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带课后反思教学新理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9/ 54育人新方案删加)金榜行动数学教案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3及相对应的“做 一做”和练习一第 12题。【教学目标】1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 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2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 长度单位的理解。(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二年级上册 第页 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3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刻度尺量 物体的长度。教教
2、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估测、意识、体验 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纸条、铅笔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和老师比一比,谁高, 谁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 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 “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 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1 .统一长度单位。师:古代的人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叫一度)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挂或脚长为标准量物 体的长度。师: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现 在我们就用一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
3、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挂?师:我量了只有 3挂,我们量的都是同 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 使他们逐步明白: 每个人一挂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 结果也不同。师: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 有什么好的方法?师: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2 .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把你的 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 同点呢?师:在刻度尺上找到“0刻度,“0刻度在什么地方?表示什么意思?(2)认识1厘米。第2课时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
4、是 1厘米。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 ):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白长度也是 1厘米, 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 是1厘米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1厘米,那现在 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刻度 0到3的长度 是几厘米,从刻度 0到7呢?学生讨论交流。3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4 1)每人发一张纸条,请同学们估计大约 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5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6 3)让学生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教师巡视指导)三、拓展
5、延伸学会应用1 .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2.练习一的第12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这 一重难点来设计的,针对这两个方面我进行 了认真的思考,第一、设计的活动是否有利 于学生真正形成空间观念;第二、设计的活 动学生是否有兴趣。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在 课前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物品,有回形针、铅 笔、小棒,我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物品, 把抽象的概念厘米进行物化、形象化,从而 达到建立一厘米的空间观念和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
6、做一认识米用米量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1 .认识米和米尺,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学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 .联系生活实际,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 度,探究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 培养动手操作 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教教学难点】体3区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折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 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 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 .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让一名学生
7、量一张纸条的长度。)3 .找一名同学来量讲台桌面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厘米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师:那么,量比较长的物体,用什么尺 子方便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米作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 .认识米,感受米。师:(教师拿出米尺)同学们,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 1米长的卷尺,发 现和教师1米长的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让学生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 用米尺量,发现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师:你们能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从地面 到讲台的什么地方是 1米吗?学生用米尺测量。发现从地面到讲台桌 面的高度也是1
8、米。师:大家仔细观察,看看1米有多长,然后,说说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米。2 .课件播放生活中一些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3 .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长的线段。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 看这把折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 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 1米的直 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1)
9、板书:1米=100厘米(2)学生用直尺来量米尺,发现1米=100 厘米。4 .用米量(1)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宽,同学的身高等。(分组活动)(2)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一米。这节课 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 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让学生用厘米去量黑板的长度,接着老师出示一把米尺,再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并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张开两臂比划 着1米大约的长度,亲自体验一米的长度。再
10、通过比较1厘米和1米的长度,进一步的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的例题6、7、8及相对应 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第 6、7题。【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限整厘米)。2 .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线 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 法。3 .培养观察、想象、操作以及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教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请同学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细 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师:现在请
11、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是怎样 比的?学生: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 直,再看另一端。师: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 以看成一条线段。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 .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使学生认识到,用米做单位是量比较长的物 体。认识线段画线段师:一条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 一定长度的,单独一条线段,为了表示它有 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画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点),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2 .寻找线段。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 平放在桌子上。师: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也可以看作
