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顶板事故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张百胜第十一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1页
矿山顶板事故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张百胜第十一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2页
矿山顶板事故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张百胜第十一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3页
矿山顶板事故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张百胜第十一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4页
矿山顶板事故防治-太原理工大学张百胜第十一章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 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有:一是对采场顶板、底板情况及活动规律(包括可能运动的范围、方向及时间)不够清楚;二是缺乏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只要能用正确的理论和手段实现对顶板的监测,掌握顶板情况及其活动规律,并提前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把顶板控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绝大部分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一、常见顶板事故的分类一、常见顶板事故的分类(一一)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事故局部冒顶事故的特点是范围小,每次伤亡人数较少,很容易被人忽视,以致于这类事故不断发生。统计分析证明,每年因局部冒统计分析证明,每年因局部冒顶事

2、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重占顶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重占60一一70,重伤事故比重高达,重伤事故比重高达80以上。以上。局部冒顶就其触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已破碎的顶板未能及时支护而局部冒落;一是已破碎的顶板未能及时支护而局部冒落;二是老顶下沉迫使直接顶破坏支护系统,而造成局部冒落。二是老顶下沉迫使直接顶破坏支护系统,而造成局部冒落。这类事故就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言,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即绝大部分发生在临近断层、格曲轴部等构造带范围。在正常顶板条件下,则多数发生在老顶来压前后,特别是发生在直接顶是由强度较低、分层厚度较小的岩层组成的条件下。 (二二)大面积切顶事故大面积切顶事故(俗称垮面事故俗称

3、垮面事故) 1直接顶运动造成的垮面事故直接顶运动造成的垮面事故 (1)推垮型事故。推垮型事故。当顶板运动时,在煤层的层面方向产生较大的推力,推倒支架,造成采煤工作面垮面事故。从推力方向来看,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沿倾斜方向推垮支架,大都发生在沿走向推进的工作面;第二种是向煤壁方向推垮支架,大都发生在采空区有悬顶的条件下;第三种是向采空区方向推垮支架,最易发生在倾斜推进的工作面。 (2)压垮型事故。压垮型事故。按压垮的方向不同,压垮型事故有向煤壁方向压垮和向来至区万向压垮两种形式。这类事故发生时,支架首先被来自顶板方向的作用力压弯、压断或压入松软底板而失去支撑作用,引起顶板垮落。 2老顶运动所引起

4、的垮面事故老顶运动所引起的垮面事故 (1)冲击推垮型事故。冲击推垮型事故。这类事故发生时,老顶首先将其作用力施加在靠近煤壁处已离层的直接顶上,造成煤壁片帮、切顶,随后高速下沉的老顶把直接顶推垮。 (2)压垮事故。压垮事故。这类事故多发生在木支柱工作面,木支柱属刚性支柱,可缩量小,工作面支柱的受力不均匀。在老顶来压过程中,受力大的支柱首先被压断,其载荷转移到其他支柱上,其他受力大的支柱也被压断,结果使支柱被“各个击破”,最后连直接顶也支撑不住,造成垮面事故。 补充:采煤工作面冒顶预兆补充:采煤工作面冒顶预兆1、局部冒顶的预兆(直接顶)、局部冒顶的预兆(直接顶)由于局部冒顶预兆不明显,易被人忽视,

5、但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发现一些征兆。(1)响声;(2)掉渣;(3)片帮;(4)裂缝;(5)离层;(6)漏顶;(7)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8)顶板的淋水明显增加。试探有没有冒顶危险的方法:(1)木楔法;(2)敲帮问顶法;(3)震动法。2、大面积冒顶的征兆(老顶或直接顶)、大面积冒顶的征兆(老顶或直接顶)(1)顶板的预兆: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岩层破碎下落,掉渣逐渐增多,由稀变密;顶板裂缝增加、裂隙张开,顶板产生大量下沉。(2)煤帮的预兆:煤质变软变松,片帮增多。(3)支架的预兆:木支架、摩擦柱被压弯、折断,楔销有时会弹出或挤出,金属支柱破顶、钻底,活柱迅速下缩,发出“咯咯”声响。(4)瓦斯涌出量突

6、然增加,顶板淋水增加 二、常见顶板事故的统计二、常见顶板事故的统计 老顶岩梁在初次来压前,其两端有煤壁支撑,顶板下沉极少,如图所示。此时工作面如果采用初撑力较低的增阻式支柱支护时,初次来压前支架支撑力较小,来压时支架极易失稳,很容易被突然运动的直接顶所推倒,引起推垮型事故。尽管工作面在正常推进阶段中,无论是推进时间还是推进距离,都要比老顶初次来压阶段长得多。但是,由表111可知,发生重大冒顶事故的比重只占22,6,其中老顶来压前,发生的事故比例只有29。这说明进入正常推进阶段后,由于顶板周期来压步距仅为初次来压步距的1/214,老顶岩梁处在不等高支撑的条件下,因此只要支护强度高于直接顶的作用力

7、强度,工作面支架也就有可能支撑部分老顶的作用力,避免了直接顶与老顶的离层,支架保持了本身的稳定性。 1事故发生的时间及地点事故发生的时间及地点 采煤工作面从开切眼推进到停采线为止,按顶板运动和矿压显现特征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老顶的初次来压阶段;其二是老顶的周期来压阶段。在正常周期来压阶段中,老顶来压时垮面事故占71,其原因除了周期来压比较频繁,发生事故概率增大外,主要还有两方面原因: (1)周期来压前,顶板下沉量处于较小的状态,由于支架的工作阻力小,造成直接顶与老顶离层,结果老顶来压时,对直接顶形成动压冲击而推垮工作面。 (2)采用木支架等刚性支护的工作面,在老顶来压时刚性支架逐个被压断,最

8、后支护系统失去文撑直接顶的能力,而造成压垮工作面的事故。 表112是对事对故发生地点的统计分析。在老顶初次来压阶段的030m范围内,发生的顶板事故中有562在工作面推进到距开切眼不到10m范围内,也就是工作面刚刚推进的地段。多数事故发生在工作面进行初次放顶期问,说明该地段老顶或强度高的直接顶上部的悬梁跨度小,挠曲下沉量小,支架工作阻力很小,很容易在其下部岩层切断时出现推垮型事故。沿工作面倾斜方向距上出口10m范围内,发生的顶板事故是临近下出口部位的两倍多,其主要原因是上出口上侧是采空区、支撑压力集中在工作面上出口处,顶板的完整性易于受到破坏。 2事故的类型及作用力来源事故的类型及作用力来源 统

