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_第1页
生理学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_第2页
生理学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_第3页
生理学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_第4页
生理学消化及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学 掌握:胃液、胰液、胆汁的性质、成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吸收的部位。 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的运动及其控制;小肠的运动;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消化与吸收的概念1 消化:食物经过消化道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 机械性消化 消化方式 化学性消化2 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由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二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生理特性: 1. 兴奋性; 2. 自律性; 3. 紧张性; 4. 伸展性; 5

2、. 敏感性。(二)电生理特性(二)电生理特性 (1) 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60-50mV, 其产生的主其产生的主要机制是要机制是K+由膜内向膜外扩散由膜内向膜外扩散,生电钠泵的生电钠泵的活动。活动。 (2) 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 消化道平滑消化道平滑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节律性去极化肌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节律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电位波动和复极化电位波动, 其频率较慢其频率较慢, 故称为慢波故称为慢波电位,简称慢波电位,简称慢波, 又称为基本电节律,其波又称为基本电节律,其波幅为幅为1015mV。 (3) 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当慢波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当慢波去极化达阈电

3、位水平(约(约-40mV)时,可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每秒时,可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每秒110次的动作电位。次的动作电位。(三) 消化腺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 外来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使消化分泌减少,消化道活动减弱,但引起消化括约肌收缩。(2)副交感神经:使消化分泌增加,消化道活动加强。2 内在神经系统(1)肌间神经丛 肠神经系统(2)黏膜下神经丛四 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1.胃肠激素(胃肠肽): 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 作用:(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 (2) 调节其它激素释放 (3) 营养作用2.脑-肠肽:在消化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同时存在的肽类激素。第二节第

4、二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导管的开口,口腔黏膜中还有许多大小的唾液腺,它们分泌的液体统称为唾液。 唾液的作用:湿润作用 溶解作用 清洁作用 抗菌作用 消化作用 排泄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一 胃液的分泌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纯净的胃液是无色酸性液体,pH0.91.5,正常成人分泌量约1.52.5L天,胃液的成分除水外,主要有盐酸(又称胃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黏液和HCO3-。 主要成分 分泌部位主要生理作用 盐酸(胃酸)壁细胞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抑菌和杀菌。进入小肠促进胰、胆和小肠液的分泌

5、。促进铁和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主细胞黏液细胞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生成少量眎和胨及少量多肽或氨基酸。 内因子壁细胞 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质水解酶的破坏。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吸收。 粘液和HCO3-可溶性粘液润滑胃内食糜。 调解酸度。 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凝胶性粘液保护胃黏膜。 有助于食物的肠内移动。 防止胃黏膜细胞与胃蛋白酶及高浓度盐酸的接触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胃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模式图(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 刺激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促胃液素、组胺。(2)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及上皮生长因子(3)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

6、:食物刺激头面部感受器而引起的胃液分泌。 胃期:食物刺激胃内感受器引起胃液的分泌 肠期: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刺激肠道感受器引起的胃液分泌。二 胃的运动及控制(一)胃的运动形式及意义 紧张性收缩:维持胃的形态;保持一定的胃内压 容受性舒张:增大胃容积;保持胃内压的稳定 蠕动: 搅拌食物; 磨碎食物; 推进食糜(二)胃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概念:胃内食糜由胃排人十二指肠的过程 影响因素: 食物的组成与性状;胃内容物促进 胃排空 十二指肠内容物抑制胃排空。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一 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 胰液是无色无味的碱性液体,PH为7.88.4,

7、每日分泌量约1.5L,渗透压于血浆相等。胰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物。无机物主要有Na、K、HCO3-、Cl-等离子(由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有机物主要是消化酶。包含有分解三大物质的各种酶等。主要成分主要生理作用碳酸氢盐 中和胃酸;为胃肠内消化酶提供 合适PH环境。蛋白水解酶 胰蛋白酶原 两者作用相似,分解蛋白质为眎和胨,二者同时作用可分解蛋白质为多肽和氨基酸糜蛋白酶原 胰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等双糖胰脂肪酶分解脂肪为脂肪酸、甘油和甘油一酯 (二)胰液分泌的调节 消化期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但以体液调节为主。 胰液分泌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二 胆汁的分泌与排出 (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及生

