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沉降监测针对路基的垂直位移监测,用丁地基土沉降量变化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3.1.13.1.1 监测点的布置为掌握工程区沉降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堆载预压,宜在堆载中央处处布置监测点,垂直位移监测网基准点应设置在施工影响区外,按工程还要求,每断面布置1个监测点位,基准水准点应设在坚实土基上或深埋, 要求引测方便。基 准点高程应与施工采用的高程系统相一致。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和水准点的结构与埋设一致,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规定执行。3.1.23.1.2 监测点的埋设方法使用沉降板作为堆载预压监测点。沉降板可选用500m林500m林1
2、4mm钢板作为底板,底板中央焊接长度为1.0m、直径为3040mm的钢管,顶部接观测 标,埋设时沉降板直接安放在0.5m的基面下,底面按垫砂找平,沉降板安放时 需要保证水平和沉降标铅直,然后回填土至基面。随着分级荷载的增高,逐步接 杆进行观测,接杆直到堆载顶部,为便丁计算、接杆宜选1m等长。该工程布置在路基中心基底处,假设基底处为淤泥,那么布置在活淤压实后的基底。图3.1.1沉降板3.1.33.1.3 观测方法地表沉降观测采用水准观测法,施测时刻选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配锢钢水准尺,施测期间按“2007标准二等精度要求施测。根据标准要求和结合 工程性质,高程控制网宜一个月时间进行一次联测
3、,以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确保观测质量。图3.1.2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3.1.43.1.4 初始值选取在预压期确定好初始值,为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一般应不少丁三次观测, 确认无误后,取均值定为初值。3.1.53.1.5 数据处理(1)沉降点的沉降值 Ht等丁沉降点与基点问高差 h在时刻t时的改变值。即: Ht (1, 2) = Ht (2)一 Ht (1)(2)单位以毫米计。(3)沉降点的累计下沉值为累计时间内该沉降点沉降值之代数和。3.2水平位移监测针对路基的水平位移监测,用丁地基土水平位移和施工速率控制及施工对周 边环境的影响。3.2.13.2.1 监测点的布置在预压过程,为能及时掌
4、握场区外侧不同距离处地表土体水平变形量,地表 水平位移检测的工作基点,设丁监测点直线段二端,位置在施工区影响外,当测 线较长时,可间隔150m左右增设工作基点,一般可用三角网观测增设工作基点, 每次检测前,工作基点应与设与设丁施工影响区外的平面监测控制网联测。地表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按“2007标准规定执行。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时应保证观测墩垂 直,墩高以观测者操作方便为准,顶面平整,埋设强制对中螺杆或地盘,并使各 监测点标志中心位丁视准线上,其偏差宜不大丁10mm;地盘调整水平,倾斜度 不得大丁4。3.2.23.2.2 监测点设置使用位移桩作为地表水
5、平位移观测点。一般可用钢管或预制加筋混凝土桩, 桩的尺寸一般200mm 200m林1000mm规格,观测标点固定丁桩顶。埋设方式 可采用钻孔击入埋标法,钻孔可选用13站占具, 钻深0.8m,然后将桩插入孔内, 用吊锤击桩入土中, 但地表上需留有10cm左右的余量,以便观测。位移桩设置 到位后,需对位移桩周边土体夯实,确保位移桩埋设的稳定性。在该工程中,当 坡脚有源水管搅拌桩时,边桩布置在搅拌桩内侧,否那么布置在坡脚处。图3.2.1位移桩3.2.33.2.3 观测方法(1)施工期间和运行期间,可分别按国家标准?工程测量标准?(GB50026-2007)三等和二等水平位移测量精度要求施测。(2)采
6、用全站仪进行测量。(3)水平位移工作基点应与监测网同精度联测。3.2.43.2.4 初始值选取在设置完位移桩之后,为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一般应不少丁三次观测,确 认无误后,取均值定为初值。3.2.53.2.5 观测原理水平位移采用索佳SET1X进行观测,采用极坐标法这种方法用得比拟广 泛,只要在变形点上可以安置反光镜,且与基准点通视即可。如以下图所示,A、B为基准点,其坐标,p为变形点,当测出a及d以后,即可据以求 出p点的坐标。图3.2.2极坐标法示意图3.3静力触探试验3.3.13.3.1 仪器设备其装置如以下图3.3.1图3.1.1贯入装置示意图1 1-触探主机,2-2-导线,3-3-探