9、计分析表明,所有重大切顶事故都是由直接顶来压或老顶来压所引起重大切顶事故都是由直接顶来压或老顶来压所引起的。的。其中直接顶来压所造成的事故占61,而老顶来压所造成的事故仅占39。由此可知,准确预报直接顶来压和老顶来压的时间和位置,提前采取措施,用正确的采煤方法、合理的支护方式及特殊的支护形式,是完全可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的。 而在直接顶运动造成的垮面事故中直接顶运动造成的垮面事故中,推垮型事故占79,这说明在单体支柱工作面,首先应使支架稳定,才能撑住顶板的压力。必须提高支架的初必须提高支架的初撑力,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来防止顶板运动推垮工作面。撑力,采用合理的支护形式,来防止顶板运动推垮工作面。

10、 老顶来压阶段老顶来压阶段占42,所占密度较大。这类事故一般常发生在采用木支柱的采煤工作面,其主要原因是木支柱的刚性大、可缩量小、易折断、不能主要原因是木支柱的刚性大、可缩量小、易折断、不能适应顶板下沉和支撑顶板压力。适应顶板下沉和支撑顶板压力。实践证明,目前采用单体液压支柱(特别液压支架)的工作面,由于支架初撑力高、可缩量大,可大大地降低垮面事故。 3事故的范围事故的范围绝大部分垮面事故的范围是有限的,全工作面塌垮的严重事故绝大部分垮面事故的范围是有限的,全工作面塌垮的严重事故极少。极少。除直接顶和基本顶来压可能分段进行外,事故的发生与工作面的生产工艺过程、各过程的操作情况以及工作面有关部位

11、的支护状况有关。例如,直接顶在煤壁附近断裂时,采煤机盲目高速向前推进,造成大面积空顶,极易在直接顶和老顶来压时造成推垮工作面造成大面积空顶,极易在直接顶和老顶来压时造成推垮工作面的事故。的事故。所以,应掌握顶板来压的规律,事前掌握顶板活动的信息,从操作工艺、支护方式上采取正确的措施,多数事故是可以避免的。4事故发生的煤层条件事故发生的煤层条件80的冒顶事故发生在中厚及厚煤层条件下;由于薄煤层的采高小,顶板允许活动的空间小,顶板事故仅占20;开采厚煤层下分层时所发生的顶板事故占58,其主要原因是在人工顶板条件下,若工作面人工顶板胶结不好,很容易发生局部冒顶,导致发生大面积推垮工作面事故。有52的

12、顶板事故发生在倾角超过20的煤层条件下。在13次大型推培型事故中,50是发生在倾角大于20。的煤层条件下。其主要原因是煤层其主要原因是煤层倾角越大,顶板沿倾斜方向下滑的危险性越大,如不设抬棚、木垛等特殊倾角越大,顶板沿倾斜方向下滑的危险性越大,如不设抬棚、木垛等特殊支护来加强控制,很容易发生沿倾斜方向推垮工作面的事故。支护来加强控制,很容易发生沿倾斜方向推垮工作面的事故。(防滑措施)(防滑措施) 在13次大型推垮型事故中,53是发生在岩层强度差别较大的复合顶板条件下。第一类顶板是由低强度的直接顶与高强度的老顶组成的,由于直接顶冒落高度较大,能够充填采空区,较好地阻止了直接顶向采空区运动。因此,

13、一般只在煤层倾角较大时才有可能发生沿倾斜方向推垮工作面的事故。第二类是由软硬相间岩层组成的直接顶的复合顶板。高强度的岩层需悬露较大面积才会有明显的下沉,如这时支架的初撑力较低,不能有效支撑直如这时支架的初撑力较低,不能有效支撑直接顶的重量,处于悬露状态的低强度的直接顶或直接顶中的下部岩层很容接顶的重量,处于悬露状态的低强度的直接顶或直接顶中的下部岩层很容易与老顶离层,且沿煤壁切断,造成推垮工作面事故。易与老顶离层,且沿煤壁切断,造成推垮工作面事故。是最危险的顶板组合条件。 13次重大推垮型顶板事故中有47是在人工顶板条件下发生的。而这类事故发生的地点大多数在开切眼附近。其主要原因是其主要原因是

14、在开切眼附近的人工顶板多数处在与老顶离层状态。人工顶板不承受老顶的压力,一般人工顶板胶结程度也不好,易在采煤、放顶过程中发生局部冒顶。当煤层倾角较大时,容易诱发沿倾斜推垮工作面的重大事故。在老顶坚硬的人工顶板条件下,工作面仰斜推进是危险的。 5事故发生的工艺技术条件事故发生的工艺技术条件采煤工作面使用不同支护类型支架对顶板事故发生有很大影响。采用金属摩擦式支柱的工作面占667,其主要原因是金属摩擦支柱初撑力小,支护质量难以保证,而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高,可缩量大,呈恒阻特性,能适应顶板下沉和作用力的要求,很少出现工作面垮面现象。木棚支护的工作面的顶板事故占333,是因为木材存在初撑力小、稳定性差

15、既不能克服直接顶与基本顶的离层,又不能很好地阻止顶板沿倾斜方向的运动。所以在复合顶板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煤层倾角较大时,很容易被直接顶的运动所推垮,造成垮面事故。另外,木支柱的可缩量很小,在基本顶来压时,先将受力大的支柱压断,顶板压力转移集中到其他的支柱上,然后逐个被压断,最后将支撑不住直接顶,造成垮面事故。从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压垮型事故都发生在木支柱支护的工作面,且其80是由老顶来压造成的。顶板控制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单体液压支柱的初撑力大,可以防止直接顶与基本顶的离层,有利于保护支架的稳定性。由于这种支柱可缩量大,且具有恒阻性,既可及时对基本顶让压,又可按设计要求保证对顶板的控制,能较

