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_第1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_第2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_第3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_第4页
高频课程设计--调幅发射机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设计内容1、设计一个点频调幅发射机。2、已知条件:电源+Vcc=+10V、Vee=10V;主要器件有MC1496、 3DG100、3DG130、4MHz晶振、NXO-10磁环;话音放大器输入电压 为5mV,负载电阻Rl=75Q03、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工作频率f=8MHz ,发射功率P0=100mW,调 幅度ma=50%,整机效率大于40%。4、实验仪器:函数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源、高频实验箱等。注意:晶体管、集成音频功放等器件可自由选择,或根据实验箱器件来 选用。二.设计要求1、设计思路清晰,画出整体设计框图;2、给出具体设计思路,画出单元电路;3、单元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2、确定器件参数;4、调试步骤)编写设计说明书;5、画出整机原理图、PCBSo6、由于涉及单元电路多,每个同学可以各自重点负责点中之一,然 后合作完成整个发射机设计。主要设计条件1、提供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2、提供直流电源一台;3、必要的元器件和导线等;4、高频电路实验箱。说明书格式1)课程设计封面;2)设计任务书;3)说明书目录;4)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5)单元电路设计分析;6)实验调试;7)总结与体会;8)附录;9)参考文献;10)整机原理图。进度安排第1天:下达设计任务书,介绍课题内容与要求;第2、3天:查找资料,确定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论证;第48天:硬件电路设计,单元电路

3、原理和计算分析;第9天:书写论文,画整机原理图第10天:整理资料,准备答辩。(共两周)参考文献1、高吉祥主编,高频电子线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谢自美主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3、谢嘉奎主编,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4、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说明书目录一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 41. 调幅发射机系统设计 4( 1 )点频调幅发射机框图 5( 2)各部分的作用 5二单元电路设计分析 61 本机振荡 62 倍频电路 73 缓冲电路 74 调制电路 95高频功率放大 12( 1 ) .集电极电源VCC 提供的直流功

4、率12(2) .集电极输出基波功率 13(3) .集电极效率小13(4) 、偏置电路 166 匹配网络 17四附录19五总结与体会 20六参考文献 22七整机原理图 23一设计总体思路,基本原理和框图1. 调幅发射机系统设计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是将信息发送者送来的非电量原始信息(信源)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转变成电信号,再把信号处理成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形式送至信道。 信源信号在通信系统中称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是频谱在零频附近的宽带信号, 这种信号一般具有从零频开始的较宽的频谱,而且在频谱的低端分布较大的能量,所以称为基带信号,这种信号不宜直接在信道中传输。 如果将消息信号对频率较高的载波进行

5、调制, 就能使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的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 例如声音基带信号的频率范围是20Hz20kHz,这样的基带信号是不能在无线信道上传输的。即使在某些可以传输直流的有限信道上,为了提高信道的通信容量,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也很少采用。一般是用基带信号去改变某个高频正弦电压(载波)的参数,使载波的振幅、频率或相位随基带信号而变化,这一过程称为调制。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有三个主要作用: 1 调制的过程就是一个频谱搬移的过程, 将原来不适宜传输的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适宜传输的某一个频段上,然后传输至信道; 2 调制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信道复用,即把多个信号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频段上同时进行传输,以提

6、高信道容量; 3 调制可以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例如将信号频率搬移, 从而离开某一特定干扰频率。对不同的信道,根据经济技术等因素,可以采用不同的调制方式。以模拟信号为调制信号,对连续的正(余)弦载波进行调制,亦即载波的参 数随着调制信号的作用而变化,这种调制方式称为模拟调制。而所谓振幅调制就是由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的振幅, 使之按调制信号 的规律变化,严格地讲,是使高频振荡的振幅与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其 他参数(频率和相位)不变。这是使高频振荡的振幅载有消息的调制方式。通信系统中的发送设备若采用调幅方式则称为调幅发射机,一般调幅发射机的组成框图如图所示,工作原理是:本机振荡产生一个固定频率