7、杆,4-4-深度转换装置,5 5-测量记录仪,6 6-反力装置,7 7-探头(1) .触探主机:应能匀速的将探头垂直压入土中其额定贯入力和贯入速度应 满足GB/T15406-94#准7.4的规定。(2).反力装置:可用地锚、压重、车辆自重提供所需的反力。(3) .探头:探头的结构按功能分为单桥梁头双桥探头和孔压探头。a.规格和结构:单桥探头用于测定比贯入阻力Ps,其结构主要由探头管、顶 柱、变形柱(传感器)及锥头组成。双桥探头用于测定锥头阻力qcffi侧壁摩阻力fs它与单桥探头的区别主要是有2个传感器(2个电桥)分别测定锥头阻力和侧壁摩 阻力;孔压静探探头,除测定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外, 同时
8、还测定孔隙压力及 其消散。探头的技术规格应符合GB/T15406-9那准7.4的规定。锥头截面积的误差为 土3%;双桥摩擦筒外表积容许误差为土2%;锥头高度容许误差为-10%。b.材料和机械要求应符合GB12745-91标准的规定。c.探头传感器准确度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8.5.1的规定。(4).探杆:探杆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的8.2和8.3的规定。(5) .量测仪器:可采用以下仪器:静态电阻应变仪:准确度为土2%分度值为5。静力触探数字测力仪:准确度自动挡为0.3%,手动档为0.5%。- 电子电位差计:0.嗷.深度记录装置:准确度为土2%。(6).其他:水准尺、管
9、钳等工具。3.3.23.3.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1)主机速率校准。选空载和额定贯入力在行程范围内分别测定贯入速率。(2)探头的校准a.探头的尺寸规格及材料按GB12745-91规定的方法检验。其结果应符合本 规程1.3的规定.探头的更换标准如表3.1。表3.3.1探头更换标准(磨损后)型号型号原锥头而积原锥头而积(ent5)锥头直径锥头直径(mn)摩擦筒直径摩擦筒直径(mn)锥头高度锥头高度(rrrn)I103528115V43.04小于锥头直径小于锥头直径12049*6439b.探头的负荷传感器:应参照JJG391-85?负荷传感器试行检定规程?检定。c.孔隙压力传感器:应参照JJG8
10、60-94进行检定。探 头传感器一般应每隔3个月校准1次.3.3.3操作步骤(1)平整试验场地,设置反力装置。将触探主机对准孔位,调平机座(用分 度值为1mm的水准尺校准),并紧固在反力装置上。(2)将已穿入探杆内的传感器引线按要求接到量测仪器上,翻开电源开关, 预热并调试到正常工作状态。(3)贯入前应试压探头,检查顶柱、锥头、摩擦筒等部件工作是否正常。当 测孔隙压力时,应使孔压传感器透水面饱和。正常后将连接探头的探杆插入导向 器内,调整垂直并紧固导向装置,必须保证探头垂直贯入土中。启动动力设备并 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4)采用自动记录仪时,应安装深度转换装置,并检查卷纸机构运转是否正 常;采
11、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仪时,应设置深度标尺。(5)将探头按1.2土0.3m/min均速贯入土中0.5-1.0m左右(冬季应超过冻结线),然后稍许提升,使探头传感器处丁不受力状态。待探头温度与地温平衡后(仪器零 位根本稳定),将仪器调零或记录初读数,即可进行正常贯入。在深度6m内,一般 每贯入1-2m,应提升探头检查温漂并调零;6m以下每贯入5-10m应提升探头检查 回零情况,当出现异常时,应检查原因及时处理。(6)贯入过程中,当采用自动记录时,应根据贯入阻力大小合理选用供桥电 压,并随时核对,校正深度记录误差,作好记录;使用电阻应变仪或数字测力计 时,一般每隔0.1-0.2m记录读数1次。(7
12、)当测定孔隙水压力消散时,应在预定的深度或土层停止贯入,并按适当的时间间隔或自动测读孔隙水压力消散值,直至根本稳定(8)当贯入到预定深度或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应停止贯入。触探主机到达额定贯入力;探头阻力到达最大容许压力。-反力装置失效。发现探杆弯曲已到达不能容许的程度。(9)试验结束后应及时起拨探杆,并记录仪器的回零情况。探头拨出后应立 即活洗上油,妥善保管,防止探头被曝晒或受冻。(10)考前须知a.试验点与已有钻孔、触探孔、十字板试验孔等的距离,建议不小于20倍已有的孔径。b.试验前应根据试验场地的地质情况,合理选用探头,使其在贯入过程中, 仪器的灵敏度较高而乂不致损坏。c.试验点必须避开地
