因是:体系中c(CHCOOH 增大,抑制了水解,会使平衡 CHCOO+ Hi) CIhCOOH + OH 左移。 3. (1)取 5 mLpH= 5 的 NHCI 溶液,加水稀释至 50 mL,贝 U c(H+) _ (填“”、“ 减小 (2)H2SQ 解题探究 下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装入含酚酞的 0.01 mol L-1 CH3CQQN 溶液,并分别放置在盛有水 的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加入生石灰,向烧杯中加入 NHNQ 晶体,烧杯中不加任何物 质。 加入宅石灰 宅温加入晶休 (1) 含酚酞的 0.01 mol L 一 1 CHCQQNa 溶液显浅红色的原因为 _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解释
13、 )。 (2) 实验过程中发现烧瓶中溶液红色变深,烧瓶中溶液红色变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水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水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NHNQ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D. NHNQ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3) 向 0.01 molLCHCQQN 溶液中分别加入 NaQH 固体、NCQ 固体、FeSQ 固体,使 CHCQQ 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_ 、 _ 、 _ (填“左”、“右” 或“不移动”)。 (4) 向三份 0.1 molL1 CH3CQQN 溶液中加入少量 NHNQ、Na2SQ、FeCh固体(忽略溶液体积 变化),贝U CHCQQ 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_ 、
14、_ 、 _ 。 答案 (1)CH3CQQ+ H2.) (.-ICQQK QH,使溶液显碱性 (2)BD (3)左左右 (4)增大 减小 增大 解析 (1)CH3CQQN 中 CHCQQ 水解使溶液显碱性,酚酞溶液遇碱显红色。 (2) 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根据烧瓶中溶液红色变深,判断水解平衡向右移动, 说明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同时烧瓶中溶液红色变浅,则 NHNQ 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碱抑制 CHCQQ 的水解;CQ水解显碱性,与 CHCQQ 的水解相互抑制;Fe2+水解显酸性, 与 CHCQQ8 的水解相互促进。 (4) CH3CQQN 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 NHNQ 和
15、FeCL 为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 呈酸性,因此,这两种盐能促进 CHCQQN 的水解,溶液中的 CHCQQ 增大;NQSQ 为强碱弱酸9 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抑制 CHCOONa 的水解,溶液中的 CHCOO 浓度减小。 弱酸电离常数八心水的离子积常数). 瓦(水解常数)三者关系的应用 1. 在一定温度下,能水解的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弱碱盐或弱酸弱碱盐 )在水溶液中达到水解 平衡时,生成的弱酸(或弱碱)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或氢离子)浓度之积与溶液中未水解的弱酸 根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该常数就叫水解平衡常数。 (1)强碱弱酸盐:如: CHICOON 溶液:CHCOO+
16、CIbCOOIH OHT c ciHw *c oir 2 c ICOO _ C HI C 肝 C H+ = c CHICOOi c ir c T ic ir Kw =c niicoo c + = Ka c niiC 强酸弱碱盐:如: NH4C1 溶液:NHf + HbO HIH20+ H+ 、,c M1IH2 c 11+ Kl= F c MtH2 c r tc ijir = Ic 0HT c ir i c ijir Kv =c c 二=疋 c I H 2i 其中:K,为水解平衡常数、Ka(K0 为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 &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2. 水解平衡常数是描述能水解的盐水
