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池的设计_第1页
气浮池的设计_第2页
气浮池的设计_第3页
气浮池的设计_第4页
气浮池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第一章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的设计(平流式)设计资料某工厂污水工程拟用气浮设备代替二沉池, 经气浮实验取得以下参数:溶气水采 用金花后处理水进行部分回流,回流比,气浮池内接触时间为 5min,溶气罐内 停留时间为3min,分离时间为15min,溶气罐压力为,气固比,温度、30C。设 计水量780m3/d。第二章设计说明与计算书设计原理及方案选择2.1.1设计原理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 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 的气泡一一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由此可见,实现 气浮分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在水中产

2、生足够数量的细微气 泡;二是必须使待分离的污染物形成不溶性的固态或液态悬浮体;三是必须使气泡能够与悬浮粒子相粘附。气浮法的净水效果,只有在获得直径微小、密度大、均匀性好的大量细微气 泡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良好的气浮效果。1)气泡直径气泡直径愈小,其分散度愈高,对水中悬浮粒子的粘附能力和粘附 量也就愈大。/2)气泡密度气泡密度是指单位体积释气水中所含微气泡的个数,它决定气泡与 悬浮粒子碰撞的机率。由于气泡密度与气泡直径的 3次方成反比,因此,在 用气压受到限制的条件下,增大气泡密度的主要途径是缩小气泡直径。3)气泡的均匀性 气泡均匀性的含义,一是指最大气泡与最小气泡的直径差; 二 是指小直径气泡占

3、气泡总量的比例。大气泡数量的增多会造成两种不利影响: 一是使气泡密度和表面积大幅度减小,气泡与悬浮粒子的粘附性能和粘附量 相应降低;二是大气泡上浮时会造成剧烈的水力扰动,不仅加剧了气泡之间 的兼并,而且由此产生的惯性撞击力会将已粘附的气泡撞开。4)气泡稳定时间 气泡稳定时间,是将容器水注入 1000ml量筒,从满刻度起到 乳白色气泡消失为止的历时。优良的释放器释放的气泡稳定时间应在4min以上。溶气利用率,是指能同悬浮粒子发生粘附的气泡量占溶解空气量的百分比。常规压力溶气气浮的容器利用率通常不超过 20%,其原因在于释放的空气大 部分以大直径的无效气泡逸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将溶气压力提得很高

4、, 也不会明显提高气浮效果。相反,如能用性能良好的释放器获得性质良好的 细微气泡,就完全能够在较低的溶气压力下使容器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从而 实现气浮工艺所追求的 低压、高效、低能耗”的目标。2.1.2方案选择/按照加压水(即溶气用水)的来源和数量,压力容器气浮分为:全部进水加 压、部分进水加压和部分回流水加压三种基本流程。在全部进水加压时,投入了混凝剂的原水加压至196392kPa (表压),与压力管道通入的压缩空气一起进入溶气罐内,并停留24min,使空气溶于水。溶气水由罐底引出,通过释放器减压后进入气浮池。这种流程虽有溶气量大的优 点,但动力消耗大,絮凝体容易在加压和溶气过程中破碎, 水中

5、的悬浮粒子容易 在溶气罐填料上沉积和堵塞释放器。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仅对部分进水加压,是从源水总量中抽出1030%作为溶气用水,其余大部 分先进行混凝处理,再通入气浮池中与溶气水混合进行气浮。 这种流程的气浮池、 常与隔板混凝反应池合建。它虽避免了絮凝体容易破碎的缺点,但仍有溶气罐填 料和释放器易被堵塞的问题,因而也较少采用。部分回流水加压,是从处理后的净化水中抽出1030%作为溶气用水,而全 部原水都进行混凝处理后进行气浮。 这种流程不仅能耗低,混凝剂利用充分,而 且操作较为稳定,因而应用最为普遍。由于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并且节省能源、操作稳定、 资源利用较充分,所以本

6、次设计采用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流程。在溶气罐的选择方面:压力溶气气浮的供气方式可分为空压机供气、射流进 气和泵前插管进气三种。三种供气方式的选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在采用填 料溶气罐时,以空压机供气为好。反之,当受水质限制而采用空罐时,为了保证 较高的溶气效率,宜采用射流进气;而当有高性能的溶气释放器能保证较高的溶 气利用率,且处理水量较小时,则以泵前插管进气较为简便、经济。本设计由于采用空压机供气,而且采用部分回流水加压工艺,因而采用溶气 效果较好的填料罐。设计工艺计算2.2.1供气量与空压机选型S(s S2)Q q -SCa(f p 1)1.溶气水需用量0.02 (160 10) 780

