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章本章(bn zhn)要求:要求: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了解生物氧化的概念;掌握线粒体呼吸链的概念,掌握线粒体呼吸链的概念,NADH氧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两条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两条呼吸链组分的排列顺序;掌握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掌握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的概念,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概念,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位。第1页/共51页第一页,共52页。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概念; NADH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和组分的排列顺序;组成和组分的排列顺序; 呼
2、吸链中呼吸链中ATP分子的生成分子的生成(shn chn)方方式和数量。式和数量。 本 章 难 点 : 呼 吸 链 中本 章 难 点 : 呼 吸 链 中 AT P 分 子 的 生 成分 子 的 生 成(shn chn)方式和数量。方式和数量。第2页/共51页第二页,共52页。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概念: 生物氧化(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是生物细胞将)是生物细胞将糖、脂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糖、脂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最终生成成CO2和和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称为(chn wi)细胞呼吸(细胞呼吸(cellula
3、r respiration)。)。主要讨论的问题:主要讨论的问题:水的生成;二氧化碳的生成;能量的转换和储存。水的生成;二氧化碳的生成;能量的转换和储存。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i sh)(i sh)第3页/共51页第三页,共52页。代谢物在体内的氧化可以分为代谢物在体内的氧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个阶段: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糖、脂肪和蛋白质分解 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中的乙酰基;乙酰辅酶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脱羧,生成进入三羧酸循环脱氢脱羧,生成CO2并使并使NAD和和FAD还原成还原成NADH、FADH2;NADH和和FADH2中的氢中的氢呼吸链呼吸链 +氧生成水,氧化过氧生成水,
4、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用于ATP合成。合成。狭义地说只有狭义地说只有(zhyu)第第3个阶段才是生物氧化,这是体个阶段才是生物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生成的主要阶段,即代谢物脱下的氢是如何交内能量生成的主要阶段,即代谢物脱下的氢是如何交给氧生成水,细胞如何将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变给氧生成水,细胞如何将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转变成成ATP分子中的高能键。分子中的高能键。第4页/共51页第四页,共52页。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一、生物氧化的特点和方式:1. 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的特点生物氧化中底物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分解的,生物氧化中底物是在酶的催化下逐步氧化分解的,氧化
5、过程产生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氧化过程产生的能量也是逐步释放(shfng)的。的。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部分可转变成生命活动能够利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部分可转变成生命活动能够利用的形式,即合成用的形式,即合成ATP,不是全以热的形式释放,不是全以热的形式释放(shfng)。生物氧化是在常温、常压、近中性生物氧化是在常温、常压、近中性pH环境中进行。环境中进行。 在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细胞膜上进行。原核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细胞膜上进行。第5页/共51页第五页,共52页。2. 生物氧化中生物氧化中CO2和和H2O的生成的生