17、解平衡的主要参数。 它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水解过程是 吸热过程,故它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专题训练】 1 . 25 C 时,HSO 3 茁+的电离常数 Ka= 1X 10 T2,则该温度下 NaHSO 水解反应的平 衡常数 K =_ ,若向 NaHSO 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丨 2,则溶液中; 半半 S0 将 _ (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 1X 10 T12增大 10 解析 Ka=一 Ic HS)I 2S0 11 C(H +)C(NH3 2。),而 C(NH4)1 mol L 一1。 181X10 - -5 mol L -1-2.36 X 10 一4 5molL_6 7。 3
18、.常温下, 用 NaOH 溶液吸收 SO得到 pH= 9 的 NstSO 溶液,吸收过程中水的电离平衡 c或2一 C帧一 温下 HSQ 的电离平衡常数 Kai = 1.0 X 102, Ka2= 6.0 X 108 9) 答案向右 60 4 .已知常温下 CN 的水解常数 Kh= 1.61 X 10 一5。 (1)常温下,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CN 与 NaCN 勺混合溶液显 “中”)性,c(CN). 大到小的顺序为 常温下,若将 cmolL 一1盐酸与 0.62 mol (小数点后保留 4 位数字)。 答案 碱 v c(Na +) c(CN一) C(OH ) C(H +) (2)0.616
19、2 K = C oir C H2SC3 Kw C I2SO C C K C bSQ 厂 Kw 一 12 K = 1X 10 。 C弧 HSQ+ H:i 2SQ+ OH ,当加少量 I 2时,发生 I2 + HSQ+ HQ=2+ 3H+ SQ,导致水解 平衡左移,C(H2SO)稍减小,c(OH)减小,所C II2SQ C 弧=C -增大。 2 .已知 25 C时,NHH20 的电离平衡常数 Kb= 1.8 X 10 一5,该温度下 1 molL 一1的 NHCI溶 液中 C(H +)mol L 一1。(已知 5.56 2.3 6) 答案 一 5 2.36 X 10 解析 K C带 Ki= - I
20、 C 3 H 21 Kw C : = Kb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试计算溶液中 解析 NaOH 电离出的 OH 抑制水的电离平衡, NaSQ 电离出的 SO - + 【血一+ OH 【也一 I C川一 sO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C Kh= C証一 14 10 Kw Ka2= 6.0 X 10 一8 所以 10 一5 -10- = 60。 一 8 6.0 X 10 所以 C(H、= .K?= 12 C(H +),混合溶液显碱性,且 C(CN)v c(HCN)。(2)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 c(K +) = c(CN)+ c(Cl),由物料守恒得 c(HCN)= c(
21、K+) c(CN)= c(Cl)= 0.5 c mol L 得 c0.616 2。 考点三盐类水解的应用 II知识梳理 - 盐类水解的应用 应用 举例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FeCl3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Fe3* + 3 円|血(0 心3+ 3H+ 判断酸性强弱 NaX NaY NaZ 三种盐溶液的 pH 分别为 8、9、10,则酸性 HXHYHZ 配制或贮存易水解 的盐溶液 配制 CuSO 溶液时,加入少量 H2SC4,防止 Cu2+水解;配制 FeCb 溶液, 加入少量盐酸;贮存 N&CO 溶液、NazSiOs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胶体的制取 制取 Fe(OH)3胶体的离子反应:Fe3
22、+ + 3H2O=Fe(OH)3(胶体)+ 3H+ 泡沫灭火器原理 成分为 NaHCO 与 Al2(SQ)3,发生反应为 Al3+ 3HCO =AI(OH)3j + 3CO 作净水剂 明矶可作净水剂,原理为 Al 3+ + 3 同匚 人 1(0 山3(胶体)+ 3H+ 化肥的使用 铵态氮肥与早木灰不得混用 除锈剂 NHCI与 ZnCl2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深度思考】 1. 配制 FeSO 溶液要加入铁粉,配制 SnCI2溶液要加入盐酸,二者原理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 不相同,加入 Fe 粉是为了防止 Fe?+被氧化,加入盐酸是为了防止 水解。 2. 怎样除去 MgCb溶液中的 Fe3*
23、,其原理是什么? 答案 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Fe3+杂质时, 可加入 Mg MgO Mg(OH)2或 MgCO 而除去 FeJ 其原理是 Fe3+的水解程度比 Mg +的水解程度大,加入这些物质,导致 Fe3* + 3H2U FMUH) 3 + 平衡右移,生成 Fe(OH)3沉淀除去。 (填“酸”、“碱”或 或“ =”) C(HCN)。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 L T KCN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得到中性溶由 CN + Hail =1.61 x 10 5,解 , + OH 得 1.0 x 10 7x0.5 c _0.31 0.5 c 13 解题探究 题组一 与水解有关的离子共存问题 1 无