13、下设施(管道、电缆等),以免发生意外。d.由于人为或设备的故障,而使贯入中断10min以上,应及时排除。故障处 理后,重新贯入前应提升探头,测记零读数。对超深触探孔分两次或屡次贯入时; 或在钻孔底部进行触探时,在深度衔接点以下的扰动段,其测试数据应舍弃。e.应注意平安操作和平安用电。f.当使用液压式、电动丝杆式触探主机时,活塞杆、丝杆的行程不得超过上、 下限位,以免损坏设备。g.采用拧锚机时,应待准备就绪后才可启动。拧锚过程中如遇障碍,应立 即停机处理。3.3.43.3.4 计算和制图(1)原始数据的处理a.零点读数:当有零点漂移时,一般按回零段内以线性内插法进行校正, 校正值等于读数值减零读
14、数内插值。b.记录深度与实际深度有误差时,应按线性内插法进行调整。(2)计算和制图a.按以下公式分别计算比贯入阻力ps、锥头阻力qc、侧壁摩阻力fs、摩阻比F及孔隙水压力u:式中式中 弓、站射、虬弓、站射、虬-分圳为分圳为我、我、对应的率一定系对应的率一定系坡坡* *蛙蛙* *ME,kRt/mV;E,U、分别为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摩擦筒及孔分别为单桥探头、双桥探头、摩擦筒及孔 压探头传感器的应变氐或压探头传感器的应变氐或输出电压输出电压, ,网,网,mMqb.按上式估算静探水平向固结系数Cph:C% =卡琨式中式中知知与圆锥几何形状、透水板位置有关的相应于孔隙与圆锥几何形状、透水板位置有关的相
15、应于孔隙 压力消散度压力消散度50%的时间因数的时间因数对对锥角锥角60钺而积钺而积 为为10、透水板位于锥底处的乱压探头透水板位于锥底处的乱压探头. .相相应的应的70= 5.6 |R R一头圆锥底半径一头圆锥底半径珈珈一一实测孔隙消散度达实测孔隙消散度达60%的经历时间的经历时间, ,Lc.以深度H为纵坐标,以锥头阻力qc 或比贯入阻力ps、侧壁摩阻力fg、摩阻比F及孔隙压力u为横坐标,绘制qc-Hps-H、fs-H、F-H及u-H关系曲线,如以下图。0,020.040.06 0- 08图3.3.2静力触探曲线图d.绘制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1数据取舍。由丁土的变异、孔压传感器含气以及操作等
16、原因, 使实测的初 始孔隙水压力滞后很多或波动太大,这些数据应舍弃。2将消散数据归一化为超孔隙压力,消散度U定义为:式中U时孔隙水压力消散度*%风风9 9时孔隙水压力实测值,曲多%-静水压力,眼珀开始或贾入时的孔隙水压力Q=0Q=0 G,G,绘制U对lgt的曲线,如以下图10 1乎10a10*10F10erU)图3.3.3 U-lgt曲线3.4动力触探试验3.4.13.4.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是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与触探杆相连接的探头打入土中。根 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表示为贯入度或贯入阻力来判断土的工程性质的一种原位 测试方法。一般用丁确定各类土的容许承载力; 还可用丁查明土层在水平和
17、垂直 方向上的均匀程度;确定桩基持力层的位置和预估单桩承载力。1.2本试验根据锤击能量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3种。轻型动力触探2适用 丁一般粘质土及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适用丁中、粗、砾砂和碎石土;超重型适 用丁卵石、砾石类土。1.3触探指标定义为每贯入一定深度所需的锤击数.轻型动力触探以每贯入0.30m的锤击数,以表示N10;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以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 数,分别以N63.5和N120表示.也可用动贯入阻力作为触探指标。3.4.23.4.2 引用标准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根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二篇:原位测试仪 器。3.4.33.4.3 仪器设备3.1仪器设备
18、a动力触探仪:由落锤/探头和触探杆包括锤座和导向杆组成,其规格如表3.1.1所歹0。LO表3.4.1动力触探设备规格设备类型建型重型超重型落质林 ni(kg)63.5 士。世1201落距0.500,020.76-tO.(E1QQO.Q2探头直径 Cnn407474戴面阻折12.643圆锥角606060触探杆直径 Gnn2542,5050-63每米质号号 g g12排座质量町1015b.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设备须备有自动落锤装置。c.动力触探探头直径的最大允许磨损尺寸为2mm;探头尖端的最大允许磨 损尺寸为5mm。d.触探杆应符合GB/T15406-94标准的8.2和8.3的规定。触探杆的接头应