6、成(shn chn) CO2的生成的生成(shn chn) 代谢底物在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脱氢、加水等反代谢底物在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脱氢、加水等反应,转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经脱羧反应生成应,转变为含羧基的化合物,经脱羧反应生成(shn chn)CO2,包括直接脱羧、氧化脱羧即,包括直接脱羧、氧化脱羧即脱羧同时发生氧化(脱氢)作用。脱羧同时发生氧化(脱氢)作用。第6页/共51页第六页,共52页。 脱氢脱氢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脱氢氧化反应脱氢氧化反应(fnyng):脱氢,如烷基脱氢生成烯:脱氢,如烷基脱氢生成烯 醇脱氢生成醛醇脱氢生成醛氧直接参加的氧化反应氧直接参加的氧化反应(fny
7、ng): 加氧酶:氧分子直接加到有机分子中加氧酶:氧分子直接加到有机分子中 氧化酶: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产物为水氧化酶:以氧分子为电子受体,产物为水失电子:失电子: Fe 2+Fe 3+ + e水的生成机制: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与氧结合生成水水的生成机制:氢经呼吸链的传递与氧结合生成水CHCH2CO O HH O O CO H+苹 果 酸 酶NA DP+N AD PH H+CO2CH O O CCH3O+第7页/共51页第七页,共52页。二、参与生物二、参与生物(shngw)氧化的酶类氧化的酶类1. 脱氢酶脱氢酶催化呼吸底物的氧化催化呼吸底物的氧化根据所含辅因子的不同,分为两类:根据所含辅因子的不
8、同,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第一类,以FMN或或FAD为辅基;为辅基; SH2 +E-FMNS +E-FMNH2SH2 +E-FADS +E-FADH2根据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分为两类:根据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分为两类:需氧黄酶:以氧为直接受氢体;需氧黄酶:以氧为直接受氢体;不需氧黄酶:经过中间传递体传递给氧生成水不需氧黄酶:经过中间传递体传递给氧生成水第8页/共51页第八页,共52页。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二、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第二类,以第二类,以NAD或或NADP为辅酶;为辅酶;属不需氧脱氢酶,经中间传递体将氢传递给氧生成水属不需氧脱氢酶,经中间传递体将氢传递给氧生成水2. 氧化酶氧化酶氧的还原氧
9、的还原以氧为直接受电子体的氧化还原酶。以氧为直接受电子体的氧化还原酶。一般含金属一般含金属Cu2+和和Fe3+的蛋白质,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的蛋白质,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等。3. 传递体传递体能量转换的重要环节能量转换的重要环节传递体:起传递氢或传递电子作用的物质传递体:起传递氢或传递电子作用的物质(wzh)。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包括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第9页/共51页第九页,共52页。第二节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线粒体氧化体系一、线粒体的膜相结构一、线粒体的膜相结构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是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chn su)。线粒体内膜是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位,电子传递链
10、线粒体内膜是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位,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组分都存在于此,是线粒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组分都存在于此,是线粒体功能的主要担负者。体功能的主要担负者。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结构,它的部分质膜起着这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结构,它的部分质膜起着这种作用。种作用。第10页/共51页第十页,共52页。线粒体线粒体第11页/共51页第十一页,共52页。基质(j zh)基质包含基质包含(bohn)大大量的酶类以及线粒体量的酶类以及线粒体DNA和核糖体。和核糖体。线粒体基质酶类包括线粒体基质酶类包括TCA酶类、脂肪酸酶类、脂肪酸-氧化酶类和氨基氧化酶类和氨基酸分解代谢酶类。酸分解代谢酶类。嵴第12页/