24、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Na*、Al3*、HCO、NQ B. AI6、Cl、Mg*、K* C. NH|、Na*、CHCOO、NCO D. Na*、NQ、CIO、I 答案 C 解析 A 项,Al3*因与 HCO 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B 叽 AIO与 Mg*反应生成 Mg(OH) 和 AI(OH) 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C 项,NH 与 CHCOO 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 D 项,CIO 与 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 2 .下列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pHh 1 的溶液中:NH|、Na*、Fe3*、sO B. 含有大量
25、 AIO的溶液中:Na*、K*、HCO、NO C. 中性溶液中: K*、Al3*、Cl、SO D. NaS 溶液中:SO、K*、Cu2*、Cl 答案 A 解析 A 项,酸性条件下, H*抑制 NH*、Fe3*的水解,能大量共存; B 项,AIO + HCO + H2O=AI(OH)4 + CO,不能大量共存;C 项,AI3*水解呈酸性,因而在中性溶液中不能大量 共存;D项,CIJ* +=Cu&,不能大量共存。 熟记下列因双水解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合 (1) AI 3+与 HCO、CO、AIO、SiO2 HS、S2、CIO。 (2) Fe 3*与 HCO、CO、AIO、SiO3、CIO
26、。 (3) NH* 与 SiO3、AIO。 特别提醒 NHf与 CHCOO、HCO 虽能发生双水解反应,但能大量共存。 Fe 3*在中性条件 下已完全水解。 题组二盐溶液蒸干所得产物的判断 3. (1)碳酸钾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 , 原因是 _ KAI(SO 4) 2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 , 14 原因是 _ FeCI 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 原因是 _ 。15 (4) _ 碳酸氢钠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5) _ 亚硫酸钠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_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 答案 (1)K2CG 尽管加热过程
27、促进水解,但生成的 KHCO 和 KOH 反应后又生成 CO KAl(SO 4)2 I2H2O 尽管 Al3+水解,但由于 HSQ 为难挥发性酸,最后仍然为结晶水合物(注 意温度过高,会脱去结晶水 ) 2亠 (3) Fe 2Q3 Fe 水解生成 Fe(QH”和 HCI, 在加热蒸干过程中 HCI 挥发, Fe(QH)2逐渐被氧化生 成 Fe(QH)3, Fe(QH)3灼烧分解生成 FezQ 木 (4) Na 2CQ 2NaHC3=NstCQ+ CQf + H2Q (5) Na 2SQ 2Na2SQ+ Q=2NaSQ 解析 本题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除了盐的水解外,还应考虑到盐的热稳定性、还原性等
28、。 厂归纳总结 盐溶液蒸干灼烧时所得产物的几种判断类型 -M-* (1)盐溶液水解生成难挥发性酸时,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质,如 CuSQaq) 蒸干CuSs); 盐溶液水解生成易挥发性酸时,蒸干灼烧后一般得对应的氧化物,如 AICI 3(aq) 蒸 (2) 酸根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 NaCQ 溶液等蒸干后可得到原物质。 (3) 考虑盐受热时是否分解 Ca(HCQ)2、NaHCO、KMnQ、NHCI固体受热易分解,因此蒸干灼烧后分别为 Ca(HCQh CaCO(CaQ); NaHCQNazCQ; KMn KMnQ+MnQ; NHCI NHf + HCI f。 (4) 还原性盐在蒸干时会被 Q 氧
29、化 例如,Na2SQ(aq) 干Na2SQ(s)。 题组三 利用水解平衡原理解释问题的规范描述 4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把 AICI 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 以必要AI(QH) 灼烧 AI C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 16 的文字说明)。 答案 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AI2Q。在 AICI 3溶液中存在着如下平衡: + 3HCI,加热时 水解平衡右移,HCI浓度增大,蒸干时 HCI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到 AI(0H)3,在灼 烧时发生反应 2AI(0H) 3=AI 203+ 3H2O,因此最后得到的固体是 Al 2Q。 (2)Mg 可溶解在 NHCI溶液
