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倾销申请中的实务问题_第1页
反倾销申请中的实务问题_第2页
反倾销申请中的实务问题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反倾销申请中的实务问题黄滔一、反倾销调查的调查机构及调查程序二、反倾销调查申请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三、中国反倾销调查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倾销(dumping),根据关于履行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 条的协议 (以下简称反倾销守则 )第二条之规定,在法律上的准 确定义为: “如果一项产品从一国出口到另一国, 该产品的出口价格 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 低于出口国旨在用于本国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 比价格,也即低于正常价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 则该产品即被认为是 倾销。”由于倾销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所追求的“平等的待遇和机 会”这一根本原则, 已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是一种价格歧视和不公平 的贸易作法,并被普

2、遍反对。在 1997 年以前,中国向国外出口的产品在国外遭遇了近三百起 反倾销案件。由于中国并未恢复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地位,也未 能及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再加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社会制度的不公正 看法,使得中国企业在反倾销案件的应诉过程中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为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 同时也为了保护本国民族产业的合法 利益,争取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国加快了反倾销方面的立法进程。1994年 7月 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第 30 条规定:“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方式进口,并由此对国内已 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 或者对国内 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质阻碍时, 国家

3、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 消除或者 减轻这种损害或者损害的威胁或者阻碍”。 从而在中国国内法中第一 次引入的反倾销这一概念。 但仅凭这一条文, 反倾销的调查还是不具 有可操作性,因此, 1997年 3月 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反 补贴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 正式颁布并开始实施。1997年 12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下称 外经贸部 ) 发布公告,宣布受理由中国九大新闻纸厂为代表的中国新 闻纸产业对加拿大、 美国和韩国向中国出口的新闻纸提出的反倾销调 查申请,揭开了中国国内产业运用反倾销的法律武器以维护民族产业 利益的序幕。1998年 7 月10日,外经贸部及国家经济

4、贸易委员会 (下 称国家经贸委 ) 对该案作出初步裁定,认定上述三国对中国倾销出口 新闻纸事实成立, 并给中国新闻纸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决定对从上述 三国进口的新闻纸采取征收现金保证金的临时反倾销措施。 1999年 6 月 9 目,外经贸部与国家经贸委对该案作出最终裁定, 认定倾销及损 害的事实均成立,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根据条例规定,报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同意, 对从上述三国进口的新闻纸征收税率不等的反倾销税。这一在国内法律界及新闻界均产生巨大影响的案件终 于告一段落。从1997年底至今,外经贸部已先后正式受理了包括新闻纸案在 内的五起国内产业对国外进口产品提出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其中新

5、闻 纸案、硅钢片案及聚脂薄膜案、不锈钢案等四起案件已经结案,另外 一起(丙稀酸脂案)的初裁结果也已公布。笔者作为一名律师,亲自代理或参与了除聚脂薄膜案以外的其它 四起案件的申诉工作,特别是作为中国国内产业第一次对外国进口产 品提出反倾销调查的新闻纸案件,笔者作为代理人参与了该案的全部 代理工作,在既没有实施细则可以参考,又无先例可以遵循的情况下, 我们参考了诸多国际惯例或是欧美各国的习惯作法,顺利而且圆满地完成了该案的代理工作,并最终胜诉。在这些案件的处理过程之中, 我感觉自己对反倾销的理论和实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对从事反倾销申诉工作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一、反倾

6、销调查的调查机构及调查程序为了便于大家对后述的几个在反倾销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一个基本的了解,我首先将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机构和程序向大家 简单介绍一下:1、反倾销调查机构根据条例的规定,负责反倾销调查的机构主要有四个,分别 是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现将 他们在反倾销调查中的主要职能作一概述:(1) 外经贸部:负责审查申请人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在商 国家经贸委后,决定是否立案 ; 如立案,则对外发布公告。在特殊情 况下,外经贸部经商国家经贸委,可自行立案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 中,外经贸部主要负责对是否存在倾销以及倾销幅度进行调查, 并作 出初步及最终裁