12、是线段?学生:书本的边缘、窗户的边可以看作线段3 .折线段。师:现在老师把这张长方形纸对折,然 后展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看到中间有条线段。师:中间这条折痕我们就可以看作线段。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折 一折看看怎样折折痕最长?怎样折,折痕比 刚才老师折得短?学生动手操作。学生交流自己的折法,教师总结:对角 折时,折痕最长。4 .画线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师:谁来介绍一下线段有哪些特点? 学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三、巩固练习1.判断下列哪些是线段。,(6 )条)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7题。【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2.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今天我
13、们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两个特点,学会了画线段要从尺子 “ 0刻度开 始画起,要画的线段是几厘米就到尺子几厘 米的地方为止。【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3 )条)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相对应的“做一做”。【教学目标】1 .进一步强化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对不同物体的长度能正确选用长度单位。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 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 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 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 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 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 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
14、一摸,加 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 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 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教学重点】根据物体长度的不同,会正确地使用长 度单位。教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2 .通过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使用长度单位。3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估测能力,以 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用手势比划出1厘米、5厘米、1米各有 多长。播放课件:长颈鹿与小羊比本领的动画 片。师:在长颈鹿和小羊比本领时,为什 么长颈鹿赢了 ?学生:因为长颈鹿长得高。师:长颈鹿到底有多高呢?是 4
15、厘米 还是5米?(由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1 .想一想。课件出示高大的长颈鹿图片。师: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长颈鹿吗? 在哪里见过?师:联系实际想一想,你知长颈鹿比, 谁高?学生:长颈鹿比我高。2 .议一议。师:长颈鹿高 5厘米,还是5米?(1)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手势,比划感 知5厘米和5米有多长,并在组内交流各自 的想法。3 .说一说。(2)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以下 几种情况:我大拇指的宽度大约 1厘米,5厘米 就是5个1厘米,也就是用大拇指的宽量 5 次的长度,这跟我的中指的长度差不多,长 颈鹿不可能那么矮,所以我觉得长颈鹿5米高。我的尺子上从 0到5的长度就是5厘 米。这太短了
16、,还没有长颈鹿的耳朵长,所 以我觉得长颈鹿不可能是 5厘米,只能5米 高。我伸开双臂,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1米,还没有长颈鹿的脖子长,我觉得长颈鹿 有好几个1米,应该是5米高。我的身高是1米多,还没有长颈鹿的 腿高,所以长颈鹿应该是 5米高,而不可能 是5厘米高。4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长颈鹿一样高,所以长颈鹿是 5米高。教师小结:测量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 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三、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确 定括号里的长度单位的。教师在巡视时对个别 小组进行点拨引导。【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
17、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数学课堂上,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方法的 指导非常重要,而有效的指导来自教师对各 类问题对应解决方法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 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 各类方法并归纳整理成简洁的语言运用于方 法指导教学中,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 果。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内容及相应的“做一 做”。【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加 法。2 .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 行计算。3 .能主动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
18、种方法正确计管歼。【教学准备】教材第11页的情景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25 + 4= 297 + 32 = 3945+3 =485+64=69 20+ 17=37 38+30=68二、进行新课知识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1 .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参观博物馆” 的情景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说一说图息。二年级同学要去参观博物馆,从图中可以知道二年级有 4个班,每班人数分别为:35人、32人、37人、34人。每个班由 2名 老师带队。师:你能根据情景图提出加法问题并列 出加法算式解决吗?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学生汇报交流结 果。如果学生的汇报
19、中没有涉及到两位数加 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来。师:二年级(1)班同学和本班老师一共有 多少人?板书:35 + 2=372 .探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不进位加(1)(1)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你是怎样算 的?学生交流汇报口算方法, 教师板书过程:5+2,s6(7 -) = 373 个十和 7 个一合起来是37(2)师:这道算式还可以列竖式计算。该 怎么列竖式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棒 竖着摆出35+2,看谁摆的方法能很容易看 出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学生活动:用小棒摆竖式35+2,并全班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引导讨论)你认为哪种摆法好?为什 么?教师引导学生边看第二种摆法边板
20、书竖 式的正确格式及算法。(3)同桌交流:互相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并重点说一说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教师指名学生回答。(4)比较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师:口算和笔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你认为笔算有什么用?3 .例:笔算6+53。(1)教师分析: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 无论哪个数写在前面,我们都要注意个位与 个位对齐。(2)学生试着列出竖式。(3)学生说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三、课堂作业课本第12页“做一做”。【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 的不进位加法,在列竖式时,要把个位上的 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本
21、节课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得 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 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 多样化”的理念,这部分内容属于更新的知 识,有多种方法可探究。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如:“口算、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得到算式的结果,在教学中取得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的内容,第15页练习二的第1、 2、 3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 加的笔算方法。2 .学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法,并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3 .通过强调两位数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2 .笔算的计算顺序
22、。教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做一做:笔算下列各题。32+ 6=385+84=892 .说一说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与个位对齐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列竖式计算解决了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 .出示教材第13页例2。师: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2)班一共有多 少名学生?板书:35+32 =2 .学生口算35+32,并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板书口算过程:了很好的效果。不进位加(2)7个一和6个十合起来是673 .探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师:怎样列竖式计算35 +32呢?请同学
