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1页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2页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3页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4页
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规章制度示范文本 | Excellent Model Text 资料编码:CYKJ-FW-241编号:_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审核:_时间:_单位:_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用户指南:该规章制度资料适用于管理中,通过编订企业的章程、议事规则、生产经营运作、监督、员工的行为规范,再在运作中实践得到不断的完善,使经营管理中议事有法可依。可通过修改使用,也可以直接沿用本模板进行快速编辑。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感染门诊诊治,并及时消毒。二 感染科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挂号、候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

2、验、注射等与普通门诊分开。肠道门诊必须设立专用厕所。三 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四 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备有干手设施及手消毒设施。五 各诊室应定时通风,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诊台等应每日定时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六 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查床(罩)、诊垫(巾)要一人一用一清洁或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进行清洁或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进行清洁或消毒。七 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篇2: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 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

3、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二 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三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取用无菌物品时应用无菌持物钳或镊近距离夹取,干式无菌持物筒应4小时更换一次,一旦污染随时更换。四 抽出的药液应在2小时内使用,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4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五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六 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

4、,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型手消毒剂。七 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处理。八 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九 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卫生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的应查找原因,再次消毒后检测,直到符合要求。篇3:附属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附属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灭菌药械的管理制度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进行监督管理。二、医院感染管

5、理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具体负责对全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储存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对存在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消毒灭菌药械选购的审定意见进行采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查验必要证件,监督进货产品的质量,并按有关要求进行登记。四、使用部门应准确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剂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更换时间、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予以解决。HIV职业暴露处理和报告制度一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一)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

6、生理盐水冲洗粘膜。(二)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二 即到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和登记,同时报告护理部(或医务科)。(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对其艾滋病病毒等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二)皮肤科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根据暴

7、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制定并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8、;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三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6个月12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四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应当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随访和监控处理。五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半年将本院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附:艾滋病病毒职业

9、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1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1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1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2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暴

10、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1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2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3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4.3.6预防刺伤事故的原则1 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2 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3 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4 禁止针等锐器物使用后盖帽。5 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立即直接放入专用锐器盒内。6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

11、全相关制度。7 接种乙肝疫苗。8 刺伤的补救措施: 刺伤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应急处理,捏住损伤处近心端,防止微生物进入血循环,流动水下冲洗、消毒、包扎。 报告科室领导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记录刺伤过程、利器名称、型号、可能污染的病原生物种类等内容,立即抽血检查病毒性肝炎、梅毒、艾滋病的相关项目;进行感染评估,采取阻断感染的措施。 HIV感染预防用药方案,应在感染性疾病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但原则上预防用药越早越好。开始药时间在12小时以内最好,并应坚持用完一个疗程(一个月)。7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制度一、负责本院的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的培训;二、医院感染(消毒)

12、管理专职人员的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三、对医务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的培训每年不少于6学时;四、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的岗前培训,不得少于3学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五、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有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六、定期对支持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培训。8抗生素合理使用制度(一)医院定期调查分析全院抗生素使用情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管理办法。(二)各级医师应当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和给药途径,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指证,并应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止不良反应,外用抗生素应从严掌握。(三

13、)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先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病情特别严重的细菌感染患者,在抽血或体液送细菌培养后可初步选用抗生素,待细菌培养结果山来后,再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四)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五)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应及时停用抗生素。(六)一般情况下,抗生素不作为预防用药,特殊情况可作为短期预防用药或一次性预防用药。(七)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掌握配药禁忌、浓度,滴注速度,过敏反应的

14、预防和抢救。(八)药剂科应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价格昂贵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并定期上报临床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及存在问题。9锐器伤报告登记制度一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发生锐器伤后,应当立即对损伤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二、向科室负责人、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同时填写刺伤事件登记表。三、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评估污染源,开具检验单化验留本底资料。四、尽量留取患者的血做相应的化验。五、根据患者及暴露者的化验结果进行追踪观察,直至结案。六、如需使用药物治疗,需报经医务科同意。10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一、 工作人员发生职业伤害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应及时报

15、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二、医务人员定期体检,进行必要的免疫接种。三、在进行消毒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人员伤害。1、热力灭菌、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烧伤或灼伤。压力蒸汽灭菌应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及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的灼伤事故。2、采用紫外线、微波消毒时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3、采用气体化学消毒时应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泄露,经常检测消毒环境中该类气体的浓度,确保在国家规定的安全范围之内;环氧乙烷气体消毒剂,还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事故。4、使用液体化学消毒剂时应防止过敏和可能对皮肤、黏膜的的损伤。5、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时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以避免可能对人体的刺割等伤

16、害。四、医务人员应强化标准预防概念1、标准预防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根据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空气隔离,是预防医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a、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b、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c、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d、处理所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剌伤,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必须将使用后的锐器放入利器盒内等。e、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f、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 、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非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采用加酶洗涤剂浸泡后清洗。感染病人用过的器械先采取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然后再常规清洗,最后消毒或灭菌。g、环境清洁:各科室有日常的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