7、 111.2mg. d15.7 (0.6 3.9 1)式中:G/S气固比,G/S=33 .Qmax最大设计进水量,Qmax = 780m /d=m /hS1, S2分别为原水、出水 SS 浓度 S| = 160mg/L , S2 =10 mg/LP溶气压力,MPaf溶气效率,取/Ca空气在水中的饱和溶解量,30c下Ca = 15.7L/m32 .实际供气量c qKtP 111.2 17.66 4 ,Qa= =9241.3L 空气/d0.85式中:Qa 实际所需供气量,L空气/d 溶气效率,在30C和35kg/cm2表压下,取填料罐=3 .空压机选型3Qa' =W 义 Qa/60000=

8、x 义 2400000=0.00673m/min式中:Qa空压机额定供气量,m3/min空压机安全系数,一般取这里设计取 =空气过量系数/根据额定供气量Qa = min和操作压力,/选择电动标准型EAS10空压机溶气罐按过流密度计算:1)溶气罐直径(内径)11式中:LDd4q 4 463 0.2m120Dd溶气罐内径,mL过流密度,m3/m2 h ,这里取填料罐L= 120m3/m2 h2)溶气罐高度H=2hi+h2+h3+h4式中:H1罐顶封头高,m .目前多采用以内径为公称直径的椭圆形封头。按【JB1154 73】规定,封头高度与公称直径的关系:h2hi :曲面高度;h2:直边高度由 Dd

9、 = m查表取h1=100 mmh2=0 mm=12mm贝 11Hl h1 h2100 12 112mm 0.112mH2罐底封头高度H 3布水区(Ml度,取H 3 mH4溶气区高度,取H4 = m则 H=2h1+h2+h3+h4=2*+1+1=2.524mHD 12,符合局径比应大于4选用上海环境保护设备厂生产的 RG- 400型溶气罐,采用阶梯环填料。2.2.3气浮池(1)气浮池用挡板或穿孔墙分为接触室和分离室接触区容积VcVc处3 3.12m324 6T2-气浮池内接触时间,T2=5 min分离区容积VsVs(Q+q) Ts =9.38m324 6Ts-分离室内停留时间,T2=15 mi

10、n气浮池有效水深h2 / h2vs Ts =分离区面积A和长度L2Vs 2As= =6.95m H取池宽B=,则分离区长度:L2= As/B=接触区面积Ac和长度LiVcAc= =2.31m H, AcL10.93m1 H浮选池进水管:IDg=200,v=s 浮选池出水管:Dg=150集水管小孔面积S取小孔流速vi=1m/sQ QR 3600vl240.01m取小孔直径D=,则孔数n -S-_ 23.14 D157.7个孔数取整数,孔口向下,与水平成45。角,分二排交错排列 气浮池总高:H 工 h2 h3 0.4 1.35 0.3 2.05mh1保护高度,取0.4m。本设计中取h1 =0.3m

11、h2 有效水m;h3池底安装出水管所需高度,取 0.3m。/ 图1气浮池计算草图2.2.4附属设备1 .刮渣机选型气浮池宽度为4m,气浮池壁厚度取400mm,则刮渣机跨度应为 4+=此设计为矩形气浮池,所以采用桥式刮渣机刮渣,此类型的刮渣机适用范围一般在跨度10m以下,集渣槽的位置在池的一端。2 .集水装置(1)进水装置气浮池常用的进水方向为底部进水。废水在接触室中的上升流速较小,在接触室中停留时间应大于60s。进水管内径:D=4(Qmax+q)/兀 u1/2=4X (780+/86400 X 兀 X 1/2 =0.094m=94mm(2)集水装置本设计中气浮池的集水装置采用200的铸铁穿孔管。集水管中心线局池底200mm,相邻两管中心距为0.5m,沿池长方向排列。n 上 272 5.44 取 6 根/1.50.5-2 72核算中心距:272 0.45m6气浮池集水管根数取6根,这每个集水管的集水量: /q0=(Qmax+q)/6=(780+/(86400 乂 6)=0.0069m3/s集水孔孔口流速:取 0.96,h 0.252gh 0.96.2 9.8 0.5 2.13m/s每个集水管的孔口总面积:取 0.632W=qo/ £ vo= x =0.0051m单个孔眼面积:取 d0=18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