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是智慧的根源_第1页
动作是智慧的根源_第2页
动作是智慧的根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作是智慧的根源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心理学依据引言近半个世纪以来,皮亚杰心理学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中小学教学, 尤其是中小学数学教学。皮亚杰指出:动作是智慧的根源”,任何静态的数学概念都隐含着认知主体的内在动作,数学运算是一种广 义的动作。这些观念为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纳,目前小学数学普遍 采取动手操作(或以直观方式演示有关操作)的方法。然而,对于这些在教学实践领域中早已被采用的观念与方法, 却 缺乏深入的研究,许多问题都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 一一 我们知道数学运算是一种广义的动作; 但它除了是一种动作之外,还 存在哪些区别于一般动作的规定性?同样我们也知道 动作操作”会 增进儿童的数学知

2、识与智慧;但能否认为任意的动手操作都有益于儿童智慧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儿童动手操作?本文试图就以上问题作些探讨, 以期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并期望对进一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所裨益。二、数学运算的内在规定性1. 反身性数学运算 “甚至在其较高的表现中,也是正在采取行动与协调行动,不过是以一种内在的与反省的形式进行的罢了”0这里“反省 ”与反身、反思是同义的。皮亚杰将个体认知活动划归为两类。 一类是对客体的认识; 另一 类是对主体自身动作所进行的反思。 前者带来关于客体的知识; 后者 带来数理逻辑知识。实例一个儿童摆弄 10 个石子,他可以掂一掂以了解其重量; 可以摸一摸以了解其表面

3、的光滑度。 “重量”与“光滑度 ”是关于对象 (石子)本身的知识。此外,儿童还有另一类动作,他将 10 个石子 排列成不同的形状,沿着不同的方向点数它们,其总数 “10总”是不变 的。这里,儿童将手指一一地(不重复也不遗漏)点向 10 个石子, 是具体动作;从这种具体动作中认识到总数 “10总”是不变,则是一种 反思,是反过来对自身的具体动作进行思考。 具体动作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不同的石子开始, 可以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 ,但总数的 “10” 却是恒定的。只有通过反思,体会到这种 “恒定 ”,儿童才真正学会了 计数。这里我们看到儿童进行数学操作与运算离不开具体动作, 但具体 动作之后的反思比

4、具体动作本身更为重要。儿童能一一地点数石子, 我们也能训练一只小鸡 地啄石子,但小鸡不会了解 “10这”个数, 因为它没有反思。数学运算因其反身性, 还呈现出一种层次性与相对性。 高一级的 运算是对低一级的运算所进行的反思、 协调与转换。 乘法是对加法的 “运算”;乘方又是对乘法的 “运算 ”。2. 可逆性 “运算是一种可以逆行的行动,即它能向一个方向进行, 也能向相反的方向进行。 ”我们可以把 1和2相加得到 3;反过来, 也可以用 3减 2而还原为 1。任何一种运算,总有一个与之对应的逆 运算。学生用减法验算加法(或反过来用加法验算减法) ,用除法验算 乘法(或反过来用乘法验算除法) ,就

5、是因为这些运算是可以 “逆行 ” 的。对于 “合”(加或乘)的结果,我们可以用 “分”的动作(减或除) 使其还原到初始状态。可逆性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演可逆(1+ 2 = 3,反过来3 2= 1); 一类是互反可逆(6比2多4,反过来2比6少4)。前者 表现为相反的操作;后者表现为次序的逆向转换。3. 结合性运算 “是可以绕道迂回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获 得相同的结果 ”。 这就是所谓结合性。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结 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体现在运算定律方面:3 + 4= 4+ 3 (加法的交换律);3X (4+ 5)= 3X4 3X5(乘法的分配律)。这里,每个等式两边是不同 途

6、径的运算,但其运算结果却是恒等的;其二,体现在问题解决的一 题多解方面。问题: 男生和女生共植树 450 棵,已知每个同学植树 5 棵,有男 生 46 人。问:女生多少人?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先求出女生植树多少棵,再除以 5,得出女生 人数:(450 5X46 + = 44 (人);也可以先求两个班共有多少人, 再减去男生46人,得出女生的人数:450宁46 = 44 (人)。两种解 法,具体途径不同,但结果一样。至此,我们将可逆性与结合性综合起来考察, 则会发现数学运算 总是隐含着某些 “不变的因素 ”。反演可逆是以相反的运算(如:以减 法来验算加法) 使其还原为初始不变的状态。 互反可逆是一种

7、相互转 换,6比 2多 4,2比 6少 4,这里差集 “4是”不变的。在运算规则里, 运算途径改变了,但运算结果不变。在问题解决中,具体解法可以各 异,但答案是唯一(不变)的。我们说,数学运算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过程中,并非所有的 东西都发生了改变,总是隐含着某种不变的因素。正是 “不变因素 ”的 存在,才使转换成为可能。4. 结构性结构性运算,就其现实的存在方式而言, “包括复杂的 运算体系,而不是被看作先于这些体系成分的那些孤立的运算。 ” 数学运算总是以结构化的整体的方式而存在。 首先,每一种数学运算 本身就是一个结构化的动作。加法包括 “合”的动作,也包括计其总数 据的动作(这在学龄

8、前儿童的实物操作中,可观察到;小学一年级儿 童,因熟练而逐渐简约化) ;其次,各种运算联合起来,又构成一个 大的结构,加是 “合”的动作,减是 “分”的动作;乘是加(或合)的简 便运算,除是减(或分)的简便运算;加减互为逆运算,乘除互为逆 运算。这许多关系,使四则运算联合成一个大的整体。三、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的问题在明确了数学运算的内在规定性之后,我们将依照这些规定性, 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儿童动手操作应注意的问题。1. 引起反省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了解到,数学运算是一种反思,具 体动作之后的反思比具体动作更为重要。 具体到课堂教学中, 我们在 指导学生动作操作时, 不应停留在为操