7、定。(2) 国家经贸委:负责审查申请人提交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书,并 就是否立案的问题与向外经贸进行协商 ; 在调查过程中,对国内产业 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 损害与倾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调查并作 出初步及最终裁定。(3) 海关总署:主要是协助外经贸部进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调查, 此外,海关总署还负责临时反倾销措施的执行以及反倾销税的征收等 工作。(4)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要是根据外经贸部的建议,对是 否征收临时及 / 或最终反倾销税作出决定。此外,条例还规定,在国家经贸委进行损害调查时,要会同 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进行,这里所指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实践中主 要是指的国内产业的主管部门或与国内

8、产业有关的政府部门。如在新闻纸一案中的轻工总会,硅钢片及不锈钢案中的冶金局等。2、反倾销调查程序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反倾销调查的主要程序及时间要求如下:(1) 国内产业代表(申请人)分别向外经贸部及国家经贸委提交反 倾销调查申请书及证据材料;(调查机构自行提出的除外);(2) 外经贸部及国家经贸委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及实质审查,然 后由外经贸部商国家经贸委后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应予以公告 ;(3) 外经贸部在发布立案公告的同时,会将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送达给在申请书中列名的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或送交有关国家驻中国的使馆商务处;未在申请书中列名的其它利害关系方可主动 向外经贸部联系索取有关申

9、请书等资料;(4) 外经贸部将会同海关总署对倾销和倾销幅度进行调查,国家 经贸委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国内产业的受损害程度及倾销与损 害的因果关系进行调查。作为主要的调查手段之一,外经贸部和国家 经贸委会在立案后向有关利害关系方发放调查问卷, 要求各利害关系 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按问卷的要求提交答卷 ;(5) 根据调查答卷中所载信息以及所掌握的现有资料,外经贸部 和国家经贸委将对倾销及倾销幅度、 损害程度及因果关系分别作出初 步裁定,并同时进行公告 ; 如果在初裁中决定采取除征收临时反倾销 税以外的其它临时反倾销措施,外经贸部可自行作出决定 ; 但如果决 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则需要向国务院关税税

10、则委员会建议, 由后者 决定。临时反倾销措施由海关总署负责执行。(6) 初步裁定公布后,利害关系方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初步裁定 提出评论意见,并提供相应的说明及证据 ;(7) 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将视情况的需要,对有关利害关系方 提供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实地核查 ;(8) 如果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商或经营者,或是其所在国的政府提 出请求,外经贸部会与他们进行谈判以期达成某种形式的承诺 ; 如果 承诺达成,则外经贸部会公告中止调查程序 ; 如果该承诺被违反,则 调查程序恢复。(9) 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将分别召开听证会,对倾销及倾销幅 度、损害程度及因果关系进行听证,各有关利害关系方均有权参加 ;(10)

11、外经贸部和国家经贸委分别就倾销和损害作出最终裁定, 并 由外经贸部向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提出征收反倾销税的建议, 由国 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作出决定。上述裁定及决定也需进行公告。由于条例的实施细则尚未正式公布,因此,上述调查程序的 时间安排并不具体。只是规定了最终裁定应在立案之日起十二个月内 完成,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过立案之日起18个月。 其中各个调查阶段的时间安排则由调查机构自行掌握。二、反倾销调查申请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在对中国反倾销调查的机构和程序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下面我们进入本文的主要内容,即作为中国国内企业如何申请反倾销调查, 以及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以下我们

12、就几个主要问题进行探 讨。(一)关于反倾销案件的发起及申请人的主体资格问题反倾销调查的发起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应申请人申请而发 起,另一种是由调查机构自行发起。条例第12条和第14条对这 两种方式分别作了规定。但在世界各国的反倾销实践中,极少有调查 机构自行提起调查的,这一方面有可能破坏进口国与出口国或者原产 地国(以下简称出口国)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能遭至出口国的贸易报复措施。因此,由申请人提出申请,经调查机构审查合格后再立 案调查是当前世界各国进行反倾销调查的普遍方式。关于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的主体资格问题,条例第 11 条规 定:“进口产品的相同产品或者类似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或者有关组

