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1_第1页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1_第2页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1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模拟 初级中药师基础知识模拟 1以下每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 选择一 个最佳答案。第 1 题:总结 16 世纪以前本草学知识的著作是A. 新修本草B. 本草经集注C. 本草纲目D.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E. 本草纲目拾遗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第 2 题:升降浮沉表示的是A. 药物的作用部位B .药物的毒副作用C. 药物的性质D .药物的作用趋向E.药物的配伍关系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药物在入体的作用趋向。 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 与 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第 3 题: 确定药物寒热温凉之性的依据是A .神

2、农“尝百草”的结果B. 内经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说C .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反应D .经仪器检测的结果E .来源于五味学说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药性的寒热温凉, 是从药物作用于入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 与所疗疾病的寒 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故选 C。第 4 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配伍禁忌A. 丁香畏郁金B. 人参畏五灵脂C. 宫桂畏石脂D .生半夏畏生姜E. 牙硝畏三棱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半夏畏生姜是指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称为相畏,并非配伍禁忌。 故选 D。第 5 题: 麻黄发汗解表,入汤剂的用法是A. 后下B .不

3、宜久煎C. 包煎D. 冲服E. 先煎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麻黄的有效成分具有挥发性, 久煎则使有效成分挥发过多从而降低疗效, 故选 B第 6 题: 下列哪项不屑桂枝的功效A. 解表B. 通阳C. 宽胸D. 温经E. 散寒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桂枝功效为;助阳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利水,温通胸阳,温中散寒。但不能宽 胸。故选 C。第 7 题: 下列不属蝉蜕功效的是A. 疏散风热B .解毒消肿C. 透发麻疹D. 明目退翳E. 息风止痉 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蝉蜕甘寒质轻,善疏散清透解痉,但不具有解毒消肿功效,故选B。第 8 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芦根的主治病证A. 热病伤津B. 肺热咳

4、嗽C. 骨蒸潮热D. 胃热呕逆E. 热淋涩痛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芦根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的功效,而没有清虚热的功效,故 选 C。第 9 题: 孕妇忌用的药物是A. 火麻仁B. 巴豆C. 茯苓D. 柏子仁E. 甘草 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巴豆辛,热。大毒。能峻下寒积,逐水退肿,故孕妇忌用 第 10 题: 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功效的药物是A. 防己B. 独活C. 五加皮D. 威灵仙E. 续断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在怯风湿药物中具有治骨鲠功效的只有威灵仙,其他药没有这个功效,故选D。 第 11 题: 属于化湿类的药物是A. 金银花B. 蒲公英C. 木香D. 厚朴E.

5、 陈皮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 第 12 题: 下列哪项与甘草配伍,治暑湿证之小便短赤不利,效果最佳A. 通草B. 车前子C. 淡竹叶D. 滑石E. 海金沙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仁甘草甘平偏凉,能清热、益 气和中。两药合用,既清利暑热,又利水而不伤津,治暑湿证之小便短赤不利, 效果最佳,故选 D。第 13 题: 具有温肾阳,引火归原作用的药物是A. 鹿茸B. 肉苁蓉C. 肉桂D. 牛膝E. 吴茱萸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肉桂辛甘性热,纯阳温散,入肾经,善温补命门之火而益阳消阴,引火归原,为 治下元虚冷,虚阳上浮之要药。故选C。第 14 题:

6、病人肝气不舒,胁肋胀满,所选药物的功效应是A. 缓急止痛B. 行气解郁C. 通经止痛D. 活血化瘀E. 散寒止痛 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第 15 题: 下列不是地龙主治病证的是A. 壮热惊痫B. 疮疡瘰疬C. 痰鸣喘息D. 风湿热痹E. 热结膀胱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地龙咸,寒。入肝经,能清热息风而止痉; 入肺经,能清肺泄热而平喘; 走经络, 能通络;入膀胱经,能利尿。性寒,能清热,但不能治疮疡瘰疬,故选B。第 16 题: 既能驱虫,又能行气消积的药物是A. 使君子B. 榧子C. 苦楝皮D. 鹤虱E. 槟榔参考答案: E答案解析: 槟榔辛、苦,温。善杀虫而力强,又能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7、,故选E。第 17 题: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药是A. 茜草B. 三七C. 薄黄D. 丹皮E. 赤芍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三七苦泄温通,甘能补虚,既善化瘀而止血,又善活血而止痛,还兼能补虚而强 体,具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长,为治出血、瘀血诸证之良药。故选B。第 18 题: 既能疏肝解郁,又能利胆退黄的药物是A. 川芎B. 延胡索C. 郁金D. 姜黄E. 乳香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郁金辛、苦,寒,能活血止痛,凉血清心,疏肝解郁,利胆退黄,并兼止血。故 选 C。第 19 题:三棱、莪术的共同功效是A. 破血祛瘀,行气止痛B .活血祛瘀,通经C.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D. 活血通

