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市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2005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调整支出结构,努力增收节支,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19.2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01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现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重点报告市级预算执行情况和超收收入安排情况:2005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
2、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完成年初预算456.2亿元的114.2%,加中央税收返还及补助、区县上解、专项政策性结转和上年结余279.7亿元,收入合计800.5亿元。市级地方财政支出5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年初预算523.0亿元的108.0%,加上解中央支出、区县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和结转下年使用等235.3亿元,支出总计800.0亿元。收支相抵,市级财政结余0.5亿元。市级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51.7亿元,为预算的213.6%,比上年增长77.8%;营业税196.5亿元,为预算的97.8%,比上年增长15.4%;企业所得税92.6亿元,为预算的121.6%
3、,比上年增长41.9%;个人所得税84.5亿元,为预算的93.3%,比上年增长15.3%;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50.5亿元,为预算的115.8%,比上年增长23.8%。市级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基本建设支出50.7亿元,为预算的100.0%,比上年增长7.0%;农业支出23.1亿元,为预算的111.5%,比上年增长26.3%;教育支出65.9亿元,为预算的111.5%,比上年增长26.3%;科技支出19.5亿元,为预算的100.0%,比上年增长20.0%;卫生支出18.6亿元,为预算的104.3%,比上年增长18.2%,并专项增加公共卫生支出4.0亿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6.9亿元
4、,为预算的133.9%,比上年增长56.8%;政法支出47.6亿元,为预算的112.4%,比上年增长22.1%。2005年市级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增加财力48.99亿元。根据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中关于"市级预算超收收入应当优先用于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等重点项目和其他必要的支出"的规定,市级财政增加的财力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农业支出2.37亿元,教育支出6.78亿元,卫生支出4.77亿元,文化支出1.0亿元,计划生育支出0.15亿元。此外,增加农村、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专项资金7.2亿元,社会保障准备金12.95亿元,大额医疗互助资金4.0亿元,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专项资
5、金7.2亿元,专项收入超收增加专项支出2.57亿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初步汇总的,在地方财政决算汇总后,还会有些变化。总体看来,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超收收入依法安排,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牢牢把握公共财政发展方向,加大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投入排险解危专项资金5.3亿元,帮助8000户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拨付南城转移支付资金5.0亿元,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筹措资金32.8亿元,改造69个"城中村"
6、,加快整治城市环境,努力建设宜居城市;大力支持安全生产,推进实施食品、药品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放心工程;加大政法投入,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提高政法部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首都安全和人民利益不受损害等方面的能力。高度重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和帮助具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自食其力,并对其进行免费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企业生育保险。提高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并实行了分类救助。大力支持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投入专项资金7.2亿元,对社区居委会和农村基层公益事业给予补助。建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远郊区县的
7、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二)坚持城乡统筹,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一是支农投入不断加大。投入1.4亿元用于耕地开复垦,支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拨付资金2.87亿元,解决30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采取专项补助方式,支持山区搬迁、水源地生态保护和山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旧村改造,改善垃圾和污水处理方式,发展清洁能源,创造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二是支农方式不断创新。在彻底取消农业税的同时,积极筹措资金,确保粮食直补和山区生态林补偿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调动山区农民养林护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三是支农措施不断改进。积
8、极推进"银农合作",采用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大力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四是支农领域不断拓宽。筹集资金为建设征地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补上社会保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支持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给予财政补贴,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投入资金1.5亿元,为全市191家乡镇卫生院、696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32家村卫生室购置了设备。(三)坚持结构调整,促进
9、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投入专项资金28.2亿元,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做大做强。拨付资金2.5亿元,支持312家科技企业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设立规模为5.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310个具有发展潜力和示范作用的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拨付资金25.7亿元,推动污染扰民企业的搬迁工作,分流安置国有企业富余人员,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兼并破产。大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在加大教育、文化、卫生投入力度的同时,切实体现向郊区、向基层倾斜的政策。2005年向十个远郊区县投入的教育、文化、卫生资金达到14.4亿元,比上年增长46.3%,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
10、家庭困难学生杂费、书本费、借读费及发放困难补助的政策,支持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农村文化设施、山区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确保天坛祈年殿、颐和园佛香阁等34个文物修缮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5年的公共卫生支出达到15.1亿元,占卫生支出总额的66.8%,比上年增长73.6%,无论投入力度、增长幅度,还是占卫生支出的比重,都达到了历年最高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加快老旧柴油车和非环保公交车的更新,补助公共交通企业,确保公交系统的正常运营和市民顺利出行。加大供热保障投入力度,发展集中供热,稳定采暖价格,对低收入家庭给予采
11、暖补助,保证居民安全平稳过冬。(四)坚持开拓创新,深化财政各项改革。一是适应首都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体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的要求。通过完善财政体制,对公共事业发展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的区县予以补助,促进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向基层拓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调控市对区县的投入力度和方向,促进区县按功能定位加快发展。补助奥运场馆周边道路拆迁项目,保证奥运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了关于加强街乡财政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加快街道和乡镇发展的步伐。二是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并对市拨区县的教育、卫生专款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三是对教育、科技、卫生、农
12、业等方面的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完善公用经费定额体系。以规范项目支出管理为切入点,建立项目申报、论证、评审和考核机制,提升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五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完成采购金额113.1亿元;实行政府采购公务用车“一站式”办公,大大提高采购效率;建立了政府采购公证机制和定点供应商绩效考核机制,初步形成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供应商监督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五)坚持依法理财,完善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推进源头治理工作。一是将国库集中支付信息系统和审
