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说课稿说课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v 本教材由四个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这本教材由四个内容组成:第一部分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这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第二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这是大气运是大气运动的基础。第二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为学习大气环流和天气动最基本的规律,掌握了这一规律,为学习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打下基础。第三、第四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系统打下基础。第三、第四部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
2、的分布及移动,通过分析三圈环流来把握其分布与移动规律,这是在移动,通过分析三圈环流来把握其分布与移动规律,这是在全球尺度上对热力环流和风形成原理的具体应用。本节课内全球尺度上对热力环流和风形成原理的具体应用。本节课内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容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基本理论基础。
3、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v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全球气压带、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风带的形成以及移动规律。v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全球气压带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
4、运动的规律性。v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确立依据确立依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三、说学情分析三、说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
5、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由于本节内容确实难度较大,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同学教学。由于本节内容确实难度较大,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同学会较吃力,所以必须跟进后续练习,加强巩固和理解。会较吃力,所以必须跟进后续练习,加强巩固和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移三圈环流的形成;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移动过程。动过程。 确立依据确立依据 确立三圈环
6、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确立三圈环流的形成为重点的依据是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三维空间中的风向;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三维空间中的风向; 确立依据确立依据 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确立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为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缺乏空间
7、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 五、说教法与学法五、说教法与学法v【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方便,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传统教学,不太方便,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资料来分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针对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资料来分析、讨论、比较、归纳三圈环流的形成;借助多媒体动画,析、讨论、比较、归纳三圈环流的形成;借助多媒
8、体动画,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采用设问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完成知识的传授。v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由于本节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多媒体动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察思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培养,最终做到两种思维的结合。的结合。六、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v情境导入情境导入v展示:展示:“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候类型分布图”;提问:同样是在亚热带地;提问:同样是在亚热带地区,为什么大陆
9、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区,为什么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西岸是地中海气候?v总结:总结:“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形式的不同。形式的不同。v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提问形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与气压带、风带以提问形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相呼应。对气候的影响相呼应。教学教学环节环节1 单圈环流单圈环流 v提问:提问:v1.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v2.从全球范围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从全球范围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v3.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赤道附近地区获热
10、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v4.极地附近地区获热最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获热最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v5.这种垂直运动导致高空气压如何变化?这种垂直运动导致高空气压如何变化?v6.高空和近地面的大气如何做水平运动?高空和近地面的大气如何做水平运动?v总结总结:引导学生画出赤道和两极间的单圈环流。引导学生画出赤道和两极间的单圈环流。教学环节教学环节2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低纬环流圈低纬环流圈v引导:单圈环流是理想环流圈引导:单圈环流是理想环流圈v提问提问 :v1.从赤道上空向极地上空运动的气流能直接到达极地上空吗?从赤道上空向极地上空运动的气流能直接到达极地上空吗?
11、为什么?(提示:高空风原理。)为什么?(提示:高空风原理。)v2. 30N上空的风向如何?上空的风向如何?v3. 30N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地区气流如何垂直运动? v4. 30N近地面气压如何?近地面气压如何?v5. 30N 0之间的近地面大气如何水平运动?之间的近地面大气如何水平运动?v根据上述问题,画出低纬环流圈。(以北半球为例,演示立根据上述问题,画出低纬环流圈。(以北半球为例,演示立体动画,帮助学生完善空间思维过程。)体动画,帮助学生完善空间思维过程。) 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v提问:提问:v1.极地下沉气流促使地面形成什么气压?气流如何运动?极地下沉气流促使地
12、面形成什么气压?气流如何运动?v2. 30N地面形成高压后,使地面气流如何向较高纬度运动?地面形成高压后,使地面气流如何向较高纬度运动?v3.极地南下的空气与极地南下的空气与30N北上的空气分别是什么性质?在北上的空气分别是什么性质?在60N附近相遇后会如何运动?(适当点拨,提出极锋。)附近相遇后会如何运动?(适当点拨,提出极锋。)v4.当当60N附近暖空气沿冷空气爬升后会使高空形成什么气附近暖空气沿冷空气爬升后会使高空形成什么气压?促使高空气流如何运动?根据上述问题,画出中纬环流压?促使高空气流如何运动?根据上述问题,画出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圈和高纬环流圈。v逆向思维训练:以北半球为例的
13、三圈环流完成,让学生按照逆向思维训练:以北半球为例的三圈环流完成,让学生按照以上思路独立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巩固总结。)以上思路独立完成南半球的三圈环流,巩固总结。)教学环节教学环节3 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引导:将注意力从三圈环流的全部集中到近地面部分。引导:将注意力从三圈环流的全部集中到近地面部分。(请同学们观察)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提问:v1.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其分布规律是什么?全球共有几个气压带和风带,其分布规律是什么?v要点:要点: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指三圈环流过程中形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指三圈环流过程中形成的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特别强
14、调)成的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特别强调)v 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风向)如何转三圈环流图中近地面的大气运动(风向)如何转化到平面图上?(提示:风向的判断)化到平面图上?(提示:风向的判断)v2.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之后是如何运动的?气压带和风带形成之后是如何运动的? (总结运动规律)(总结运动规律)v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读图、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读图、归纳、总结能力。总结: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总结: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教学环节教学环节4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v通过活动的形式加以展开,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各气压带、风通过
15、活动的形式加以展开,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各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指导学生根据气流的运动特征来分析不同气压带带的性质。指导学生根据气流的运动特征来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和风带的性质。名称名称位置位置气流运动气流运动成因成因性质性质气气压压带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00上升(垂直方向)上升(垂直方向)热力原因热力原因湿热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0下沉(垂直方向)下沉(垂直方向)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干热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0上升(垂直方向)上升(垂直方向)动力原因动力原因暖湿暖湿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900下沉(垂直方向)下沉(垂直方向)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冷干冷干风风带带信
16、风带信风带00 030300 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水平方向)压带(水平方向)干燥干燥西风带西风带300 060600 0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水平方向)气压带(水平方向)湿润湿润东风带东风带600 090900 0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向极地高气副极地低气压带流向极地高气压带(水平方向)压带(水平方向)干燥干燥教学环节教学环节5(小结板书)(小结板书)v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高低纬度间冷热不均v v 单圈环流单圈环流v 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v 三圈环流三圈环流v v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v (分布规律)(分布规律)v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v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v(规律;对气候的影响)(规律;对气候的影响)v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6(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v.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v.副极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整体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课时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高考动员大会讲话稿
- 股权用工合同范本
- 水泥合同范本
- Module 10 Unit 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Module 5 Unit1 Can you run fast?(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百尺河小学学校教学工作计划
- 租鸡棚合同范本
- 产品拼装合同范本
- 桥梁施工流程图
- 新人教鄂教版(2017)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
- TBPMA 0009-2021 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箱(池)清洗消毒技术规范
- 《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8.5发布)
- YY/T 0729.4-2009组织粘合剂粘接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伤口闭合强度
- GB/T 1040.3-2006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
- GB 4706.20-2004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滚筒式干衣机的特殊要求
- 血管“斑块”的风险课件
- mks spectra介绍残余气体分析仪
- 中山大学抬头信纸中山大学横式便笺纸推荐信模板a
- 无形资产评估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