19、与触探杆具有相同的直径。每个接头的容许最大偏心为0.3m。重型和超重型动力触探 的锤座直径应小丁100mm,并不大丁锤底面直径的一半。 锤座、导向杆与触探杆 的轴中心必须成一直线。锤座和导杆的总质量不应超过30kg。3.2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a.落锤的质量:应按产品生产厂规定的方法进行校准。b.探头尺寸用分度值为0.01mm的卡尺进行检定。c.探杆接头偏心度应与探杆连接后在车床上校验。3.4.43.4.4 操作步骤4.1轻型动力触探a.先用轻便钻具钻至试验土层标高以上0.3m处,然后对所需试验土层连续进 行触探。b.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0.50 0.02m,使其自由下落。记录每打入土层中0.3
20、0m时所需的锤击数最初0.30m可以不记。c.假设需描述土层情况时,可将触探杆拨出,取下探头,换贯入器进行取样。d.如遇密实坚硬土层,当贯入0.30m所需锤击数超过100*或贯入0.15m超过50击时,即可停止试验。如需对下卧土层进行试验时可用钻具穿透坚实土层后再贯入e.本试验一般用丁贯入深度小丁4m的土层。必要时也可在贯入4m后用钻具 将孔掏活后再继续贯入2m。4.2重型动力触探a.试验前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垂直地进行。垂直度的最大偏差不 得超过2%0触探杆应保持平直,连接牢固。b.贯入时,应使穿心锤自由下落,落锤落距为0.76土0.02m。地面上的触探杆 的高度不宜过高以免倾斜与摆
21、动太大。c.锤击速率宜为每分钟15-30*。打入过程应尽可能连续,所有超过5min的问 断都应在记录中予以注明。d.及时记录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其方法可在触探杆上每隔0.10m戈仙 标记,然后直接(或用仪器)记录锤击数;也可以记录每一阵击的贯入度,然后再换算为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e.对丁一般砂、圆砾和卵石,触探深度不宜超过超12-15m,超过该深度时, 需考虑触探杆的侧壁摩阻影响。f.每贯入0.10m所需锤击数连续3次超过50*时,即停止试验。如需对土层继 续进行试验时,可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g.本试验也可在钻孔中分段进行。一般可先进行贯入,然后进行钻探直至动 力触探所及深
22、度以上1m处,取出钻具将触探器放入孔内再进行贯入。4.3超重型动力触探a.贯入时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100土0.02m。贯入深度一般不宜超过20m。 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侧壁摩阻的影响。b.其他步骤可参照本规程重型动力触探(a-f)的规定进行。3.4.53.4.5 计算与制图5.1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触探指标:式中式中心心每贯入每贯入OJOm所需的锤由数所需的锤由数超重型动力触探为超重型动力触探为Y13QFe-衍击贯入度衍击贯入度.0711;焚焚 阵击的贯入度阵击的贯入度,mm. -相应的相应的一一阵击锤击数阵击锤击数 t t100100单位换算系数,单位换算系数,5.2可按下式计算动贯入
23、阻力qd:qi=re?-?i i * *10001000式中式中处处贾入阻力贾入阻力Q Q落锤重落锤重, ,风风* *q q触探器,即被打入局部包括探头触探器,即被打入局部包括探头. .触探杆触探杆 锤座和锤座和导向杆的重量导向杆的重量t tkNkN;H H-落距落距,0,0A A一一头面积头面积,rr6,rr6e -每击贯入度每击贯入度10001000 一一单位换算系数单位换算系数山山5.3动力触探曲线a.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及个别指 标的异常值.b.绘制贯入指标与触探深度曲线,如以下图触探曲线3.5平板载荷试验3.5.13.5.1 目的和适用范围1.1载
24、荷试验工程包括平板载荷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 它是在一定面积的 承压板上向地基土逐级施加荷载, 观测地基土的承受压力和变形的原位试验。 其 成果一般用于评价地基土的承载力,也可用于计算地基土的变形模量,现场测定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起始压力。1.2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各类地基土。它所反映的相当于承压板下1.5-2.0B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地基土的强度、变形的综合性状。3.5.23.5.2 引用标准N(63.5)50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根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二篇:原位测试 仪器。GBJ7-89附录四。3.5.33.5.3 仪器设备3.1承压板: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一般采用