13、 织,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提出反倾销调查的 书面申请”。 但是,并不是每一单独生产与进口产品相同或者类似产 品的生产者或者有关组织都可以自行提出。 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必须 能够代表国内生产与该进口产品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相关产业。 而关 于国内产业的定义,条例第 10 条规定:“国内产业,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全部生产者, 或者其总产量占 国内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全部总产量的大部分的生产者 ; 但是,国内生 产者与出口经营者或进口经营者有关联, 或者其本身就是倾销产品的 进口经营者,可以除外”。如果对条例的上述规定进行分析,作 为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可以是一

14、个企业,也可以是多个企业,但必 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所有申请人必须都是与进口产品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国内生 产者或者有关组织 ;2 所有申请人生产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产量总和,而非企业数 量总和,必须占到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在新闻纸一案中,申请人为国内九大新闻纸生产者,其产量占到 全国总产量的85%以上;在硅钢片一案中,武汉钢铁公司是当时全国 唯 家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0%;这些企业完全符合甚至大大超过了条例规定的标准,其主体资格不容 置疑。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全国总产量时, 与被 调查进口产品有关联的企业的产量可以从

15、全国总产量中排除。关于关联企业的认定,在条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反倾销守则 第4条第1(A)的解释中,规定:“本款所指生产商,只有在下述情 况下,才应被视为与出口商或进口商有关系:(A)他们其中的一个直 接或者间接地控制着他方;或者(B)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受某一第三 方的控制;或者(C)他们共同直接地控制某一第三方,只要有理由认为 或怀疑这种关系的结果导致有关生产商跟无关系的生产商具有不同 的行为。为本款之目的,当一方在法律上或经营活动上能够对另一方 实施限制或者控制时,则前者应被视为控制了后者”。根据上述规定, 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国外生产商、出口商在中国设立的三资企业以及国 内进口商的母公司

16、、子公司、分公司或者参股的联营企业等,都可能 会被认定为关联企业。因此,这些企业所生产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 在计算全国总产量时就可以被排除在外。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关 联企业所生产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条例只是规定了可以排除,而非一定要排除。因此,对于关联企业的产量是否应排除,我个人认 为,申请人应具有选择权。试举例说明:国内某一产业由A、B、C、D E五家生产者构成,全国总产量为 100% A产量占25% B C、D 各占20% E占15%其中E为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商在国内设立 的合资企业。如A和B拟提出反倾销调查,在不排除E的情况下,则 AB两家的总产量仅为45%不符合反倾销调查所规定

17、的申请人资格。 但如将E视为关联企业,而将其产量排除在总产量以外,则A和B两 家总产量就占到 53%(45/85) ,符合条例规定的标准。在这种情 况下,从申请人主体资格角度来看,在计算全国总产量时当然应交 E 排除。但在同样的情况下,如果 C D拟申请反倾销调查,即使排除 了 E,其产量也只占全国总产量的47%(40/85),不具备申请人资格, 但如E也表示愿意参加进来,以 CD E三家的总产量就占到全国总 产量的 55%(55/100),符合了申请人的主体资格。这种情况下,当然 不应将E排除。从上例可以说明,是否将关联企业的产量从全国总产 量中排除,应由申请人视不同情况而定,不应具有一定之

18、规。(二) 关于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反倾销调查的对象是某种进口产品, 而提起反倾销调查的申请人 必须是国内生产与该进口产品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生产者。 因此,如 何认定申请人生产的产品属于与进口产品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就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条例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详细的规定,只 是在第 12条第(二)款中提到了申请书中应包括进口产品的名称、种类、在关税税则中的序号以及国内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名称和种类。 但仅凭产品的名称、种类和关税序号是很难认定两种产品是否相同或 者类似的。在这一问题上,反倾销守则第二条第6款规定:“本 协议所用“同类产品” (LIKEPRODUC一词应解释为同样的 (IDENTI

