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薀煤层气井排采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袅1、当储层压力接近解吸压力时要特别注意, 这时易产生一个突变, 一般表现 为气产量突然增大, 套压增大,有时气会将环空水带出, 造成环空液面突然下降。 (任源峰 .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 2003,12 (5): 66-68. )莂2、由于继续排水,液面缓慢下降,同时逐步加大油嘴使套压降低,减小套压 利于储层中更多的水进入井筒并疏干井筒附近的水, 目的是在环空液面降低到泵 的吸人口后,地面压力长期保持在正常工作
2、的范围 (0.05O.IMPa)。(任源峰. 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 2003,12(5):66-68. )薂3、加大油嘴直径, 套压下降, 产气量上升; 反之,减小油嘴直径, 套压上升, 产气量下降。一般油嘴直径为37mm套压不低于0.05MPa (任源峰.煤层气排 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 2003,12(5):66-68. )虿 4 、稳定生产阶段。这一阶段储层特性将决定气、水产量和生产时间。此时 环空液面应低于生产层, 而且井口压力应接近大气压。 随着排采的进行, 压力的 下降,在近井地带形成一个很小的低含水饱和区, 有助于解吸气体流人井筒。 此 时,生产
3、制度平稳, 不要频繁更换油嘴改变生产压差。 尽管在开始排采的前几周, 产气量较低, 达不到设计产量, 但从长远的观点看, 有助于保证今后生产的正常 进行,减少故障发生。 (任源峰 . 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 2003,12( 5): 66-68. )芆5、对产水量大的井, 需长期的排采才能使压力逐步下降, 不可能在很短时间 内将液面降低到要求的范围。 因此, 有些供液能力强的井, 需要一个很长的排采 周期。(任源峰 . 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2003,12(5):66-68. )肄6、检泵时最好不洗井 , 一旦需要检泵,在砂面不埋煤层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洗
4、井,如必须洗井,最好用煤层产出的水,这样可防止煤层污染。另外,尽量缩短 检泵作业时间, 可缩短恢复产气的时间。 检泵后,排采降液仍需一个缓慢的过程, 切不可降液幅度太大,急于产气。 (任源峰 . 煤层气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 井测试, 2003,12(5): 66-68. )莁7、排采流压的控制依靠控制液面来实现, 要及时调整排采工作制度, 使环空 液面平稳下降。在液面降至煤层附近时,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任源峰 . 煤层气 排采中的技术管理 J. 油气井测试, 2003,12 (5):66-68. )蝿8、常见的液井诊断技术包括: (1) 液体化验:分析原液组分 ( 氯根 )、含水、
5、含砂、含气等情况; (2) 测静液面:了解地层静压变化; (3) 测动液面:了解在抽 油机正常抽吸时,地层的供液情况; (4) 测示功图:当抽油机正常抽吸时,测抽 油机在上下冲程过程中的光杆负荷, 来分析地层出砂、 出煤粉、 储集层供液及抽 油泵工作情况。(程林峰 . 煤层气排采井的生产管理 J. 中国煤层气,2005,2(4): 39-42. )蚇9、合理的排采工艺是煤层气井高产的保障 , 如果排采速率过大 , 液面下降速 度过快会使有潜力的煤层气井排采半径缩短、 发生速敏效应、 支撑剂颗粒镶嵌煤 层、裂缝闭合现象来临较快、 渗透率迅速降低 , 进而造成单井产气量低 , 甚至被 废掉。( 李