25、圆形或正方形钢质板;也可采用 现浇或预制混凝土板。面积可采用0.25-0.50m小应小于0.1m2。3. 2加荷装置:包括压力源、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a.压力源:可用液压装置或重物,其出力误差不得大于全量程的1%;平安过 负荷率应大于120%。b.载荷台架或反力构架:必须牢固稳定、平安可靠,其承受能力不小于试验 最大荷载的1.5-2.0倍。3. 3沉降观测装置:其组合必须牢固稳定、调节方便。位移仪表可采用大量 程白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等,相应的分度值为0.01mm。3.5.43.5.4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4.1加荷装置a.重物加荷装置的堆载物,应对每件堆载物的质量事先称量、编号,合理安 排堆载顺
26、序及位置。b.千斤顶和测力计组成的加荷装置,应配套进行检定。钢环测力计:应参照JJG144-92?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检定。负荷传感器:应参照JJG391-85?负荷传感器试行检定规程?检定。4.2沉降观测仪表a.大量程白分表:应按JJG379-95?大量程白分表检定规程?进行检定。b.位移传感器应:按相应的有关检定规程进行检定。3.5.53.5.5 操作步骤5.1在有代表性的地点,整平场地,开挖试坑。试坑底面宽度不小丁承压板 直径或宽度的3倍。试验前应保持试坑土层的天然状态。在开挖试坑及安装 设备中,应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并防止因降低地下水位而可能产生破 坏土体的现象。试验前应在试坑
27、边取原状土样2个,以测定土的含水率和密度。5.2设备安装参照图3.5.1和图3.5.2,其次序与要求如下:图3.5.1重物式装置示意图1 1-承压板;2-2-沉降观测装置;3 3-荷载台架;4 4-重物图3.5.2反力式装置示意图1 1-承压板;2 2-加荷千斤顶;3 3-荷重传感器;4-4-沉降观测装置;5 5-反力装置a.安装承压板。安装承压板前应整平试坑面,铺约1cm厚的中砂垫层,并用 水平尺找平,承压板与试验面平整接触。b.安放载荷台架或加荷千斤顶反力构架,其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一致。当调整反力构架时,应防止对 承压板施加压力。c.安装沉降观测装置。其固定点应设在不受变形影响的位置处。沉
28、降观测点 应对称设置。试验点应防止冰冻、曝晒、雨淋,必要时设置工作棚。荷载一般按等量分级施加,并保持静力条件和沿承压板中心传递。 每级荷载 增量一般取预估试验土层极限压力的1/8-1/10。当不易预估其极限压力时,可按 表3.5.1所列增量选用。表3.5.1荷载增量表试验土层特征试验土层特征荷我增荷我增拈姑拈姑淤泥、流塑状粘质上淤泥、流塑状粘质上饱和或松散的粉细砂饱和或松散的粉细砂W】5软塑状粘质土软塑状粘质土 硫松的黄土硫松的黄土 稍稍密的粉细眇密的粉细眇1A25可塑可塑 硬塑状粘质土硬塑状粘质土、一、一般黄土、中密般黄土、中密密实的粉细砂密实的粉细砂25-100坚硬的粘质土、中粗砂、碎石类
29、土、软质岩石坚硬的粘质土、中粗砂、碎石类土、软质岩石90200稳定标准:一般米用相对稳定法,即每施加一级荷载,待沉降速率到达相对稳定后再加下一级荷载。应按时、准确观测沉降量。每级荷载下观测沉降的时间间隔一般采用以下标准:自加荷开始,按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30-60min观测1次,直,1h的沉降量不大丁0.1mm为止。试验一般宜进行至试验土层到达破坏阶段终止。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试验。在本级荷载下,沉降急剧增加,承压板周围出现裂缝和隆起。在本级荷载下,持续24h沉降速率加速或近似等速开展。总沉降量超过承压板直径或宽度的1/12。当达不到极限荷载时,最大压力应达预
30、期设计压力的2.0倍或超过第一拐点至少三级荷载。当需要卸载观测回弹时,每级卸载量可为加载增量的2倍,历,1h,每隔15min观测一次。荷载平安卸除后继续观测3h。3.5.63.5.6 计算和制图6.1对原始数据检查、校对后,整理出荷载与沉降值、时间与沉降值汇总表。6.2绘制p-S曲线,其比例尺一般按最终荷载与所对应的最大沉降量在图幅上之比以0.9:1.0-1.0:1.必宜。P坐标单位为KPa, S坐标单位为mm。如图3.5.3。图3.5.3典型P-S曲线6.3特征值确实定a.当曲线具有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一般以转折点所对应的压力定为临 塑荷载值比例界限值。b.当曲线无明显直线段及转折点时,