19、CAL)产品,即在所有方面都跟该产品相似,或者在缺乏这一 产品时,指那种虽然在所有方面与其不尽相同, 但具有与该产品非常 类似的特性的其他产品”。反倾销守则中对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解释 虽然比条例规定的稍详,但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很难把握。因此, 参照欧美各国的有关反倾销的法律规定以及有关实例,在理解和把握相同以及类似产品这一问题上,一般认为在物理特性以及功能上与进 口产品一致或者最为接近的产品,即构成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具体而 言,如果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加工过程、产品的外 观、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产品的用途以及可互换性等几具方面相同 或者相近,即可以认为是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新闻纸一

20、案中,在比较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是否为相同或者类 似产品时,我们就采用了上述标准,从而得出国产新闻纸除在重量上 与进口新闻纸有较轻微差别外,共余指标均完全相同。因此,两者属 于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国外的某些案例中,有时也把产品的价格、 平均利润水平、推销渠道以及消费者对产品的观念等因素考虑在内。此外,在反倾销调查中, 有可能会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调 查产品,如硅钢片一案中的取向硅钢片和无取向硅钢片, 丙烯酸酯案 中的丙烯酸甲酯、乙酯、丁酯和异辛酯,等等。这些产品在反倾销调 查过程中是被视为同一产品的不同型号而征收同一反倾销税率, 还是 应被视为不同产品而分别适用不同的反倾销税税率, 这是一个

21、容易出 现争议的问题。 在硅钢片一案中, 被申请人就提出了将取向硅钢片和 无取向硅钢片视为两种不同的产品而分别作出裁定的要求。 外经贸部 在此案中所确立的原则是: “判定不同产品是否同一类产品的主要原 则包括物理特性是否相同、 产品的互相替代性、 在市场销售过程中的 竞争性。”在此原则下,外经贸部分析了上述产品的基本物理特性、 化学特性、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生产用原材料和辅且材料、产 品的用途及可替代性、价格等因素,最终认定,取向硅钢片和无取向 硅钢片属于同一类产品, 他们之间在用途及价格上的差异属于同一类 产品中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我个人认为,在中国,虽然判例并非法 律渊源之一,但外经贸

22、部在硅钢片一案中所表明的态度及所采用的标 准应当对在此以后的反倾销案件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申请人而 言,这一原则在涉及多个被调查产品的倾销认定及倾销幅度计算方式 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三)关于倾销事实的认定被调查的进口产品在向中国出口时是否存在倾销行为, 这是反倾 销调查中的关键问题。 而认定是否存在倾销, 主要是两个数据之间的比较,一是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下称出口价格),另一个是进口产品 的正常价值(下称正常价值)。在具体分析这两个数据之前,我们先要 澄清两种错误的认识:第一,国内有些企业有判断国外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时,经常拿自己产品的价格与进口产品的价格进行比较,一旦发现进口

23、产品比 自己的产品便宜,就认为存在倾销。其实不然,倾销是否存在完全是 将被调查的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与该产品的正常价值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是将出口国生产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两个不同市场之间的价 格进行比较,与申请人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是进口国国内产品的价格高 低并无直接关系。第二,有的文章或者报道中将倾销理解为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低 于其生产成本。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在反 倾销调查中,生产成本与正常价值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正常价值的确定,将在后面详细论述)。如果出口价格低于生成成本,倾 销当然存在;但即使出口价格高于生产成本,也不能认定就不存在倾 销。例如,被调查产品的出价

24、格为100美元,而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 在出口国本国的生产成本为90美元,销售、管理及一般费用为15美 元,利润为10美元,那么该产品的正常价值应为 115美元。如不考 虑需要调整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该产品的出口价格(100)高于其生产成本,但却低于其正常价值(115),所以仍然构成倾俏。在澄清了上述两种错误认识之后, 我们再来详细探讨一下出口价 格和正常价值这两个概念:1、出口价格的确定根据条例第 5 条之规定,出口价格应按以下方法确定: (1) 实际支付或应当支付的价格 ;(2) 如没有上述价格, 则应以该产品首次 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 或外经贸部商海关总署后推定的价格。 第 1