6、金海 , 苏现波 , 林晓英等 . 煤层气井排采速率与产能的关系 J. 煤炭学 报.2009,34(3):376-380.)薂10、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图 2显示了在煤层供气充足的条件下井筒中 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的关系, 可见井底流压与气体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气体流量 随井底流压降低而增加。 在解吸产气初期, 井底流压下降快,但气产量增长缓慢, 表明产气初期煤层压降漏斗范围小, 供气有限; 随着井底流压不断下降, 地层压 降漏斗逐渐扩大, 井底流压下降较小的值就能产出大量的煤层气。 煤层气临界解 吸压力越高, 井底压力下降相同的数值产出的气体越多。 这反映了煤层气井的地 下渗流压力变化
7、特征。 ( 杨焦生,王一兵,王宪花等煤层气井井底流压分析及 计算J.天然气工业,2010,30(2):66-68.)膀11 、通过研究认为 , 该煤层气井煤层气产量急剧下降 , 是由于在试气过程中动 液面下降过快使井筒附近本来渗透率就很低的煤层发生了压密 , 使降压漏斗得不 到充分的扩展 , 只有井筒附近很小范围内的煤层得到了有效降压使少部分煤层气 解吸出来 , 气井的供气源受到了严重限制。所以 , 该井产气量在达到高峰后 , 由于 气的供应不足产气量很快下降。这是我国中高煤阶煤层气开发的难题所在。 (赵 群, 王红岩, 李景明等 . 快速排采对低渗透煤层气井产能伤害的机理研究 J. 山东 科
8、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7(3):27-31.)衿12、针对这种由于快速排采造成的煤层气井产能不持续的问题,可以通过控制煤层气井排采制度的方法来解决或缓解。根据我国煤层气藏的特点 , 建议在煤层 气排采时 , 分级降低煤层气井的井底流压 , 其好处在于 , 每一级降压都持续到一定 的时间 , 从而使降压漏斗得到充分的扩展。虽然在每一级降压时割理、裂隙同样 也会有一定的闭合 , 但是由于降压的幅度很小 , 煤层的渗透率也不至于降低很大 , 延长渗透率相对较高时的降压时间将更有利于降压漏斗的扩展。 这种控制煤层气 井的降压制度 , 使压力波传播的尽可能远 , 降压漏斗充分扩展 , 最大
9、限度地提高降 压漏斗体积 , 使煤层气的解吸范围增大 , 从而更多的煤层气从煤层中解吸出来 , 提 高了煤层气单井的采收率 , 获得持续时间更长的煤层气单井产量。(赵 群, 王红岩 , 李景明等 . 快速排采对低渗透煤层气井产能伤害的机理研究 J. 山东科技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7(3):27-31.)袄13、套压参数划分为3个类型:套压小于0.3MPa时,地层处在泄压阶段,产气 不稳定,是排采的初级阶段;套压为0.31.1MPa时,排采曲线基本符合达西定 律,为线性曲线;当套压大于i.iMpa寸,曲线反映的是二次函数,属于紊流状 态, 产气不稳定。实践表明 , 套压参数对产气量
10、的影响很大 , 曲线类型的划分对 煤层气的排采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张明山 . 煤层气排采中套压对产气量的 影响J.中国煤炭,2009,35( 12): 102-104.)芄14、15#煤层底板为区域上分布稳定的浅海相灰岩 ( K2 灰岩) , 底板为泥岩、 粉砂质泥岩。该井组2个主力煤层皆受承压水控制,其中15#煤层底板K2灰岩富含 水,笔者认为由于15#煤层与富含水的K2灰岩存在较强的水力联系,K2灰岩层大 量出水,致使煤层卸压缓慢 ,造成单排1 5#煤层排采产气量低。 (康永尚,邓泽,刘洪 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 3): 423-426.)衿15、石炭系、二叠系砂岩
11、裂隙含水层富水性较弱 ,泥岩隔水层发育 ,对煤层气 开采影响有限。奥陶系灰岩和石炭系太原组局部灰岩层富水性强 , 在断裂及岩溶 陷落发育地区对煤层有直接影响,不利于煤层气开采。(康永尚,邓泽,刘洪林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19(3): 423-426.)罿16、逐级降压工作制度探讨: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主要表现在对生产压差的 控制。由压力带来的煤储层伤害应该通过控制压力变化的方法来解决或缓解 ,故 提出逐级降压排采工作制度。 该制度的指导思想是 :在排采时,分级逐次降低煤层 气井的井底流压。 逐级降压的好处在于 , 使每一级降压都持续到一定的时间 , 使降 压漏斗得到充分的扩展。在每一