31、可按本规程3.3.7所列情况确定极限荷载 值。6.4承载力根本值f0确实定(按GBJ7-89程)a.比例界限明确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即fo=pfb.当极限荷载能确定时(且该值小丁比例界限荷载值1.5倍时)取极限荷载值 的一半,即f0=pl/2。c.以沉降标准取值。对低压缩性土和砂土,取s= (0.01-0.015) b对应的荷载 值;对高压缩性土,取s=0.02b对应的荷载值。6.5按以下两式计算变形模量:既既= = 0.79(10.79(1 #)4(#)4(承压板为承压板为圆形圆形) )匀匀= =0.89(10.89(1 - -,) )承压板为方形承压板为方形) )式中式中 地地
32、试验土层的变形模星试验土层的变形模星,kJ*,kJ*施加的压力施加的压力, ,原争原争母母一对应于施加压力的沉降一对应于施加压力的沉降 S-cmjS-cmjd d承压板的直径承压板的直径a a -承压板的边长承压板的边长声声泊松泊松比。比。3.6厚度检测在路面工程中,各个层次的厚度是和道路整体强度密切相关的。在路面设计 中,不管是刚性路面,还是柔性路面,其最终要决定的,都是各个层次的厚度, 只有在保证厚度的情况下,路面的各个层次及整体的强度才能得到保证。除了能 保证强度外,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的厚度,还能对路面的标高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所以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中,路面各个层次的厚度的分值较高。对丁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宵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 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3.6.13.6.1 挖坑法(1)根据现行标准的要求,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 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方边检测。(2)选一块约40cmX 40 cm的平坦外表作为试验地点,用毛刷将其活扫干净。(3)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审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管理职业学院《中国文化概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民族大学《框架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北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商学院《理论力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持艺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科技职业学院《教育学专题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3.1耕海牧渔 教学设计
- 南昌职业大学《创业基础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4l操作指南教程硬盘克隆linux系统备份恢复带截图
- 油缸装配作业指导书
-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课件
-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课件
- 员工调整薪酬面谈表
- 辅警报名登记表
-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全部试题
-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课题研究方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程纲要
- 【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节汉族民歌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
- 华文出版社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