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代赋税制度_第1页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_第2页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_第3页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_第4页
我国历代赋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历代赋税制度中国历代赋税制度汉代的赋税制度汉高祖刘邦记取了强秦死亡的教训,在汉初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 汉书食货志 中说:"汉兴,按秦之敝,诸侯记起 民失作业,而大饥馍,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以是 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这就是说,从汉高祖时起,实 行“十五税一”的政策,及至汉文帝时期,又有“田租减半”之 诏,也就是采取“三十税一”的政策。并有 "除田之租税”。汉景帝时(前155年)复“三十税一”之制。东汉时 ,刘秀曾经实行过“什一之税”,但不久又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纵观两汉赋税制度,除桓帝、灵帝增加亩税十钱以外,一般通行”十五 税一

2、”或"三十税一”的实物地租。汉初还有所谓“ 口赋”,也就是人“人头税”。这是专指对7岁至14岁未成年人所征的赋税。原规定 :不分男女,每人每年 缴纳" 口赋” 20钱。汉武帝时,将起征年限改为 3岁,20钱改为 23钱。汉元帝时,又将起征年限改为 7岁。汉代还有所谓“算赋”,这是对成年人年征的“人头税”。高祖四年(前203)开始征收,凡年15以上至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征112钱,谓之“ 一算”。对于商人与奴婢则加倍征收。汉代由于采取“轻徭薄赋"和“与民休息”的政策 ,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经过70余年的经营,神州大地出现了所谓”文景之治”的盛世。史记平

3、准书 中对此有极为生动的描述:”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 家足,都鄙腹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 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大书的篇 章。曹魏的赋税制度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 记载,曹魏的赋税制度是:”其 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她不得擅兴发。郡国 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曹魏的赋 税制度,与汉代比较有两个特点:(1)汉代的土地税是按土地的收 获量分成征收,如"什伍税一"、“三十税一”等。而曹魏的土 地税则是按亩计算,亩

4、收四升。(2)汉代的户口税是按人口征收 钱币的,而曹魏的户口税是按户出绢二匹、绵二斤 ,也就是将征 收钱币改为征收实物。西晋的”户调法”西晋在灭吴统一中国后,实行课田”户调法”。也就是在 A 田制的基石上,规定赋税的数额。"赋”是户调 ,税是田租。据 晋书食货志 记载:"凡民丁课田,夫五十亩,收租四斛、绢三 匹、绵三斤。”田租:丁男之户,收租粟二斛,比丁男之户减半。 户调: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主的 减半,即输绢一匹半、绵一斤半。户调法的特点是:(1)以户为单位,计征田租和调赋,也就是把土地税和户口税合而为一,寓田赋于户税之中,不问田多田少,皆出一户

5、之税。(2)户调所征收的绢 绵等实物,只是一个通用的标准,实际上当会按照各地实际出产 情况,折合经过标准物计征,不会只限于绢和绵。(3)西晋征收的 田租和户调,较曹魏时征收田租提高了一倍 ,户调提高了半倍。南朝的赋税制度南朝宋齐的赋税制度,大致上沿袭东晋的成例,采用”户调 法”,即按户征收赋税,民户缴纳调粟和调布。由于南朝产麻多,桑蚕少,民间织布多,织绢少,因此改征调布。丁男调布绢各二 丈、丝三两、绵八两、禄绢八尺、禄绵三两二分、租米五石、 禄米二石。丁女减半。南朝梁陈的户调法与宋齐不同 ,宋齐是按民户资产定租调, 而梁陈则是按人丁定租调。南朝除了正常的户调田租两税以外,还有许多杂税和杂调。北

6、朝的赋税制度北魏在实行均田制以前,采用“九品混通”的办法 ,把农民 的一户与有大批依附农民的地主的一户,等量齐观,作为负担租调的单位,这对农民是很不利的。当时的租调定额很高,即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实行均田制后的户调制度,以一夫一妇为课征单位。据 魏书食货志 记载:”其民调,一夫 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民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任耕、婢任织者,八口当未娶者四。”由此可见,北魏的赋税制度,在推行均田制后基本上采取按口征税的办法。北齐的赋税制度,大致与北魏相同。在河清三年 (564)重新 颁行均田制后,同税实行“租调法”。据 隋书食货志 记 载:”率人一床,调绢一匹、绵八

7、两。凡十斤绵中 ,折一斤作丝。 垦租二石,义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牛调二尺,垦租一斗,义租五升。”这里所说的" 一床",即以一夫一妇两口为一征收 单位,仍是人口税为主。北周的赋税制度,据 隋书食货志 记载:”凡人自十八至 六十有四,与轻瘾者,皆赋之。其赋之法:有室者,岁不过绢一 匹、绵八两、粟五斛,丁者半之。其非桑土 ,有室者,布一匹、麻 十斤,丁者又半之。丰年则全赋,中年半之,下年三之,若艰凶扎, 则不征其赋。”隋代的赋税制度隋代于开皇二年(582)颁布租调令,规定一夫一妇为" 一 床”,作为课税单位。据 隋书食货志 记载:”丁男一床,租粟 三石,桑土调以绢、蜘,麻士以布绢。蜘以,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