25、种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就是进口商实际或者应当支付给出口商的价 格,一般在货物买卖合同中都有明确的规定, 海关在货物报关时也有 相应的记录。在已经结束和正在调查过程之中的几个案件中都采用这 种方式来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依据。 第 2 种方式就相对复杂一些, 一 般是在特殊的交易中采用, 如易货贸易、 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或存在 某种补偿安排等等。 由于货物在进口时没有实际价格水平, 或者虽有 价格,但不能反映其产品的真实价格水平。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 各国的反倾销法规及实践中一般都将该产品被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 人的价格来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依据。如反倾销守则第二条第 3 款就规定:“如果不存在出口价格

26、,或者对有关当局来说,由于出口 商与进口商或第三者之间有联合或补偿安排而使用出口价格不可靠 时,则出口价格可以下述价格为构成基础, 即出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 立买方的价格,或者在该产品不是转售给独立买方或不是以进口条例 转售的情况下,则当局可以在合理的基础上确定。”我国条例的 规定亦是参照了此项惯例。 在此项规定中, 除了以将该产品首次转售 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作为计算出口价格的依据外, 还规定了调查当局 (如我国的外经贸部和海关总署)可以自行推定该价格。至于调查查当 局如何定价,涉及到海关定价原则的问题,本文在此不再多述。2、正常价值的确定正常价值的确定是认定倾销是否存在的关键条件, 同时也是反

27、倾 销调查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根据条例第 4条的规定,正常价 值的确定有以下两种方式:(1)进口产品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有可比价 格的,以该可比价格(下称国内市场价格)为正常价值;(2)进口产品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出口国市场上没有可比价格的,以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出口到第三国的价格 (下称第三国价格) 或者以该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 (下称结构价 格)为正常价值。上述规定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下,现详述如下:(1)国内市场价格根据条例的规定,计算正常价值应当首先采用出口国国内市 场价格,只有在没有此种价格或是此价格不可比的情况下,才能采用 第三国价

28、格或是结构价格。而且,从理论角度来看,以出口国国内市 场价格来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依据是最为简单及有效的一种方式, 其 可能带来的法律上的争辩也是最少的。 如果能够取得下列两种资料中 的任何一种,则可计算出国内市场价格: (1) 与进口产品相同或者类 似的产品在出口国本国公开公布的统一的、定期的价格资料 ( 在新闻 纸一案中,我们很幸运地取得了这方面的价格资料 );(2) 如没有,则 是出口国有代表性的大企业销售的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定期的、 公开的 价格资料,而且该价格具有代表性。由于确定倾销是否存在的调查期是从立案往前倒推一年, 所以出 口价格和正常价值的资料都必须以 1年为最短期限。 因此,在

29、调查国 内市场价格时,证据资料的定期性、统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 中,我感觉到, 要想取得某一种规格的产品在某一时间点或是某一月 份的价格相对容易, 但是要了解到该产品在某一年度的总体价格水平 就极为困难。除非是有定期发表的专业刊物或是报纸有定期公布的价 格。但是这种商品毕竟是少数。因此,在遇到价格资料在时间上不全 或是报价的产品规格不统一的情况下,通常有两种方式解决:第一,价格资料在时间上虽然不完全, 但是如果能够证明其价格 能够代表整个调查期内的价格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在提供价格资料 的同时,应辅以文字说明其代表性。以 1 年的调查期为例,如获得 9 个月或是 10 个月的价格资料

30、,仅缺二、三个月份,而且从总体价格水平来看,在整个调查期内价格走势平稳,没有太大波动,一般就可 以认为该价格资料具有代表性。第二,在有的情况下,虽然从不同渠道取得了价格资料,但可能 该价格所反映的是不同规格的产品,无法按同一口径进行统计。此时, 就应该聘请专业机构或权威人士按同一规格的产品之间的价格调整 作为文字说明,一并作为证据提交。一般来说,同一类产品,仅是规 定不同,其价格差是有一定的规定或是有一个统一的基准价。在不锈钢一案中,我们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即不同规格产品的价格资料再 加上专家对价格调整的说明。总的来说,以国内市场价格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依据是国际上通 行的做法,在法律上的争议也