11、共51页第十二页,共52页。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有一层排列规则的球形颗粒,线粒体内膜的内表面有一层排列规则的球形颗粒,通过一个细柄与构成嵴的内膜相连接,这就是通过一个细柄与构成嵴的内膜相连接,这就是(jish)ATP合酶合酶(偶联因子偶联因子F1-F0)。第13页/共51页第十三页,共52页。二、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二、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呼吸链: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呼吸链:由供氢体、传递体、受氢体(O2)以及相)以及相应的酶系统组成的生物氧化还原链。应的酶系统组成的生物氧化还原链。1. 组成组成具辅基的结合蛋白类具辅基的结合蛋白类(1)以)以NAD或或NADP为辅酶的脱氢为辅
12、酶的脱氢(tu qn)酶:催酶:催化代谢物脱氢化代谢物脱氢(tu qn),氢由辅酶,氢由辅酶NAD+或或NADP+接受;接受;NCONH2R+2HNCONH2RHH14-2HNAD(P)+ +2H-2HNAD(P)H + H+第14页/共51页第十四页,共52页。二、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二、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2)黄素酶:以)黄素酶:以FMN或或FAD为辅基的不需氧脱氢酶。催化为辅基的不需氧脱氢酶。催化(cu hu)代谢物脱氢,氢代谢物脱氢,氢由由FMN或或FAD接受;接受;NNNCCONHOCH3CH3R101NNNCCONHOCH3CH3HHR+2H-2H第15页/共51页第
13、十五页,共52页。 (3)铁硫蛋白:金属蛋白质,起传递电子作用。)铁硫蛋白:金属蛋白质,起传递电子作用。 (4)辅酶)辅酶Q:递氢体。:递氢体。 (5)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yt):一类):一类(y li)含有铁卟啉辅含有铁卟啉辅基的色蛋白,属于递电子体。基的色蛋白,属于递电子体。 铁卟啉辅基所含铁卟啉辅基所含Fe 2+有有Fe 2+Fe 3+ + e的互变,的互变,因此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因此起到传递电子的作用。 线粒体内膜中有细胞色素线粒体内膜中有细胞色素B、C1、C、AA3。第16页/共51页第十六页,共52页。 2. NADH氧化呼吸链:氧化呼吸链: 脱氢酶催化下底物脱氢酶催化下底物
14、(d w)SH2脱下的氢交给脱下的氢交给NAD+生成生成NADH; 在在NADH脱氢酶作用下,脱氢酶作用下,NADH将两个氢原子传将两个氢原子传递给递给FMN生成生成FMNH2; 再将氢传递至再将氢传递至CoQ生成生成CoQH2,此时,此时2个氢原子个氢原子解离成解离成2H+ +2e,2H+游离于介质中;游离于介质中; 2e 经经Cyt B、C1、C、AA3传递,最后将传递,最后将2e传递传递给给1/2O2,生成,生成O2-,O2-与介质中游离的与介质中游离的2H+结结合生成水。合生成水。第17页/共51页第十七页,共52页。3.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脱氢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琥珀酸脱氢(tu
15、 qn)生成的生成的FADH2,将氢传递给将氢传递给CoQ,生成,生成CoQH2,此后的传递同上。,此后的传递同上。 第18页/共51页第十八页,共52页。FMN呼吸呼吸(hx)链链组成组成NADH-Q还原还原酶酶复合物复合物IQH2-Cyt C还原酶还原酶Cyt B,C1泛醌泛醌CoQ细胞细胞(xbo)色素色素C细胞细胞(xbo)色素色素C氧化酶氧化酶Cyt CCyt AA3琥珀酸琥珀酸-Q还原还原酶酶琥珀酸琥珀酸延胡索酸延胡索酸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复合物第19页/共51页第十九页,共52页。第20页/共51页第二十页,共52页。第三节第三节 能量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转移和储存能量
16、代谢中生物能的产生、转移和储存一、氧化还原与自由能变化一、氧化还原与自由能变化自由能自由能(free energy) :在恒温:在恒温(hngwn)、恒压条件下一、恒压条件下一个体系可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又称个体系可用于做有用功的能量。又称Gibbs自由能,以自由能,以G表示。表示。1. 反应方向与趋势反应方向与趋势自由能变化与浓度的关系自由能变化与浓度的关系 产物与反应物自由能之差就是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产物与反应物自由能之差就是该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G0,表示需要输入自由能以驱动反应进行;,表示需要输入自由能以驱动反应进行; G=0,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对于一个
17、反应序列,自由(zyu)能的总变化等于每一步反应自由(zyu)能变化的总和。第21页/共51页第二十一页,共52页。2.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给出或得到电子的倾向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给出或得到电子的倾向称为氧化称为氧化-还原电位,用还原电位,用E表示。表示。在在25,pH7,所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所有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nngd)均为均为1molL-1的半反应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氧化的半反应的电极电位称为标准氧化-还还原电位,用原电位,用E表示。表示。E越大,得到电子的倾向越大,氧化能力越强;越大,得到电子的倾向越大,氧化能力越强;E越小,失去电子的倾向越大,