12、级降压时 , 虽然割理、裂隙同样也会有一定的闭 合,但是由于降压的幅度很小 ,割理、裂隙的闭合也很小 ,煤层的渗透率也不至于 降低很大 , 而延长该级降压时间将更有利于降压漏斗的扩展 , 待该级降压漏斗扩 展充分后再开始下一级降压 , 以此循环模拟。这样通过控制煤层气井的压力降和 持续时间 , 使压力波传播的尽可能远 , 降压漏斗充分扩展 , 最大限度地提高泄压体 积, 也就可以使煤层气的解吸范围增大 , 从而使更多的煤层气从煤层中解吸出来 , 可以提高煤层气单井的采收率 , 获得持续时间更长的煤层气单井产量 , 同时煤粉 迁移和裂隙吐砂的现象还可得到缓解 ,减轻了对井筒的伤害。 (康永尚,邓
13、泽,刘洪 林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19( 3): 423-426.)芅17、建立合理的煤层气流体动力学模型是制定合理工作制度和建立数学模型 的前提。依据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 煤层与上覆及下伏地层之间存在 3种流体动力系 统模型:A型,煤层水与上下地层水无直接水动力联系;B型,煤层水与上下地层水联系密切,且上下地层含水量大,补给充足;C型,介于A型与B型之间,煤层水 与上下地层水存在水力联系 , 但上下地层含水量不大 , 补给弱或无补给。( 康永尚 , 邓泽, 刘洪林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19(3):423-426.)蚁18、与采油工艺相比 , 将电泵用于煤层气排采有着很多
14、不同之处 , 一是要求 电泵具有良好的可控制性 , 能够按照排采要求随时调整泵的排量 , 从而实现平 稳降压;二是电泵排出的流体由油水混合物变为气水混合物; 三是泵送的流体从 单相流变为两相流; 四是生产方式由油管产液变为油管排水、套管产气;五是 排出流体中含砂 ( 压裂砂、地层砂 ) 、煤粉、泥浆等。 (任源峰,吕卫东,冯义堂 . 煤层气井电泵排采工艺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J. 中国煤层气,2006,3( 1):33-36.)羂19、我国煤层气井的排水采气制度主要是采取控制流量的方法进行的, 这种制度是来自于美国的煤层气开发经验。但是我国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低 , 在煤层气 井早期的过渡采水使井筒
15、附近储层压密渗透率降低 , 而导致煤层气储层无法大范 围卸压。根据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出常规的以控制水产量为主的生产制度并不合 理。 (康永尚,赵群,王红岩 . 煤层气井开发效率及排采制度的研究 J. 天然 气工业,2007,27(7) :79-82. )聿20、在已选好抽油机的情况下 , 确定煤层气井排采工作制度的指标是 : 泵挂深 度、泵径、冲程、冲次。确定指标的原则是在满足排液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使用小 泵径、长冲程和小冲次。 其优点是:(1) 可充分利用泵筒的有效长度 , 按比例地增 加泵的排量。在地层供液能力充足的情况下 , 可降低液面 , 提高排液量 ,不会对设 备产生影响 , 同时使泵筒
16、均匀磨损。 (2) 可降低单位时间内的冲程次数 ,减少振动 载荷, 改善示功图形状 ; 还可减轻抽油杆磨损 , 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由于冲 次减少 , 使得柱塞自上死点到下死点的时间增加 , 使煤层产出的砂及煤粉等有充分时间沉降。 (4) 上冲程时柱塞运行速度变慢 , 有利于增强气、砂锚的防气和防 砂效果,从而减轻泵的磨损 , 延长检泵周期及泵的使用寿命。 (吕景昶,朱礼斌, 张涛.煤层气井排采工艺技术 J. 油气井测试, 2002,11 (4): 47-48.)蚆21、生产压差的选择: (1) 初选的生产压差 , 要以不破坏煤层的原始状态 , 不 使煤层的割理系统受到损害 , 避免
