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可编辑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温控措施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具有结构厚、体形大、施工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因水泥水化热作用产生很大的热量,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较快,内部热量不易散发,从而内部与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差。 当温差超过一定临界值时,致使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从而影响工程的耐久性。本工程底板3.2米、2.6米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冷却循环水温控施工工法”,防止了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裂缝的质量通病。采用冷却循环水温控法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温开,通过测温点内热偶传感器所测混凝土内温度的变化规律,自动调节循环水管水流速度,平衡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度,防止混凝土温差所产生的应
2、力裂缝,确保工程质量。5.11.1 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碎温升和循环水设施计算及碎浇筑工艺选择i=> 定位放线水管、钢筋等加工 循环水管、测温设施、钢筋、模板等安装|=> 智能温度检测仪、水泵等设施安装I o 冷却循环水系统试运行及钢筋等预检卜 > 隐验及配合比优化卜 > 碎浇筑、循环水启动>=> 温控过程控制 >=> 碎浇完温控和养护 >=> 碎检测验收5.11.2 碎温升和冷却循环水管、测温点埋设计算(1)硅温升计算根据经验公式:Tmax= To +Q/10式中Tmax-为碎内部的最高升温值;To-为碎浇筑温度。按夏天1
3、5天平均气温取30 C;Q-为C30每立方米碎中PO42.5矿渣水泥用量取368 kg/m3,则施工中碎中心最高温升值为:Tmax=30+368/10=66.8C欧中钢管通长布置 立磨基确麻藤醺管遒箱置排列图(2)冷却循环水管埋设计算则胡长安1)根据高层建筑施工手册及热交换原理,每一立方碎在规定时间内, 内部中心温度降低到表面温度时放出的热量, 等于硅在硬化期间散失到大气中的 热量。2)依据该基础设计尺寸、配筋、埋件、留洞、夏天昼夜气温变化及碎温升 梯度等情况,以。48冷却循环水管所承担的硅理论降温体积为基准,通过精确 计算(计算过程略)确定,冷却循环水管道按照左、中、右三个循环系统进行安 装
4、。冷却循环水管安装上下中心距为 660mm,左右中心距为1710mm (如下图 所示),三个系统循环水管呈之字形布置。专业技术知识共享进水口出水口行竖向支撑钢管水平支撑钢管间距2000/循环水钢管间距2000循环水管道立面安装图进出水钢管弋、循环水进出口连接图48钢管 厚度4.25碎镀锌钢管厚度4.75镀锌钢管康度5.0 r -;口4 t弯头厚度4.25泡沫板和砖墙冷却循环水管道安装节点详图(3)温控点布置及安装:1)经过计算,对于该基础工程的不同深度的三个冷却循环水系统,均匀设置测温点(布置如下图)。说明:碎深度分别为1.4、2.6、3.2米;A点为1.0米,B点为2.0米,C点为3.1米碎
5、表面与基础外放置的热偶传感器进行比较温度差,用以控制流水量; 每一测点温度传感器均连接导线与温度测控仪相连。2)采用WZG-010电阻温度传感器作为最基本测温单位, 在混凝土上、中、 下部位进行埋设,上下传感器中心距混凝土上表和下底 300mm,离循环水管大 于300mm,安装时传感器与钢筋接触处需用绝缘材料隔离如图 5.2.1-4所示,以 便准确地监测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变化。5.11.3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1)为了准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差, 掌握不同深度处温度变化以及施工 阶段早、中期温差的发展规律,在基础一侧设置一台XQC-300自动控制仪(上海产),用以测定铜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的电阻变化
6、,并与 50型多级水泵的自动电 子磁力信号控制系统连接成三个控制回路。(2)该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以基础混凝土内、中、外层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 度的温差变化作为控制点。按照现行施工规范要求,大体积混凝土梯度温差不宜 大于25C;超过25 ± 2C时,智能系统自动启动多级水泵加档增加水流量,以便及时地采取有效而相应措施,控制混凝土梯度温差不超过规范规定的标准:1)控制系统必须使设定温度的分辨率0.1 、温度误差率&± 5C。2)如果冷却循环水池中水的温度比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所低值010c时,通过补水管道进行水池水温调节,直至到达冷却循环水能够有效地降低混凝土温 度为止。冷