13、计、监察部门系统对接,动态监控预算单位的每一笔资金流向,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做到审计监察关口“前移”。二是严格财政投资评审工作。通过对2831个财政投资项目进行评审,核减资金27.1亿元,有效地节约了财政资金。三是制定了五十多个大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资金拨付程序,从源头上堵塞财政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的漏洞。四是不断加强收费管理。全面清理行政许可收费项目,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增强收费透明度。清理和取消农民跨地区就业和来京务工人员不合理收费,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给予收费优惠政策。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确保“一费制”收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五是以会计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以“诚信为
14、本、依法理财”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月活动。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质量监管,提高信息质量,增强社会公信力。各位代表,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过去五年来,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创新体制,调整结构,深化改革,优化环境,财政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十五”时期,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3244.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7倍;全市地方财政支出累计达到3871.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6倍。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05年的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87.0%,比200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财政实力的增强和支出结构的优化,为切实解决人民群
15、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首都市民更多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财政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首都公共财政体系初步建立。认真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完善财政监督制约机制,加强事前评审、事中监督和事后检查,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首都财政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十一五”时期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全面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公共财政体系不够完善,财经秩序不够规范,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16、二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基础工作还存在与财政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支出责任不明晰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三是资金使用效益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还很薄弱,重“增量投入”轻“存量调整”的现象依然存在,勤俭节约的意识仍需要进一步增强。总之,财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财政运行方面的问题,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通过逐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职能得以改进;对财政管理方面的问题,要在依法理财的原则下,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强化基础工作逐项加以解决。二、2006年预算草案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
17、算的通知精神,2006年预算草案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及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增收节支,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强化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安排10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安排1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9.2%。根据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的规定,重点报告2006年市级预算草案的编制情况。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589.6亿元
18、,比上年增长13.2%,加中央税收返还及补助、区县上解、专项政策性结转和上年结余233.4亿元,收入总计823.0亿元。市级地方财政支出安排6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加上解中央支出、区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等198.0亿元,支出总计823.0亿元。市级预算安排收支平衡。2006年市级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一是财政收入增长率略高于经济增长。2006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是有利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首都“十一五”各项战略部署全面启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口、资源、环境制约因素日益突出,国家调整个人所
19、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完善就业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等税收扶持政策都将使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此外,财政收入在高基数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增长的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按照略高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和积极稳妥的原则,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2.0%,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率安排为13.2%。二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安排资金12.5亿元,加快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投入资金35.0亿元,落实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发挥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创新的龙头作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培育文化产业成为首都
20、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亿元,促进中小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安排破产准备金3.0亿元,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三是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保证对农业投入依法增长的基础上,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0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安排支援农村生产和扶持二、三产业资金8.3亿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林业和水利建设资金13.1亿元,用于重点河道和道路绿化、山区生态林补偿、南水北调和水源生态保护。投入专项资金4.1亿元,用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加大动植物疾病防治的力度。安排农业科技推广资金1.7亿元,支持农村科技示范推广
21、、环境保护以及农村劳动力人才培训等。四是增加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投入。教育投入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在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区县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技投入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重点用于基础研究、科学普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卫生投入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并继续专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4.0亿元,重点用于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推动首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文化投入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重点用于基层文化设施改造、文艺精
22、品创作等,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安排文物及历史文化保护区专项资金5.0亿元,支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进老城区排险解危和文物保护工程,强化首都文化中心的功能。安排抚恤社救和社会保障补助资金32.6亿元,重点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建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五是大力做好奥运筹备相关工作。安排奥运专项资金10.0亿元,加快奥运场馆周边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0.0亿元,重点用于治理“城中村”、清理整顿户外广告、拆除违法建筑等项目,加快奥运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的步伐。安排地铁专项资金
23、,支持发展轨道交通。大气污染治理及环保专项资金7.0亿元,主要用于控制燃煤、机动车、扬尘和工业污染。国务院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通知中,提出了细化预算编制、加大综合财政预算改革力度的要求。按照“个人经费按实际、公用开支按定额、专项支出按财力”的原则,2006年市级160个一级预算部门,1166个基层预算单位全部编制了部门综合预算。现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市级预算草案,是按照预算法和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规定编制的,部门预算作为补充,请各位代表审阅。三、围绕新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创新财政工作机制,努力完成2006年预算任务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对于