23、们拿出小棒竖着摆出 35+32。看谁摆的方法 能很容易看出计算的结果。学生活动:用小棒摆竖式。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 探索35+32的计 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教师进行 巡视指导,对摆放有错误的学生,教师进行 指导,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捆的 小棒与整捆的小棒对齐。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摆,它有什么好处?小结:整捆的小棒和整捆的小棒上下对 齐,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 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师:根据用小棒摆的竖式,可以怎样算?小组交流35十32的算法。结合小棒的摆法思考:列竖式 应注意什么?计算时应从哪一位加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的正
24、确格式及 算法。学生可能会说出另一种算法,教师应 加以肯定。4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有两种算法。一种是从个位算起,个位上5个一加2个一是7个一;十位上 3个十加3 个十是6个十,也就是 60加7是67。另一 种是从十位加起,3个十加3个十是60, 5 个一加2个一是7, 60加7是67。这两种算 法都是正确的,笔算时,从个位算起更简便, 建议同学们从个位算起。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 巩固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例3及相对应的“
25、做一做”。 【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 .通过口算、估算、实际操作等过程掌 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3 .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并在活动中发挥 自己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教教学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 1的算理。【教学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63+ 7=7042+9=5137 +6= 438+65=73 73+9 = 82 48+6=542 .用竖式计算。22+ 35=57 40+ 28=68 36+ 13 = 49 提
26、问: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从个位加起。3 .导入新课。师:(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景图)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在写竖式时,要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 对齐,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齐,计算 时,从个位加起。【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二第13题。2 .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数学活动,是在师生、学生之间交往互 动中把握知识技能,学会思考问题的。所以 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在 相互碰撞中得到升华。进位加(1)你能帮老师解决吗?二、探究新知知识点:进位加1 .学习第14页例3。(1)学生阅
27、读例3。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3)班一共有多少 名学生?35+ 37 =(2)指导学生活动:用小棒摆出35+37。(3)师:怎样把这些小棒加起来?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单根相加满 10根捆成一捆,为后面竖式计算进位做好准备)(4)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小组上台展示并解释。(边摆边说)方法一:5根加7根是12根,够10根 捆一捆,12根捆成一捆多2根;3捆加3捆 是6捆,6捆加1捆是7捆,7捆加2根是 72根。方法二:3捆加3捆是6捆,5根加7根 是12根,捆1捆还多2根;6捆加1捆是7 捆,7捆加2根是72根。(5)小结:先加单根的或先加整捆的都可 以,这两种使用小棒
28、相加的方法的共同之处 是把单根的相加,满十后捆成1捆;然后整捆再相加,再把单根和整捆的加起来。师:大家看到的这几种摆法非常好,一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带课后反思看就知道是多少根,但是我们总不能摆着小 棒计算每一个算式,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别 的简便方法?(6)师:列竖式怎样写?应该怎样计算?(7)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个位上5加7得12, 满十向十位进 1,个位上应该怎样写?向十 位进上的“1怎样写?(8)学生汇报,教师小结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从十位加起,教师应加以肯定,并用这种方法算一算,学生会发 现从十位加起进位太麻烦,从而进一步明白 笔算加法为什么通常从个位算起的道
29、理。2.比一比。(1)提问:比较 23+46与35 + 37的笔算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两式的竖式计算。(2)学生交流汇报。三、课堂作业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0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 算理,掌握算法。2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 加两位数。3 .通过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 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 .举例说说: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 意什
30、么?2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39+ 54=9338 + 45=8336+283 .教材第14页“做一做”。4 .练习二第4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学习了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知 道在竖式计算时除了要注意把相同的数位对 齐,从个位加起,还要注意如果个位相加满 十,向十位进一。同学们很聪明,还学会了 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全体学生学习热情 高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思维活跃,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创设学生关注的情境, 情境创设要体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 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或是与学生息
31、息相关的 事物入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进位加(2)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1 .独立完成练习二第 9题,比一比看谁 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而且对的题目最多, 奖励小红旗。2.完成练习二第 58题。(1)第7题,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最后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2)请你当医生。第5题,认真观察,指出错误的地方, 并能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通过“当医生” 强化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理 解,并能熟练运用。(3)独立计算,完成第 6、8题。自己独立把结果填入相应的空格里,然 后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1
32、.火眼金睛辨对错。56十2874=6411 / 54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带课后反思15/ 54,(,(2.在K里填上24 + 440“V” 或。5724 + 3715+ 69483.看图列式计算。8042+38+ )=(元)4.完成练习二第10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 算两位数加法应注意什么?【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第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 做”,练习三第13题。【教学目标】1 .鼓励积极探究算法,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2 .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3 .结合情景,培养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和算理。教教学难点】理解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圆纸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有关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相关信息,谁愿意将自 己收集的信息说一说?2 .播放我国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运动 员奋力拼搏,获奖的录像。二、发现问题1 .出示教材第17页中间的金牌数统计 图。2 .学生自由设问。三、探究新知知识点:不退位减出示例1。师: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1)根据回答板书:3623(2)师:36 23怎样进行口算呢?把你的 口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36- 23的口算思路并汇报。
34、师:如果列竖式计算又该怎样算呢?引导学生回忆笔算加法的计算方法。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 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 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 .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退位减师:我们进行笔算减法时,方法是不是 一样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摆圆纸片,理解算理。(教师注意加强个别指导)学生展示摆纸片的过程。(先小组展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完成 后小组交流展示。列竖式计算从个位算起,个位上的 6减 3得3,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 3减2得1, 写在十位上。小组讨论:列竖式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 应注意什么?
