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_第1页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_第2页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_第3页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每人脑中都有一个故事,讲述着我是怎样的人.这个故事成为我们脑中念念不忘的旋律,不曾一刻远离我的每一个人生决定,就像它将一直影响我未来的选择.每人脑中都有一个故事,讲述着我是怎样的人.1.New York Magazine讲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Carol Dweck的一个实验.Dweck让纽约市两组 5年级的小学生分别做了智力题.孩子们做完后,实验人员给他们予以赞扬.对于其中第一组孩子,给予的赞扬是你一定很聪明对于第二组孩子,给予的赞扬是 称一定很努力.实验的目的就是考察这么一句话的区别,会给孩子们造成什么影响.影响马上就表达出来了 .当这些孩子被给予第二轮智力题

2、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他们被告知可以选择一套 更难的,但是可以让他们学到更多东西的题.或者他们可以选择一套简单的,跟刚刚做过的差不多的题目.那些被赞扬_努力_的孩子中,90%选择了 _更难_的题目.而那些被称赞_聪明_的孩子中,大多数选择了 _简单的题目.影响还不只是如此.这些孩子们又被给予了一套题目.这次他们没有选择,而且题目是适龄那些 7年级相当中国初一学生,也就是大大超过这些孩子水平和知识的.虽然所有孩子都没有及格,但是那些_努力_的孩子们付出更多的努力.相比之下,那些_聪明_的孩子早早就放弃了 .最意外和惊人的结果是,当这些孩子们最后又被给予了一套简单的题目类似他们做的最初的一套题目难

3、度.那些_努力_的孩子们的分数大约进步了30%.而那些_聪明_的孩子,那么_退步_ 了约20%.Dweck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是,努力是一个个人能够限制的变量.那些被赞扬努力 的孩子也由此认为自己能够通过限制自己的努力程度来把握自己的成功.而_聪明_是一个天生的水平,那些被称赞聪明的孩子那么更容易相信成功如果是基于聪明的话是命中注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他们也更不能够乐观的面对 失败.一句话能够对孩子对成功的熟悉,以及之后的行为,造成如此的影响.用咱们天朝的语境来说,三观很重要呀比起咱们的_三观_,我觉得一个更具体的形容是英文中的“narrative这个单词.其本意是“故事但被引申成为我们对世界的

4、理解.我们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narrative,在不断的回放着,它告诉我们成功是怎么实现的,我们是怎样的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等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成语疑邻盗斧里的那个人.当他脑中有一个narrative邻居偷了他的斧子的时候,他眼中的邻居,一举一动真的像是一个盗贼.根据Dweck的实验结果,似乎我们更应该去追求一个_努力_的自我熟悉,而不是一个_聪明_的自我熟悉.可我所接受过的反应是,人们更喜欢被赞扬聪明,而不是努力.我们是一个对聪明赋予更高价值的社会,哪怕这实际上更阻碍了我们的成功.我曾听过一种说法解释这个现象:如果我们更看重_努力_,并且成认_努力_是导致成功的更重要的原因,那么我

5、们每个人的成功与否就真的是我们自己的责任.而如果我们成认聪明 或者 天才 是更重要的原因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推脱大局部的责任,由于 聪明 是爹妈给的.如果你认同那些成功的人,牛顿,爱因斯坦,马云,冯小刚,莫言.,本质上是与你我无异的人,那么你就要面 对一个痛苦的现实:如果他们也是平凡的人,要到达他们那样的成就,那是需要付出何等的努力!我想,对大 多数人来说,一个不带来那么大痛苦的narrative会是成功要靠天才和运气,从而逃避掉自己对自己所负的责任.3.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chronic accessible construct.每个人都有一些长期chronic能够随时读取的观点,信仰,

6、对世界的认知.虽然能够短期用一些技巧来影响一个人心理学上被成为priming,但是这些效果不能持久.他很快就会回归到原本的思维模式.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真正改变一个人思维是件及其困难,而不是压根不可能,的事情.举例来说,如果你对成功的熟悉是像那第二组孩子_天道酬勤_,短期内也许可以通过让你读一个人完全通过天生聪明获得成功的故事,让你暂时动摇对成功的看法.但是这是不会持久的.不久之后,也许当你自己面对学习工作上的困境的时候,你一直信仰的天道酬勤的观念又会占据主导,并指导你的行为我们的narrative 或者三观,或者chronic accessible construct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如何

7、看这个世界.它就像我们眼前一副有色眼镜,我们虽然不发觉,但是它过滤掉了这世界的一局部色彩,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变形变色的世界.更可怕的是,我们的三观往往在我们不知不觉的时候灌输给我们的.我们在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就接受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所认可的观念.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无产阶级的思想包袱,其中提到有些美国中产阶级的小孩,虽然天资优秀,勤奋努力,但是由于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对权威的或畏惧或不屑的态度,使得他们的事业开展受损.这也是narrative在起作用.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narrative.我们可能都熟悉这样的人,以一种敌意来看待这世界,认为人 人都没存好心,会觉得全世界都试图在欺