18、还原能力越强。越小,失去电子的倾向越大,还原能力越强。反应中电子总是从低电位向高电位流动。反应中电子总是从低电位向高电位流动。标准状况下氧化还原电位变化:标准状况下氧化还原电位变化:E=氧化剂电极电位氧化剂电极电位还原剂电极电位还原剂电极电位第22页/共51页第二十二页,共52页。3. 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电位(din wi)与自由能的关系与自由能的关系E0,则,则G0,此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此反应能够自发进行; E正值越大,反应自发进行趋势越大。正值越大,反应自发进行趋势越大。第23页/共51页第二十三页,共52页。 呼吸链中各种传递呼吸链中各种传递(chund)体为何有此排列顺序:体为何有
19、此排列顺序: 根据各种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来确定。根据各种组分的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来确定。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越小,其还原性越强,容易被氧化;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越大,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越小,其还原性越强,容易被氧化;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越大,其氧化性越强,容易被还原。其氧化性越强,容易被还原。 呼吸链中各种组分的排列顺序是由低电位依次向高电位排列。呼吸链中各种组分的排列顺序是由低电位依次向高电位排列。第24页/共51页第二十四页,共52页。二、高能磷酸二、高能磷酸(ln sun)键的生成机制键的生成机制一般将水解或基团转移时能释放出以上能量的化学键称为高能键。一般将水解或基团转移时能释放出以上能量的化学
20、键称为高能键。高能磷酸高能磷酸(ln sun)化合物:含有高能键。化合物:含有高能键。ATP是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由是最重要的高能化合物,由ADP磷酸磷酸(ln sun)化生成。化生成。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一般先贮藏在高能化合物中,机体用于做功的能量来自高能化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一般先贮藏在高能化合物中,机体用于做功的能量来自高能化合物水解反应。合物水解反应。第25页/共51页第二十五页,共52页。 生物体内通过生物氧化合成生物体内通过生物氧化合成ATP的方式有氧化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 1.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
21、ion) 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生物合成ATP的主要途径。的主要途径。 指代谢物在脱氢(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用于指代谢物在脱氢(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的生成。的生成。 电子从电子从NADH或或FADH2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分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分子氧形成子氧形成(xngchng)水,同时偶联水,同时偶联ADP磷酸化磷酸化生成生成ATP。第26页/共51页第二十六页,共52页。 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偶联:氧化磷酸化与电子传递的偶联: 磷酸化的效率可通过测定磷酸化的效率可通过测定P/O值来判断。值来判断。 P/O是指每消耗是指每消耗(xioho)1mol氧原子时,有多少摩尔
22、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氧原子时,有多少摩尔无机磷转化为有机磷。 NADH经呼吸链完全氧化测得的经呼吸链完全氧化测得的P/O值为值为3; FADH2完全氧化时测得的完全氧化时测得的P/O比值为比值为2。第27页/共51页第二十七页,共52页。 1mol ATP水解生成水解生成ADP与与Pi所释放的能量为所释放的能量为30.5 kJmol-1 ,凡氧化过程中释放,凡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大于的能量大于30.5 kJmol-1 ,均有可能生成,均有可能生成1mol ATP,即可能存在,即可能存在(cnzi)一个一个偶联部位。偶联部位。第28页/共51页第二十八页,共52页。呼吸呼吸(hx)链中电子传递和