30、中的原因分析。 答案 在 NHCI溶液中存在 N+ Hfl NJh H2O+ H,加入 Mg 粉,Mg 与 H 反应放出 H2,使 溶液中c(H +)降低,水解平衡向右移动,使 Mg 粉不断溶解。 直接蒸发 CuCb 溶液,能不能得到 CuCl2 2H2O 晶体,应如何操作? 答案不能,应在 HCI气流中加热蒸发。 (4)在 NazSO 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若在该溶液中滴入过量的 BaCb 溶液,现象是 _ ,请结合离子方程式,运用平衡原理进行解释: _ 答案 产生白色沉淀,且红色褪去 在 NazSO 溶液中,s0水解:s0+ H.i 【s 薦+ OH , 加入 BaCl2后,Ba2+
31、 + s0=BaSOj (白色),由于c(SO)减小,SOT水解平衡左移,c(OH) 减小,红色褪去 厂答题摸板 - - ! 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问题的思维模板 (1) 解答此类题的思维过程 找出存在的平衡体系(即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找出影响平衡的条件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分析平衡移动的结果及移动结果与所解答问题的联系 (2) 答题模板 存在平衡,(条件)(变化),使平衡向(方向)移动,(结论)。 探究高考明确考向 1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 ) (2016 全国卷I, 10C) c CII3COO 将 CHCOON
32、 溶液从 20 C升温至 30 C,溶液中: -C 增大( ) (2016 全国卷川,13B) 17 (3)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 &CO)不能与 NHCI混合使用,是因为 K2CQ 与 NHCI反应生 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 (2014 新课标全国卷I, 8C) 将 NHCI溶液蒸干制备 NHCI固体( ) (2014 福建理综,8B) (5) NH4F 水溶液中含有 HF,因此NH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 ) (2014 天津理综,3B) 已知 NaHSO 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SO+ Hi 2SO+ OH HSO H+ + SO 向 0.1 mol L
33、 的 NaHSO 溶液中 a .加入少量金属 Na,平衡左移,平衡右移,溶液中 c(HSO_)增大( ) (2013 安徽理综,13A) b .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簡簡_ _ 、Cjp 一 的值均增大( ) (2013 安徽理综,13C) 答案 V (2) X (3) V (4) X (5) V (6)a. X b . X 2. (2015 天津理综,5)室温下,将 0.05 mol Na 2CO 固体溶于水配成 100 mL 溶液,向溶液 中加入下列物质,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 加入物质 结论 A _1 50 mL 1 mol L HaSQ 反应结束后,c(Na ) = c(SQ
34、 ) B 0.05 mol CaO 溶液中 - ”c “ -1 增大 c HCOoal( , 3) C 50 mL H2O 由水电离出的 c(H ) c(OH )不变 D 0.1 mol NaHSO 4 固体 反应完全后,溶液 pH 减小,c(Na )不变 答案 B 解析 NazCO 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_+限 IIlO_ + OH,所以溶液呈碱性。A 项,向溶液 中加入 50 mL 1 mol L HSQ, NaCO 与 HSQ 恰好反应生成 0.05 mol Na 2SQ,根据物料守 恒可得c(Na +) = 2c(S&_),错误;B 项,向 NQCO 溶液中加入 0.05 m
35、ol CaO 后,发生反应 CaO + H2O=Ca(OIH),生成 0.05 mol Ca(OH) 2 恰好与 N&CO 反应:Ca(OH+ NazCO=CaC3X + c CH_ 2NaOH 则C(CO3_)减小,c(OH)增大,c(HCQ)减小,所以c 增大,正确;C 项,力口 入 50 mLfO, CO_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但c(OH)减小,溶液中的 OH 全部来源于水的电离, 18 由于水电离出的 屮、OH 浓度相等,故由水电离出的 c(H +) c(OH)减小,错误;D 项,加入 的 0.1 mol NaHSO 4固体与 0.05 mol Na 2CO 恰好反应生成 0.