8、负 TA,以一种强烈的被害者心态去提防和挑战他人.可想而知这样的人在世界上也不会有什么朋友 .但TA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的问题,而是更加觉得这世界没好人.如此恶性循环,把自己陷入一个可悲的境地.从受过伤害的剩女宅男,到曾在历史上被侵略的国家,都有可能受害于 这种心态而不自觉.5.Narrative有时是一种局限,比方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时机.但narrative也可能是一 种解放和动力,比方当孩子由于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_Learned Helplessness /习得性无助_的实验.上世纪60年代

9、末,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eligman把一群狗关进一个笼子里,并且给他们施加电击.这些可怜的狗们刚开始会在笼子里 左冲右突,但是无法逃离.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放弃了对抗和逃离,而是躺下哀嚎,忍受着电击.这时候Seligman把笼子翻开,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可以逃离苦海.但是这些狗们已经习得了无助_,即是笼子已经网开一面,他们还是躺着哀嚎,忍受电击.他们脑中已经有了一个narrative,那就是:一切试图逃离得努力都是无用的.即便环境改变了,他们得narrative并不改变.6.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Narrative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Narrativ

10、e.我们脑中的Narrative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的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Narrative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简里里 曾经跟我说过一个心理治疗上的观点:儿童在5岁的时候,很多观念就已经固定了.这在幼儿园里能够观察到.孩子们在来到幼儿园之前,他们生活在各自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就是他们世界的全部.当他们来到幼儿园,他们自然的认为幼儿园里的世界,和他们各自家庭的世界是一样的.一个家里管教严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也是胆小谨慎.一个家里给以平安感和鼓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也是大胆敢于冒险.虽然是同样的幼儿园的环境,这些孩子们以各自的narrative解读着.比及我们成长为成年人,我们

11、脑中的narrative是如此的根深蒂固,我们无法发觉它的存在,和对我们的巨大影响.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成年人如何能够意识到自己脑子里的narrative,考察之,甚至去改变自己的narrative?我的经验是,只能让别人帮助自己判断.去求助于那些能够坦诚相告,又熟悉你的好朋友,或者有专业练习的心理咨询师.我最推荐的方法,是从自己亲密关系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人那里得到反应.TA是你朝夕相处的人,同时又了解你的人生经历,往往能够有更7刻的洞察.我有一次特别鲜明的经历,印证这点.当时我在给女朋友讲述大学时候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故事.当我冲动的讲闭,女朋友说,这个

12、故事让她忽然理解了我的所作所为,包括创业去做点名时间,对教育的态度,对生活的热情.我听了恍然大悟.这个故事,虽然我并未发觉,但多年来就是我脑中的narrative.以下就是当年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7.我在美国上大学的时候,忽然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而且不仅仅是欣赏,我想学弓M钢琴!于是我跑去学校的音乐系.找到系里的department secretary,问有没有可能跟某位教授学习演奏课Department secretary是位和蔼的大妈,向我解释:系里课是给已经有相当演奏功底的同学开设的,如我这样,以前完全没有碰过钢琴,不识五线谱的初学者,实在没有适宜的课程.虽然失望,但是这结果也并不

13、很意外.我大约也料到大学里专业的院系恐怕不会接收我这样从零开始的初学 者.我谢了她,离开了 .过了几天,她来了个 ,说系里的教授虽然教不了,但是系里的学生很多已经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她帮我问了问,有位大四的主修钢琴表演的同学愿意给我上课.但是这不是通过学校系里,而是同学间私下的事情,要按课时收费.当我听到这些课程的价格,刚刚燃起的希望就又破灭了.每节一小时的课程需要几十美金.一个学期大约要近千美金.对于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每个学期之初都要仔细的打点一学期的收入支出,一不小心就会青黄不接的我来说,这是一笔无法负担的费用.没想到过了几天,她又打来 到我宿舍.我接起 ,她就快乐的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告诉

14、你原来是我大学所在的小镇Swarthmore,有一群退休的老头老太太,热爱古典音乐.他们组织成一个小社团,每逢学校的乐队演出,他们就结伴来听,也由此与学校的音乐系很熟悉.Department secretary跟他们聊天的时候,说起了我的事情.这帮素不相识的美国退休老头老太们 ,听说了我 的事情,讨论了一下,觉得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热爱,要支持.于是他们在自己的小社团里介绍了这个情况,大家力所能及,20, 30美金的捐助一些钱,共凑集了 800美金,资助我一个学期的钢琴课程侨接受吗? Department secretaryE 上给我讲述了这笔钱的由来,然后问到.我感动的热烈盈眶,简直无法相信这件事情.当我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一群素昧平生的人,毫无所求的来帮助我.我接受了这笔钱,开始了我的音乐课.后来,那个音乐社团的负责人,一位老爷爷,找到我,希望能够邀请我做 个采访,刊登在社团的小刊物上.我当然欣然同意.我还记得从学校走出来,根据他所给的地址,在他家做的 采访.我和老爷爷对坐,聊了大半个下午,讲述我怎么从中国来到美国求学 ,为什么喜欢音乐,以后想要做什么.我记得他后来把文章发给我,其中说到 何峰一边说一边挥动双手.他的手和他的话,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