8、理作用 胆汁呈金黄色液体,但囊中贮存的胆汁因被浓缩而颜色加、深。肝胆汁呈弱碱性,PH为7.88.6;胆囊胆汁呈中性或弱碱性,PH为7.07.4.成人每天分泌量为0.6L1.2L 胆汁的生理作用有:乳化作用: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胆作用(二)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调节因素 主要作用 迷走神经 刺激胆汁分泌促胰液素促水和HCO3-分泌多,胆盐含量少缩胆囊素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排出促胃液素直接或间接促进肝胆汁分泌胆盐促进肝胆汁分泌 三 小肠的运动(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意义1.分节运动:将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 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形成压力的梯度蠕动2.蠕动

9、: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3.移行性复合物(MMC): 将前次进食后遗留的肠内容物清除干净, 阻止结肠内的细菌迁移到终末回肠 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 一 概述 (一)吸收的部位: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二)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食物已完成消化;吸收面积巨大;结构特殊有利吸收;足够的吸收时间 (三)吸收的途径与机制 跨细胞途径 被动转运 途径 机制 旁细胞途径 主动转运二 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1)糖的吸收 主要形式:单糖 吸收的途径: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特点:钠和钠泵对葡萄糖吸收是必需的,抑制钠泵 的转运能抑制其吸收;葡萄糖的转运需消耗能量(2)蛋白质的吸收 主要形式:蛋白质分解产

10、物,包括二肽、三肽以及氨基酸 吸收机制:即为继发性主动转运。(3)脂肪吸收 主要形式:甘油、乙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溶血软磷脂等, 吸收途径:血液和淋巴两种,以淋巴为主。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导学掌握:基础代谢;体温的概念;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体温调中枢。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人体体温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机体能量的来源及转化(一)能量的来源1.糖: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2.脂肪: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3.蛋白质:并非主要的能源物质,只有在特殊情况

11、下才能被分解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活动(二)能量的转化二 能量代谢的测定(一)测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二)测定方法1. 直接测热法: 缺点:特殊的检测环境,测热装置复杂, 应用: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 2 .间接测热法优点:测量装置较简单。3.简化测定法 优点:准确率高 三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机体任何轻微的活动都可提高代谢率 (二)精神活动:无意识的肌紧张和促进物质代谢的激素释放所致。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进食后产生的热量比进食前有额外增加的现象。 (四)环境温度: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最稳定,此时肌肉松弛,代谢恒

12、定。 四 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 基础代谢:人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禁食12小时以上,室温20-25。基础代谢率第二节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一 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一)体壳温度和体核温度(一)体壳温度和体核温度 体壳温度: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体壳温度:外周组织即表层,包括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等的温度。 体核温度:机体深部体核温度:机体深部( (心、肺、脑心、肺、脑和腹腔内脏等处和腹腔内脏等处) )

13、的温度。的温度。 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体温: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由于深部温度深部的平均温度。由于深部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通常用直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通常用直肠、口腔和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肠、口腔和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表体温。部位正常范围腋窝36.037.4口腔36.637.7直肠36.937.9(二)人体正常体温的生理波动 1.昼夜波动 2.性别 3.年龄 4.肌肉活动 5.其他因素二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一)机体的产热过程 1.产热器官 (1)安静状态:内脏,尤其肝脏。 (2)运动或劳动:骨骼肌。 2.产热形式 (1)战栗产热:人在寒冷环境中可以通过战栗来

14、增加产热量。 (2)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是指寒冷刺激加强了机体褐色组织的代谢产热过程。 (3)调节性产热:寒冷刺激作用于人体,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使腺垂体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量增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甲状腺激素是调节产热活动的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二)机体的产热过程1 散热部位:主要途径是皮肤散热。 2 散热方式:(1)辐射散热:是指体热以热射线(电磁波)的形式传给外界较冷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2)传导散热:是指机体将热量直接传给于体表相接触的较冷的物体的散热方式。(3)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4)蒸发散热:是指体表的水分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 不感蒸发:体内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在未形成明显的水滴之前就蒸发掉的一种散热方式。 发汗(可感蒸发):通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 (三)散热的调节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