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1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2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3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4页
《六国论》同步练习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国论同步练习同步测控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46段,完成14题。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以礼相待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道义C,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诚:实在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当:同“倘”,如果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B.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C.斯用兵之.效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财为秦人积威之所劫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B.后秦击赵者再.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刺客不行,,良将犹在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

2、意思的一项是 ()A .作者对燕、赵两国,有赞扬,有批评。赞扬“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批评燕用刺客 计,赵错杀良将。B.作者批评的燕、赵失误的计策并不是此两国破亡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燕、赵处 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C. “呜呼”和“悲夫”两语在文中各领出一层意思。“呜呼”,惜其有良策而不用;“悲夫”,哀其结果之惨。D.文末的“天下之大”是指六国诸侯的联合力量,如果他们不赂秦,就可以战而胜之, 避免相继灭亡的命运。二、语言运用5 . (2010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 50字。答:6 .把下面的5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文

3、中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 “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处处为 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知彼,人与人之间 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 益 的 共 同 点, 换 句 话 说 就 是: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课时I训练一、基础考查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与解释,不

4、.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贝巾:贿赂,指向秦割地求和8 .暴霜露,斩荆棘 暴(p1暴露,意思是冒着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y。:结交,亲附D.追牧以谗诛洎0 )上及,等到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始速祸焉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人:不速之客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至丹以荆卿为计,此言得之c'm生无能出奇计.D. If道多助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至丹以荆卿为计 洎牧以谗诛A.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不同B.两个“以"词性相同,意义也相同C.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相同D.

5、两个“以"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11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中的“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C.网秦以利晋,唯君图之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A.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B.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堇 ,是又在六国下矣。C.至于颠覆,理固亦然。D.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六国论的选段,回答 68题。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 击赵者叱,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 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3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B.始

7、有远略,能守其土始:起初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爱:吝惜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斯用兵之效也.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二败而三胜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C.向使三国各爱其其皆出于此乎,日削月害U,以.趋于亡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5 对文章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盖失强援”。B.作者申明了赵国失败是“用武而不终”的后果。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贿赂秦国。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题。六国论苏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

8、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 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 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 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 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 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 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 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

9、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 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 .秦故也。夫韩、魏 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 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 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按.秦。秦人不敢谕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 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 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

10、尺寸之利,背 .盟败约,以自相 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 哉!16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怪:怪罪B.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附:归附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振.秦 振:抵制D.营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背:背弃17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而不免于火亡BJ而见利之浅'以五倍之地AJ一以攻山西千里之秦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 c'h不知天下之.势也常为之深思远虑D. 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1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和苏洵的六国论都是史论文,本意都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

11、借古讽今, 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论辩的力量。1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译文:(2)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 其间矣。译文:三、语言表达20 .(原创)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语不断产生。请从下列新词中选一个或自己另外找一个, 并用其比喻义仿造一个句子:下载、漫游

12、、磨合、托儿、防火墙、菜单。例句:(互联网)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公安部门、教育部门、交通部门、通讯部门等 要联合构筑一个严密的互联网。答:21 .(原创)下面是两幅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1)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2)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六国论同步练习答案1解析:选B。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2解析:选D。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去h A.用,介词;因为,介词。B.跟、同、和,介词;比,介词。C.助词,相当于“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解析:选Co存亡:都是存在与灭亡的意思。 A.故事:文中的意思是 “旧事”,现代汉 语常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描述对象的事件,具有连贯性

13、,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再:文中的意思是 “两次”,现在是“下一次” “第二次”。D.不行:文中意思是 “不去”,现代 汉语意思是“不可以,不中用,不好”。4解析:选D。文中“天下之大”指北宋王朝。5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 的乐韵,根据“竹喧” “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要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要注意字数要求。答案: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 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6答案:1解析:选Co "与"读"y "。2解析:选Co都是“打算、策略”的意思。A.招致;

14、邀请。B.同“倘”,如果;抵挡。 D.适宜,得当;得到。3解析:选Ao都是介词,是“用”,是“因”。4解析:选Co例句中的“却”为使动用法,使 退却。C项中“阙”也为使动用法, 使侵损。5解析:选Do强援:都是指强有力的支持。A项,“其实”,今义指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义 ”古义指它的实际情况。 B项,“故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 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古义指旧事、成例。 C项,“至于”,今 义是连词;古义是 “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 "。6解析:选D。爱,爱惜。7解析:选B。均表并列。A项,判断句的标志词

15、/用在句中,表停顿。C项, 代词,他们的/副词,恐怕。D项,连词,以致/连词,表并列,并且。8解析:选Co齐、燕、赵三国的失败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的结果。9解析:选Ao “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感到奇怪”。10解析:选C。均为“的” °A项,前者为“凭借”,后者为“来” ;8项,前者为“却”, 后者为“而且”;D项,前者为“对”,后者为“认为”。11解析:选Bo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各 国的交通要道,还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魏从背后乘机攻 打,就非常危险了。12答案:(1)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其)去抵挡如狼

16、似虎的强大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 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2)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 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中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 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骰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深思远虑,认为一定有可以使他们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 怪当时六国那班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 察天下的形势啊。秦国与诸侯国争夺天下的关键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诸 侯国与秦

17、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骰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了。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抚魏 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做是值得担 忧的事情,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看得清楚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秦国来 说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 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攻燕国

18、、赵国时,不曾担 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 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舍弃小小的韩、魏,(让其)去抵挡如狼似虎的强大的秦国,他们怎么能不屈服并投入秦国的怀抱呢?韩、魏两国既已屈 服而归附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秦 国的祸害了。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国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 方的侵略;因此,不如加强和韩、魏的团结,从而抵制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 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 凭借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支持面对强敌的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