17、造成煤层大量出砂和煤粉以及煤层的坍塌为原 则。(2) 使泵的排液能力与煤层的供液能力相适应 ,充分利用地层能量 , 保证环空 液面均匀缓慢下降或稳定。 (3) 套压的控制 : 放大油嘴 ,套压下降 , 气量上升;反 之,减小油嘴,套压上升,生产压差减小。对有一定产气量的井,油嘴在26mm之 间为好。当套压降为零时 , 由于空气密度大于甲烷的密度 , 空气有可能进入井中 , 与煤层接触发生氧化作用 , 形成薄氧膜阻止气体的解吸 , 不利于煤层气的产出。 套 压过高,不利于气体的解吸。 综合考虑,排液时井口压力不应低于 0.01MPa。 (吕景 昶,朱礼斌,张涛. 煤层气井排采工艺技术 J. 油气
18、井测试,2002,11(4):47-48.)莃22、套压和液面深度的关系:套压和液面深度这两个参数都是反映储层产气 时的压力参数。套压和液面深两者之间保持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 即套压升高 , 液面降低;套压降低 , 液面抬升。这种关系表明在排采中 , 套压的大小可由人为 予以控制 , 而液面深则相应自动进行调整; 反之, 控制液面深 , 套压亦将相应自 动进行调整。在产气以后 , 井内的液柱 , 实际上已是水气混合柱 , 这种混合液柱 的密度小于 1 , 其密度及液柱压力将随气量大小而改变 , 而气量影响已经受控 于套压和液面深的相互依赖关系之中 , 并已自动进行了调整。 (曹立刚,郭海林,
19、 顾谦隆.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2000, 12(1) :31-35. )蚀23、当套压很小时 , 其压力有较小的变化 , 液面深度则有较大变化 , 此时井 底压力将主要为液柱压力; 而当套压大时 , 液面深较小变化 , 而套压变化大 , 此 时井底压力将主要取决于套压。 (曹立刚 , 郭海林, 顾谦隆.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 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 2000,12(1) :31-35. )聿24、产气量与套压的关系: 两者之间总体趋势是随套压的降低而产气量增加 的负相关关系 , 这种关系符合流体的渗透规律。但是有时显示出产气量几乎
20、与套 压无关的现象 , 这不符合渗流规律 ,显然是套压受液面深和产气量大小的影响所 致。(曹立刚, 郭海林,顾谦隆 .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 2000,12(1) :31-35. )肆25、产气量与液面深的关系:产气量与液面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关系比较明显, 即液面深度越大 ,产气量越小。但有时两者之间显示无相关性 , 上述现象显 然不符合流体的渗透规律。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 主要在于套压和液面深之间存 在着密切正相关关系 , 液面深度受套压控制 , 两者之间的这种在人为作用下可 以随迂相互调正的关系 , 致使液面深与产气量的关系受控于产气量与套
21、压的关 系 , 因此出现了产气量与液面深之间负相关关系。而 2、3、4 号点液面浅 , 与其 它点差值过大 , 前者的总压力组成中以液柱压力为主 , 而后者则以套压为主 ,因 而就液面深或套压与产气量的单因素关系而言 ,相关系数偏低。(曹立刚 , 郭海林, 顾谦隆.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2000, 12(1) :31-35. )袁26、产气量与排水量的关系:产气量与排水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产气量随 排水量的增加而增加 , 储层气在水带动下产出 , 储层具有水携气而不是水驱气的 特征。在水未疏干 , 并且能保持井稳定不排砂和煤粉的条件下 , 加大排水量将