31、小,只是取证较为困难。(2) 第三国价格和结构价格在反倾销调查中,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第三国价格或结构 价格,而是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才能采用。 根据条例的规定, 只有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没有可比价格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这两种计算方式。否则,必须采用国内市场价格,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认 定在出口国国内市场上没有可比价格呢?根据反倾销守则第二条 的有关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环节中,不存在该类产品的销 售。这里的正常贸易环指的是买卖双方均是独立的, 不存在关联关系 或是某种特殊的交易安排 ; 出口国的市场处于某种特定情况。对于什么是特定情况,反倾销守则没有作解释

32、,但在实践中一般都是以是否市场经济、国家 干预经济的程度以及国内市场是否规范、 流通渠道是否开放等因素加 以考虑。在实践中,引用此理由的案例不多 ; 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量不足向进口 国出口数量的 5%; 如果有证据表明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在出口国国内销售的价 格抵于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加上行政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一般费用, 且该销售行为的时间持续达 6 个月以上。在一般情况下, 只要具备上述任何一项条件, 即可以认为该相同 或者类似产品没有可比的国内市场价格, 可采用第三国价格或者结构 价格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依据。 在具体选择使用哪种价格时, 法律没 有规定这两种价格的先后顺序

33、, 完全由申请根据案件的需要和资料的 掌握程序来确定。 值得特别强调的是, 在中国产业在参加国外对中国 出口产品提出的反倾销调查应诉过程中, 中国产品的价值在很多时候 都没有按照其国内市场价格来计算。 这主要是因为, 现在仍有不少国 家对中国采取歧视态度, 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认为被调 查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 从而以替代国 相同可类似产品的价格来作为确定中国产品的正常价值,印度、巴西、 日本、新加坡等国均曾被视为中国的替代国。要说明的是,“非市场 经济国家”、“替代国”等在反倾销实践中都是一种明显的歧视性作 法,遭到了中国应诉企业及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和反对

34、。因此,在中 国的反倾销调查实践中,除了上述反倾销守则中列明的原因外, 任何其它用以否定以被调查产品在其国内市场价格作为其正常价值 的计算依据的理由均不会被外经贸部所接受, 包括所谓的“非市场经 济国家”。第三国价格。在出口国国内市场没有可比价格的情况下, 可以选 择出口国向除进口国以外的第三国出口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价格来 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依据。但是,在实践中,选择这种计算方法的并 不多,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资料收 集起来不太容易;二是如采用第三国价格,则该价格在进行调整时要 考虑的因素太多(关于价格调整,将在后文中论述);第三个原因,也 是最重要的原因,是考虑到

35、出口国既然向进口国倾销其产品, 那么在 向第三国出口时也可能存在倾销的情况,如果用第三国的价格作为计 算正常价值的依据的话,很有可能算出的结果是没有倾销幅度或是倾 销幅度很低,达不到控制进口、消除或减轻国内产业所受损害的最终 目的。结构价格。 结构价格在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被经常采用, 主 要是该价格是申请人根据自己手中所掌握的资料来推定的一种价格。 申请人在计算时,自然会采用对自己有利的一些数据,因此,算出的 结构价格往往对申请人十分有利。而且,在对结构价格进行认定时, 反倾销调查机构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一旦出 现出口国国内市场没有可比的国内价格时, 申请人一般都会

36、采用结构 价格来作为计算正常价值的依据。关于结构价格的推算, 条例规定的是生产成本加上合理费用、 利润,这与反倾销守则中的规定以及世界各国的反倾销法规的规 定也是一致的。但是具体到生产成本、合理费用及利润如何计算,我 国条例并未具体规定,世界各国的规定也不太一致。如在欧盟, 在有的案例中表明管理费应以出口厂商对此类似产品的开支作为基 础,利润则以获利销售时实现的利润为基础 ; 而美国法律规定要在生 产成本的基础上加上 10%的管理费,利润不得少于 8%(美国最近的法 律已经修改了上述硬性规定 )。而反倾销守则则在第二条第 2 款 (C)中规定:“本条第2款所指的管理费、销售费和一般费用以及利

