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2单元教案(精)_第1页
五下第2单元教案(精)_第2页
五下第2单元教案(精)_第3页
五下第2单元教案(精)_第4页
五下第2单元教案(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第1 课时(牧童)课型251 .学会本课生字“牧”、“蓑”,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 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 他原名叫做“吕岩”, 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 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2、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 .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铺,铺开。弄,逗弄。饱饭,吃饱了饭。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2 .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3、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 .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回向,体会情感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 .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 .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 .体会到什么,迅速写卜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 .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 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 .自由读诗,巾着自由自在、尢拘尢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 .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

4、.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5古诗词二首第二课时(舟过安仁)课型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2 .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与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两个小渔童聪明、童真和稚气。教学过程批注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 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 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 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 .自由朗读,

5、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 .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 .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4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5 .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 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 .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

6、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3 .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 .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 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 .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 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 .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

7、.诵读古诗。五、拓展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课后反思: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课型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清平乐村居。2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3 .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词中表现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SS5批注 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读题。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 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 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 lue ”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 曲,后来才用

8、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 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二、初读,正音1 .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 .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3 .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4 .且读且点评,读出韵律二节奏。三、再读,解意1 .自由读文,自主理解词语意思2 .自由汇报自己第一次读课文的收获,老师引导学生解释重点词语:茅檐:茅草搭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

9、指顽皮、可爱。3 .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 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 姥姥。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 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4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营造民主课堂,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争议之处,还可以展开 讨论)四、精读、悟情1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 .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 .学生配乐自由读,边读边悟。4.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安宁、悠闲、快乐、恬静、幸福的平淡农村生活让人

10、陶醉使人向往。五、熟读,成诵1 .小组内互读,把所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2 .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3 .熟读成诵。板书设计:课后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1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基本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2 .学生收集作者的相关信息。教 学 过 程批注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1 .上课前,咱们先一起来听一支歌,会唱的跟着一起唱,认真听注意 歌词。(课件播放歌曲:童年)2 .谁能说说歌词都写了什么?(生自由说,

11、师板书题目)3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 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 遐想。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 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二、交流信息,简介作者与背景1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2 .教师总结,出示:“冬阳下的骆驼队

12、”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 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2 .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两个“嚼”字的不同读音。 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

13、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 (4自然段);再讲了 “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情景(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不见骆驼的影子 (1114自然段)。 四、深入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 .学习“学骆驼咀嚼”的片断 反复读第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简单 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件出示: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 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14、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 也动起来。 全班交流。(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体会作者观察仔细、描述生动; 抓住最后一句从作者学骆驼咀嚼,体会童真童趣、体会“我”的傻样) 总结学法:反复读、品味一画词句写感受一有感情朗读。2 .分小组合作学习后三个片断从后三个片断中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断,用上述方法分小组合作学习。 同兴趣的同学自愿结合小组,互相交流、探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猜测挂铃铛的原因课件出示: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到的,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爸爸告诉我,骆驼很

15、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 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 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 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 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从“想象铃铛用处”片断中体会“我”大胆丰富的想象力及童心的天真、幼稚和爸爸的认同)看骆驼脱毛课件出示: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 垂在肚皮底下。我

16、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 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从“想替骆驼剪毛”片断中体会作者叙述的真实,描写的逼真)夏天见不到骆驼感到奇怪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至U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从“追问骆驼去处”片断体会作者好奇心和对骆驼的喜爱,之中穿插对一些语句的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思考:课文中“我”问妈妈骆驼夏天到哪里去,妈妈也回答不出来。 想想看,骆驼夏天可能到哪里去了 ? 五、学习最

17、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 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1 .齐读课文最后两段2 .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3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 不再是童年了; “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 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 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六、拓展延伸说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同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

18、自己许多后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七、总结全文1 .(歌曲童年再次响起)教师总结:“钓龙虾”、“捉知了”、“学游泳”甚至咱们还煮过西瓜。 回想起童年多彩多姿的故事,每个人 脸上都会露出一抹甜甜的笑, 因为童真,因为幼稚,更因为它匆匆易逝。 孩 子们把握好自己的美好时光, 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色彩斑斓, 也让它成为 明天最美的记忆。2 .(课件出示书的封面) 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首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图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4)想象驼铃用处 (59):二: ms年生限怀

19、念想替骆驼男毛 (10)追问骆驼去处 (1114)课后反思:7* 祖父的园子1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认识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 学 过 程批注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 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

20、读文。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3、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自己读的段落?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四、汇报交流1、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的答案可能有: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 “我” 一个美 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学生回答后,追问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妁。)(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2、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

21、有趣?说说为什么?(1)预设学生喜欢的事情可能有:A、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尸一 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莱种, 反而把它踢飞了。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B、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 穗”割掉,把“狗尾草”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的干的傻 事;等等。C、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理由可以是:“我” “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 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

22、了这 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D、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卜分自由快乐;等等。(2)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把“我”一一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与下来;那些事、那些话,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具后真情实感。作者写得很具体, 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好像就看到“我” 一 样。等等。3、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23、它 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预设的答案可能有: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了 “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 满活力。(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 乐心情读出来。五、朗读全文,布置作业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 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 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板书设计:3课后反思:8童年的发现第1 课

24、时课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7个生字,了解“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学习重点难点了解“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时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 段。3、反复朗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 子。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 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

25、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 但是表达更简洁一一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计划:(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

26、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 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 “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有了伟大的“发 现”。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8童年的发现第2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培 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2、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学习重点感悟作者

27、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 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一一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教 学 过 程批注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 “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每大夜里做梦我都飞似平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28、(高兴、惊喜、新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2) “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 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 ?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

29、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 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地看些什么?会想一些什么?(3) “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 一一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得想笑?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 视为异端,教会构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七年的监禁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

30、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 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存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3)童年很美好。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板书设计:童年的发

31、现梦中飞行人的进化地理课上一一 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一一驱逐迫害课后反思:9*儿童诗两首1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 学 过 程批注一、学习我想(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话。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1、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2

3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1)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2)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 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 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

33、值得我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 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 “悠呀,悠一一' 长长呀,一一”这样的语句。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二、学习童年水墨画(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 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酌口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3、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 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

34、怎么会蹦跳 这说明什么?(二)赏读诗句,学习借鉴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 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三)比较鉴赏,模仿习作1、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2、生探究、发现。3、交流感悟。4、师小结: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是围绕“梦想” 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 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5、想一想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否

35、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 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 童年往事。6、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7、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四)总结谈话,结束教学师:童年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继续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口语交际第1 课时课型教学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

36、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教学过程批注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后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r2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2、请一个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半内交流

37、最难忘的童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 年历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习作二第2课时课型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2、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 作。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教 学 过 程批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

38、味了童年这首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 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 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 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 的美好回忆。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 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 吗?4、指名发言。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 多有趣的、值得回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 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同时

39、亮出小黑板,上面写着:童年趣事)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 事情。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只 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 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 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 程说具体清楚。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了 ?”或者

40、“他 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 ”“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 ? ”“你对怎样说得更 好有什么建议?”等。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 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习作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写好后,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习作二第3课时(讲

41、评)课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2、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评改改自己的 习作。课前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教 学 过 程批注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 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共同评议。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用什么建议?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 挫伤学生的积极性。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可以从外引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