22、提 高产气量。 (曹立刚 , 郭海林,顾谦隆.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 探讨J.中国煤田地质,2000, 12(1) : 31-35.)葿27、排水量与套压的关系:排水量与套压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套压越高, 排水量越小 ,符合渗流规律。(曹立刚 , 郭海林 ,顾谦隆. 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 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 2000, 12(1) : 31-35. )腿28、排水量与液面深的关系: 据实际资料 , 排水量与液面深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按渗流规律,液面越深,排水量应该增大 ,因此,实际资料不符合渗流规律。 其原因 和产气量与液面深的关系相同 , 液面深受
23、控于套压 ,致使排水量与液面深的关系 呈现了和排水量与套压之间相同的负相关关系。 (曹立刚 , 郭海林,顾谦隆. 煤层 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 2000, 12(1) : 31-35. )蒇29、总之:产气量受控于套压,液面深和排水量;由于套压、液面深之间 存在能相互调正的随迂依赖关系 , 因此套压和液面深中任何一项均不是影响产 气量的独立参量。 而两者组合成的井底压力才是影响产气量的独立参量。 即稳定 段的产气量将实际受控于井底压力和排水量。这是制定合理的排采制度的基础; 产气量的变化应符合于流体的渗透规律。 (曹立刚 , 郭海林, 顾谦隆 .煤层气井 排
24、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2000,12(1): 31-35. )薃30、排采中的参数间关系是制定合理工作制度的基础, 亦是在日常排采中根据参数值的变化正确认识和分析处理产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的依据。 可以归 纳为:随套压的减小,产气量增加;随液面深的增加(这种增加不是由于套压 增加) , 产气量增加; 随排水量的减小 (这种减小不是由于长期排水致使含水层 被疏干) , 产气量减小。由于套压和液面深间随迂性相互调正的变化关系以及产 气量的变化 , 利用井底压力来代替套压和液面深的单因素影响 , 将有利于排采 资料的正确认识。正确确定井底压力 , 将成为煤层气井排采中
25、极其重要的环节 , 井底压力的实测或更精确的计算方法 , 是煤层气井排采中急待解决的课题。 当过 量产气时 , 将不能满足上述正常关系 , 如表现为套压、液面持续下降 , 而产气量亦 相应下降等现象时 ,井底压力的确定将更加重要。 (曹立刚,郭海林,顾谦隆.煤层 气井排采过程中各排采参数间关系的探讨 J. 中国煤田地质, 2000,12(1) : 31-35. )蒂 31 、定压排采制度: 核心是如何控制好储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间的生产压 差;关键是控制适中的排采强度 , 保持液面平稳下降 , 保证煤粉等固体颗粒物、 水、气等正常产出。 适用于排采初期的排水降压阶段。 由于排采初期 , 井内液柱
26、 中的气体含量少 , 液柱的密度变化小 , 井底流压主要为液柱的压力 , 因此, 排 采过程中的“定压制度”主要是通过调整产水量以控制动液面来控制储层压力与 井底流压的压差。 (饶孟余,江舒华 .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J. 中国煤层气, 2010,7 ( 1): 22-25. )艿32、定产排采制度:根据地层产能和供液能力, 控制水、气的产量 , 以保障流体的合理流动。 适用于稳产阶段。 由于井内液柱中的气体含量较大 , 液柱的密 度远小于 1 , 套压较高 , 因此, “定产制度”可以通过改变套压或动液面来控制 井底压力以实现稳产的目的。 (饶孟余,江舒华 .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J.
