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三单元测试(4)章节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数学 第三单元测试(4)章节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数学 第三单元测试(4)章节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数学 第三单元测试(4)章节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数学 第三单元测试(4)章节测试 新人教A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单元测试(4)一、知识要点:1. 倾斜角与斜率2. 直线方程式的5种形式: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注意用前四种方程的条件及一般式与其它形式转化的条件)3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的条件(与斜率及系数的关系)4距离公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平行直线间的距离公式5. 对称问题(点对称、轴对称)二、基础知识练习:1. 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_,直线斜率的定义公式_, 过两点P1(x1,y1), P2(x2,y2)的斜率公式_,斜率的取值范围_.2x=1的倾斜角为_,直线的倾斜角是_,时的斜率_.3.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方程_,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方程_,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方程_

2、,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方程_,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方程_,与x轴垂直的直线方程_,与y轴垂直的直线方程_.4.已知直线,若,则_,若,则_;已知直线,若,则_,若、重合,则_,若,则_.5. 与平行的直线可设为_,与垂直的直线可设为_.6.直线当过原点O时,的取值分别是 ;当轴且相距为5时,的取值分别为 .7.若三点共线,则的值为 .8. 平面上任意两点 的距离公式_,点到直线的距离d=_,两条平行直线与间的距离为d=_.9. 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10.两平行直线3x+4y-12=0和6x+8y+6=0间的距离是_.三、典例解析例1.下列命题正确的有 :每条直线都有唯一一个倾斜角

3、与之对应,也有唯一一个斜率与之对应;倾斜角的范围是:0°<180°,且当倾斜角增大时,斜率也增大;过两点A(1,2),B(m,-5)的直线可以用两点式表示;过点(1,1),且斜率为1的直线的方程为;直线Ax+By+C=0(A,B不同时为零),当A,B,C中有一个为零时,这个方程不能化为截距式.若两直线平行,则它们的斜率必相等;若两直线垂直,则它们的斜率相乘必等于-1.例2.若直线与直线,则时,a_;时,a=_;这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时,a=_ .例3求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P(2,-1)且与直线2x+3y+12=0平行;(2)经过点Q(-1,3)且与直

4、线x+2y-1=0垂直;(3)经过点R(-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4)经过点M(1,2)且与点A(2,3)、B(4,-5)距离相等;(5) 经过点N(-1,3)且在轴的截距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的和为零.例4已知直线l过点(1,2),且与x,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A、B(1)求AOB面积为4时l的方程;(2)求l在两轴上截距之和为时l的方程。 例5已知ABC的两个顶点A(-10,2),B(6,4),垂心是H(5,2),求顶点C的坐标 四、练习巩固 1直线L:ax+4my+3a=0 (m0)过点(1 , -1),那么L的斜率为( )A B-4 C - D4 2两平行直线分别过(1,5),(2

5、,1)两点,设两直线间的距离为d,则( )Ad=3Bd=4C3d4D0<d53.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 )条条条条4.等腰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3,4),B(-5,0)C(-1,0),则BC边的中线AD的方程( )A. x=-3 B.y=-3 C.x=-3() D.y=-3 ()5如果直线与直线平行,则a等于( )A0BC0或1D0或6.已知直线过点P(5,10),且原点到它的距离为5,则直线的方程为 .7.直线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不大于,那么的取值范围是 . 8.经过点作直线,若直线与连接的线段没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9直线互相垂直,