16、好地实现对顶板“顶得紧,让得快,撑得住的基本控制要求。 回柱放顶引起的顶板事故占52,说明工艺操作引起的顶板支撑条件的改变是顶板大面积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过矿压观测,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在回柱、放顶、采煤、支护、移溜和放炮等工艺过程前,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对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减少顶板事故的关键:减少顶板事故的关键: (1)进行矿压观测,掌握顶板的活动规律,预测顶板的活动范围、方向及时间。 (2)对不同的煤层和顶板条件,正确选择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如果煤层倾角大或工作面仰斜推进时,为防止顶板沿倾斜方向滑动推倒支架,可通过架设抬棚、木垛和打斜撑等特殊支护增强支架的稳定性。 (3)

17、改善开采技术,提高支架的初撑力和支架的稳定性,采用正确的支护手段。木支柱、摩擦式金属支柱都存在着初撑力小、可缩量小等缺点,应大力推广单体液压支柱、滑移顶梁支架和自移式液压支架。 第二节第二节 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局部冒顶事故的防治据统计,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中,局部冒顶事故约占70左右。由于这类事故范这类事故范围较少,围较少,有时仅为12或35架支架的范围,每次伤亡仅为伤亡仅为l一一2人人,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局部冒顶的分类:局部冒顶的分类:1、原因分类:、原因分类:一类是直接顶被破坏后,由于失去有效的支护而造成局部冒落;另一类是基本顶下沉迫使直接顶破坏工作面支架而造成局部冒顶。2、事故

18、发生的地点分类:、事故发生的地点分类:靠近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上下出口局部冒顶、回柱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和断层带附近的局部冒顶。 一、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一、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 由于原生裂隙及采动影响,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有两组相交的裂隙(图115),这就容易形成所谓“草帽花”、“锅底面”、“驴槽面”等游离岩块的镶嵌型顶板。由于受采煤机割煤或放炮落煤震动的影响,直接顶中的游离岩块或破碎顶板,如支护不及时而冒落伤人,造成局部冒顶事故。当采用爆破法采煤时,如炮眼的角度布置不恰当,就有可能在放炮时崩倒支架而导致局部冒顶。当基本顶来压时,煤层本身强度低,煤质软,易片帮,扩大了无支护空间,也可能导致

19、局部冒顶。 防止靠煤帮附近的局部冒顶的措施:防止靠煤帮附近的局部冒顶的措施:(1)及时支护。采用能及时支护悬露顶板的支架,如横板连锁棚子、正悬臂交错金属顶梁支架,正倒悬臂梁支架和贴帮支柱等。(2)在架设支架前必须敲帮问顶,以防落矸伤人,严禁工人在无支护空顶区内进行操作。(3)炮采时,炮眼布置及装药量应合理,尽可能避免崩倒支柱。(4)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 (5)尽量使工作面与煤层的主节理方向垂直或斜交,避免煤壁片帮。一旦煤壁片帮,应及时掏梁窝超前支护,防止冒顶。 (6)综采时,对破碎直接顶可注入树脂粘结剂(注浆),使顶板固化,以防冒顶发生。 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二、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上下出口位

20、于采煤工作面与巷道交接处,控顶范围较大,掘进巷道时,因巷道支架初撑力一般都很小,直接顶易下沉、松动、甚至破碎,当直接顶是由薄及软弱岩层组成时,更易松动破碎。上下出口处要经常进行工作面输送机机头、机尾的拆卸、安装和移溜等工作,就在旧柱拆下、新柱尚未支上的时候,已破碎的顶板有可能冒落造成局部冒顶事故。此外,上下出口处直接顶中若存在与层面斜交的裂隙组,在基本顶急剧下沉的作用下,直接顶作用在支柱上的力不仅有垂直压力而且还有侧压力,可能推倒部分支柱,造成局部冒顶事故。 防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措施防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措施(1)支架必须有足够的支撑力,不仅要支撑松动易冒落的直接顶,还要支撑基本顶来压时造成

21、的压力。 (2)支护系统必须始终没有发生局部冒落的“空档”。 (3)支护系统要具有一定的侧向抗力,防止基本顶来压时推倒支架。 十字顶梁、四对八梁支护、端头支架、超前液压支架等能较好地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因而是防治上下出口局部冒顶所采取的较理想的支护措施。 三、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三、放顶线附近的局部冒顶 放顶线上的支柱受力不可能都一样,当人工回拆受压较大的支柱时,往往柱子一卸顶板就会冒落下来。可能被冒落的矸石砸倒而造成事故。在分段回柱到最后一根“吃劲”柱子时,最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当顶板中存在由断层、裂隙、层理等形成的大块游离岩块时,回柱后这些游离岩块会发生旋转,推倒工作面支架而发生局部冒顶(图1

22、16)。在金属网人工顶板下回柱放顶时,若网上有大块游离岩块,也会因游离岩块的滚滑推垮支架造成局部冒顶。防止放顶线上局部冒顶主要措施有: (1)加强地质观察工作,记载大块岩块的位置及尺寸。 (2)如果工作面采用的是金属摩擦支柱支护,可在这些支柱上各支一棵木支柱作为替柱,然后回撤金属支柱,最后用绞车回掉木支柱。 (3)为了防止直接顶中或金属网上大块游离岩块在回柱时旋转而推倒工作面支架,造成冒顶事故,应在大岩块下采用打木垛等特殊支护手段加强支护。当大岩块长度沿走向超过一次放顶步距时,要加大控顶距,当大岩块全部处于放顶线以外时,再用绞车回掉支柱。 (4)在放顶线上架设具有液压操纵其移置的切顶支架,也能

23、防治大块游离岩块旋转推倒支架的冒顶事故。尤其是当采空区悬顶时,效果更为明显。四、断层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四、断层带附近的局部冒顶断层带附近往往顶板裂隙发育、破碎。所以,断层带附近时常发生局部冒顶,必须加强对断层带附近的顶板控制。 (一一)过断层的方法过断层的方法 如果断层落差小于采高的三分之一,断层附近顶板较为完整时,工作面可以硬推过断层。 对于断层落差不太大,工作面输关机能推过时,可采用挑顶挖底或用顶柱支撑过断层(图117)的方法。如遇到走向断层,且影响范围较小的,可直接通过。如遇到倾斜断层且范围较大时,可调整工作面的方向使其与断层斜交逐步推过。 当工作面遇到断层落差较大,影响范围也较大时,可采