35、小结:列竖式进行不退位减法计算时, 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四、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结合第2题教师注意强调:个位上的数 相减得0,要把“0写上,十位上的数相减得 0, “哨略不写。【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列竖式进行不退位减 法的计算,列竖式计算时,我们要注意相同 数位必须对齐,从个位减起。老师也希望同 学们学习更多知识,长大后像中国的体育健 儿一样为国争光,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二第13题。2 .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本来应该是学生得到充分展示的一节课,由于我过分的注
36、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 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 容易犯的错误。课堂就是学生的,那些附属 品只能是一种附加选择,作为教师应该时时 亮着自己的眼睛,时时确定好谁才是课堂上 的“航标灯”。第6课时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例3及相对应的“做 一做”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管歼。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 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掌握退位减的算法。教教学难点】理解退位减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37、设疑激趣1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情景图。师:看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 .师:“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的问题,谁能回忆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则吗?3 .师:“51 36”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列成竖式个位上的“ 1-6”不够怎么办?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2。(1)动手摆小棒,合作探究。(2)多媒体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教师跟随画面讲解。师:先拿出10根1捆的小棒5捆,单根 的1根,再减去6根,可单根的1根不够减。 先拆开1捆,从10根里减去6根还剩4根, 与
38、1根合起来是5根,最后从4捆中拿掉了 3捆,还剩1捆,与单根的5根合起来是1 捆5根就是15根,所以5136的差是15。2 .结合摆小棒的过程,引导列竖式。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 式解答吗?请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列竖 式时怎样计算呢?(1)个位上的“1减“坏够减,怎么办?(2)十位上退1之后,还剩几?十位上的 数相减时是5减3,还是4减3?为什么?(3)汇报交流。3 .学习例3。师:你们会算吗?谁能说说个位上0减4,该怎么减呢?个位上。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 1 ,个 位要算10减4。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三、课堂练习1 .完成第19页“做一做”。做完后,集体订正,然后小组讨
39、论笔算 退位减法要注意什么。2 .完成练习三第6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计算过程,并说说错 误的地方如何改正。【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怎 样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 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 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 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我在教学中应 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第7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4及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 几的数”的问题。2 .使学
40、生能够运用所学的 100以内的减 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解决“求比一个 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 几的数”的问题的方法。【教学准备】小红旗,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为了培养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 惯,我校掀起了 “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 学校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 评比已经贴出来了。课件展示教材第 23页例4的情景图。师: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 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年级 (2)班得了多少 面红旗吗?二、探究
41、新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多 (少)几的数是多 少?学习例4。(1)找一找评比表中反映了哪些信息?(2)要求二年级(2)班有多少面小红旗, 需 要哪些信息?该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 为什么?学生可以用手中的小旗摆一摆,学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师: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 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为什么列加 法算式呢?(4)学生汇报分析思路,教师课件展示学 生操作过程。参加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小结:求二班得了多少面红旗,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板书:12+3= 15(面)(5)师:如果知道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你能求出三班得了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学生可用
42、手中的小红旗摆一摆。该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学生汇报。小结:求三班得了多少面红旗,也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板书:124=8(面)(6)师: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问 题求出别的班得了多少面红旗吗?学生活动: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并进行解决。三、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课堂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教师引导学习梳理所学知识)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 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课件展示)【课后作业】1 .练习四第1、2题。2 .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板
43、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算。12+3= 15(面)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算。12 4= 8(面)【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 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我采用了探 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 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 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带课后反思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第8课时连加连减19/ 54【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 做”。【教学目标】1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 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
44、位数。2 .能灵活、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的题 目。3 .培养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教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 题的正确计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练习导入比一比,看谁算得快。7+9 + 4= 2020 + 5+4=2970- 20- 10=40 18-9- 3= 6学生口答运算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由此导入本节课 的学习内容。二、情境导入1.师: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你瞧二 年级(1)班的同学非常热心,他们去帮农民伯 伯收西瓜去了,他们分小组进行“争当收瓜 小能手”的比赛。课
