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1、 课标分析: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课题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中的二级主题“质量守恒定律”。本课题是从定量的角度来理解化学变化。课标对该主题的要求是: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能准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4、理解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本课时主要是完成目标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学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将化学变化的理解从注重表面现象上升到“量”的理解。教科书在本节内容中首先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化学变化

2、中质量的变化情况来理解化学变化,产生疑问。然后通过“活动与探究”设计探究活动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接着在“交流与讨论”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的现象,并以金属镁和氧气的反应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实行分析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合理性。教材这样设计符合规律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3、 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镁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蜡烛燃烧,木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

3、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水电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火柴、纸张等燃烧后只余下少许灰烬,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后质量增加。2、另外学生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也有所理解,知道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四、教学目标: 基本学习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 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3、 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发展性学习目标1、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是通过大量实验归纳总结而来的。2、 理解从微观角度能够对质量守恒定律实行解释,建立研究化学的微观意识。更深层次的目标通过

4、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了解科学知识的暂定性本质。(可能会随着思维和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5、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原因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6、 教学过程阶段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学习过的化学变化及其现象问题: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理解了一些化学反应,例如,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镁燃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镁,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火柴、纸张等燃烧后只余下少许灰烬等等,我们知道了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如果从量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化学反应的物质之间的质量是否有一些关系?1、 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及其现象。2、 猜想,回答

5、: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质量增加;质量减少;有的增加,有的减少.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实行猜想,引入从量的角度理解化学的观点。2、 新课讲授1、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2、 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1、讲述:其实早在300多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对化学反应实行定量研究。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个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

6、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个规律才获得公认。学生聆听,思考1、波义耳的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在研究过程中的共同点是什么?1、体会科学知识的产生是经历曲折漫长的过程,了解科学知识在一定阶段,是以错误的形式存有,并随着技术,文化,社会等因素的改变而得到发展。2、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中获得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的关键点:在密闭容器中实行实验。2、引导:我们也能够学习科学家通过实验的过程来对同学们的猜想实行验证。参考教科书P-102实验方案实行实验,也可利用老师给出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实行实验

7、设计。实验材料: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镁条、酒精灯、蜡烛、锥形瓶、烧杯、气球、托盘天平等。3、 小组汇报实验的结论,针对小组出现的不同结论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原因。4、 引导学生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内容。5、 反思与评价:实验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6、 强调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关键词“化学反应”、“参加”、“生成”、“质量总和”。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实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展开讨论。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水平。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原子没有发生变化。提问:为什么“参加化

8、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呢?多媒体展示:“金属镁和氧气”、“水的电解”微观模型图。 +镁原子 氧分子 氧化镁分子观察,讨论,归纳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三、课堂小结问题:1、通过学习,你认为质量守恒定律是如何得到的?2、你认为质量守恒定律合理吗?四、作业设计1、 把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若石灰水质量增大2.5g,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多少克?你是怎么推算的?2、 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写空白。(1) 木材燃烧,余下灰烬的质量 原木材的质量。(2) 铜丝在火焰上灼烧,灼烧后的铜丝质

9、量 原铜丝的质量。(3) 加热高锰酸钾,剩余固体的质量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五、板书设计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一、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质量守恒教学设计后的反思本节内容属于规律类知识,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史让学生经历科学规律的产生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或事实归纳而来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合作探究形式进行的。本节课设计的实验有白磷燃烧、铁与硫酸铜溶液、蜡烛燃烧、镁条燃烧。实验在课

10、前预设和实际完成中不会完全一致。由于天平的精确度,仪器的密封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不利于正确结论的得出,此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解释。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适当开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出结论,会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在探究实践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严谨和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的实际过程。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学生理解起来较难,在教学过程中需强化模型意识,让学生自己建构理论对规律进行解释。此外在以后做练习题中遇到化学反应的模型还可继续强化知识的理解。说课后的收获 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我是从教学内容的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

11、过程四个方面进行的。以下是本次说课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1、在教学内容分析中分为课标分析、教材分析、知识的认识论分析。对于知识的认识论分析的归属争议较大,通过老师指导,可将知识的认识论分放在教材分析中。2、 对于学情分析我只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分析,在这里可以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会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3、 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我是从基本学习目标、发展性学习目标、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三个层次来设计的。由于这种教学目标的设计形式与常见的三维目标不同,在此应对三层次目标进行简单介绍。4、 在说课中应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1)认识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的原因。教学难点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发展史展开研究的,对于教学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