36、1 mol Na 2SO,溶液呈中性,故溶 液 pH 减小,加入NaHSO,弓 I入 Na+,所以c(Na+)增大,错误。 3. 2012 福建理综,23(3)能证明 NSO 溶液中存在 SO+ Hi.) 0 爲+ OH 水解平衡事 实的是 _ (填序号)。 A.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H2SQ 溶液后红色褪去 B.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褪去 C.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 BaCli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褪去 答案 C 解析 N&SQ 溶液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 SQ发生了水解反应,溶液显碱性。加入 HiSQ 溶 液,SQ与生成 HSQ, HSQ 与反应放出 SQ 气
37、体,同时 屮中和 SQ水解产生的 QH即 使溶液中不存在水解平衡,溶液红色也会褪去,故 A 错;氯水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加入氯 水后,Cl 2和 HCIQ 氧化 SQ、HSQ 生成 SQ,中和 SQ水解产生的 QH, HC1Q 能氧化漂白 指示剂酚酞,并不能体现 SQ水解反应的可逆性, 故 B 错;加入 BaCl2溶液,Bsi +与 SQ结合 生成 BaSQ 沉淀,c(S&)减小,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 c(QH)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 动,证明存在 SQ的水解平衡,故 C 正确。 4. 2015 天津理综,10(3)(4)FeCI 3具有净水作用,但腐蚀设备,而聚合氯化铁是一种新
38、型的絮凝剂,处理污水比 FeCl3高效,且腐蚀性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3) FeCl 3在溶液中分三步水解: Fe3+ H2U FH)2 + H+ K Fe(QH)2 + + HU be 厲旧 + H+ K2 Fe(QH): + HU 池 0:.IH)3 + H+ K3 以上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i、&、K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 。通过控制条件,以上 水解产物聚合,生成聚合氯化铁,离子方程式为 xFe3+ + yHi 卩已(QH)y*y + yH+ 欲使平衡正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_ 。 a 降温 b.加水稀释 c.加入 NHCI d.加入 NaHCQ 室温下,使氯化铁溶
39、液转化为高浓度聚合氯化铁的关键条件是 _ 。 (4) 天津某污水处理厂用聚合氯化铁净化污水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得出每升污水中 投放聚合氯化铁以 Fe(mgjT)表示的最佳范围约为 _ mgL 1。 UJti 19 答案 (3) KK2K3 bd 调节溶液的 pH (4) 18 20 解析(3)Fe 3+分三步水解,水解程度越来越小,所以对应的平衡常数也越来越小, 有KK2K3; 生成聚合氯化铁的离子方程式为 xFe3+ + yH2:l F已x(OH)yy + + yH:由于水解是吸热的, 降温则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NHCI溶液呈酸性,加入 NHCI, J
40、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 NaHCO 消耗 H+, J 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可采用 的方法是 b、d。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氢离子的浓度影响聚合氯化铁的生成,所以关键 条件是调节溶液的 pH。(4)由图像可知,聚合氯化铁的浓度在 1820 mgjT 时,去除污水 中浑浊物及还原性物质的效率最高。 课时作业 1. 将 0.1 molL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 90 C,溶液的 pH 几乎不变的是(不 考虑水的蒸发)(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钾 C .硫酸 D .硫酸铵 答案 C 解析 A 项,氯化钠溶液是中性,温度升高,溶液仍为中性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变大, pH
41、变小;B 项,氢氧化钾显碱性,常温下 pH 为 13,升温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 pH 减小;C 项,硫酸溶液的 pH 小于 1,加热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 pH 不变;D 项,硫酸铵溶液显酸性,加热促进水解,酸性增强, pH 减小。 2. 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 有四位同学分别作出如下回答, 其中不正确的 是() A. 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3亠 3亠 B. 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 KNO 溶液中混有的 Fe,说明含Fe 的盐水解是吸热的 C. 丙同学: 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液比冷的纯碱液去油污效果好,