7、的 载波信号,载波信号经缓冲倍频送至振幅调制电路; 话音放大电路将低频 信号(例如语音信号)放大至足够的电压送到振幅调制电路;振幅调制电 路的输出信号经高频功率放大器,高放级将载频信号的功率放大到所需的 发射功率,然后经天线输出。由调幅发射机的工作原理和给定的参数,得(1)点频调幅发射机框图就I爆象顿 T 3码1 一"一:瑞瑞 T*世直附由蓝侬笔 *|(2)各部分的作用本机振荡:产生频率为4MHz的载波频率缓冲级:将振荡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振荡级的影响;将功率放 大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少功率放大级对调制级的影响。低频放大级:将低频信号放大到调制器所需的电压 1V o调制级:将低

8、频信号调制到载波上产生调幅信号。匹配网络:高效率输出所需功率。二.单元电路设计分析1.本机振荡本机振荡电路的输出是发射机的载波信号, 它要求的振荡频率应十分 稳定,一般的LC振荡电路,具频率稳定度约为10 2 10 3,晶体振荡电 路的Q值可高达数万,其频率稳定度可达10 5 10 6 0因此,本机振荡电 路采用晶体振荡器。晶体振荡器的电路如图所示,电路采用负电源供电,C2、LcC3构 成直流电源滤波器。R1、R2> R4为晶体管的偏置电路,用以确定静态工 作点。R3、Lc2构成放大器的负载,Lc2为高频扼流圈。C1为基极旁路电 容,Cg、C9为输出电容分压器,以减小实际负载对谐振回路的

9、影响,该 电路又称为西勒电路。谐振回路的总电容等于1C6C71C81TC91118.2 20 2.2171110 10pF 11.6pF由此,可求得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为f0 FTLC1 Hz 4 MHz2 v137 10 6 11.6 10 122倍频电路倍频电路采用MC1496模拟乘法器电路,只需将两个信号输入端接入同一载波信号即可。由于调制电路也采用 MC1496模拟乘法器电路,所以 MC1496的具体应用将在调制级介绍。3缓冲电路缓冲隔离级将振荡级与功放级隔离,以减小功放级对振荡级的影响 因为功放级输出信号较大,工作状态的变化会影响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或 波形失真或输出电压减小。为减小级间

10、相互影响,通常在中间插入缓冲隔 离级。缓冲隔离级经常采用射极跟随器电路,如图所示。调节射极电阻Re2 ,可以改变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如果忽略晶体管基极体电阻rbb的影响,则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RRb / Rl输出电阻RoRei Re2 /ro式中,ro很小,所以可将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路等效为一个恒压源,电压 放大倍数g9 m RiAV1 gmRi一般情况下,gmR 1,所以图示射极输出器具有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于1的特点。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应位于交流负1载的中点,一般取Vceq Vcc , Icq 3 10 mA,对于图小电路,若取2Vceq 6V , I ceq 4mA

11、,则RE1 RE2 VEQ I CQ 1 .5取Req1k电阻,Re2 1k电位器VBQVCC VCEQ VBERB2 10k10IBQ10ICQBQCQ_ VCC VBQ _Rb1VRb27.9 k根据宽带功率放大器中已计算出功率激励级的输出阻抗为325 ,即射极跟随器的负载电阻Rl 325 ,则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为RiRb / Rl3.6k输入电压ViPR: 2.1V4.调制电路设调制信号为ft,其平均值 而 二0。f叠加直流A0后对载波的幅 度进行调制,就形成了常规调幅信号,也称为标准调幅信号或完全调幅信 号,其时间波形表达式为Sam (t) Ao f t COS Ct c式中C为载波

12、信号的角频率,C为载波信号的起始相位(通常取C=0)c 设调制信号f t Am COS mt ,则调幅信号为Sam (t)A。1AM COS mt COS tt由时间波形可知,当满足条件am Am- 1时,已调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 Ao号成正比,用包络检波的方法很容易恢复出原始的调制信号;当AM & 1就会出现过调幅现象。AM 1时则为满调幅。在实际系统Ao中,通常取 am在30%60%问。当am (即m)分别等于1,小于1,大于1时,调幅的波形如下所示。由上述分析可知,振幅调制信号就是载波与调制信号相乘所产生的。由于 两个信号都是模拟信号,所以需要使用模拟乘法器完成这一过程。MC149