9、作而操作的层面; 而应引导学 生对其操作进行思索。 以分数概念的教学为例, 通常的教法是将分数 的具体 “操作”和盘托出、呈现给学生。如:将一个饼平均分成两块, 每块是它的 1 2。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一样地模仿, 而不能调动学生内部的思考过程。一般而言,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大的扩展。此前,儿童能 用加减法层面的 “差集”(6比2多4)或乘除法层面的 “倍数”(6是 2 的 3 倍)来表示二数比较关系。 在倍数中,比较量一般大于 (或等于) 标准量;分数的引进是要解决一个全新的问题: 当比较量不足一个标 准量时,如何表示二数关系。关于分数概念, 这里设计了一种与通常的教法不同的方

10、案, 其宗 旨在于引起学生思考。关于“分数概念 ”的课堂设计:准备: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好三条长度不同的线段, 准 备一根 60厘米长的木棒(无刻度) ,线段长度分别是木棒的 3 倍、1 倍、 1 3。木棒白线:白线长度是木棒长度的 3倍红线:红线长度是木棒长度的1倍绿线:-绿线长度是木棒长度的? 教师演示:用木棒分别量白线与红线,并板述;然后量绿线,提问。教师:绿线长度是木棒长度的多少?学生: 没有一棒长。教师:没有“一棒”长,怎么表示?学生:(有的提出)拿刻度尺把木棒和绿线都量一量教师:(量得绿线长 20 厘米,木棒长 60 厘米)那么,绿线长度 是木棒长度的多少?60 厘米学生:木

11、棒是绿线的 3 倍。教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现在,我们反过来说:以木 棒为标准,绿线是木棒的多少?演示比着绿线将木棒 3 等分(用粉笔在木棒上画刻度)继续提问现在想一想,怎样表示 “绿线是木棒的多少? ”)导出:将木棒 3 等份,绿线是 3 份中的 1 份。进而导出:绿线是木棒的 1 3并将“倍数”与“分数”统一起来:都可表示两个数的比较。这种方案较之于 “和般托出 ”直接告诉学生的教法, 更能调动学生 积极的思考过程。 也只有进行这样的思考, 儿童才能真正明确分析所 蕴含的内部操作。将有关 “操作”和盘托出,不注重激起学生 “反思”的教法,与两种 不恰当的观念有关。 其一是把数学运

12、算等同于具体动作; 其二是认为 内在运算是对外在动作的简单模仿。 其实,数学运算应该包括三个呈 递进关系的成分:(1)具体操作;(2)对具体操作的反省与反思;(3) 在反思过程中进行某种转换或重组。转换是对具体动作的转换, 重组是对原有的、 已习得的操作的重 组。儿童在接触到分数之前,已学会了 “比较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据 的几倍)与 “等分 ”(除法)。现在面临新的问题:比较量不足一个标 准量。在上述方案中,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过程,也 是重组原有 “比较”与“等分 ”等内部操作而构成分类操作的过程(分数 的内部操作包括:比较二数;等分标准量等) 。2. 体会“必然”在上一小节

13、中,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作操作的同时, 应引导他们对具体动作进行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转换与重组。但数学运算还具备可逆性与结合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在转换过程中, 并非所有的因素都发生改变, 而总隐含着某种不变的因素。 由于某些不 变因素的存在,数学运算显示出一种必然性。1 + 2 一定等于3; 3X5一定等于15; n= 3.1415 是圆周与直径的比率,不是人为规定的; 在两个班共同植树的实例中,解法不同而得数是不变的。对数学运算的必然性的认识,往往是一种不自觉的 “必然之感 ”。 这种必然之感的获得,是儿童形成数学运算的标志。指导学生认识数学运算的必然性, 可利用日常的实例。 数学运算 往往都

14、有其现实原型,而且有些原型能明晰地表征相应运算的涵义。 如:教乘法口诀时,可让学生数一数一面窗子的格数。如果竖着有 4 行,每行5格,那么就是5X420格。四五二十的口诀就存在于我们 对这扇窗子的计数活动之中。 它不是人为的任意编出的口诀, 而是“必 然”的。3. 融会贯通数学运算是以结构的方式而存在的。结构化不是将不 同的运算(或操作)简单地拼凑成一个整体, 而是要消除各种运算 (或 操作)之间的 “矛盾”、以达到相互协调。“关于分数概念 的课堂设计 ”将分数概念放在数概念的扩展(从 倍数到分数的扩展)之中, 具体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比较量不足一 个标准量(此前,在“倍数”中,比较量总是大于

15、或等于一个标准量) ,如何表示二数关系。学生面对这一 “矛盾 ”、积极思考。消解矛盾的过 程,同时也是各种操作 (倍数与分数)协调、统一而融会贯通的过程。四、结语综上,可以明确:(一)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运算既包括具体的 动手操作,也包括对动手操作的思索。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二) 数学运算总是隐含着 “不变的因素 ”,具体体现在逆向运算、逆向转换 (6比2多4,那么 2比6少4)、运算规则以及问题解决的一题多解 等方面。(三)数学运算总是以结构化的方式而存在。在于数学运算的内在规定性,本文提出(一)课堂教学中,在指 导学生动手操作(或演示有关操作)时,应引起 “反省 ”。小学儿童离 不开具体动作的支持,但对具体动作的思索更为重要。 (二)在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让学生体会到 “必然 ”之感,必然之感的获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