45、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交流汇报。师: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用加法 计算。计算28+34 + 22时,分几步?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学生组内尝试解答,并汇报尝试的情况。师:用竖式计算时有没有更简单的书写 方法呢?三、探究新知师:笔算28+34+22时,比较简便的书 写格式是什么样的?学生汇报。师:这两种竖式的书写方法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小组交流。出示例2:共有84个小南瓜,李大爷运 走了 40个,王叔叔运走了 26个,还剩多少 个?学生尝试列式。组织学生讨论:这道连减题怎样计算? 有几种书写格式?学生
46、尝试计算,完成后汇报交流。师: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为什么?小结:连减算式应从左往右算,第二种 写法简便,因为它把两个竖式合成了一个竖 式。这: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口算?为什么?学生讨论:上面这道题还可以先算什么? 怎样列式?小结:还可以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 再算剩下多少个。 列式:40+26= 66(个),84 -66= 18(个)。【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 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 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由于 学生年龄小,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 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
47、造成计算困难。 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是理解连加连减的计 算顺序。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 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 的计算顺序。第9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和练习五。【教学目标】1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 减混合运算的方 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 .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教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 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 的运算顺序及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列竖式计算。46 + 25+ 18= 8963 24 16 =23回顾连加、连减笔算的书写格式和
48、简单 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二、探究新知1 .师: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 瞧,一辆公交车到了什么地方?学生观看课件:展示例 3。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同桌间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车上原来有67人,下来了 25人,又上 去了 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67-25+ 28师:同学们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前 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师: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 做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列竖式计算这道题吗?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2 .教学例3。(1)小组交流例3的计算过程。(2
49、)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67一25(3)小组讨论:你觉得哪种写法简便?为 什么?(4)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加减混合笔算 时,和计算连加、连减一样,可以写成两个 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 简便些。而且哪一步能口算就直接口算,不 用写出竖式。3 .教学例4。(1)出示例 4: 72(47+16)(2)师:观察这道算式,它和我们以前学 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算式中带有括号。(3)师:同学们刚才预习了课文,加减混 合运算中,如果有括号,应该先算什么?(4)学生汇报计算过程,教师板书:47十1166372一639(5)小组交流:有没有更简便的写法?为 什么?(6)师生共同交流小结:这道
50、题没有更简 便的写法。混合运算时,如果有括号先算括 号里面的。此题先进行的是后两个数的运算, 再用第一个数减去前面运算的结果。教材第28页“做一做”。教材练习五第30页。【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运算 顺序相同,也是从左到右计算的。如果有括 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课后作业】完成金榜行动相应的练习。【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 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由 于是静止的图,学生观察起来会有一定的难 度,因此我在学习例题前先设计了几个学生 实际的情境表演,既对前面连加、连减的知 识进行了复习,又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第10课时解决问
51、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仞题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 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的 数学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18+ 487= 596520+ 13 =5891 (41 + 46)=
52、4 45+(3627)= 54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能口算的不用列咱们就随他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教材第 32页的情景图。1 .课件出示例5。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 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 有多少人?2 .教学例5。(1)师: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师:本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3)师: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两 个问题吗?该怎样列式?(4)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提示:在这两个问题中,我们应先 求哪个问题?(5)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教师板演:男生人数:145 = 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9+ 14= 23(人)(6)师: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我们应该 怎样去思考?(7)师生共同交流小结:解决两步计算的 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先 把其中的一个问题求出来,然后结合求出的 第一个问题和题目中的条件再求出第二个问 题。三、课堂作业竖式)1.教材第32页“做一做”。2.2.小明今年9岁,他比爸爸小 28岁, 爸爸今年多少岁?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探索新知师:星期天,美术兴趣小组将开展一项 活动:去郊外写生。同学们,你们想去吗?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带课后反思38人36人?人【课堂小结】学习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两步计算应57/ 54参加这三项活动的共有92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废旧材料销售框架合同
- 文书模板-装卸货高空作业合同
- 2024年建筑工程分包合同
- 玫瑰的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开发合同
- 2024医疗设备维修公司关于超声波机器保修服务合同
- 停电停气应急预案(6篇)
- 2024年建筑工程机电安装分包协议
- 2024年库房租赁与无人机测试存放合同
- 2024年专业咨询合作协议
- 无人机生涯规划
- 出行方式绿色出行
- 深圳市工业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分级方法(2023年修订版)20230619
- 2024年妇委会工作总结
- 父母委托子女保管存款协议书
- 我的生涯发展报告
-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学习教案
- 公共场所中文标识英文译写规范 第4部分:体育
- 创业计划书小红书
- 角膜炎的原因和治疗药物选择
- 电力电缆及附件基础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