7、却循环水池中需设置溢流管或预置小型潜水泵及时排出高温水。3)温控和测温记录必须保证连续进行,将 XQC300自动控制仪的自动记 录按照下述规定进行人工监控:前七天按照每间隔2小时记录一次;七天后根据碎实际温度差值相应减少测温记录次数,每4小时记录1次;连续进行测温记录时间不少于 14天,测温记录有关人负责,发现局部或 整体温度升高,及时进行人工调整循环水流速或调整基础面的养护材料, 使碎基 础中心温度与外界温度的差值不大于。4)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和养护时间:按照碎监测温度的差值进行确定,基础 表面的养护采用麻袋、草袋、塑料布等材料覆盖。一般情况下碎浇筑从覆盖完第 一道循环水管8小时后(即碎开始温
8、开时)开始启动相对应的循环水系统, 碎浇 筑完成后,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连续 3天低于规范标准值25c时,可停止循环水 降温,正常情况下一般为10d左右。冷却循环水停止后,用大体积混凝土同配合 比的水泥砂浆将循环水管灌实。通常大体积碎 214d实测温度变化值如下图所 示。5.11.3.1 碎温差计算控制大体积碎温差值必须根据工程特点、 人材机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来计算确 定。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已施工的大体积碎的现场实测升温、 降温数据资料修正 后得出。在计算最高温升值时,以单位水泥用量及碎浇筑温度为主要因素,精确进 行计算来确认,同时要考虑施工期间环境气候对其的影响。5.11.3.2 冷却循环水管和测
9、温点设置计算控制冷却循环水管规格大小、设置间距和分层系统、测温点布置以及采用水泵大小等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1)循环水管接触面碎的热阻系、比热、导热系数及其修正值;(2)碎的体积,碎与循环水接触的表面面积;(3)所用水泥品质、水泥水化热释放的速度、碎维持到最高温度的延续时间及碎在指定期龄内水泥的水化热取值标准、碎的初凝和终凝的时间;(4)热交换所需冷却循环水流量和阻抗等。5.11.3.3 冷却循环水管和传感器安装控制如果冷却循环水管在大体积碎内部充当钢筋网片的支撑系统,必须对所用 管的刚度和强度有较高的要求标准, 一般情况下,只考虑水的压力、新浇碎的压 力及振捣棒对其的震动力。尤其是弯管和
10、焊缝等处,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管道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行,以便于及时整改所出现的问题。所用管道必须是没有经过防腐处理,并且要将铁锈等清除干净,便于与碎 粘结。电阻传感器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绝缘效果、与钢筋或埋件的问距要控制得当,避免所测定的温度忽大忽小而失真。传感器预置导线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测试调整。5.11.3.4 碎施工控制5.11.3.5 制(1)采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标号不低于 PO32.5级。(2)最大水泥用量A 550 kg/m3。(3)外加剂不含氯离子,且达到和超过硅浇筑工艺所要求的初凝时间 参数。(4)碎坍落度测定每工作班不少于二次。(5)碎配合比同时
11、符合泵送工艺的相关规定。2)碎计量质量控制混凝土拌制应根据配合比,对水泥、砂、石、水、外加剂严格计量,检 查内容为:(1)拌制混凝土时,必须进行开盘鉴定,确定电子自动控料系统的精确度, 并定期校核其准确性。(2)水泥、水、外掺混合料、外加剂重量允许偏差± 2%,粗细骨料允许偏差 ±3%。(3)根据气候干湿的变化和气温高低的变化,应适时测定砂、石的含水率 和调整配合比。3)碎拌制质量控制(1)拌制程序:拌料程序:砂一水泥一石子一外加剂一水。(2)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混凝土搅拌时间过短,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拌 和物,为此必须控制搅拌时间,搅拌最短时间不能少于90S。4)混凝土运输
12、质量控制运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容器应严密,内壁平整光洁,粘附的残渣 应经常清理。(1)延续时间: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得超过 下表规定。因为运输时间长,浇筑后很快凝结,使连续浇筑接荏质量不能保证。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应符合原规定的坍落度,如有离析现象,必须进行第二次 搅拌,才能浇筑,一般普通混凝土延续时间按照下表控制。混凝土延续时间(mm)混凝土强度等级延 续 时 间气温低于25 C气温高于25 cC30及C30以下12090C30以上9060注:大体积碎的浇筑为避免产生施工冷缝,初凝时间需相应延长,一般在3h左右,这就需根据工程特点、现场条件、碎所掺外加剂性能通过
13、试验配比确定。(2)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保证混凝土泵能连续工作,混凝土泵受料斗内应 充满混凝土,以防止吸入空气形成阻塞,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一般不得超过 45min。5)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1)浇筑前的准备1)对模板、支架、循环水温控系统、钢筋、预埋螺栓、预埋铁件的质量、 数量、位置逐一检查,并作好相关验收记录。2)与混凝土直接接触的模板、垫层,应清除淤泥和杂物,用水湿润, 基础基底应有排水措施,模板中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 2m。WORD格式可编辑4)根据工程需要和气候特点,应准备好抽水设备、防雨、防暑、防寒 等物品。(2)浇筑过程中质量要点1)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