24、用开探巷来探明断层的范围,绕过断层带,另掘进开切眼或补巷的方法来过断层(图11一8)。(二二)过断层常用的支护方法过断层常用的支护方法 当断层的落差较小,顶板、底板或断层面比较平整,而且断层带附近顶板不破碎时。一般可用带帽点柱、棚子支护等支护支式。当断层附近的顶板较破碎时,顶板压力较大,可以采用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的棚子,并将断层带支护好,以防冒顶。棚子与棚子要连成整体,顶板与棚梁之间要刹紧背实(图a)。当工作面遇到较大的断层,采高在2.53.0 m时,打垂直顶板的支柱有困难,可以留底煤,在底煤上铺底梁,再在底梁上架设支柱。底煤的侧面用拦板或笆片挡好,以防底煤塌落,并可在挡板或笆片外面加打木垛(

25、图119b)。如不留底煤,可先打超前托梁,然后由下向上架好木垛(图119c)。五、陷落柱附近的局部冒顶五、陷落柱附近的局部冒顶 过陷落校的方法和过断层一样,可以绕过,也可以硬过。采用硬过的方法时,根据陷落柱破碎程度的差别,可采用套棚、木垛、撞楔法过陷落柱(图1110)。 第三节第三节 大型冒顶事故的防治大型冒顶事故的防治(一一)复合顶板的概念复合顶板的概念 复合型顶板的一般特征是下软上硬。下部软岩层一般是泥岩、页岩、砂页岩,上部硬岩层一般是中粒砂岩、细粒砂岩、火成岩等,在软硬岩层之间存在有弱面和光滑面,粘结力很小,极易分离。下部软岩层的厚度一般大于0.5m,但小于2m。当采煤工作面向前推进后,

26、松软顶板的下沉与坚硬顶板的下沉不同步,因此软硬岩层之间发生了离层,特别在支架的初撑力很小时,离层现象更为突出(图11一11)。 图11一12是由于冲刷而造成的顶板原为一种岩性变为两种不同的岩性,两层的层理分明,中间夹有薄弱煤岩或光滑面,使原来的非复合顶板变为现在的复合型顶板。 图1113是在倾角较小,水平断距很大的断层作用下,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复合型顶板。 图1114是在近距离煤层群中,上一层煤的厚度由厚变薄,由可采变为不可采,而该层煤的直接顶较硬,下一煤层顶板比较软,使下一层煤顶板与上层煤层及上层煤顶板构成复合顶。 图11一l 5是顶板岩石的主要解理面倾斜方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由于顶板悬露

27、时间不同,解理面两侧的顶板下沉值不一样,沿解理面会产生离层现象,从而构成复合型顶板。由此可以看出,下部的软岩层,可能由一层以上不同岩性的岩层所组成,也可能是由层理比较发育的岩层组成。当采用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开采厚煤层时,再生顶板内下部软岩层的厚度为0.52.0m之间,其上为较硬岩层或挤住的断裂岩块,上下岩层之间的粘结性又不大,则在开采下分层时,下分层可能处于再生的复合顶之下。 (二二)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特点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特点 (1)冒顶前,顶板压力不大,支架几乎没有变形、损坏,活柱压缩量不大。 (2)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冒顶前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已沿煤壁断裂。 (3)冒顶后,支柱只是多数

28、沿煤层倾斜方向向下倾倒,也有向采空区或煤壁倾倒,但支柱一般没有折损。 (4) 冒顶后,上部硬岩层大面积悬露而不垮落,个别情况下,冒落几块大块岩石。 (5)冒顶在任何工序的条件下部可能发生。 (6)冒顶多数发生在开切眼附近区域。 (7)在大多数情以下,冒顶前无明显征兆,冒顶发生时速度快,强度大,来势凶猛。有时冒顶前也有一些征。能发现靠采空区支柱向下倾斜,沿煤壁及沿采空区边缘的顶板掉碴等现象,如发现征兆,迅速撤离,是可以避免事故发生的。 (三三)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机理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机理 复合顶板发生的推垮型冒顶。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离层。由于支架的初撑力小,支架插入松软底板或浮煤

29、上,木鞋被压缩,在顶板上位软岩层作用下,支柱下缩或下沉,而顶板上位硬岩层并末下沉或下沉速度比下位软岩层缓慢,使硬软岩层下沉不同步、导致了软硬岩层产生离层(图1116)。 2)断裂。在原生裂隙、构造裂隙和采动裂隙作用下,顶板下位软岩层形成一个六面体(图11一l 6)。此六面体与上位硬岩层脱离,四周与原岩层断开或以采空区为邻,下面由单体支架支撑。如果没有约束,此六面体连同支撑它的单体支架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3)去路与推力。当六面体周围、采空区侧或沿倾斜方向下侧,有一个自由空间,这样六面体(大岩块)就有了去路,而且这个六面体的大岩块向去处的方向又有一定的倾角时,在自重力作用下,这个六面体的大岩块就

30、又有了向去处方向的推力。(4)推力大于阻力。假设下侧有自由空间,而六面体就有了沿倾斜方向向下的推力。当六面体下滑时,左侧岩层断裂面将产生阻止六面体下滑的摩擦阻力,采空区碎矸充满采空区时,也将产生阻止六面体下滑的摩擦阻力;上侧断裂面可能由于岩层尚未完全断裂而且有阻止六面体下滑的向上的拉力。只有当六面体大岩块向下滑动的堆力大于阻止它下滑的总阻力时,才发生推垮型冒顶。 (5)诱发因素。摩擦总阻力是由岩层和碎矸夹紧六面体岩块而产生的。而且夹得越紧、摩擦阻力就越大。如果发生震动,六面体岩块也会产生错动,则夹紧力就要减少,摩擦阻力也将减小,就有可能出现岩块下滑的推力大于摩擦总阻力,引起推垮型冒顶事故。采煤