42、说明碳酸钠水解 是20 吸热的 D. 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 水解是吸热的 答案 A 解析 A 项,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身就有热量的变化, NHNG 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会使溶液温度 降低,所以无法说明 NHNO 的水解是吸热的;B 项,加热除去 KNO 中的 Fe3+的原理是使 Fe3+ 水解生成Fe(0H)3沉淀,故可说明 Fe3 +水解是吸热的;C 项,纯碱溶液去油污的原理是 NS2CO 水解显碱性,热溶液去污效果好,说明碱性强,即 NQC0 水解程度大,故可说明 NQC0 水解 是吸热的;D 项,醋酸钠水解是醋酸钠溶液遇酚酞显红色
43、的原因,加热红色加深,说明碱性 增强,故可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3. (2016 南昌调研)有一种酸式盐 AHB 它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现有以下说法: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AOH 溶液和 H2B 溶液,前者的电离程度大于后者的电离程度; HB 不是强酸; HBT的电离程度大于 HB 的水解程度; 该盐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 :1 出 A + + HB , HB 1+ + B2 其中错误选项的组合是( ) A. B . C . D . 答案 B 解析 酸式盐 AHB 的水溶液呈弱碱性,说明 AOH 的碱性相对较强,H2B 的酸性相对较弱,且 HB 的电离程度小于 HB 的水解程度,相同物质
44、的量浓度的 AOH 溶液和 H2B 溶液,前者的电离 程度大于后者的电离程度; AHB 溶液的电离方程式一般写成 AHB=A+ HB, HB 1T + B2 。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AlCl 3和 Al 2(SO4)3溶液加热、蒸发、浓缩、结晶、灼烧,所得固体的成分相同 B. 配制 FeCl3溶液时,将 FeCb 固体溶解在硫酸中,然后再用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 C. 向 CuCl2溶液加入 CuO 调节 pH 可除去溶液中混有的 Fe3+ D. 泡沫灭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碳酸钠和硫酸铝 答案 C 解析 A 项,AlCl 3与 Al 2(SO4)3溶液的水解方程式分别为 AlC
45、l 3+ 3H2: 血13+ 3HC1, Al 2(SO4)3 + 6Hfl 2Al(OH) 3+ 3fSQ,加热促进水解,由于盐酸为挥发性酸,硫酸为难挥发 性酸,故前者最终产物为 AI2O,后者最终产物为 Al 2(SO4)3; B 项,将 FeCl3固体溶解在硫酸 中,会引入杂质 SO 一,应溶解在盐酸中;C 项,由于 Fe3+水解,Fe3*+ 3H2 . 旧)3+ 3H+, 加入 CuO 消耗 H+,从而使其水解完全,除去 Fe3+; D 项,为了加快产生 CO 的速率,泡沫灭 21 火器中常使用的原料是 NaHC 邙口 Al 2(SO4)3, HCO水解结合 1 个 J 即生成 H2C
46、O,比 NaCO 反 应速率快。 5. (2016 贵阳检测)下表是 Fe2+、Fe3+、Zn2+被 OH 完全沉淀时溶液的 pH。某硫酸锌酸性溶 液中含有少量 Fe2 +、Fe3+杂质,为制得纯净的 ZnSO,应加入的试剂是( ) 金属离子 Fe2+ Fe3+ Zn2+ 答案 C 22 完全沉淀时的 pH 7.7 4.5 6.5 A. H2Q、ZnO B.氨水 C. KMnO ZnCO D. NaOH 溶液 答案 A 解析 要使 Fe2+和 Fe3+全部除去,由题给信息可知,需将 Fe2+全部氧化成 Fe3+,再调节溶液 pH,范围为4.5 pH H、OH,故错误;B 项,CHCOONs 中
47、 CHCOO 水解,CHCOO+ CIIsCOOHOH , H:i + OH,只存在一个水解,不是多个水解过程,故错误; C 项,盐类水解中越弱越 水解,因此 HF 电离程度大,则 的水解程度较弱,对水的电离促进小,故正确; D 项,HF 的电离程度大于 CHCOOH 盐类水解中越弱越水解, CHCOON 溶液的 pH 大于 NaF 的溶液的 pH, 故错误。 13.1 .分别向浓度均为 0.1 mol JT NazCO 及 NaHCO 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1) _ NaQO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_ (2) _ NaHCQ 溶液也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_ (3) _ 比较
48、两份溶液的颜色,红色较浅的是 _ (填化学式)。 n .NaHSQ 溶液显弱酸性,源于 NaHSO 存在以下两种程度不同的平衡体系: (1) 水解: _ 电离: 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如向 0.1 mol 的 NaHSO 溶液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回答问题: 加入少量 Ba(OH)2固体,水解平衡向 _ 移动;加入少量 NaCIO 固体,溶液的 pH _ (填“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 I .(1)CO 3一 + W + OH (2) HCO3+ 2CO + OH , HCO 11+ cO,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NaHCO n .(1)HSO;+ HbO 2SO+ OH HSO
49、SI+ H+ (2)逆反应方向 减小 解析 i .(1)CO 3水解,cO IIC:X + OH,所以 NazCO 溶液呈碱性。(2)HC6 水解呈碱性, HCO + 2CO+ OH , HCO 电离呈酸性 HCO 11+ + cO,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 以 NaHCO 溶液呈碱性,同浓度的 NCO 及 NaHCO cO水解程度大于 HCO, NstCO 溶液的 pH 大于NaHCO n .(1)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是因为该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平衡:水解: HSO + H.i ILSO + OH 和电离:HSO SO3 + H,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加入 Ba(OH)2, OH 浓度增