24、保持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牢牢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首都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做好道路建设、市政设施改造、城市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等工作。增加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改善首都空气质量。处理好危旧房改造与古都风貌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城中村”整治和排险解危工作。加快推进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改善城市微循环系统,着力解决交通拥堵。积极开拓各类市场,扩大消费需求。对传统商业街改造升级,新建、改造社区
25、菜市场和便民店,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鼓励发展第三产业,加大对金融、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新型消费。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科技投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打造全国知识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和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建立和完善财税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业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拓展政府采购政策扶持功能,支持生产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装备,增强
26、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增加知识产权保护投入,对软件著作权登记和专利申请进行专项补助,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环境。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培育创新型人才,为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推进首钢搬迁工作,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着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强化政策的引导功能,大力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创造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扶持影视业、出版业、演出业、艺术品经营业、动漫与网络游戏业等六个产业,推动产业升级。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整顿规范税收秩序,提高对纳税人的服务意识。落实提高
27、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等相关政策,做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准备工作。继续推进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财政收入应收尽收。(二)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市委的重要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在“多予、放活”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是支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财政投入,并通过财政资金和政策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推进郊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郊区二、三产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农村现代物流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职
28、业技能培训,鼓励和帮助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民增收本领;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增强农民进入市场和抵御风险能力。二是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落实好粮食直补和山区生态林补偿政策,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加快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清洁能源、饮水设施、环境治理、改水改厕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重点是帮助区县完善和落实好与乡镇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乡镇建设与发展。四是全面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继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投入和政策优惠,引导城市科技、人才进入农村,全
29、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三)增加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困难群体帮扶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和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失业人员创业和就业。进一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完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将补助标准分别由每人10元、15元和20元提高到15元、25元和35元,不断提高对农民的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落实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意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护残疾人权益,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快
30、教育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书本费政策,对困难家庭学生给予补助。继续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免费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制定各项鼓励政策,引导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开展城乡中小学“手拉手”活动,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示范性职业院校和职教中心建设,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调整高等教育支出结构,支持10个重点学科群、50个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好农村39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3个卫生服务中心,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覆盖农村人口的目标。推进医疗卫生体
31、制改革,不断提高卫生服务和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面向基层的文化服务,加强文化站、图书配送及网络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对2000余个街道、乡镇、社区和村文化设施给予资金支持,完成57个深山区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设一批露天剧场和文化广场。筹集资金增加群众体育公共场所,推广“体育生活化社区”成果,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四)继续深化各项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向纵深发展,市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到所有基层预算单位,区县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对市追加区县专款和市级部门会议费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加快非税收入改革步伐,分三批将21个市属
32、部门纳入非税收入集中收缴改革试点范围,使纳入集中收缴改革的非税收入达到市级非税收入总额的50%以上。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定员定额管理体系,稳步推进实物费用定额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资金定额与实物资产相结合的定额标准体系。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探索和研究体现不同类型单位特点的、科学规范的预算分配定额制度。规范部门预算结余资金管理,统筹安排部门预算。进一步加强专项支出项目库建设,强化可行性分析,做好前期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大力推进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落实支出责任,以教育、科技等事业发展项目为切入点,试编绩效预算,逐步确立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支出管理模式。加大政府采购工作力度。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凡属于政府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以上的支出项目,一律纳入政府采购。拓宽政府采购“一站式”办公服务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危险化学品废弃物清运及处理合同
- 2024年工程分包商环境合规审计合同
- 04年彩钢瓦安装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合同
- 2024全新网络安全防护服务合同
- 2024年居间贷款服务协议样本
- 2024企业级即时通讯工具开发与部署合同
- 04版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合同
- 2024商标注册全权代理合同书
- 2024就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合作协议
- 2024年婚纱摄影店与顾客订单合同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2019年湖南岳阳中考满分作文《握手》3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数学试题2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少年有梦》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自然拼读法-图文.课件
- 电商主播考勤管理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矿泉水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1 整式 第1课时 单项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