23、磷酸化的偶联部位链中电子传递和磷酸化的偶联部位第29页/共51页第二十九页,共52页。2.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arylation) 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底物分子中的能量直接以高能键形式转移(zhuny)给给ADP生成生成ATP,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这个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第30页/共51页第三十页,共52页。 2. 氧化磷酸化的机制氧化磷酸化的机制化学渗透假说化学渗透假说 (1)线粒体偶联因子)线粒体偶联因子F1-F0 ATP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成酶催化合成的合成酶催化合成的 ATP
24、合酶可利用合酶可利用(lyng)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将电子传递的高能状态将ADP和和Pi合成为合成为ATP。 ATP合酶是一个膜蛋白质复合体,主要由疏水的合酶是一个膜蛋白质复合体,主要由疏水的F0和亲和亲水的水的F1组成,又称组成,又称F1-F0-ATPase复合物。复合物。第31页/共51页第三十一页,共52页。 F1是它的球形头部,是它的球形头部,伸入到线粒体基质中,伸入到线粒体基质中,由五种亚基组成由五种亚基组成(33),是,是合成合成ATP的催化的催化(cu hu)部分。部分。 F0横贯线粒体内膜,横贯线粒体内膜,主要构成质子通道,主要构成质子通道,由十多种亚基组成。由十多种亚基组成。
25、第32页/共51页第三十二页,共52页。 (2)化学渗透学说)化学渗透学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在电子传递与在电子传递与ATP合成之间起偶联作用的是质合成之间起偶联作用的是质子电化学梯度。子电化学梯度。 线粒体内膜必须是完整、封闭的;在传递电子线粒体内膜必须是完整、封闭的;在传递电子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不断将线粒体基质内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不断将线粒体基质内的H+泵出泵出线粒体内膜。内膜外侧的线粒体内膜。内膜外侧的H+积累积累(jli),造成线粒,造成线粒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即跨膜电位。体内膜两侧的质子梯度,即跨膜电位。 当有足够高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时,强大的当有足
26、够高的跨膜质子电化学梯度时,强大的H+流通过流通过F1-F0-ATPase进入线粒体基质时,释放进入线粒体基质时,释放的能量推动的能量推动ATP合成。合成。第33页/共51页第三十三页,共52页。第34页/共51页第三十四页,共52页。复合物复合物I:NADH-CoQ还原酶还原酶复合物复合物II:琥珀酸:琥珀酸-CoQ还原酶还原酶复合物复合物III:CoQH2-细胞细胞(xbo)色素还原色素还原酶酶复合物复合物IV:细胞:细胞(xbo)色素氧化酶色素氧化酶第35页/共51页第三十五页,共52页。 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氧化与磷酸化之间起偶联作用化学渗透学说认为在氧化与磷酸化之间起偶联作用(zuyn
27、g)的因素是的因素是H+的跨膜梯的跨膜梯度。度。 每对每对H+通过通过F1-F0-ATPase回到线粒体基质中可以生成回到线粒体基质中可以生成1分子分子ATP。 NADH氧化呼吸链,其电子沿呼吸链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氧化呼吸链,其电子沿呼吸链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3个回路,生成个回路,生成3分子分子ATP。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电子沿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电子沿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传递在线粒体内膜中形成2个回路,个回路,所以生成所以生成2个个ATP分子。分子。第36页/共51页第三十六页,共52页。第37页/共51页第三十七页,共52页。第38页/共51页第三
28、十八页,共52页。 三、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三、线粒体外的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主要生物氧化和氧化磷酸化主要(zhyo)在线粒体内进行,在胞液内生成的在线粒体内进行,在胞液内生成的NADH不能不能自由地透过线粒体内膜。自由地透过线粒体内膜。 必须借助某些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才能被转入线粒体,这就是所谓穿梭机必须借助某些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物质才能被转入线粒体,这就是所谓穿梭机制。制。 线粒体穿梭系统:胞浆中线粒体穿梭系统:胞浆中NADH由膜外到膜内的转移。由膜外到膜内的转移。 已知动物细胞内有两个穿梭系统。已知动物细胞内有两个穿梭系统。第39页/共51页第三十九页,共52页。
29、磷酸甘油穿梭系统磷酸甘油穿梭系统(glycerol-3-phosphate shuttle) 胞质中的胞质中的-磷酸甘油脱氢酶先将磷酸甘油脱氢酶先将NADH中的中的H转移至转移至磷酸二羟丙酮形成磷酸二羟丙酮形成-磷酸甘油;磷酸甘油;-磷酸甘油扩散至线粒体外膜与内膜之间,然后在内磷酸甘油扩散至线粒体外膜与内膜之间,然后在内膜结合的膜结合的-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下,将磷酸甘油脱氢酶的作用下,将H转移到转移到内膜中的内膜中的FAD上;上;FADH2经呼吸经呼吸(hx)链进行氧化,同时产生的磷酸二链进行氧化,同时产生的磷酸二羟基丙酮又返回胞液中参与下一轮穿梭。羟基丙酮又返回胞液中参与下一轮穿梭。第40