31、工作中放炮、采煤机割煤、支设支架、回柱放顶等工序,以及岩块自身的下滑运动,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震动,从而诱发推垮型事故的发生。 (四(四)采煤工作面容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地点采煤工作面容易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地点 (1)开切眼附近。在开切眼附近顶板上位硬岩层呈双支梁状态不易下沉,而下部软岩层的下沉易产生离层现象。 (2)地质破碎带附近。地质破碎带附近顶板有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顶板下部软岩层形成六面体岩块。 (3)废弃巷道附近。废弃巷道顶板的破坏,增加了在顶板岩层中形成六面体的可能性。 (4)局部冒顶区附近。这些地点存在“去路”,增加了产生六面体岩块的可能性,也减少了六面体岩块下滑的阻力。 (5)倾角大的

32、地段。由于重力作用,倾角愈大,六面体下滑的推力也愈大。 (6)顶板岩层含水的地段。这些地段由于含水,摩擦阻力系数降低,阻止六面体岩块下滑的总阻力减少。 (7)掘进区段巷道时破坏了复合顶板的地点。由于破坏了运输巷道的复合顶板,给六面体创造了去路;破坏了回风巷道的复合顶板,则增加产生六面体的可能性,同时又减少了已产生六面体下推进的阻力。(五五)防止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措施防止复合型顶板推垮型冒顶的措施 (1)提高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和刚度。由于支架的初撑力小,刚度差,导致复合顶板离层,又使工作面支架不稳,造成工作面推垮型冒顶事故。因此,必须提高单体支柱的初撑力及刚度,使初撑力不仅支撑住下位软岩层重量

33、、而且能使软岩层贴紧硬岩层,阻止软硬岩层的分离,也提高了支架本身的稳定性。(2)采用“整体支架”。在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金属铰接顶梁支护的工作面中,用拉钩式连接器把每排支柱从工作面上端至下端连接起来,由于在走向方向的支架由铰接顶梁连成一体,再加上沿倾斜用拉钩式连接器再连成一体,这样在工作面中就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可以防止大岩块推倒的“整体支架”(图1117)。 (3)应用伪斜工作面。应用伪斜工作面并使垂直工作面方向的向下倾角达4一6,这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六面体岩块,只能沿工作面下侧推移,而且防止推移的摩擦阻力较大。 (4)工作面推进时不要反向推进。如图1118,工作面从开切眼向左推进,因煤柱过宽

34、,为了提高采出率,减少煤柱损失,在初采时反向推进几排。若工作面的顶板为复合顶板,开切眼处的顶板已离层断裂,当在反向推进范围内初次放顶时,很容易在原开切眼处诱发推垮型冒顶。 (5)严格控制采高。在开采厚煤层第一分层时,要控制采高,使直接顶冒落后破碎矸石能充满采空区,这样可以阻止冒落矸石大块滑动。 (6)利用戗柱(斜撑住)、戗棚(斜撑抬棚)。灵活运用俄柱俄棚,使俄柱俄棚迎着六面岩体可能下滑的方向,来阻止六面体岩块向下推移。 (7)在开切眼附近控顶区内布置树脂锚杆。这个方法可使下位软岩层与上位硬岩层锚固在一起,阻止推垮型冒顶。 (8)尽量避免区段巷道与工作面斜交。当区段巷与工作面斜交时,区段巷附近的

35、上位硬岩层由于支承条件较好而不易下沉、增加了下位软岩层离层的可能性,不利于阻止推垮型冒顶。 二、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防治二、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防治 (一)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 (1)冒顶多数发生在初次放顶前或进行初次放顶过程中。 (2)冒顶多数是无征兆的突然推垮,少数工作面有一些征兆(如发现支柱向下倾斜)。 (3)推垮前支柱受力一般都不大。 (4)推垮后支柱没有被压断折损,多数是沿倾斜方向被推倒,也有向采空区方向推倒的。 (5)推垮型冒顶发生后,上位断裂的大块硬岩大面积悬露,只有少数工作面上位岩层掉落几块。 (6)发生推垮型冒顶时多数速度很快,来势凶猛,人力无法抗拒。 (7)工作面在进行

36、各种工序时都可能发生推垮型冒顶,多数在进行回柱放顶或放炮时发生。 (8)推垮型冒顶事故多数发生在采用初撑力较小的微增阻或金属摩擦支柱的工作面。 (9)发生推垮型冒顶的工作面倾角都比较大,一般在20以上。 (二二)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原因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原因 (1)从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主要是第一分层直接顶板冒落下来的矸石不能充满采空区。第一分层冒落矸石又没有注浆胶结,当开采第二、三分层时,金属网上是12m多的碎岩块,其上方有空隙,基本顶悬空面积大,此时工作面支架受力不大,稳定性较差,断裂大岩块垮落时推垮金属网下支柱,造成推垮型冒顶事故。(由于采空区冒落矸石不能充满采空区,金属网上的破碎

37、矸石与基本顶之间有空隙,这样工作面金属网下支柱受力较小,稳定性较差 )。(2)虽然有的直接顶破碎后能充满采空区,但由于没有注浆胶结好,破碎的岩石没有形成整体,网下金属支柱初撑力小,刚度也小,稳定性较差,网上的碎矸有向下的倾斜推力,导致网上破碎岩石与基本顶硬岩层大块离层,也容易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3)由于煤层倾角较大,在放炮回柱放顶等工序的影响下,金属网上碎矸石倾斜下滑,带动支柱往下倾倒。这些支柱逐渐失去支撑力和稳定性,致使上部支架也逐渐失稳。 (三三)防止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措施防止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措施 (1)用提高支柱初撑力和刚度的方法来增加支架稳定性。(2)采用“整体支架”增加支架

38、的稳定性。(3)采用伪俯斜工作面,旨在增加抵抗下推的阻力。(4)初次放顶时,要保证把金属网放到底板。(5)用人工强制放顶的方法增加网上矸石堆积厚度,增强网下支架的稳定性。 三、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三、压垮型冒顶事故的防治 (一一)顶板条件顶板条件 发生压垮型冒顶的顶板一般是、级基本顶,基本顶来压明显或强烈大。来压步距较大。 (二二)压垮型冒顶的征兆压垮型冒顶的征兆 这些征兆按由远到近有:煤壁片帮严重;顶板下沉速度急剧加快;支柱的载荷急剧增大;煤壁侧顶板断裂,有时能听到顶板有断裂声;煤壁侧顶板掉碴;摩擦支柱“放炮”,信号柱折断发生劈裂声。 (三三)压垮型冒顶的机理压垮型冒顶的机理 在工作面初次来