13、6模拟乘法器是一种能完成两个模拟量的相乘的电子元件。高MC1496构成频电子线路中的振幅调制就是载波和调制信号相乘的过程 的振幅调制电路如图所示。即IKX师OUT*OUT-三IQuFGirtGtTDCAR+QJ02uF 输出信号,口Tl-QOhiT二二卜1(M 调制信号CAR-51 单BIASVEE其中,载波信号Vc经高频耦合电容C2从脚Vx端输入,C3为高频旁路电容,使脚交流接地;调制信号 V经低频耦合电容Cl从脚Vy端输 入,C4为低频旁路电容,使脚接地。调制信号 V0从脚单端输出。采 用双电源供电,所以脚的偏置电阻 R5接地,静态偏置电流I5或I0为VEE| 0.7VR5 5001mA脚

14、与问接入负反馈电阻Re,以扩展调制信号V的线性动态范围,Re 增大,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电阻R、R7、R及Rei、Rc2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乘法器内部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所以阻值的选取应满足V8Vi0, ViV4, V6V122VV6 V815V2.7VV8 V1 15V2.7VV1 V5 15VRi、R2与电位器RP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 RP的值可以改变调幅系 数。5 .高频功率放大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由宽带功放和丙类功放两级组成。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是利用选频网络作为负载回路的功率放大器。如图所。图3, 2.1谐振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下面所介绍的是丙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

15、理及基本特性。功率放大器是依靠激励信号对放大管电流的控制, 起到把集电极电源 的直流功率变换成负载回路的交流功率的作用。在同样的直流功率的条件 下,转换效率越高,输出的交流功率越大。(1) .集电极电源Vcc提供的直流功率PVcc I cc式中Ic0为余弦脉冲的直流分量。1 C0I cM 0 C式中IcM为余弦脉冲的最大值;0 C为余弦脉冲的直流分解系数。U bz Vbb arccosU bm式中Ubz为晶体管的导通电压;Vbb为晶体管的基极偏置;U bm为功率放大器的激励电压振幅。(2) .集电极输出基波功率P0= U cm I c1m121 U 2cm二 I cim RP = 22 Rp式

16、中:U cm为集电极输出电压振幅;I sm为余弦电流脉冲的基波分量;Rp为谐振电阻。I cl mI cM 1 cU cmIcImRp(3) .集电极效率作P0Ucm I c1m _ 1q1(的cP2Vcc Ic02a0(时式中:9Um为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i c为余弦脉冲的基波分解系数。 Vcc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原则是在高效率下取得较大的输出功率。在实际运用中,为兼顾高的输出功率和高效率,通常取c = 60 80 o丙类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特性若Ubb、Ucc和Ubm三个参数固定,R发生变化,动态线、Ucm以及Po、”等性能指标的变化就是谐振功放的负载特性。由下图可知,Ubb和Ucc固定意味着Q

17、点固定,Ubm固定进一步意味着8也固定。根据公式,放大区动态线斜率 上将仅随R而变化。图中给Rd出了三种不同斜率情况下的动态线。动态线A1B1的斜率最大,即对应的负载R最小,相应的输出电压振幅U cmi也最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和截止区。动态线A2B2的斜率较小,与特性曲线相交于饱和区和放大区的交点处(此点称为临界点),相应的输出电压振幅U cm2增大,晶体管工作在临界点、放大区和截止区。动态线A3B3的斜率最小,即对应的负载 R最大,相应的输出电压振幅U53比Ucm2略为增大,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放大区和截止区。根据输出电压振幅大小的不同,这三种工作状态分别称为欠压状态、 临界状态和过压状态

18、,而放大区和饱和区又可分别称为欠压区和过压区。注意,在过压状态时,ic波形的顶部发生凹陷,这是由于进入过压 区后转移特性为负斜率而产生的。下图给出了负载特性曲线。由图可以看到,随着R的逐渐增大,动态线的斜率逐渐减小,由欠 压状态进入临界状态,再进入过压状态。在临界状态时,输出功率Po最 大,集电极效率”接近最大,所以是最佳工作状态。负载特性所反映的电压、功率和效率的变化关系,可以帮我们认识功 率放大器的不同特点,并且根据不同工作状态的特点,使放大器得到合理 的利用,满足高频设备提出的要求。(4)、偏置电路如图是三种常用的电路,图一是利用基级电流在基区扩展电阻Rbb上的降压作为偏置电压。他的缺点