27、中 国煤层气, 2010,7 (1):22-25. )薄33、煤层气井排采控制思路: 将煤层气井排采划分为放喷阶段 ( 针对常规压裂 直井) 、降液面阶段、控压产气阶段和控压稳产阶段 , 排采时, 每一阶段的降压 都控制在一定的强度并持续到足够的时间。 (饶孟余,江舒华 . 煤层气井排采技 术分析J.中国煤层气,2010,7 (1): 22-25.)芅 34 、煤层气井排采控制的几个阶段工艺特点:芁(1) 放喷阶段: 常规直井的储层经压裂改造后 , 储层中被高压压入大量的压 裂液 , 因此直井排采首先需要放喷排液。 控制放喷量的原则是避免井口出大量的 煤粉和压裂砂。井口压力为零 , 溢流量很小
28、时为结束点。水平井排采无此阶段。莈(2) 降液面阶段 : 控制重点是降液速度 , 排采强度不宜过大 , 以阶梯降液为 主 , 排液应连续平稳 , 保持动液面平稳下降。 严禁排量的大起大落而造成生产压 差上下波动 , 使得储层激动 , 吐砂、吐粉。套管产气是该阶段的结束点。羅(3) 控压产气阶段 : 稳定排采一段时间后 , 煤层气生产井的动液面将会降低 到比较低的水平 , 油、套环形空间的套管压力将会逐渐上升到比较高的状态。此 阶段 , 为了降压漏斗尽可能扩展 , 气体的解吸范围尽可能增大 , 需要控制生产 压力让气井产气。 因此, 煤层段的流动压力需要控制在排采设计的技术指标范围 以内的同时
29、, 煤层的排水工作必须保持连续进行。 初期 , 由于液柱中的气体较少 井底流压主要为液柱压力 , 可以通过调整环空液面来控制流压; 后期 , 由于环空 间的气量增大 , 液柱中的含气体量也多 , 井底流压主要取决于套压 , 可以通过 调整套压来控制流压。螃(4) 控压稳产阶段 : 随着排采的进行 , 需要根据单井的生产能力确定合理的 产能指标进行稳定生产。 这一阶段排采控制的重点是尽可能维持排采作业的连续 性和稳定性 , 不追求峰产 , 尽量控制井底流压 , 以延长稳产时间 , 实现煤层气 井产量最大化。肀上述排采阶段的划分及精细排采控制的优点在于: 每一阶段降压的幅度都很 小 , 煤层的渗透
30、率受到的影响也很小 ; 延长降压时间有利于降压漏斗的扩展。 因 此, 通过对煤层气井压力降和持续时间的控制 , 有利于提高泄压面积、 增加煤层 气单井采收率 , 获得持续时间更长的煤层气单井产量 , 同时也缓解了煤粉迁移 堵塞现象 , 减轻了对储层的伤害。(饶孟余,江舒华 . 煤层气井排采技术分析 J. 中国煤层气, 2010,7 (1): 22-25. )蒈35、井底流压是反映产气量渗流压力特征的参数 , 煤层气的产出机理决定了只 有降低井底流压至临界解吸压力以下 , 才能有解吸气体的产出。 较低的井底流压 , 有利于增加气的解吸速度和解吸气体量。 由于套压和液柱高度存在相互调整得依 赖关系 , 套压和液柱高度的任何一项参数均不是影响产气量的独立参数 , 两者 的组合才是控制产气量的根本。 相对而言 , 井底流压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产气量 的变化。因此 , 制定合理的排采制度和进行精细的排采控制应该以井底流压为依 据。莆另一方面 , 我国煤储层压力系数一般较低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片区质量分析及总结计划
- 学校如何落实素质教育
- 少先队大队部工作总结
- 四害防治服务合同(2篇)
- 教科版(2017)科学五年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 房源共租协议
- 林木砍伐与补植合同
- 景点资源共享协议
-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
- 餐饮年终工作总结
- 中医护理三基练习题库+答案
- 2025年护士三基考核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下册2025春季历史 教学设计《明朝对外关系》 学习资料
- 《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手册》
- 湖南省长沙市明达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汽车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古典园林之美》课件
- 2024年09月上海2024交通银行交银金融科技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教五四新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李宁战略选择》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