39、压和周期来压时,由于基本顶断裂,顶板急剧下沉,特别是顶板台阶式下沉时,如果工作面支架的强度不足,就会发生压垮型冒顶。 (四四)防治压垮型冒顶的措施防治压垮型冒顶的措施 (1)研究顶板活动规律,进行矿压观测,以掌握工作面的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支柱工作阻力及压缩量,支柱下缩速度及其各种变化情况。对顶板来压进行预测预报。(2)当煤层顶板是极坚硬顶板时,可采用人工强制放顶和高压注水弱化顶板,或挑顶冒落一部分岩石来增加垫层的厚度,减少顶板活动时对采煤工作面的影响。(3)一般来说,基本顶初次来压比周期来压凶猛,因此,可在基本顶初次来压阶段,加大工作面控顶距或减少一次放顶距,这

40、样可使支架合力作用点后移,增加其切顶能力。 (4)出现台阶下沉的处理方法。如果工作面顶板台阶下沉量在300-400 mm以内,而且范围较小,工作面顶板没有明显垂交或斜交于煤壁的断裂,在台阶下沉范围内周围支柱没有明显压力增大现象,说明顶板压力对生产的影响不大,工作面可以正常推进。如果台阶下沉超过300-400 mm,台阶下沉范围内顶板有裂隙,支柱压力增大很多,则应停止回柱放顶。同时应加强支护,采用木垛等特殊支护方式。 第四节第四节 特殊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特殊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 一、不同采煤方法时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一、不同采煤方法时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一一)厚煤层倾斜分

41、层下行垮落采煤法的顶板控制措施厚煤层倾斜分层下行垮落采煤法的顶板控制措施1开采上分层时应采取的顶板控制措施(1)作好人工顶板的铺设和维护。随着工作面推进,一般沿工作面倾斜每隔0.6一0.8m铺设一根与工作面斜交的顶梁,顶梁可以对接,最好是搭接,铺双层金属网的工作面也可以铺顶梁或只铺荆条捆;当顶板破碎时多采用挂顶网的方法。(2)采后注浆促使再生顶板的形成。为了给下分层开采创造良好条件,减少或杜绝漏矸冒顶现象,根据垮落的顶板岩层性质,采取向来空区注泥浆或水的方法,促使冒落岩石的胶结,形成再生顶板,给下分层开采创造有利的顶板条件。(3)保证下分层开采有必要的采高。个别地方采高不均匀造成较大的低凹处,

42、铺网前先用浮煤填平。当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时,要及时掌握和调整分层采高。 (4)作为初次放顶工作,如果直接顶厚度薄,基本顶坚硬,冒落的矸石不能充满采空区,应进行人工放炮挑顶,防止冒落不实形成空顶而对下分层开采造成威胁。2开采下分层时的顶板控制措施。开采下分层时的顶板控制措施。(1)在人工顶板下采用炮采时炮采时,应采用小进度推进;在人工顶板的完整性较差及下沉量大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分段爆破的采煤方式,支护形式可采用连锁支架;人工顶板破碎而且压力大时,可预先掏梁窝超前挂梁、及时打临时贴帮柱和适当缩小柱距,在顶梁上用木板、笆片背严背实,以防泥矸。在人工顶板下采用普采时普采时,应选用浅截式采煤机,每次截深

43、不大于0.6m,采用单体液压支架铰接顶梁、交错式直线柱布置,人工顶板完整性差及下沉量大,可采用先割顶煤预挂顶梁,加打贴帮柱,在采煤机通过前后要及时进行回支。在人工顶板下采用综采时综采时,应选用掩护式液压支架,以利于保护人工顶板,使其缓慢弯曲下沉,应注意煤帮上不要出现伞檐,而且要及时支护,以免支架前端与煤帮之间出现网兜、破网及冒顶事故。 (2)放顶线采用无密集支柱放顶。根据顶板的应力大小,增加支设向来空区倾斜的戗柱、戗棚或木垛等。对铺笆片的工作面,为防止窜矸,可在放顶线支柱采空区一侧挂笆片。铺网工作面为了避免放顶线上的人工顶板受到集中应力作用,可采用斜撑支柱撑住弯曲下沉的顶网。 (3)下分层初次

44、放顶时,应注意将开切眼及上下区段平巷的网边放落好,如网发生悬挂应设法消除。下分层的开切眼及上下区段平巷一般应采用内错式布置。发现撕网要及时补好。 (4)下分层开切眼的人工顶板上,如冒落不实出现空顶现象时,可从开切眼另一侧煤帮处向顶板打顶眼爆破挑顶,消除或减少空预。如有空顶,在空顶下方应架设木垛及抬棚,待空顶区到放顶线以外,再回柱放顶。放顶时,放顶人员应撤到实顶的区域。 (5)网下开采,如发现“网兜”,当网兜较小时,在兜下要架设木板梁,用单体支架将网兜上托,防止网被撕破。在网兜较大时,应从下向上破网放矸石,同时逐架打撞楔加强支护。 (6)在下分层开采过程中,注意观测顶板冒落情况,发现人工顶板上有

45、大块悬顶矸石时,应在放顶线内侧增加支设单排或双排斜撑柱,在有悬顶矸石处的控顶区加设木垛。在回柱放顶时,该区域的所有人员必须撤出,如悬顶矸石超过5m以上,该区域内应适当加大控顶距。 (二二)倾斜长壁采煤法的顶板控制措施倾斜长壁采煤法的顶板控制措施 (1)严把支柱工程规格质量关。当煤层倾角为25一35时,支柱的迎山角可取30一50,为了防止梁头向倾斜下方甩动,挂梁前,先掏超前梁窝,梁与梁之间用撑木撑好。当顶板坚硬时,应挖柱窝或凿成麻面,防止支柱在底板上滑动而倾倒。 (2)采用倾斜拾棚,加强支架沿倾斜方向的联系,防止支架倾倒。 (3)为防止冒落的矸石撞倒支柱引起冒顶,放顶线应保持成一直线,并设连锁拉