30、页/共51页第四十页,共52页。磷酸甘油穿梭磷酸甘油穿梭(chun su)系统系统细胞质细胞质-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线粒体内线粒体内-磷酸甘油脱氢酶磷酸甘油脱氢酶第41页/共51页第四十一页,共52页。苹果酸穿梭苹果酸穿梭(chun su)系统系统(malate-aspartate shuttle)穿梭穿梭(chun su)系统需要两种谷草转氨酶、两种苹果酸脱氢酶和一系列专一的透性系统需要两种谷草转氨酶、两种苹果酸脱氢酶和一系列专一的透性酶共同作用。酶共同作用。NADH在胞液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将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在胞液苹果酸脱氢酶催化下将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苹果酸穿过内膜,经基质
31、苹果酸脱氢酶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苹果酸穿过内膜,经基质苹果酸脱氢酶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NADH随即随即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第42页/共51页第四十二页,共52页。苹果酸穿梭苹果酸穿梭(chun su)系统系统第43页/共51页第四十三页,共52页。四、电子传递抑制剂和解偶联剂四、电子传递抑制剂和解偶联剂电子传递抑制剂能够电子传递抑制剂能够(nnggu)在呼吸链某一特定在呼吸链某一特定部位阻断电子传递。部位阻断电子传递。鱼藤酮抗霉素A第44页/共51页第四十四页,共52页。活体生物消耗能量的途径:活体生物消耗能量的途径:运动、主动转运和生物合成。运动、主
32、动转运和生物合成。能量储存:能量储存:磷酸肌酸:脊椎动物肌肉和神经组织中;磷酸肌酸:脊椎动物肌肉和神经组织中;磷酸精氨酸:无脊椎动物体内。磷酸精氨酸:无脊椎动物体内。能量转换能量转换(zhunhun):以多种形式进行能量的转移:以多种形式进行能量的转移和释放和释放与葡萄糖、核糖、氨基酸等反应。与葡萄糖、核糖、氨基酸等反应。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ATP、ADP、AMP量的变化。量的变化。第四节第四节 生物能的利用生物能的利用(lyng)第45页/共51页第四十五页,共52页。本章本章(bn zhn)小结小结 生物氧化的概念;生物氧化的概念; NADH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33、的组成和组分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和组分(zfn)的排列顺序;的排列顺序; 呼吸链中呼吸链中ATP分子的生成方式和数量。分子的生成方式和数量。第46页/共51页第四十六页,共52页。练习题练习题 1、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关于电子传递链的下列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线粒体内有、线粒体内有NADH+H+呼吸链和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呼吸链 B、电子从、电子从NADH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传递到氧的过程中有3个个ATP生生成成 C、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呼吸链上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完全按其标准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氧化还原电位从低到高排列。 D、线粒体呼吸链是生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买房子贷款合同样本
- 农村玉米地收购合同样本
- 修建项目厂房合同标准文本
- 农场林地出租合同标准文本
- 中介与卖房合同样本
- 个人工装合同样本
- 出售闲置书桌合同样本
- 个人退股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冷冻产品购销合同标准文本
- 冰箱设备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山东省国控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民航飞机航电设备故障检测与诊断》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山东水利技师学院招聘初级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广东公需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学习解读课件
- 防极端天气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奔驰事故留修专员年终总结
- 2025电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精练考试指导题库及答案(浓缩500题)
- 2025年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