50、大,平衡逆向移动,加入少量 NaCIO 固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pH 减小。 14. 现有 0.175 mol L醋酸钠溶液 500 mL(已知醋酸的电离常数 K = 1.75 X 10 一5)。 26 (1) 写出醋酸钠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2) 下列图像能说明醋酸钠的水解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_ 。27 (3) 在醋酸钠溶液中加入下列少量物质,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 _ 。 A.冰醋酸 B.纯碱固体 C.醋酸钙固体 D.氯化铵固体 欲配制 0.175 mol L醋酸钠溶液 500 mL,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用托盘天平称取 _ g 无水醋酸钠,溶于
51、适量水中,配成 500 mL 溶液。 1 方案二:用体积均为 250 mL 且浓度均为 _ mol-L 的醋酸与氢氧化钠两溶液混合而成 (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者体积之和 )。 (5) _ 在室温下,0.175 mol -L 1醋酸钠溶液的 pH 约为 _ 已知醋酸根离子水解反应的平 衡常数K= &川。 答案 (1)CH sCOONOb Hi CH 3COOK NaOH (2)BC (3)CD (4)7.2 0.35 (5)9 解析(1)醋酸钠水解生成醋酸和氢氧化钠, 化学方程式为 CHCOONOH/ CII3COOIH NaOH (2)A 项,钠离子不水解,所以浓度始终不变,错误
52、; B 项,醋酸根离子开始时水解速率最大, 后逐渐减小,平衡时不再变化,正确; C 项,随着水解的逐渐进行, pH 逐渐增大,平衡时不 再发生变化,正确;D 项,Kw是温度常数,温度不变, Kw不变,错误。(3)A 项,加入冰醋酸, 溶液中醋酸浓度增大,平衡左移,错误; B 项,加入纯碱固体,由于 CO的水解会产生 OH, 抑制 CHCOO 的水解,平衡左移,错误;C 项,加入醋酸钙固体,溶液的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 平衡右移,正确;D 项,加入氯化铵固体,铵根离子与水解生成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一水合 氨,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右移,正确。 (4)由m= nM得醋酸钠的质量为 7.175
53、 g,由托盘天平的精确度知托盘天平称量的质量为 7.2 g ;醋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等浓度等体积 1 1 混合,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减半为 0.175 mol-L ,所以原来的浓度为 0.35 mol-L 。 (5)醋 28 15. (2016 北京延庆区高三一模 )某化学实验小组探究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气体产物和剧酸根离子的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 Kw & = Ka 丽r c O c 叩 c CIT3COO C2 U 1014 c 3COO ,贝1.75 X 10 5 c2 ljll 0.175 一 5 一 1 ,得 c(OH ) = 10 mol -L , pH= 9 29 . - 1 烈反应的影响因素。资料: CH3COON4H 溶液是中性的。1 mol L NHCI溶液的 pH= 4.63 , 可以溶解 Mg(OH沉淀。 探究一:镁与氯化铵溶液反应的气体产物。 【实验 11 探究二:镁与氯化铵溶液剧烈反应的原因 设想 1:镁与氯化铵水解产生的 反应生成氢气 【实验 2 2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整木家装行业市场竞争格局、行业政策及需求规模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汽车清洗系统行业发展现状调查、竞争格局分析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排尿异常的观察与护理课件
- Unit 3 Learning better(复习课件)三年级英语下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PEP版·2024)
- 二零二五年度马铃薯种薯品牌授权与营销推广合同3篇
- 《隧道监理概述》课件
- 《酒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柏威夏寺案讲座》课件
- 《颅脑断面解剖》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1,8-辛二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
- 中水回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医院感染及其危害
- 2025年三人合伙投资合作开店合同模板(三篇)
- 安徽省招生考试数学试卷
- 2024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解析
- 高考日语阅读理解练习2篇-高考日语复习
- 印刷基础知识培训资料
- NB/T 11536-2024煤矿带压开采底板井下注浆加固改造技术规范
-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学会尊重-课件(54张课件)
- 2021新《安全生产法》全面解读课件(PPT 8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