46、杆的倾斜抬棚,挂好挡矸帘,并在下分段上部设斜撑柱或木垛等特殊支架。 (4)当煤层倾角大于35,采空区上部冒落矸石不能充满采空区,出现顶板抽空的情况时,应采取放顶前要充填抽空区,降低采高,初次放顶期间的控顶距要适当加大,增加支设木垛,以增强支柱的稳定性。 (三)急斜煤层采煤法的顶板控制措施 看书p250p253二、特殊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二、特殊条件下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 (一一)单体支架工作面在初次放顶时的顶板控制措施单体支架工作面在初次放顶时的顶板控制措施 (1)初采时一般不要反推工作面若干排,以免反推距离成为初次放顶距,直接顶离层的开切眼成为控顶区,以致初次放顶后,离层的开切

47、眼直接顶失稳,造成冒顶事故。 (2)对较硬的直接顶,工作面沿放顶线架设单排密集支柱,尽可能提高支柱的初撑力,适当增加工作面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支护强度。 (3)对坚硬不易垮落的直接顶,可沿工作面每隔一定距离增设木垛,如顶板压力很大时,为防止木垛被推倒,木垛四角再增设斜撑柱以增加其稳定性。 (4)为防止煤壁出现采动裂隙和台阶式下沉,要增设贴帮柱。为防止直接顶垮落而产生侧向推力,在支设的密集支柱放顶线上,架设向采空区倾斜的斜撑柱,以提高支架的稳定性。 (5)整个工作面适当加大控顶距离,尤其在漏顶或局部冒顶区,沿倾斜方向上下5m范围内加大控顶距,待漏顶或冒落区到放顶线以外时,再回撤支柱。 (6)第一

48、次放顶,以一次回两排柱为宜,并采取自下而上顺序回柱或分段同时放顶,每一分段倾斜长度一般以40一50 m为宜。 (7)一般对初次垮落步距大于20 m左右的坚硬不易垮落的顶板,要提前采用人工强制放顶的措施,在工作面推进10 m时,进行强制放顶,以减轻初次垮落时对工作面的影响。 (8)初次放顶时,要密切注意顶板活动和冒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二)采煤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控制措施采煤工作面基本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顶板控制措施 (1)进行顶板观测,掌握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在来压前加大支护密度,提高工作面的总体支撑力。 (2)来压前沿放顶线增加12排密集支柱或丛柱,以增加放

49、顶线支架的支撑力,提高切顶能力,并能隔离采空区。 (3)为了增加支架的稳定性,沿放顶线每58m增设一个木垛或增设一梁三柱斜撑抬棚。也可架设双排交叉布置的木垛。 (4)初次来压期间应适当加大工作面控顶距,以利于架设特殊支架。周期来压期间则应适当缩小控顶距,以减轻基本顶对工作面的影响。 (5)采取小进度多循环方式,加快工作面推进度,以保持煤壁的完整性,使之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 (6)落煤后应及时支护,并保证支架数量和质量,且符合安全要求,煤壁片帮时,应及时支设贴帮柱。 (7)在工作面和采空区内架设木支柱作为信号柱,来压时及时报警。 (8)对于大面积悬露不易垮落的坚硬基本顶,必须提前采取人工强制放顶

50、,以冒落的矸石充填采空区,增加铺垫厚度,减轻基本顶对工作面的影响。 (9)采空区内的支柱要回收干净,使直接顶充分垮落,以减轻基本顶垮落时对工作面支架的冲击。 (三三)单体支柱工作面收尾时的顶板控制措施单体支柱工作面收尾时的顶板控制措施 (1)停采线应选在两次周期来压的中间,避开周期来压对工作面的影响。 (2)为防止金属支柱丢失,在收尾前23天,每进一刀新支设一排木柱替下金属支柱和顶梁,对木棚应由下向上用绞车回柱。如在替柱过程中,顶板出现台阶式下沉或顶板破碎甚至冒顶时,可在回收时,超前一段替柱或只在顶压集中和破碎地段支设一些零星木支柱替柱。贴帮摩擦支柱的水平楔应向外,以便于回收。 (3)开采到停

51、采线时要留出支护良好的最小控顶距,作为行人和运料之用。 (4)用木垛维护好工作面上下出口,保证出口畅通,如压力大时,则应另开出口。 (5)回柱的顺序是由采空区向煤壁,由下向上。对拉工作面及有中间巷的工作面,如倾角不大,可由两边向中间回柱。 (6)对于金属网人工顶板下分层工作面,应在煤壁内保留有足够长的网道,下分层停采线较上分层停采线要向采空区内错数米。 (7)回柱工必须了解顶板情况,采空区支柱要回收干净。 (8)随着工作面下段顶板垮落堵塞,如出现工作面温度升高,有害气体积聚时,工作面回风巷要安设局部通风机加强通风。 (9)对于个别采用由上而下回柱,并由工作面溜槽下放的工作面,要采取安全措施,以

52、防垮落的岩石滚下造成伤人事故。 (10)走向长壁上行水砂充填工作面收尾时的支护形式及回柱措施等,应在作业规程中作出具体规定。水砂充填工作面分层开采结束后要充满采空区。 看书p255p256(四四)托伪顶或松软破碎顶板的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托伪顶或松软破碎顶板的工作面的顶板控制措施(五五)综采工作面在破碎顶板条件下的顶板控制措施综采工作面在破碎顶板条件下的顶板控制措施 (1)采用带压移架法。如煤壁片帮深度达到未割煤先移架也不影响采煤机割煤时,应采取超前移架法。 (2)在移架时有可能出现冒顶的情况下,应采取先移顶板完整的支架,并在顶梁上放平行于工作面的长木梁护住附近不完整的顶板,然后再移相邻支架。

53、如遇到破碎漏矸顶板,还要在平行于工作面长木梁上铺金属网片、荆笆或木板等护顶材料(图)。 (3)当工作面顶板在割煤后很快垮落,并且垮落面积较大时,可在相邻支架间超前架设一梁二柱或一梁三柱的走向棚。在走向棚下面再架设l一2架平行于工作面的临时抬棚。当前移支架托住抬棚,即可撤除抬棚的支柱,相邻支架即可在平行于工作面棚梁和走向棚保护下前移,最后拆除走向棚支柱。 (4)当煤壁易于片帮,支架又没有护帮设施时,可靠近煤帮打临时柱。 (5)当支架顶梁上方冒顶时,可采用在支架顶梁上方架设木垛接顶。 (6)控制工作面局部破碎顶板,可垂直工作面在顶梁上铺金属网,网与网之间的搭接长度为200 mm,每隔100 mm连