37、润数额,应以与生产有关的实际数据以及受调查的出口商或者生产商 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相关的产品的销售为根据。 在该数额不能以此为依 据确定时,则可依照下列基础确定: (I) 该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国内市 场上有关生产和销售原产地的一般相同类别产品所产生和实现的实 际费用数额 ;(II) 其它受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在国内商场上有关生 产和销售原产地同类产品所产生和实现的实际费用数额的加权平均上网找律师数;(山) 任何其他合理的方法,假如确定的利润数额不超过其他出口 商或生产商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原产地的一般相同类别产品通常所 获得的利润数额”(3)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的比较关于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之间的可比性,

38、 一般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由于反倾销调查期为1年,一般来说,在这1年中,每个 月的出口价格或是每一笔交易的出口价格都会不同。而正常价值,如采用国内市场价格或是第三国价格作为计算依据,则也极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变化。但如采用结构价格,则通常情况下只会是 一个价格。那么,如何将出口价格与正常价值进行比较呢?我国条例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我们参照反倾销守则第二条 第4款(b)项的规定,一般作法是:(A)将各个月份或是每笔交易的出 口价格进行加权平均,然后将1年中的正常价值也进行加权平均,然 后将两个加权平均的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在目前已经作出终 裁或是正在调查过程之中的案

39、件,外经贸部采取的就是这一方式;当然,这一方式对于申请人而言也是最为方便可行的。(B)将正常价值 (国内市场价格)与出口价格进行逐笔比较,然后将每一笔交易的倾销 幅度加权平均得出倾销幅度。 这种作法比较处复杂, 工作量也相当大, 容易引起争议,因此,这种作法在中国的反倾销实践中尚不多见。第二,由于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中所包含的流通环节不尽相同, 而且其所包含的在各个流通环节中的税费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为了 更公平合理地确定是否存在倾销以及准确地计算出倾销幅度, 不能简 单地直接用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比较, 而是要对两个市场上的价 格进行适当的调整, 把两个市场上的相同或类似产品放在同一流通环

40、 节或是同一贸易水平上去比较。 反倾销守则以及欧盟、美国的通 常作法都是将两种价格调整到出厂水平进行比较, 但也有少数案例中 将这两个价格在离岸价的水平进行比较。 但无论是在哪个贸易水平上 进行比较,对这两种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都是必要的。因此,在取得 了两个不同市场的价格之后, 还应考虑影响价格比较的各个因素, 然 后确定每一因素应予调查的具体金额。 一般来说, 需要调整的因素包 括: 对产品差别的调整,如产品的规格、质量、技术性能、物理性 能等,因为这些方面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产品的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 对税收的调整,如该产品在出口国国内市场销售时是否征税, 出口时有否退税政策,在进口到申请人所

41、在国时是否缴纳进口关税 对流通环节及销售费用的调整,如国际国内运费、保险费、港 口费用、包装费、信贷成本、价格条件等。在对本项所包括的费用进 行调整时,应当注意的是,与该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销售有着直接关 系的费用才需调整,而与销售无关的费用或是间接费用则不应调整。(四)关于损害的认定在介绍了如何认定是否存在倾销的问题之后, 我们再来讨论反倾 销调查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条件,即倾销产品是否对进口国国内生产相 同或者类似产品的产业造成了损害,如有,损害程度如何 ?根据条 例第7条的规定,只有在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已建立的相关产业造成 实质损害或者产生实质损害的威胁,或者对国内建立相关产业造成实 质阻碍时(

42、下述三种情况合称损害),才能裁定对该倾销进口产品征收 反倾销税。在条例中,虽然没有规定损害的调查期限,但为了更 合理及准确地了解企业所受损害的程度及趋势,所以在实践中,一般 都将损害的调查期限确定为从立案之日起往前倒推 3年。无论是条例还是反倾销守则,对损害都未作具体的定义。 但在实践中,一般都是以以下四项因素作为考虑的依据: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在说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时, 首先,应提供被调查进口产品在调查期内每年的绝对进口数量,然后以此为依据,计算被调查进口产品占进口国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总进口量的比例,以及其在进口国生产和消费量 ( 一般都是以表观消费量 为依据 )所占的比例,看看进