19、是偏压小,而且随晶体管近而变,不能保持稳定的偏压。优点是电路简单,在大功率丙类功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图2是利用基级电流的直流分量在 Rb上的降压得到偏置电压,Cb是高频 旁路电容。他的优点是偏置电压随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起自动调节的作 用。图3是利用发射极电流的支流分量在 Re上建立偏压,Ce是高频旁路电容。避免Re上产生交流反馈,其RC时间常数应满足ReCe 35 / 0C 它可以自动维持放大器的稳定工作,当激励信号加大时 ,Ieo加大,负偏压 加大,使得Ieo相对增加量减少。这实质上就是支流负反馈的作用,可以 使放大器工作状态变化不大。缺点是由于 Re上建立了一定大小的直流偏 压,减小了电

20、源电压的利用率,因此Re不宜取得过大,以免影响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而且在高频工作时,发射极很难完全接地,故在频率很高的丙类功放中使用较少。Q)(b)。丙放工作状态计算6 .匹配网络LC选频匹配网络有倒L型、T型、冗型等几种不同组成形式,其中 倒L型是基本形式。现以倒L型为例,说明其选频匹配原理。傕j L型网络是由两个异性电抗元件 X1、X2组成,常用的两种电路如图所示,其中R2是负载电阻,Ri是二端网络在工作频率处的等效输入电对于图(a)所示电路,将其中X2与R2的串联形式等效变换为Xp与Rp的 并联形式,如图 所示。在Xi与Xp并联谐振时,有Xi + XP=0, Ri = XP根据2、Ri =

21、(i + Qe ) R2所以Qe 二R2由下式可以求得选频匹配网络电抗值X2 =Qe R2 = V'R2(RlR2)Xi =XPRiR2QeRi, VRiR2由上述计算可知,采用这种电路可以在谐振频率处增大负载电阻的等效 值。对于图(b)所示电路,将其中Xi与R2的并联形式等效变换为X s与Rs的用联形式,如图(d)所示。在Xi与Xs串联谐振时,可求得以下关系式:Ri = Rs =iT R2(i Qe)X2R2QeR2RiXi =Xs =Qe Ri = v'Ri(R2 Ri)由上述计算可知,采用这种电路可以在谐振频率处减小负载电阻的等效值。四.附录原件个数电阻32 个滑动变阻器

22、3 个电容25 个电感3 个高频扼流圈2 个变压器2 个NPN 三极管5个MC1496 芯片1 片放大器1 个天线1 根电源若干五总结与体会高频电子线路是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程中最难的,通过这周的课程设计我更深有体会!原因有很多吧,也许是上个学期的高频没有学好,然后又没有很用心的去思考解决问题, 只是一味的做题应付考试而已。 一直觉得动手能力不好因此这个课程设计也就变得很棘手了。 不过再棘手还是得试试的。毕竟这是一项任务,无论结果怎样都应该尽全力去做。这才是我们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任务下达后,我就忙着去查找搜集相关资料。 图书馆,上网采集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可能因为心里没底吧, 在课程设计

23、的每一天里都会很担心,怕完成不了任务。有时候查阅资料都会有一些心不在焉,效率很低。而且收集的资料很凌乱使人没有头绪, 心情糟透了。 后来一次仔细的核对缺残不完整的程序进行了逐段分析后, 才突然间点恍然大悟, 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又认识了很多,感觉又更进了一步。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完成了任务, 我想对于我还是其他的同学都会有很多体验和收获。 对于我而言, 我又重新捡起了上个学期的高频电子线路这本书和实验书。 以前对书上的知识的记忆, 有些纯粹是为了应付期末考试没有深入太多。而现在经过了这次课程设计之后,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感觉在高频这一块儿充实了很多。我想这对于我们以后肯定是有帮助的,尤其是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学科,这一定会帮助很大。我觉得很多同学在这一方面和我一样都很薄弱。 老师也有讲过高频是一门很难的学科, 关系我们电信专业学科的基础。 也会有一些同学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有的时候会很羡慕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