54、一扣,特别注意新网片应放在旧网片下面。顶板破碎范围较大时,宜选用平行于工作面铺网的方法。 (7)破碎顶板的综采工作面支架选型应尽可能采用掩护式液压自移支架。第五节第五节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处理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处理 一、处理顶板事故的一般原则一、处理顶板事故的一般原则处理顶板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难人员及恢复通风等。抢救遇难人员时,首先直接与遇难人员取得联络,可采取呼叫、敲打和使用地音探听器等方法,来确定遇难人员的地点和人数。如果遇难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良,必须设法加强通风,以保证遇难人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如果因冒顶遇难人员被堵在矸石堆内,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

55、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品。在抢救中,必须时刻保护人员的安全。如果发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应首先加强支护,准备好安全出口通道。在冒落区进行救护工作时,要密切注视顶板的活动情况,注意检查瓦斯及其它有害气体。在清除冒落矸石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防止伤害遇难人员。在处理顶板事故时,应根据岩层冒落高度、冒落块度大小、冒顶位置和范围大小以及围岩破碎和矿压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1)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若遇难人员被大块矸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撬棍等工具把大块岩石撬起,将人迅速救出。 (2)当顶板沿煤壁冒落,矸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难人员又靠近煤壁时,可沿煤壁内冒顶区从外向里掏洞,架设梯形棚子支撑顶板,一

56、边架设棚子,一边掏洞,直到把遇难人员救出为止。 (3)当遇难者位置靠近放顶区时,可沿放顶区由外向里掏小洞,架设梯形棚子,用木板、笆片把顶、帮背严背实,或用前探棚边支护边掏洞,把遇难人员救出。 (4)如果冒顶范围较小、矸石块度小,比较破碎,可果用撞楔法处理冒顶。 (5)分层开采的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由于底板是煤层,当遇难人在金属网或在荆笆等人工顶板的下面时,可沿底板煤层在人工顶板下掏小洞,边架棚边掏洞,把遇难人员救出。 (6)当底板是岩层,遇难者在金属网或荆笆等人工顶板下面时,可沿煤壁掏小洞,救出遇难人员。 (7)当工作面冒落范围很大时,遇难者在冒落工作面的中间,如采用掏小洞和撞楔法处理所用时间

57、长,而且也不太安全,应采取沿煤层重新开道的方法处理。新开巷道与原工作面距离一般为35m左右。也可以沿煤壁采用掏洞法处理,但靠冒落区的一侧必须用木板、笆片背严背实,以防窜矸。 (8)工作面两端冒落,把人堵在工作面中间,此时如采用掏小洞或撞楔法难以通过,则可采取另掘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或危险区将遇难人员救出。 (9)单巷掘进发生冒顶事故,将遇难人员压住或堵住时,可采用撞楔法抢救遇难人员。 (一一)采煤工作面局部小范围冒顶的处理方法采煤工作面局部小范围冒顶的处理方法 (1)在掏梁窝或挂金属顶梁之前,必须检查冒顶处的支架情况,如发现有折损、变形歪扭的柱子,要立即处理好,以防止继续冒顶和落矸伤人(图1

58、128)。 (2)在冒顶范围内掏出一部分冒歼后,进行掏梁窝,支设单腿棚子或金属悬臂梁的工作。 (3)支设好单腿棚或挂好悬臂梁后,棚梁上的空隙要用木料架设小木垛接严接实顶板,架设小木垛前应先挑落浮矸,小木垛必须刹紧背实,防止冒落范围进一步扩大。 (4)小木垛架设好,便可以清除浮矸、浮煤。支好贴帮柱,以防煤壁片帮。 (二二)采煤工作面局部较大范围冒顶的处理方法采煤工作面局部较大范围冒顶的处理方法 (1)伪顶冒落,直接顶没有冒落时,一般可采取从冒顶两端向中间进行打探梁处理。首先检查冒顶区的顶板及支架的情况,如有支架折损、失效,应先把支架补齐修好,并加固冒顶区上下方的支架,控制冒顶波及范围。为防止冒顶

59、范围继续扩大,要备有足够的支护材料。如果棚顶上空隙不大,则用木料或竹笆、荆条填满背实。如果棚顶上空隙较大,就必须在棚顶上架设小木垛,紧贴顶板为止。在架设小木垛之前,须先支设临时支柱来支撑顶板(图1129a),挑落矸石后,再架设小木垛(图1129b)。最后清理好冒落的矸石,支好贴帮柱,背好煤壁,以防片帮。(2)直接顶沿煤壁冒落,且冒落区矸石沿煤壁继续冒落,如块度较小,采用探板打不进去,则可采用撞楔法进行处理(图1129c)。在打撞楔之前须做好下列准备工作:检查顶板冒落区的支架的完好情况,有无折损、失效,是否需要替换和加固,需要替换支架的应迅速替换,需要替换支架的应迅速替换,需要加固的支架应立即加

60、固,防止冒顶事故的扩大;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工具;保证安全出口畅通无阻;木楔要削成尖头,长度要一样。打撞楔的步骤是:先在冒顶处架设撞楔棚子,撞楔的方向应与棚梁的方向垂直;把撞楔放在棚梁上,它的尖端朝向顶板冒落处,末端垫一块方木块,用锤敲打撞楔的尾部,使撞楔插入冒顶的矸石堆内,将岩石托住,使岩石不再继续冒落;撞楔将岩石托住后,应立即清除撞楔下面的冒落矸石,并架设棚子。 1采取恢复工作面的方法处理大面积冒顶采取恢复工作面的方法处理大面积冒顶 对影响不大,冒顶区不超过15m,垮落的矸石块度不大,采取一定的措施后人工能清除的,一般不另开开切眼,可以来取恢复工作面的方法处理大面积冒顶。 (1)从工作面冒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