43、口产品的绝对数量或是相对数量是否已 经大量增加。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按照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如果被调查产品在进口国同类产品的总进口量中所占的比例不足3%,则可认为该进口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其后果极可能是终止的反倾销调 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申请人能够证明倾销的存在,也证明自 己有损害, 但由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太少, 申请人的损害不太可 能是由于该被调查产品的倾销所造成的。 就是说, 两者之间不具备必 然的因果关系。2、被调查产品的价格水平,在这一点中,主要看进口产品是否 存在大幅度的削价, 或是否严重地压制了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价 格。申请人应注意的是,价格的削减或是被压制

44、,不能仅仅从绝对数 上看,而且还要从相对数上来分析。有些情况下,由于原材料成本的 增加,产品的价格本应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但是由于进口产品的价格 保持不变或是增长较小, 使得进口国国内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价格也 无法随着原材料的价格增长而相应增长,而是价格持平或是增长缓 慢。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从绝对数上来看,国内相同或者类似产品的 价格没有降低,甚至还略有上升,但仍然构成的价格被压制。3、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在分析被调查产品对国内产 业所造成的影响时, 通常要对大量的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如国内 产业(以申请人为代表 ) 的产量、销量、开工率、市场份额、销售收入、 利润、现金流量、库存

45、、失业人数、工资增长等,不能仅凭一两个经 济指标或者申请人中的一两个企业来进行判断;4、被调查进口产品的出口国的生产能力、 出口能力和库存情况, 这一点是为了说明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继续倾销出口的可能性,如果该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或者库存较大,那么,其持续倾销出 口的可能性也较大,其对进口国国内产业所造成的损害将极有可能进 一步加大。(五)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申请反倾销调查时,除应说明倾销事实的存在以及国内产业所 受到的损害之外,还应说明国内产业所受之损害系因被调查进口产品 的倾销所造成的。即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我国的条 例中只是在第12条关于申请书的内容中提到了有因果关

46、系这一项, 但对因果关系的要求程度却并未规定。根据欧美各国以往的立法及解 释,在反倾销调查中,其因果关系的要求相对较松,只要证明了倾销 是造成的损害的原因之一,两者存在必不可少的因果关系即可, 并不 要求证明倾销是造成损害的全部原因或是主要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企 业自身经营的好坏,受着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的 变化、需要及消费模式的变化、非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及价格、外国 与国内生产商之间的竞争等等,要想证明企业所受损害完全系由倾销 造成的,或是证明各种因素给企业分别造成了多大的损害, 无论从理 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看, 都是极为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 是,虽然在反倾销守则

47、第三条第 5 款规定了“调查机构应调查除 倾销以外的其它已知的可能造成国内产业受损害的原因, 并不得将由 于这些原因所造成的损害归责于倾销”。 但在实践中, 调查机构一般 不去主动权衡、比较使国内产业受损害的各种原因之间的主次关系, 申请人也无义务去论证“损害是由倾销以外的原因所造成”的抗辩 理由是否成立。因此,在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时,我们在因果关系这 一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就是排除法, 即不从正面论述倾销产品如何造 成了国内产业的损害, 而是从侧面证明, 其他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影 响的几个主要因素,如国内需要量的变化、消费模式的变化、其它国 家的进口、国内竞争等, 在调查期内均不会对国内产业产生负面的影 响,这样,我们就间接证明了国内产业的损害只可能是倾销造成的, 或者倾销至少是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为止的几例反倾销案件 中,国家经贸委无论是在其初步裁定还是在最终裁定中, 均接受了申 请人这种间接论证的方法, 并认定在排除了上述因素后, 被控产品的 倾销行为是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损害的主要原因。三、中国反倾销调查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在参与反倾销调查的实践过程中, 我也感到了中国反倾销调查在 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现就几个主要的方面简单谈一 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是立法方面的不完善。条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