6、则的值是 .10.已知直线与直线3x+47=0平行,并且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4,求直线的方程。11.设直线的方程为,根据下列条件求的值(1)直线的斜率为;()直线经过定点直线与方程之综合应用一、基础知识练习:1.点P(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_,关于x轴对称的点是_,关于y轴对称的点是_,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_,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_,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_,关于直线对称的点是_.2.直线Ax+By+C=0关于原点对称的直线方程是_;它关于x轴对称的直线方程是_;它关于y轴对称的直线方程_;它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_.它关于直线对称的直线方程_.3. 若相交,则过、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7、为_.4.经过原点且经过直线交点的直线方程是_.5. 已知点A(1,1)和点B(3,3),则在轴上必存在一点P,使得从A出发的入射光线经过点P反射后经过点B,点P的坐标为_.二、典例解析例1.过点作直线,若经过点和,且,则可作出的的条数为 ( )A. 1 B. 2 C. 3 D. 多于例2已知两直线和都通过点,求经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例3.从点出发的一束光线,经过直线反射,反射光线恰好通过点,求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方程.例4.已知直线和点A(-1,2)、B(0,3),试在上找一点P,使得的值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例5.过点(2,3)的直线被两平行直线所截得线段AB的中点恰好在直线上,求直线的方程.

8、三、练习巩固1直线当k变动时,所有直线都过定点( )A(0,0)B(0,1)C(3,1)D(2,1)2.过点(1,3)且与原点距离为1的直线有 ( )A.3条 B. 2条 C. 1条 D. 0条3.到轴、轴和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 如果直线与直线关于直线对称,则( )A. , B. , C. D. , 5已知点M(4,2)与N(2,4)关于直线l对称,则直线l的方程为( )ABCD6设三条直线围成直角三角形,则m的取值是 ( ) A B C D7.与两平行直线:2:等距离的直线方程为.8.直线方程为,若直线不过第二象限,则的取值范围是 .9.一束

9、光线从点出发,经轴反射到点,光线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10已知,则的最小值等于 ; 11已知,则直线必然过定点_.12ABC中,A(0,1),AB边上的高线方程为x2y40,AC边上的中线方程 为2xy30,求AB,BC,AC边所在的直线方程13已知直线和点O(0,0)、M(0,3),试在上找一点P,使得的值最大,并求出这个最大值。直线与方程之基础复习答案三、典例解析例1例2;例3(1)2x+3y-1=0 (2)2x-y+5=0(3)x+y-1=0或3x+2y=0 (4)4x+y-6=0或3x+2y-7=0(5)或.例4解: 设(a,0),B(0,b) a,b>0OAB(1,2)xy l的方

10、程为 点(1,2)在直线上 b>0 a>1 (1) SAOB= =4 a=2 这时b=4 当a=2,b=4时SAOB为4 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即2x+y-4=0 (2) 这时 l在两轴上截距之和为3+2时,直线l的方程为y=-x+2+。例5解: 直线AC的方程为 即x+2y+6=0 (1)又 BC所直线与x轴垂直 故直线BC的方程为x=6 (2)解(1)(2)得点C的坐标为C(6,-6)四、练习巩固1C 2. D 3. C 4. C 5. D6.x=5或3x-4y+25=0 7. 8.(-,-1)(1,+ ) 9. 10. 解:设 则当y=0得 ; 则当x=0得直线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

11、三角形面积为24 直线l的方程为11. 解:()由题意得:即,解之得()由题意得:,即,解之得直线与方程之综合应用答案二、典例解析例1解:(方法一)设过点的直线的方程为,则,由逐步试解可得或,所以选B.(方法二)设过点的直线的方程为,则由得:或,相应的由或,所以选B.例2解:依题意得:,这说明在直线上,同理,也在直线上因为两点确定一直线,所以经过两点、的直线方程为例3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则 解得直线的方程为 即故直线的方程为例4解:过点B(0,3)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由得: ,即直线与直线相交于点, 点B(0,3)关于点的对称点为, 连,则依平面几何知识知,与直线的交点P即为所求。 直线的方程为,由得,即:, 相应的最小值为.例5解: 与两平行直线等距离的直线方程为解得交点则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即三、练习巩固1. C 2. B 3. D 4. A 5. D 6. C解:,当时,故舍去; ,当时,故舍去;. 综上所述:7. 3x-y+3=0 8. (解:直线l过定点(-1,-3),数形结合得,解之得:.)9. 5 10. 11. (10,-15)12. 解:直线AB的斜率为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