8、经,消肿排脓E.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 三棱、莪术,同为行散走泄之品,均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血瘀气滞诸证。 故选 A。第 20 题:具有燥湿化痰,止呕功效的药物是A. 天南星B. 白芥子C. 半夏D. 竹茹E. 旋覆花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半夏辛,温。有毒。内服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治湿痰、寒痰、 呕吐之要药。故选 C。第 21 题: 龙骨的功效是A. 平肝息风止血B. 平肝潜阳安神C. 平肝降逆止血D. 平肝镇逆息风E. 平肝息风镇惊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龙骨甘涩微寒,入心、肝经。生用质重镇潜,擅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后药性 涩敛,内服收敛固脱

9、,外用收湿敛疮。故选D。第 22 题: 具有平肝息风定惊,清热解毒作用的药物是A. 钩藤B. 羚羊角C. 石决明D. 地龙E. 天麻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羚羊角咸寒质重,入肝经,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治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诸 证;入心经,能清热解毒,治心火亢盛神昏谵语等证。故选B。第 23 题: 适应于热陷心包,痰蒙清窍,中风、惊风等闭证神昏的是哪类药物A. 平肝息风药B. 安神药C. 清热解毒药D. 开窍药E. 温里药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凡具辛香走窜之性, 以开窍醒神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称为开窍药。 主要适用于热 陷心包或痰浊阻蔽所致的神昏谵语,以及惊痫、中风等病出现的突然昏厥之证。

10、第 24 题: 不属于人参使用注意事项的是A. 实证忌服B .不宜喝茶和吃萝卜C. 反藜芦D. 津伤消渴慎用E. 畏五灵脂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人参具有生津止渴功效, 可用于热病津伤的口渴, 消渴证。 其余四项均属于人参 使用注意事项。故选 D。第 25 题: 既能温脾开胃,又能暖肾固精的药物是A. 补骨脂B. 益智仁C. 紫河车D. 巴戟天E. 狗脊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从暖肾可知是补阳药, 固精即具有固涩功效, 选项中只有补骨脂和益智仁具有固 涩功效,两者中只有益智仁具有健脾开胃功效,故选B。第 26 题: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龟板的功效A .滋阴潜阳B. 滋阴清热C. 益肾健骨D. 软

11、坚散结E. 养血补心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龟甲有其他四项功效, 但是没有软坚散结的功效, 这是龟甲与鳖甲功效的不同点, 故选 D。第 27 题: 下列哪味药物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固涩A. 山茱萸B. 桑螵蛸C. 女贞子D. 禹余粮E. 芡实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山茱萸酸涩微温, 入肝、肾经,既善温补肝肾, 又善收敛固涩,主治肝,肾亏虚, 虚汗不止及崩漏经多诸证。故选A。第 28 题: 中药化学中的有效成分是指A. 需要提取的成分B. 含量高的化学成分C. 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或治疗作用的成分D. 对入体有用的成分E. 一次代谢产物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

12、分即有效成分。第 29 题: 下列能溶于水的生物碱种类是A. 脂氮杂环B. 芳氮杂环C. 芳胺类D. 酰胺类E. 季铵类参考答案: E答案解析: 亲水性生物碱主要指季铵碱和某些含氮氧化物的生物碱,第 30 题: 下列最常用于提取生物碱的溶剂是A. 石油醚B. 乙醚C. 氯仿D. 乙酸乙酯E. 正丁醇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为亲脂性,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特别易溶于氯仿。第 31 题: 下列能与麻黄碱显色的是A. 碘化铋钾B. 二硫化碳碱性硫酸铜试剂C. 发烟硝酸试剂D .氯化汞试剂E. 漂白粉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麻黄碱不能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 但有以下

13、两个特征反应: 硫化碳硫酸铜反应和铜络盐反应。第 32 题: 下列能与鞣质生成沉淀的物质是A. 酚酸类化合物B. 明胶C. 凝胶D. 三氯化铝E. 多糖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 鞣质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不溶于水的沉淀,能使明胶从水溶液中沉淀出。第 33 题: 下列各项,屑于强亲脂性溶剂的是A. 乙醚B. 丙酮C. 正丁醇D. 乙酸乙酯E. 石油醚参考答案: E答案解析:常用溶剂极性大小顺序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 乙醚苯己烷(石油醚),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第 34 题: 下列能与水分层,极性又较大的溶剂是A. 甲醇B. 乙醇C. 氯仿D. 正丁醇E. 乙酸乙酯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常