14、行,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配筋情况、振捣方法而 定,不得超过振捣器的有效作用半径。2)施工缝设置和继续浇筑:大体积混凝土除了设计有要求外,一般不允许 留设施工缝,如出现施工缝,应清除掉混凝土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 凝土层,并加以湿润和冲洗干净,不得积水,施工缝处宜先铺水泥浆或与混凝土 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3)硅浇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冷却循环水管道、热传感器及其导线等设施, 振捣棒不要直接碰砸或撬震这些设施。4)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尽量缩小碎的暴露面,加大碎的浇筑强度以缩短浇筑时间。5)浇筑和振捣控制:针对施工条件及现场环境的限制,在
15、施工时严格过程 控制,特别注意工序的衔接、振捣方法和浇筑过程中的遮阳措施。 为保证新浇筑 在底层碎初凝前覆盖,每层浇厚挖制在 0.4m之间。大体积碎浇筑斜面分层如图 5.2.5 1 所小。一模板新浇筑的碎图5.2.5-1大体积硅斜面分层浇筑示意图6)碎泵送时自然形成一个坡度,在浇筑面的上、中、下布置 3道振捣棒, 确保新老碎结合密实。随着碎浇筑向前推进,振捣棒也相应跟上,保证整个碎浇 筑层的质量。如图5.2.5 2所示。振捣棒泵管6)混凝土养护控制为了保证混凝土浇捣,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是控制混凝土温降的重要手段。 外 蓄是指对混凝土采用保温、保湿养护方法,即在混凝土表面用木蟹压紧平整后, 覆盖
16、二层草袋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工作必须严格认真贴实,薄膜幅边之间搭接宽度不少于10cm,草包之间边口拼紧,养护期间浇水视具体情况而定。以防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并使水泥水化顺利进行。详见下图。(1)覆盖时间塑料簿膜覆盖应及时,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逐步覆盖先浇捣完部分, 平整后 即先铺设。铺完塑料簿后铺设草包:需覆盖一层,另一层备用。(2)覆盖及掀草包方式专业技术知识共享重迭。插筋垂直方向应盖草包一层。 草包量覆盖时塑料簿膜幅与幅之间接缝处应有5cm重迭,每只草包之间应有10cm 一股不宜成片掀去,应在测温设备监测下以火花方式掀去1/2或1/3。7)大体积碎其它温控措施大体积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重点是从减少碎温开着手,除有效地冷却循 环水降温外,必要的常规措施必不可少。如夏季施工在整个碎输送管道上覆盖草 袋、在整个基础施工区搭设遮阳棚(如图 5261示例照片)等措施,并经常喷 洒冷水降低碎输送管的温度,辅助效果也很好。同时还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图5.2.6 1 工程遮阳篷示例(1)控制碎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1)碎的原材料温度控制:碎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热较小,但它在每立方碎中 所占的重量较大,砂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很小,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江学院《湖湘民俗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基础A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师范大学《抽样调查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生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中医学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塔城职业技术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及其应用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专题设计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风景园林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离散数学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儿童寓言故事-乌鸦喝水
- 热力管网安全风险评估-全面剖析
- 人道主义补偿协议书
- 2025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英语一模试卷
- 2025年0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合同制人员公开招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中国实验室FTIR光谱仪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2024
- 《人工智能安全导论》 课件 第四章 后门攻击与防御
- 军队保密知识
- 麻醉睡眠治疗科普
-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