14、用溶剂极性大小顺序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 乙醚苯己烷 (石油醚 ) ,正丁醇与水不相混溶。第 35 题:可以确定化合物分子量的波谱是A. 红外光谱B. 紫外光谱C. 质谱D. 磁共振光谱E. 旋光光谱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其他光谱反映化合物结构,只有质潜可用于确定分子量 第 36 题: 从中药水提液中萃取单糖苷而不能萃取含糖较多的苷时,宜选用A. 丙酮B. 甲醇C. 乙醇D. 丁醇E. 乙酸乙酯 参考答案: E答案解析:常用溶剂极性大小顺序为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 乙醚苯己烷(石油醚),单糖苷极性小于多糖苷,萃取时宜选用乙酸乙酯第 37 题:能测定苷键构型的方法是A.

15、 碱水解B. UVC. H-NMRD. IRE. MS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苷键构型的确定方法有酶水解法、Klyne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利用 NMRt定第 38 题: 下列各项,按照酸性强弱,能溶于碳酸钠水溶液的是A. 大黄酚B. 1, 8 二羟基蒽醌C. 大黄素D. 大黄素甲醚E. 芦荟大黄素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按下列顺序排列:含 -COOH含二个或二个以上B -0H 含一个B -0H含二个或二个以上a - 0H含一个a -OHo碳酸钠是弱碱,适合酸 性较强物质的分离,大黄素具有一个B -0H,酸性较强,能溶于碳酸钠水溶液。第 39 题: 香豆素母核为A. 苯骈-a

16、 -吡喃酮B. 对羟基桂皮酸C. 反式邻羟基桂皮酸D. 顺式邻羟基桂皮酸E. 苯骈-丫 -吡喃酮参考答案: A答案解析: 第 40 题: 香豆素类成分如果能水解后发生 Gibbs 反应,说明具有A. 3 位 OHB. 4 位 OHC. 5 位无取代D. 6 位无取代E. 7 位无取代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香豆素类成分在碱性条件下内酯环水解生成酚羟基,如果其对位 (6 位) 无取代, 与2, 6-二氯苯醌氯亚胺(Gibb试剂)反应而显蓝色。第 41 题: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为A. C6-C1-C6B. C6-C2-C6C. C6-C3-C6D. C6-C4-C6E. C6-C5-C6参考答

17、案: C答案解析: 第 42 题: 与二氢黄酮反应后产生天蓝色荧光的是A. HC1-Mg反应B. NaBH4反应C. MgAc2 反应D. SrC2/NH3 反应E. FeCl3 反应 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第 43 题:紫外光谱带U弱,带U在 245-270mm勺是A. 黄酮类B .黄酮醇类C. 二氢黄酮类D. 异黄酮类E. 查耳酮类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异黄酮的结构中有苯甲酰系统,而无桂皮酰系统,所以UV光谱特征是带U吸收强,而带I以肩峰或低强度吸收峰出现。第 44 题: 常用于分离挥发油的方法是A. 浸渍法B. 渗漉法C. 透析法D. 分馏法E. 升华法 参考答案: D答案解析:

18、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由于类别不同,它们的沸点也有差别,可以用分馏法分离 第 45 题: 分离挥发油中羰基类成分时,宜选用A. 蒸馏法B. 萃取法C. 亚硫酸钠法D. 氢氧化钠法E. 亚硫酸氢钠法参考答案: E答案解析:羰基类成分可与亚硫酸氢钠加成, 生成结晶性的加成物而与非醛酮类的成分分离, 其加成物用酸或碱处理,可分解复原。第 46 题:下列主要含五环三萜类成分的中药是A. 入参B. 牛黄C. 柴胡D. 山药E. 秦皮参考答案: C答案解析: 柴胡中主要成分为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皂苷。第 47 题:A型入参皂苷的皂苷元是A. 螺甾烷型B. 达玛烷型C. 熊果烷型D. 齐墩果烷型E. 异螺甾烷型参考答案: B答案解析:入参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 A、B、 C三种类型,A型和B型入参皂苷元均届于达 玛烷型四环三萜皂苷。第 48 题:甘草的主要成分是A. 香豆素B. 皂苷类C. 单宁D. 蒽醌类E. 挥发油参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